如何得體地分享自己的信仰?

【被傳教時會不會尷尬症發作?想與朋友分享自己的信仰時總會擔心冷場怎麼辦?】

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中,信仰作為一項個人權利,在社交過程中得體的談及和分享,或者是得體的回應另一個人的分享,應該是現代社會裡需要練習和建立的社交習慣。怎麼做,能夠讓我們交談的對象能夠更放鬆更愉悅,能夠讓交談的內容更有意義?


我一般不會和陌生人談論政治和宗教話題。不過這個問題是一個朋友提的,所以就有針對性地回答一個。

我個人是無神論,在我個人的生活範圍內,普遍認可宗教信仰是很隱私和個人的行為。也就是說,彼此都保持尊重態度,互不干涉,同時都謹慎處理交集部分,彼此獨立同時相互理解。

在國內,一般來說,很少碰到直接上來就傳教的陌生人,除非是官方認定的那幾個邪教。而熟人之間如果談及宗教及信仰話題,一般會是分享而非灌輸,而且往往會在談及較深層次的「三觀」話題時才會觸及,氣氛一般都比較輕鬆,類似大家談論哲學或人性話題,會有分歧和討論,但不會有爭論或爭吵。

我個人並不反感或介意熟人之間談論信仰話題。因為談話能夠進入到這個層面,往往都是較深層次的交流和溝通了。這已經是不同人生的分享,就像我們經常說到的那樣,都在幫助對方去發現更大的世界。

分享內心的那個更大世界,它是純粹的,完全基於對世界和生命的好奇,不帶任何功利性的。這一點和所謂的「傳教」是完全不同的,起碼我是這麼認為的。因為傳教意味著開化和啟蒙,某種意義上,意味著一種居高臨下和悲天憫人的態度。對於我個人而言,如果我已經對這個世界和生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體系,那麼遇到「傳教」這種單向的信仰灌輸,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以避免雙方的尷尬。

而「分享」是不同的。如果你能從某個事物中感受到巨大的愉悅,或者某種超越性的體驗,你必然會有一種分享的衝動,希望能夠將那閃電所帶給你的一切都傳遞給你所喜愛的人。只要把握好這個分寸,避免成為「狂信者」,這種分享行為是受歡迎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追求著生命的美好,不會拒絕更大的世界裡更多的可能。

我覺得,只要把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活動區分開,分享各自的信仰是美好的。但在國內環境下,建議還是選擇合適的環境,避免出現無謂的爭辯。這也是我為什麼從不和陌生人公開討論這些話題。如果你能從一種信仰中獲得力量,那麼恭喜你尋找到了獨特的生命方式。但是,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世界更大,要學會容忍和接受他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探尋世界和內心。這條道路並無絕對的正確和錯誤,只有合適與否。

有人崇拜偶像,有人信仰神靈,而我們則相信真理和宇宙規律。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也可能永遠都沒有答案。但無論用什麼方式,我們都行走在探尋生命真諦的道路上。如果有機會,請彼此分享,而不是彼此傷害。


我總結了以下幾條。

第一,除了說一句「我信仰XXX」之外,一個字都不要提——

直到有人主動來問你。

第二,在這個過程中不要進行任何「真理主張」。

重複一萬遍:你的信仰只是你的信仰而已。

比如說,假如你是基督教徒,你對著別人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那你被一句「宗教是精神鴉片」噴回來也是自己作死,怪不得任何人。

如果說「我相信『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那被噴的概率就小得多了。

(當然,由於一神教本身就自帶真理主張屬性,所以被噴的概率也高,畢竟你相信一神教就等於相信其他宗教或者說其他信仰都是假的)

第三,只回答問題,不去進行任何宣揚。

我之蜜糖,汝之砒霜。

這AOE我無差別地施放給各種信仰者,包括宗教徒和信仰非宗教的人(比如馬克思主義者)。


分享一張圖片,來自微博@ 小野妹子學吐槽

————————以下為原答案。

大一的時候住院,對面床是一個很虛弱看起來氣質很好的奶奶,退休前是一個小學校長。據說平時身體還好,做體檢時出了點問題,當時應該是急性腎衰吧,還挺嚴重的。 我媽媽和這個奶奶的女兒拉家常,這個阿姨是西北地區某名校的老師,就說她的父親在三個月前去世了,所以想來給母親查一查,結果沒想到一查查出問題了。 我媽媽驚呼,那這段日子你們真的過的不容易啊,很難熬吧。這個阿姨說,還好,我們一家都信基督,父親走的時候,我們都覺得是上帝在召喚他,所以有一天我們會團聚的。這樣想的時候就不會太難過了。後來這個阿姨會給我傳福音,但是絕對不會讓人反感的那種,會告訴我,自從信了基督以後,覺得上帝時時刻刻都會在身邊,會約束自己不去犯錯誤,也不會覺得孤單。 有時她會邀請我去做禮拜,我說不好意思我可能還是不太信這些,她也會笑笑說沒關係,也不會再勉強。 就是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我覺得好的東西當然想要分享,無可厚非吧。就像一塊好吃的蛋糕帶給我的滿足感我也急切的想要有人和我一起。當我信某個宗教時,我會把這種信仰帶給我的感動也好,震撼也罷,分享給別人的心情再正常不過。只是,可能你特別喜歡吃甜食,覺得蛋糕無比美味,告訴朋友,嘿,來嘗嘗。你朋友微笑著拒絕了你,不了,謝謝你,我不喜歡吃甜食。你也該笑笑說沒關係。因為他雖然無法理解你對蛋糕的熱愛,卻不妨礙你們的友誼。你之後明白,不會再和他分享甜食來掃了雙方的興。

之前看過有人說,信仰是用來約束自己的,深以為然。不管你信上帝耶穌,信釋迦摩尼,信真主安拉,還是信自己或者是誰都不信的無神論者,這都是我們的自由,也是別人的自由。


謝邀,作為一個不夠好的信徒,分享一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巴哈伊事實上是一個非常注重傳播信仰的宗教。視語境不同,有時候我們會說分享信仰,有時候說傳導,各自有不同的側重點。而我本人,性格原因,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在乎別人對我看法的人,神經質到極致的時候,甚至會反覆回想剛才走路時候手擺動的姿勢不對,別人會不會看不起我這種無聊的問題。所以說,如果說我會在傳教的時候很「大無畏」,那是騙人的。如何在「我要跟他講」和「萬一那人當我神經病怎麼辦」之間拿捏好尺度是很難的。

巴哈伊信仰鼓勵信徒參與一套研習課程,就是有一套教材,關於信仰的方方面面,以小組探討的形式三五人到八九人不等,一起學習。其中有兩本書是與分享信仰這個話題相關的,一本是關於如何分享,另一本關於直接傳教。現在我覺得這兩本書對傳教這個話題的探討非常有意義。

綜合起來,大概探討的內容有:你為什麼要分享信仰/傳教,如何跟別人就信仰問題建立交談,傳教時候說的內容。

第一部分特別重要,分享信仰有很多種出發點和心態,有些是可接受的、健康的,有些是要避免的。可接受的心態有:因為我認為巴哈伊是好的,所以自然要把它分享出去,好比我買了好吃的分給大家一起吃;傳教是上帝的誡命,所以我遵循;我發現某個人能從巴哈伊信仰中獲益,所以我與它分享。不可接受的心態有:如果我能讓很多人信巴哈伊了,那我社團的人就會覺得我很厲害;我能讓多少多少人信巴哈伊,我死後就有個好歸宿等等。

而說到傳教的心態,繞不開的問題就是,如果你傳導的對象不相信、不感興趣,甚至懶得鳥你怎麼辦。巴哈伊聖作中有段話,大意是,傳教者的心態應該像清風,上帝讓他吹到哪就吹到哪,不會因為繁華似錦而喜形於色,也不會因為荒漠而氣餒。本來,因為我的言說而信教,或者不信教,就是關乎那個人和上帝之間的事,於我並無增無減。

而關於如何建立交談,我想著重談談「易受性高」這個概念。簡而言之,就是說,至少在某些時候,你要把話講給能聽得進去的人聽。而判斷什麼叫易受性高,是非常需要經驗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也沒有標準答案。對我個人而言,特別愛滔滔不絕地講宗教、歷史、心理學、哲學的人,不是易受性高的人(也可以說是我無法跟這樣的人建立有效交談,他們講幾句我就要睡著了),但是樂於在集體中做事、熱心的人,倒像是易受性高的人。所以說,大多數我認識的中國巴哈伊信徒,認為在街上、食堂、圖書館門口隨機攔住路人要跟他們講宗教信仰不是好的傳教方式。這對我而言有兩個意義,一是把宗教信仰講給可能聽得進去的人聽,這樣傳教效率更高;二是,我愛上帝而傳教, 我也同樣在乎聆聽的人,我希望我講的東西能真正帶給聽者幫助,而如果他現在對宗教毫無需要,那我不可能給他帶來什麼好處,甚至勉強會給他帶來壞處。而關於怎麼開始在談話中進入宗教這個話題,書里舉了很多例子和練習,把其他非宗教話題跟宗教話題相聯繫。但在我的日常中,除非是我自然想到轉了話題,否則我不會刻意把話題從別的內容往宗教方面引,自我感覺,如果我想跟他講宗教,我就直接跟他講宗教。似乎硬廣比軟文來得要真誠。對方不會感到「啊你跟我逼逼了那麼多只是為了潛移默化地騙我入教」。

最後一部分比較簡單,講什麼。就是關於信仰的基本信息要講對,不要說了半天根本說錯了。

——以下部分是私貨——

別看我叨叨了那麼久,其實我非常缺乏主動出擊傳教經驗,這麼多年來,最成功的一次就是傳教給我老公了。另外在少數幾個私人場合提起過我是巴哈伊,做過簡單的介紹,但不是以傳播為目的的。我向很多網上私信問我巴哈伊相關信息的人提供過嚮導服務。

成為巴哈伊這麼多年來,我越來越感到,怎樣得體地跟別人分享信仰這個話題,不僅是宗教虔誠不虔誠的問題,更加是個人成長、人格完善的過程。

因為一個認真的信徒,宗教信仰是屬於他比較根本的屬性,這跟人喜歡紅色還是黃色,圓臉還是尖臉很不一樣。所以怎麼跟人介紹ta的信仰,怎麼邀請別人加入ta的信仰,就是像在怎麼跟人展示ta自己一樣。你可以從ta傳教的方式中,看出ta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內心有著深深自卑的人,容易表現地怯生生(比如我本人),極度自戀的人會表現地很有攻擊性,刻板強迫的人很難以忍受別人的看法有一點點「不正規」。要想更得體地分享信仰,當然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頓時李老師附體= = )這也是巴哈伊信仰教會我的一點:自善和惠人是相輔相成的過程。


我最討厭教徒那一副救人水火的形象,一聽說你啥也不信,立刻誘惑加威脅,多好多好,不信就下地獄。

所以,年輕的我決定,看見一個信的,我就勸他不信。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不過到目前為止,沒勸退幾個,難度很大。



我會為他演示流傳世間的三篇演講,並且把最重要的教義告訴他,告訴他學習的重要性,然後帶他來破乎,我跟你說,這個效果,贊(≧▽≦)/


這是一個偽命題。

什麼叫「分享」?——咬文嚼字地說,是把「好」的事物與他人共同「享受」。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分享給別人的東西,對方獲得之後是愉悅的,或者再死理性派一點,你有相當大的置信度認為對方得知這個信息是愉悅的。而且同樣的信息,你認為是美好的,別人可能卻是極度反感的,比如中國選手擊敗澳大利亞選手獲得冠軍,你把這個消息分享給中國人,99%的可能性對方會是愉悅的;但是你把這個消息「分享」給一個澳大利亞人,這就不能叫分享,這叫嘲諷。

在宗教問題上,你把自己的宗教信仰「分享」給別人的時候,對方會是愉悅而不反感的置信度有多少?這個時候,根本不能叫「分享」,這叫打擾。你覺得你的信仰給你了指引給你了力量,但是作為一個無神論者,對方可能覺得這無比愚蠢,這怎麼叫分享?極端一點說,傳銷里被洗腦的人,也真心覺得自己是找到了賺錢的好辦法,真心實意得想「分享」給親朋好友,你會問,如何得體得「分享」傳銷經驗嗎?

順便誇一下身邊的朋友,我的室友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好像父母都是基督徒,所以基本上從小就信教的那種,每個禮拜日會去教堂做禮拜等等。但是我和他相處兩年,除了知道他是基督徒,關於宗教他一個字都沒提過,他的女朋友也是基督徒,常來家裡,也從未聽他們對外人談及基督教和耶穌等等,更別說傳教。

所以在你對對方立場或態度不確定的時候,不存在「得體地分享」這個概念,因為你甚至無法確定對方是否抵觸,談何「分享」?我認為好的宗教態度,就是不打擾。

以上。


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以身作則。

我是無神論者,目前服膺儒家一脈--陽明心學。

我的信仰,應該就是我自己的良知。

那我如何和別人分享呢?

抓到個人就和他說,心學怎麼怎麼牛,王陽明怎麼怎麼厲害,你來學吧,肯定會有大成果。你不信我,你就是在走歪路,會往惡的方向發展。。BALABALA

這不是心學,或者說儒家的方式。

這是很多宗教傳教者普遍使用的方式。

心學是為己之學,也就是說,一切學問都在自己身上,與別人無干。

所以,若說分享,頭一條就是先要做到,自己身上能體現出我所信仰的東西的特質。

而這個特質,必須來自於我自己平時的克己修身。

說個例子,如果一個儒學話題下面,我和別人為了一個問題產生異見,激烈爭論,進而互相謾罵攻擊。

那麼,即便我說的言論再高明,舉的論據再詳實,在旁人看來,我只是讀過很多儒家的書而已。

但在儒家功夫上,沒有半點心得。

反過來說,同樣一個話題,我和別人也是有異見,爭的不可開交,但互相進退有節,交流有禮,那麼,旁觀者會覺得,這個人修養挺好。

如果一個人的修養到了一定程度,會自然而然的吸引對如何提高修養感興趣的人。

若這時被吸引者主動求教,那麼,和他說如何修養,則事半功倍。

反之,若一個人本身無甚修養,甚至言行令人厭惡,那他說的學問再高明,有人會產生興趣么?

所以說白了,

最好的分享,在於自己先做到,然後去影響,而不是試圖強行改變別人。

若一樣學問在你身上實實在在的體現了它的好處,還怕見到的人不會來求教么?

以上。


等人家指著你的首飾什麼的說「哇這是十字架/佛祖啊」。

你回一句「嗯,我信基督/佛。」

如果他說「哦,我也想信/我媽也信/信這個是怎麼做的」。

你就安利一下,如果他只是好奇並沒有沒興趣就果斷換話題,別繼續扯。

簡單點說,就是一定要被動。

神佛都是很尊貴的,一旦你像散傳單的一樣吆喝,只會顯得他們賣不出去,換來的只是鄙視。只有誠心求道者才可以得道。


之前有一個樵夫走在回家的路上,他背著柴火,衣著破爛,鞋上還有一大塊補丁。他這一身打扮與腰間系著的一個精美盒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盒子里裝著是他的信仰之物。

樵夫路過河邊的時候,由於一路的顛簸,繩子鬆動,盒子掉進了河裡。

就在他手足無措的時候,河神出現了。

河神:年輕的樵夫呦,你掉的是這個金佛像還是這個銀上帝,還是這個綁滿炸藥的安拉呢?

樵夫:都不是。你快把麵條還給我吧,那是我的晚飯!

RAmen!


曾經,我為了我的信仰拿起屠刀;

曾今,我為了我的信仰運籌帷幄;

曾經,我為了我的信仰廢寢忘食;

曾經,我為了我的信仰瘋狂氪金。

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的背後是千萬個戰友。

我們把青春和熱血灑在這小小的土地上,守護者背後堪比性命珍貴的東西。

一次又一次地呼喊,一次又一次地癲狂,只為了殺向對方,於萬軍中,取敵方五顆首級。

你可以殺了我,但你永遠不能打敗我,因為我們的心永遠懷揣著勝利。

是投降?還是比敵人更強?

刀塔,即是我的信仰。


「只信karma,不信教。」還沒遇到過爭辯的人。


作為一個傳道人我覺得自己有必要來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偏下題

所謂信仰不是宗教,但是很多人弄不清,還要討論,很尷尬。

一群不信宗教的人,以無神論自居,其實是另一種信仰,以宗教的形式。


大概算是馬克思主義者飄過來強答。

無非是在討論一些社會問題的時候引入一些階級和公平之類的簡單的概念,並沒有讓別人和自己一起信仰的想法。

至於被傳教,我會禮貌的表示自己曾經是個黨員,在恭維對方有信仰的人是有福的人之後想辦法把話題轉到別的上去


除非他人對你的信仰有興趣 否則不要宣揚

為什麼呢?向愚昧的人宣講智慧,是很難有效果的


我的信仰是我 我只相信事在人為


吃面一定要用筷子。


無神論也沒揪著你們分享呀,各活各的唄。


下一碗好面,請人來吃

如果覺得好吃,那面神不會拒絕你

RAmen!


最得體的就是不分享,不在公眾場合談論政治和宗教絕不會犯錯


找愚蠢而沒有文化同時沒有信仰的人類分享信仰。

由於對方需要精神寄託,你的傳播不僅受歡迎而且成功率高。

相反,假如你找得道高僧之類有智慧的人、學習理科之類的有文化的人、某些穆斯林和亞當的後裔等已經有堅定信仰的人傳播(和他們不同的)宗教,尤其是一神教。那麼,我就只有祝你沒有生命危險和精神疾病了。

[手動微笑臉]


推薦閱讀:

TAG:信仰 | 宗教 | 社交問答 | 傳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