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樂於探索未知的人與愛鑽牛角尖的人?
我有個朋友,大家很怕和他辯論,說他凡事愛鑽牛角尖,鑽進去了就出不來。他辯稱:那是我愛思考,你們這些懶人!
那麼,該如何區分樂於探索未知的人和愛鑽牛角尖的人呢?他們有相似之處嗎?他們其實很不一樣嗎?
取決於結果。
如果 TA 最終有所成就,人們會說 TA 是「樂於探索未知的人」;
如果 TA 最終一事無成,人們會說 TA 是「愛鑽牛角尖的人」。愛鑽牛角尖是想要「贏」。有好奇心,愛探索的是想要「明白」
很簡單,看對方能不能聽進別人的意見。
愛思考的人,腦子靈活地轉動,會先否定自己的觀點,避免先入為主,愛鑽牛角的人會使勁的證明自己的觀點,生怕別人把自己駁倒。
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下文主要從如何區分上進行了一些分析,供參考。
想要完全區分「探索未知」與「鑽牛角尖」比較困難,畢竟二者之間還是有諸多相似之處,如都需要專註、都有思考的習慣等等。大致思考之後,覺得可以從兩個維度來進行區分。(由於「鑽研」與「鑽牛角尖」可能更適合類比,所以請允許我在下文將「探索未知」替換為「鑽研」這個詞。另,「鑽牛角尖」此處僅為貶義詞,沒有辯證看待,即不理解為堅持不懈等褒義詞。)
用來區分的兩個維度為:1. 注重問題還是注重自身;2. 認同新的結果還是拒絕新的結果
1. 注重問題還是注重自身
「鑽研」的人,從研究的開始注重的就是問題本身,對「能解決問題」或者僅僅是「能思考這樣的問題」感興趣,能從思考本身或者解決問題中獲得更多的樂趣。
「鑽牛角尖」的人,從研究的開始注重的就是自己,對自己能解決問題或者是自己能思考問題更感興趣,能從體現自身價值或者超越他人中獲得更多的樂趣。
情景:學生A研究了一個問題T,但另一位學生B給出了答案或者更好的/不一樣的思路。
如果A是「鑽研」類型的人,問題的解決或者有了更好的思路,同樣會感到開心,因為問題解決了或者有了新的思路。當然,不是說沒有挫敗感,只是不會很強烈,關注問題的程度大於關注自己。
如果A是「鑽牛角尖」類型的人,由於問題不是自己解決的,挫敗感會很強,至於問題是否被解決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問題不是自己解決的。甚至會發生拒絕認同B的思路,或者找出其中(某些不重要或者不嚴謹)的漏洞,來證明自己沒有錯誤/失敗,關注自身得失的程度大於關注問題本身。
2. 認同新結果還是拒絕新結果
完整的表述應該是「如果存在與自己預想不一樣的結果時」,接受新的結果還是拒絕新的結果。
「鑽研」的人,對認真研究出來的不符合預期的結果持支持的態度。
「鑽牛角尖」的人,對認真研究出來的不符合預期的結果持拒絕的態度,很大可能會通過尋找漏洞,曲解題意,隨意增加新的限制條件等方式表現出來。
情景:學生A認為問題T的答案是P,但經過認真研究(或者獲取了新的證據)發現答案是Q。
如果A是「鑽研」類型的人,在確認研究過程無誤,沒有遺漏後,會更大可能承認錯誤,接受新的答案Q。
如果A是「鑽牛角尖」類型的人,在研究過程無誤,沒有遺漏的前提下,仍然會拒絕承認錯誤,拒絕接受新的答案Q。甚至會發生否認問題,否認研究過程及證據,提出新的問題或者找出Q不適用的情況,來轉移視線,達到拒絕新答案的目的。
注意:上述區分並非僅根據一次的行為進行評判,而是根據長期的行為習慣來評判的;同時請注意,人也是不斷發生變化成長的,還請避免「貼標籤」的行為。
一點問題之外的思考:
如何判斷某個人是非屬於「鑽牛角尖」類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樂意與這個人進行(某些話題的)交流(探討/研究等等)。如果能愉快的交流下去,那請繼續;如果不能愉快的交流,那請閉上嘴巴,或者換個話題或者換個交流對象。
如果爭論不歡而散,那麼必有一方是虛偽的 也許這個有點幫助?
愛鑽牛角尖:一般各種領域各個方面都鑽,
樂於探索未知:一般僅限某幾類系統領域。愛鑽牛角尖:是性格樂於探索未知:是個性推薦閱讀:
※理性是什麼?如何時刻保持理性?
※如何提高自己的判斷力,不那麼輕易的相信一些事和別人。?
※如何看待生命之喜在於其不可重來?
※未央的最初意義和後來的衍生意義到底是什麼?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