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知乎上佛教問題那麼多,那麼缺乏佛教常識?

問的多,說明接觸佛教的人非常多。可是為什麼對常識性知識方面卻具有驚人的無知?

都是從哪裡了解佛教知識?難道不是通過傳承的經典嗎?當代的也有許多啊,《正見》見地與修道,以及一些佛教綜合介紹類的書都很好,為何會如此這般?


是的,昨天等人間隙,幾分鐘而已,翻了一下正見的封面和前言,一路一路的心痛,看到最後那句眼淚就下來了。

這片和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淵源深厚的土地,這一百年來也深受槍炮的和人心的戰火揉寕,千瘡百孔,太多太多太多太太多的人並沒有機會接觸正法,更沒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修習正念。

這不是他們的錯,是我們,我們還不夠努力,學得還不好,不然他們看到我們那麼自在開心自然會好奇,會來學的。


菩提道上不好走,都是磕磕絆絆過來的,在前進的過程中,總有人迷途一會兒,也總有人遙遙領先。自己能做的就是,隨緣提醒,同時也別停下自己的腳步並迷了路,只要堅持走下去,大家終將會到達終點。


因為他們根本沒看過這種書……我猜大概都是從「念各種經可以求工作求婚姻」「淫邪是萬惡之源」「轉發此經到朋友圈可以獲得一億倍的功德」這種網上佛教起步的。不過,他們總會慢慢接觸到真正的佛教,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吧。講真,題主覺得接觸佛教是從傳承的經典開始,那是你的福報,很多人現在連這個福報都沒有阿……隨著他們福報增長,總是會接觸到真正的佛教的。希望一切眾生不偏離正見,永不墮入邪見。


1.大家喜歡看到常識性的東西。

2.問深了也答不出來,久而久之也不會在這兒問。

3.建議想正經學佛的朋友多多從經典,祖師論著下手,這裡僅供討論交流,不要指望在這裡能得到法水滋養,你根本不能分辨別人說的對還是錯,可能看起來有那麼點道理,講的頭頭是道,那麼多人贊同,但那很可能並不是佛的原意,你看到只是你希望看到的,也包括我說的。


正因為不知道才會問啊?如果知道了,就不必問了啊,有些人看書知道答案,有些人通過問問題知道答案。


感恩題主開題!

常識是學習或經驗後才有的,您若細看,其實層次還相當廣,有人問初級的,有人問高層次的,也有走偏的,這就是真實社會的寫照。

佛教常識是甚麼呢?

相信對於不同法門的人,他們所得到的常識就不同。

在末學所學法門,不正的知見,就叫做邪見,並不表示說的人就是壞人,而只是表示說的人,其知見還不成熟。

這篇(第四帖):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90

"

這世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有因有緣的,尊重這世上發生的所有事情(尊重並非表示同意),對自己 對別人 都一樣。自己還沒聖人的能力,而一直要求自己完美,或許會讓自己落入掉悔中,而無法活在當下。對別人也一樣,任何人會犯錯,一定有其背後的因緣,若想改善這世界,佛教徒會想要改變其因緣。

"

若學習末學所學法門,會了解這世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有因有緣才發生的,我們不因已發生的事實,而憂悲惱苦,只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在當下及未來的因緣做努力,若有人需要幫助,我們會考慮在既有因緣下,有能力的話幫些助緣,且盡量避免孽緣(幫不到忙或幫倒忙,還不如不幫)。

末學所學法門,對自己的練習,沒煩惱時,練習覺知觀察五蘊的敏感度,有煩惱時,練習覺知觀察苦集滅道。

當然,要達到這種能力,是需要經由身念處、受念處,乃至心念處熟悉後,才能做此種隨順觀的練習。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或許須經過長時間的基礎練習,等到覺觀能力足夠了,才能隨時隨順觀。

您若常觀察,您會發現,這世界就一直是因緣的展現。

因緣不具足,某些人,您拿最好的給他,他還可能在懷疑您或許會害他。

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

所以,末學所學法門,儘力推廣我們親身體驗體會佛經上所教導的,但若因緣不成熟,我們不勉強,我們尊重每個人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末學學習四念處禪修到今年四月中正好六年,有興趣的師兄可以繼續看下去,以下是末學學習四念處禪修的心得報告:

用古德的話說: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不用去追尋著甚麼,先別讓自己的"妄"繼續展現就好,如我們眼見、耳聽、意想等之後,通常都會有自己的偏見、成見(妄)跟著由腦中釋放,能不被這些偏見、成見牽著走,就是息妄的第一步(先別要求自己能有不會有偏見、成見由腦中釋放的程度,先做到偏見、成見由於習性流露出後,不被影響)。

(若看了這句,以為應該除妄,就落入"頭上安頭",用一個新妄來壓住原來的舊妄,殊不知,只須讓妄自己熄滅,不須用其他有為法硬加油添醋,如此而已。)

學習四念處 (中性的覺知觀察五蘊),

剛開始時,練習的是身念處,

由於長時間的念住所緣,會讓人禪悅法喜,也就是慈、予樂,

自己能禪悅法喜(慈、予樂), 將此方法推廣,讓人人都可禪悅法喜(慈、予樂), 自利利人。

能由 身念處開始練習的人,

久了,會親身體驗體會初禪、二禪,

能達到二禪的狀態,會讓自己較能親身體驗體會:"覺"、"如實"、"不加油添醋"的方向

若能再深入覺觀苦集滅道, 就更能趣向如實。

一旦能, 因覺觀四聖諦而生慧,

經驗久了,就可能達到三禪(正念正智)。

(末學所提的禪,不是四禪八定,而是佛說的四禪。)

能達到三禪的人,就可開始拔苦(悲),

自己能拔苦(悲),將此方法推廣,讓人人都可拔苦(悲),自利利人。

所以,修習四念處,達到且熟悉心念處的人,

由於可以清晰覺觀到:

念頭由腦中釋放後,產生了情緒,且有後續的副作用。

有時候,同樣的念頭由腦中釋放後,卻產生了不一樣的情緒或沒有情緒,且有後續的副作用或沒有副作用,

自己就會清楚,若被腦中釋放的念頭牽著走,是在懲罰自己(苦集滅道)。

等練習到覺觀能力更強時,

自己就會,覺觀到自己在同樣情境,能心不隨境轉的機緣,

覺觀能力越強時,自己體會的就越貼切。

馬祖道一禪師: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

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

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道不用修,並不是真不用修,

而是強調,莫污染 (莫將原味 加油添醋)。

中性的 覺知觀察(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就是好的辦法。

許多人用有為法,殊不知很可能變成頭上安頭,加一個妄來壓住原來的妄。

學佛,其實 是教導我們,

別執於五蘊,

別被五蘊牽著走,

最直接的,別做自己想法或思維的奴隸!

練習,讓自己 時時 能 中性的覺知觀察,

是培養,不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最好的方法。

實修,可輔助自己驗證,正見的觀念。

進而,讓自己 親身體驗體會,而生"信"。

(盲目的"迷"信 在佛教 是不被鼓勵的)

世尊所教導的四念處禪修,是練習 覺觀 自己五蘊的好方法。

這方法:

沒時間的人,用少許時間練習,

有時間的人,用較多許時間練習。

重點 都一樣:

訓練 自己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沒有壓力,只有放鬆,

放鬆時,才易 念住所緣。

所以,若每天只有幾個 十五分鐘,

就只練習,幾個 十五分鐘,

但,練習時 要 放鬆心情,輕鬆愉悅 的 練習 念住所緣。

不給自己 任何壓力,是必要的。

練習時,就只是 念住所緣,

有人 打斷時,因緣不具足,

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

愉快的,處理被打斷的因緣,

處理完,還有時間就再念住,若沒時間,也欣然接受。

禪修時,用 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 的心態。

不在禪修時,也可 提醒 自己 時時 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

微笑 放鬆 輕鬆 愉悅 的過日子。

隨時,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然後 放下問題。

儘力做事,但不強求完美,還有的瑕疵,留給將來再有機會 運作時,把握因緣努力。

(我們 隨時 都可能犯錯 犯錯後要儘力改進 然後就放下 而不是掉悔)

所以,平時 就算還沒太多時間練習,

時時,覺知觀察自己的心態,

並提醒自己,時時 微笑 放鬆 輕鬆 愉悅 不對抗 不排斥 不抱怨,

讓自己練習覺觀,也會拓展自己的心態及心量。

我們 生理的需求,或 過去的知識經驗,

都常會由腦中釋放,

腦中釋放了訊息,

我們該 選擇 被其 牽著走呢?

還是 好的拿來用,沒用的放一邊呢?

要能不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是必要的。

有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做任何事 都只會 儘力 而不執著。

"用而不執" 是 學佛人該學習的:

學習了 佛法 "用而不執",

無"法執";

對自己的身心 "用而不執",

無"我執"。

末學在這篇回答也略述了一些學佛的好處:

有興趣的話請參考:

學佛修行現世能得到那些利益? - 自在之路的回答

所以,練習四念處禪修,的短程目的:

當 眼見 耳聽 意念 ... 時:

別將自己的,偏見 成見 (及以上的污染) 加入(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而一再的,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 牽著走。

(就算 能力還不夠 污染 自腦中釋放了 也不需被牽著走 讓它去 莫管它 就好)

如何 才能 有 在 日常生活中 具備 覺觀能力,而不被 內外境 牽著走呢?

這四篇可參考:

一篇敘述 四念處 修行的次第 (第5帖) (介紹 實修的方法 及 正見的觀念)

(修行的次第是最需實修練習的,但前幾帖也值得多讀,加強正見的觀念)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99

一篇敘述 "不做自己 想法 或 思維 的奴隸" (正見的觀念)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32

雜阿含經學習報告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27

四念處 -- 如實修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84

祝 早日成就!

感恩!

祝福!


想看常識性的東西嘛可以去看《正信的佛教》這本書


1.學佛不是佛學,佛學是把佛所教導的當成學問去研究,這叫佛學。

2.學佛就是佛怎麼樣做的,佛最初怎麼樣發心的,佛是怎麼樣成佛的,他這個道路怎麼走的,我們要跟著他走,他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才是學佛。

2可以包括1,1有時候會變成2

真正想要學習佛法的人們,完全沒必要來知乎---知乎本身就是真正佛法的一部分,可以來,也可以不來,何況真正佛法的定義只有佛才給的出來,任何人說的都要認真思考,測試,包括我打的,不要隨便相信

ps:很多佛教徒來懶得思考,別人說啥就是啥,除了1,2個運氣特別好的基本上都---小毛驢拉磨,幾年止步,原地踏步

---升級一下就差不多了--


現如今的時代佛法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炫耀自我的工具,交換名利的砝碼。說白了都是在消遣佛法。

看看知乎的佛教版塊上演的淋漓極致。學佛不是佛學,佛學是把佛所教導的當成學問去研究,這叫佛學。學佛就是佛怎麼樣做的,佛最初怎麼樣發心的,佛是怎麼樣成佛的,他這個道路怎麼走的,我們要跟著他走,他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才是學佛。

真正想要學習佛法的人們,完全沒必要來知乎。


從佛學本身來說,佛學從來都沒有扮演過一個親民的角色。其誕生時的時代,就要求了佛學本身需要有超強的邏輯性和思辨性,要不然也不可能從種種"異端邪說"的包圍中殺出,發展成今天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本就內容繁雜,概念深廣,再加上不是本土宗教造成的語言隔閡,對佛學概念的理解就更加困難。比如下邊這個問答:

【如何理解空不是無,空是一種存在?】匿名用戶:前輩在上,已有高論;末學於此,不敢造次,只是作些補充,以供諸位參考。對於『空』是否是『無』,『空』和『無…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816046/answer/19834296

空是佛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人們談到佛教或佛學時經常碰到和提到的一個概念。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們都很熟悉的概念,不說做到真正地理解,就算是做到不算有失偏頗地大概地理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在平常,人們接觸的佛學也只不過是普通人口中的佛學,接觸的佛教也是寺廟裡燒香拜佛求財求子保平安的佛教,這些東西不誤導人就萬事大吉了,遑論讓人去理解佛學概念。

佛教的傳播,一直伴隨著佛學義理的發展。對佛學的學習從未簡單過,也永遠簡單不了。


你也一樣哦,五十步笑百步?什麼《正見》《見地與修道》?那是正宗佛教嗎?!

多讀些佛經,受持正教是當務之急!


現在是盲人摸大象,瞎子領盲人,全都是盲修瞎練。跟佛法有關係嗎?有關係,也都是在謗佛。什麼是謗佛?明明修的是有為法,偏說是佛法,還有理由,以幻修幻,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都知道是幻了,還在啃手指頭,還在啃標月指。這是為什麼呢?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朋友請賜教,謝謝!


嗯,我猜

宗教到底是唯心的,你看問題的方法是你自己選擇的。

佛教提供了很多理論基礎,但是道路不是唯一的。

你看別人錯,別人看你痴

所以你只要自己爽了,至於怎麼解釋你的行為,請隨意


現在在中國學佛?呵呵。中國現在應該算是沒有佛教了,從網路上看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應該屬台灣了。至於國內的佛教不提也罷


其實很正常啊~~

基督教我們接觸的也不少

但是大多數人也不太明白具體都有什麼

道教也不少,但大多數人除了對於畫符啊飛升啊,也沒有什麼概念

所以……諸君不必想太多……

一些體現出沒常識的問題,其實一般百度一下就解決了,這種問題各大話題下都有的,很正常。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