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工作的終極目的是什麼?盈利?提升品牌形象?維持提高用戶活躍?還是根本就沒有所謂終極目的....

運營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可最終是要做一道什麼菜呢?


俺在書里寫過,運營的核心目的有二:

讓產品活得更久、更好

更久是生命周期的延長,更好是商業模式的實現。

就這麼簡單。


謝邀。

運營工作的終極目的,無非有2——

1.讓產品核心業務可運轉,能活起來。比如你做的是個媒體類產品,起碼你得天天有點新內容讓用戶看到吧?做的是外賣訂餐產品,起碼得確保用戶上來能找到附近的快餐店,且下單後有人響應有人配送吧?做的是社區,得保證用戶上來能看到N多話題和趣味相投的人吧?

2.持續提升產品價值。產品價值可能體現在一系列數據上,比如用戶數,用戶活躍度,站內銷售額,盈利,等等。不同階段的產品更看重的數據指標可能會不同,比如很多媒體類和社區類產品,前期肯定看流量,後期則關注用戶活躍度和收入。

除了這兩點,餘下一切似乎都是手段。


運營如果有終極目的,一定是為了創新。

有情懷的人才願意不斷創新,但情懷不能當飯吃。要創新就要活著,有錢才能活著。運營的一個分支就是要保證自己活著。

但活著並不是目的,活著的目的還是創新,持續不斷地創新,通過改變獲得差異性,獲得完全不同的競爭力。

很多做運營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活著,以為只是為了賺錢,所以有了錢就不必再去做運營,可以做其他喜歡的事情。這樣的運營不知道文化是什麼,願景是什麼,使命是什麼,只是為了一個數字,或者一個命令。

我們都是凡人,很容易被那些巨大的誘惑所牽引,在繁華世界忘掉了自己的初心,忘掉了自己的使命。可怕的不是一時的迷失,而是永久的認為這才是世界的常態,沒有其餘可能性。

運營只不過是商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之一,它的終極目的就是商業的終極目的,它必須服務於這個目標。

如果運營需要一個終極目的,一定是創新。


運營的終極目的眾說紛紜,產品的不同階段,不同形態,不同的思維出發點,以上幾個維度都能找到各自的標準答案。拋開這些維度單獨談運營,一方面有失嚴謹,另一方面容易讓人霧裡看花,被真相蒙了眼,其結果就是,看似每次都學到一個新觀點,其實對具體的運營工作缺乏實質性的幫助。

所以,這個時候在問題前加上以上任意一種作為前設參考,得到的答案才對我們的實際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反之,則今天聽到這種說法覺得很有道理,明天聽到另一種說法也覺得有道理,看似學到很多新知識,實則是霧裡看花,沒有觸到事物的實相,認知意識一直處於搖擺狀態,越聽越糊塗,到頭來自己都拿不準哪種說法更準確。

產品在不同階段的運營目的

我們都知道每個產品都分萌芽,成長,以及成熟,衰退這幾個階段(但是否每個企業都能完整走完這幾階段就說不準了)。所以運營的目的,也是從這些產品的不同階段拆分出來的,萌芽期以獲取種子用戶為實現運營有人可運的第一目的;成長期以促成活躍為達成更多留存為第一目的;而成熟期的運營則可以從與用戶面對面高頻率的前端運營,逐漸轉為以數據分析為驅動的增值服務方面的後端運營為第一目的;至於衰退期,這個可能會稍複雜些,得分析造成衰退的原因是什麼,不同原因又針對不同的運營方案,太費神,容我偷個懶,就不詳細展開了。

以上這些看似講的多少有些道理,但並不是我想要傳達的唯一目的。我以為「運營=用戶運營」同屬思維方式這個層面。與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社區運營等等這些名詞不同的是,它們都屬於這種思維下自然形成的運營手段或工具。即是手段,肯定就存在用不用得上的道理,這也是我想要表達的更重要的一層觀點。

聽著像正確的廢話,事實上也的確是廢話,但就是有很多人在實際工作中忽略了這句正確的廢話。不管三八二十四,什麼新媒體,閱讀量,粉絲量,什麼流行追什麼,完全不去了解企業本身需不需要,有多需要,為什麼需要?自己有沒有做這方面的天然優勢?如果沒有這些天然優勢,需要花錢花精力做這些,那中間的付出與收穫能不能達到正循環?如果不能,那費時費力費錢,還嚴重拖累企業發展速度的事兒,做它幹嘛?

想清楚咯,要不要悶頭往裡扎?創業不比其它,不是每個人都有反覆試錯的資本。稍不留神就走偏了,在這競爭激烈且殘酷的市場,非富二代的你還能熬多久?投資人的錢還能坑幾回?到時再想回來,對不起,在本就落後的基礎上,現在的你還尋得到前人的蹤跡嗎?


最近面試,遇到一些什麼都不會的應屆畢業大學生,上來就說運營工作門檻低,想要從事運營工作,但是卻連基本的運營分類及工作內容一概不知。

其實在這些大學生的眼裡,我找不到工作,但是我不屑於做在線客服,不屑於到肯德基打工,不屑於做導購,不屑於到鏈家賣房子,所以我來做運營。。。

對於這種人,我勸你還是歇菜吧,你以為運營是干雜活兒,誰都行的,實際上,干運營的真的沒有那麼菜,而且運營的工作出現在營銷的各個環節,為營銷工作注入了活力,聯絡各部分成為整體,最終產生盈利。

運營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盈利,落腳到各個環節,包括但不限於提升知名度,提高用戶粘性,提升pc和移動端的網站活躍度。

搞了一晚上,干別的,又沒寫完,回頭再寫


運營工作的終極目的是什麼?盈利?提升品牌形象?維持提高用戶活躍?還是根本就沒有所謂終極目的....

運營工作就好比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目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運營某一個活動的目的可能是盈利,也可能是拉新,也有可能是促活,還有可能是……

運營工作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

運營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可最終是要做一道什麼菜呢?

運營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這句話說的是 運營的方式 過程中的工作,需要用到很多很多東西和知識

最終要做一道什麼菜?所有的商業行為最終目的都是賺錢,那怎麼賺錢?是要有大批用戶?還是小眾的精準用戶?這些用戶的活躍度要達到什麼程度,這就是運營要做的事情了


串聯性

我覺得運營這個崗位,光是從崗位名稱上看,就可以感受到他的多樣性,隨便一個招聘網上搜索一下,就會看到各類運營:產品運營、市場運營、媒介運營、推廣運營、公關運營.....這不僅說明了運營工作的紛繁複雜,也說明了不同企業對於運營的要求也是五花八門,似乎什麼工作都可以在後面加上運營二字。

盈利、品牌形象、維用戶活躍甚至是其他各式各樣的KPI,都可以說是運營的目標。題主說運營是一個筐,什麼都往裡裝,我想大概也就是指這個。

但是,說道終極目標,我覺得,以上提到的所有內容,都不是運營的核心,真正的重點是串聯。

對內,串聯公司各個部門,

對外,串聯產品與用戶。

無論是活動運營、內容運營、產品運營,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將企業的所有資源有效的利用,發揮出最大的能力,然後吸引用戶。樓上說到的「自運營」狀態,也就可以理解為運營將串聯性做到極致,用戶與產品,內部各個部門已經緊密聯繫,無需外力的介入,也可以很好的運行。


先上結論:

運營工作的終極目的是盈利,提升品牌形象和維護提高用戶活躍度都是為能持續、更好的盈利而服務的。

運營常用的手段有:建立社群,撰寫軟文,策劃活動,分發紅包擴大轉發等。

渠道一般為騰訊系和新浪系平台。隨著短視頻、直播平台的火爆,許多公司也開始藉助網紅直播新方式。

運營的第一步是為產品帶來大量的目標用戶,這其實是一個引流的過程。相較於SEO引流的不同在於,通過運營帶來的用戶流量更加精準,並且具有互動性和持續性。引流的過程中宣傳品牌和產品,電商類產品可以建立起初期的信任背書,工具社交類產品可以營造良好的用戶體驗,實現用戶自發的二次傳播。

發布軟文,活動策劃等運營手法,不是等到用戶量形成很大規模才做的,而是一開始積累用戶時就開始的,用戶群體小的時候和用戶群體形成一定規模時採用的運營手段和實施的運營內容是不同的,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調整的依據是根據後台的數據和實際的用戶反饋。

"抓人"是持續不斷的過程,總有舊的用戶在流失,也總有新的用戶要開發。抓的人要"鎖住"不是靠暴力的方式,也不是靠不斷的給"小費紅包"這種小恩小惠,而是靠不斷的輸出價值,這個價值應當是大部分用戶關注的價值,用戶關注你的產品使用你的產品,說明這就是用戶的需求,你提供的價值應該充分考慮進這種需求,在產品之外做相關價值補充。比如,一個網上賣水果的互聯網產品,你可以介紹不同水果的功效,也可以搜集世界各地的水果讓用戶大開眼界。不同的用戶群體關注的點不同,用戶也是人,和你一樣,人有共性也有個性,運營人員時間精力有限,個性化滿足或許有點困難,用戶達到一定體量,如果想要達到精準運營,需要做大量的數據採集,設計合理的演算法,利用大數據處理的方式將用戶歸類。

做運營不是會寫寫軟文,copy點素材,ps修修圖就OK的,你要清楚的知道你發布這篇文章,策劃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最終有沒有達到?下次你還會不會這麼做?當越來越多的運營內容出現互相抄襲的同質化現象。有思想、有創意、懂用戶、會營銷的運營人才變得難能可貴。

當然,並不是每一次的運營活動都能直接從用戶身上賺到錢,達到盈利的目的。但是,當你用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文案提升了品牌形象,給產品帶來大量用戶的時候,當你每一次策劃的活動,都讓用戶的活躍度炸開鍋的時候,盈利的目的還會遠嗎?


實現產品的效益最大化

既然說到終極目的,那麼實現利益最大化再合適不過了,任何運營的工作都是圍繞著實現產品價值做服務的,實現產品價值需要生產方、渠道、消費方緊密結合協調一致才能產生效果,而運營的工作就是對以上三個部分的運作,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用戶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等

總之除了生產產品的工作不屬於運營,其餘運營都會有所設計,一個是負責產品本身價值的生產,一個則是產品本身價值的變現,也就是最終效益的最大化!


市場,運營,銷售,公司經營的三駕馬車。

市場是決定公司幹什麼,包括市場前景分析,新市場關係的拓展;運營是負責研究怎麼干,並且干好;銷售是把運營幹出來的結果賣出去,把錢拿回來。

公司願景是終極目標,公司價值觀是公司員工一致贊同的公司存在的意義。

管理是將公司這個木偶緊密統一,指揮行動的線。


運營的終極目的是啥?我首先想到的是自運營。

一個產品都有生命周期,當然,不要以為爛產品能用運營來發展。好的產品也不可能不要運營。

產品就跟人一樣,需要通過某些方法來讓他過得更舒適。運營也是這樣的一種手段。

產品的生命周期和人差不多,大概可以理解為成長,成熟,衰退。而運營的終極目的,延長成熟期,減緩衰退期。活的更長久,人工干預少。

用戶進來了他知道他要幹什麼,不需要他會走。說白了,運營中的幾大塊內容的最終目的是讓大量的用戶進來,停留的時間長,產生粘性,最終變成一種習慣。用戶用的爽,老闆賺錢賺的爽。

時間匆忙,以後詳細答。


「儘可能延緩產品的衰退期」

任何產品都有它自然的生命周期,這是不可改變的市場規律。運營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衰退期的到來儘可能遲一些。

運營與產品、研發、市場等崗位相比的最大區別,就是它不要求「速度」。速度對於運營來說,反而可能有害。所以,它的最終目的,只能是跟持續性最相關的東西。


私以為,這問題要從不同角度來看!

從業務層面,解決的是產品價值的傳播;

從公司層面,解決的是企業間的競爭;

從行業層面,解決的是資源的優化;

從社會層面,解決的是解決方案的優勝劣汰;


運營就是讓人更了解產品,用好產品,最後持續掙錢。


你們知道生e經有什麼聯繫方式嗎


運營的目的,是看你公司的目的,或者項目的目的

為了融資要拉新我給你搞活動談渠道拉數據搞拉新

為了上市要留存我給你搞活動談渠道拉數據搞留存


菜鳥一枚,自摸自學運營,看了很多貼,搞的我莫凌兩可的,哦,不對,是莫凌四可,就像ABCD選項一樣。才發現是有很多ABCD要去學的。額額


「終極目的」可以理解為企業目標,運營崗可以理解為企業「打手」。

不用企業目標不同,運營「終極目的」也不同:

社區企業運營部門的KPI比重最大多半是DAU,說白了就是版主;

電商企業運營部門的KPI比重最大多半是GMV,說白了就是銷售。

雖然GMV、DAU是企業目標,但在技術部、客服部、財務行政等這些部門的KPI里肯定不佔大頭。

----------------------------------------

以上說的是以運營為核心的企業,以技術等為核心的公司,沒有感覺。


推薦閱讀:

我們為什麼要如此努力工作,永不停歇?
怎樣看待在你提前完成任務後給你布置更多的任務的情況?
八小時工作制影響了你的生活質量嗎?
砸同胞飯碗,是誰給了他們理直氣壯的肥膽
生物研一想退學,不知道退了之後,能做哪些工作?退學是否對找工作有影響?

TAG:產品運營 | 運營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