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反常識的知識?

比如數學/物理定理、經濟學原理、思維邏輯……或者一些自然界客觀現象等等


做理論計算的人做出來的結果,只有自己信而大家都不信。

做實驗的人做出來的結果,只有自己不信而大家都信。。

╮(╯_╰)╭


1、美國人是吃轉基因的。

2、大部分美國人是吃轉基因的。

3、我也是吃轉基因的。

4、我在美國吃了3年轉基因油,才意識到自己吃的是轉基因。

5、非轉基因的東西,在美國也能買到,但是貴;吃了一陣非轉基因的油,覺得被收了智商稅,又換回去了。

5.5、美國的轉基因食品是沒有明顯標註的(所以我才會吃了3年都不知道)。但是非轉基因食品會有大大的標識,來彰顯自己的高貴,同時也意味著大概3倍於同類產品的價格。

6、非轉基因之所以貴不是因為它本身貴,而是轉基因的產品一般更便宜,正因為可以降低成本所以科學家才會研究轉基因。

7、轉基因產品之所以便宜不是因為它低賤,也不是因為它有毒,而是因為它被改良之後具有了以下幾項優勢中的一項或幾項:(a)產量上升,(b)抗蟲性強,(c)不怕除草劑便於除雜草。

8、轉基因作物的耕種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正面或負面影響。

9、傳統的耕種行為,本身也會對環境造成正面或負面影響。

10、人類的活動,會對環境造成正面或負面影響。

11、氪金網路遊戲,會對孩子造成正面或負面影響(但是反網遊的人似乎比反轉的人弱勢太多了)。

12、沒吃過轉基因的人,我估計地球上已經不太多了。

13、吃轉基因不會讓人變傻,自從吃了美國的轉基因食物,我三年就博士畢業了,不過我並不認為那是轉基因的功勞。

14、有些人是永遠不會理解我上面所說的話的。


遇到火災該怎麼辦?

很多人會說:「這小學生都知道——

彎腰拿濕毛巾堵住口鼻,躲到浴室……」

如果你第一反應是這樣,那本人十分建議你認真閱讀以下內容:

之前看過一個消防員的TED,是關於火場求生的。

演講者是多年的一線消防員,裡面給出

了一些顛覆我們常識的火災救援知識。但受限於時間,講得也不太全面。

本人後來又查閱了很多期刊資料,這裡寫出來作為補充——

1.遇到火災,「一般」原則是——小火快跑,濃煙關門。

解釋一下,發現火災,如果不是兩盆水和滅火器可以解決的事情,這個時候第一時間應該立即逃生。

如果不幸已經發現晚了,比如:比如門外和樓梯內都是濃煙烈火,火勢過猛,不易逃生。

這個時候請不要選擇直接衝下去,而是應該立即關門。因為這可以暫時阻擋濃煙,爭取救援機會。

2.特別注意!關門並不是萬無一失的,不耐燃材料、沒有窗戶的房屋,不適合避難。

如果你不是在混凝土、磚牆的建築內,而是身處鐵皮建築或是其他不耐燃的材料所造建築中,這時候不適用於上面的原則。

因為鐵皮建築導熱性良好,接合處受熱膨脹縫隙會變大,濃煙流傳更快,極其不利於人員求生。

其次,鋼材在550攝氏度—600攝氏度時會折損33%—55%(鋼結構和重木結構各有優劣,不能一概而論,感謝,評論區的提醒,這裡更正一下。),這樣很可能會導致主梁接合部受力不均。鐵皮建築在火災時容易坍塌變形,很可能對人造成傷害。

再加上沒有窗戶,很難存活。

遇到這種情況,別無他法,只能儘力逃生了。

3.浴室不能救命,濃煙容易侵入。

首先我們要糾正幾個誤區,浴室的水對於火場那般等級的濃煙和高溫是沒有效果的,全身淋濕只有安慰效果,意義不大。

如果浴室門、天花板為塑膠、玻璃的,是完全無法抵擋濃煙和高溫的。塑膠門只要高溫達到200℃以上就會融化,而玻璃門一旦遇到高溫加熱,門兩側內外溫差大過120℃~200℃時還會發生破裂。而且要是門上方有排氣孔,也同樣無法抵擋濃煙。

綜上,除非浴室本身有對外的窗戶可以呼救或逃生,否則不建議躲到浴室。

4.濃煙較大火更為致命,往上爬你跑不過濃煙。

根據一線消防人員的統計,因火災而喪生的人當中,被濃煙熏死嗆死的人是燒死者的4-5倍。濃煙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一氧化碳濃度達1.3%的空氣中,人吸上兩三口氣就會失去知覺,呼吸13分鐘就會導致死亡。而常用的建築材料燃燒時所產生的煙氣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達2.5%。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一些報道中常有「跑到樓頂獲救」,但這並不代表因為「跑到樓頂而存活」。要是火災足夠久,濃煙上升是非常快的,你跑不過濃煙不說,到時候樓頂還會變成十分危險的地方。

這時候要牢記——逃生通道安全,則向下逃生,逃生通道濃煙高溫,千萬不要穿越,而應該關門求生。

5.濕毛巾捂住口鼻有用但不實用。

這是我國火災教育中的一個重大誤區。

濕毛巾捂住口鼻是上世紀流行的概念,因為那時候房屋以木製結構為主,不易產生濃煙,而如今建築大多都是鋼筋混凝土,發生火災後煙、熱均不容易散去。

上面介紹了濃煙主要成分,除非擋住氧氣不呼吸,否則是不可能阻擋毒氣的。

其次,濕毛巾遇熱產生水蒸氣進入呼吸道同樣會灼傷身體,意義不大。

相反,除了浪費時間找濕毛巾還要一手拿濕毛巾逃生,等於多了累贅。

要知道,火災中逃生結合情況最好要匍匐前進,試問一手拿毛巾還怎麼匍匐?

最後,部分媒體誇大其詞,加上宣傳教育不到位,導致我們一般人的防災安全意識很薄弱,希望這篇回答能挽救更多火災下的生命。

附上原Ted——

http://baishi.baidu.com/watch/6597046669344528028.html?frm=FuzzySearchpage=videoMultiNeed

註:以上內容整理自原Ted和《消防科學與技術》,僅作科普,如有疏漏,請多指教。

………………更新線………………

評論區的質疑本人看到了,經提醒,下面是找到的原文,這裡不針對任何人,單純就事論事。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301448

以上文章,說明了一些問題,可明顯沒有考慮到火災中的實際情況。

發生火災第一時間不尋求逃生,不是關門阻擋濃煙,而是立刻去找濕毛巾捂住口鼻……何其愚蠢!

現在請諸位按原文里所教,試想一下——

在混亂不堪的火場中,火星四濺,人心惶惶。這時候,你要迅速冷靜地找到毛巾,然後尋找水源,接著沾水弄濕毛巾,這裡注意不能太濕了,否則還會阻礙呼吸,為保持濕度稍稍擰乾,然後再連續八折……請問這需要多久?

為此錯過最佳逃生時間,阻礙之後逃生時的行動,承擔尋找時的風險……僅為阻擋在實驗中那區區20%的有毒物質,請問意義何在?

而因為不同物質燃點不同,火災的溫度不能一概而論。但一般火災中心煙的溫度會高達600-800度,周圍溫度也極其高的。這個時候請問實驗中那微乎其微的數字對於火災中的人有何作用?

為此,我們還要騰出一隻手捂住口鼻。請問這時候該怎麼匍匐前行?

我們應該明白——僅彎腰會讓你吸入更多的有毒物質!兩者孰輕孰重?

前文提到——人在一氧化碳濃度達1.3%的空氣中,吸上兩三口氣就會失去知覺。阻擋實驗中那多出的20%的有毒物質對一個火災中的人只有幾秒鐘作用,比起找濕毛巾浪費的時間以及要承擔的風險可謂得不償失!

何況,一些人缺乏常識的人,自以為有了濕毛巾阻擋還會貿然選擇穿越濃煙區,白白增加了不必要的風險。

最後,本人也查閱了《消防科學與技術》期刊,在《干、濕毛巾對煙氣的吸附作用》一文中,其中證明對阻礙部分有毒氣體有作用。但考慮到火場中的具體情況,只能說濕毛巾有作用,但不實用!

………………更新線………………

消防安全知識範圍太廣太多,且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全都一一細講力不從心。

視頻中的主講人—蔡宗翰先生,其人是中央警察大學消防學系學士,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防災科技研究所碩士,擁有多年一線消防經驗,兼任消防署防火宣傳班的授課教官。還曾獲得「推動災害防救工作特殊有功人員」獎勵。

評論里這樣還要說——這是民科,這些結論都是胡扯,那本人無話可說。

這篇答案本人六易其稿,評論里也有紐西蘭的消防工程師和構築物消防員為大家補充其他消防知識。

在此,春節期間玩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多留心,注意防火防災。

最後提及的一點是,本人也不喜歡篩選評論,但涉及到火場逃生,還是勞煩評論區內不要「我覺得……」。勞煩評論時多一些謹慎,拿出專業證據支撐結論。

抖機靈的也請止步。

以上。


用濾網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不是顆粒物越大越容易,越小越困難。

直覺上來講,濾網與漁網類似,大魚用網眼很大的漁網就可以撈起來,小魚則需要網眼很細的「高級」漁網才能撈到,不然就都跑了。

可是對於微觀顆粒物則不是這樣。

大多數的微觀顆粒物並不是因為實際尺寸比網眼大而卡在濾網上面,而是吸附在其中一根濾網纖維上。

下面這張圖來自NASA,左下角的尺度是2微米,相當於PM2。(這個說法不嚴謹,因為顆粒物的直徑一般不使用實際的尺寸,而是使用空氣動力學直徑,一般來說,對於同一個顆粒物來說,空氣動力學直徑比實際尺寸略大一點,與顆粒物形狀有關。)

當空氣凈化器的風機推動空氣通過濾網的時候,氣流會繞過濾網纖維,混雜在空氣中的顆粒物會被氣流挾裹著試圖繞過濾網纖維,然而因為顆粒物密度高,質量大,導致顆粒物有更大的慣性,繞彎的時候沒有空氣靈活。最大的顆粒物會卡在縫隙里,小一點的會因為轉彎不及時一頭撞在纖維的迎風面。越小的顆粒物慣性越小,轉彎越靈活,也就越難撞到濾網纖維。

到這為止,似乎直覺仍然是正確的。

然而當顆粒物尺寸繼續變小的時候,空氣分子的不規則熱運動對顆粒物的推動就無法忽略了。這個尺寸的顆粒物會出現明顯的布朗運動。另外,由於質量很小,分子間力與電場力也會對顆粒物的運動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就意味著極小尺寸的顆粒物有非常不規則的運動軌跡,同時會被濾網纖維吸引。

也就是說,很大的顆粒很容易因為慣性原因撞在濾網纖維上,很小的顆粒很容易因為走位飄忽加上纖維吸引掛在濾網纖維上,那麼最難的就是那些不大不小的顆粒物,足夠靈活不撞車,又足夠堅定不被帶跑偏。這種顆粒物的不大不小的尺寸,叫做這個濾網的最易穿透粒徑,一般是0.3微米左右,超出這個範圍的顆粒物,不管大小都更容易被過濾。

所以說,戴森的那套因為戴森可以過濾0.1微米顆粒物,所以戴森很厲害的宣傳,是欺負大家不懂行。

相當於告訴大家說我能速算10位數字加減法,結果證據是我會算10億加10億等於20億。

利益相關:筆者供職於Blueair


如果你需要尋求幫助,不要對著一群人大喊:「請幫幫我。」

而要快速尋找一位最有可能幫助你的對象,然後死死拽住他。

這就是著名「責任分攤原則(?)」:你尋求幫助的需求如果被越多人知道,那麼你獲得幫助的幾率就會越低。


必須強答

鯊魚不喜歡吃人肉!鯊魚不喜歡吃人肉!鯊魚不喜歡吃人肉!鯊魚對人的血也不感興趣!因為你血裡面沒有鯊魚喜歡的高脂肪!鯊魚也不會因為自衛來攻擊人。鯊魚就是無辜地在自家花園晃悠,跟人類照個面,覺著這玩意兒不好吃,走了…

所有關於鯊魚攻擊人類的事件一年不到3起,遠低於你被蚊子咬死的概率。

而且事情是這麼發生的:鯊魚在他自家餐廳找海獅海豹這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然後人類正好在上面衝浪啊游泳啊……誒,好巧不巧鯊魚都是1200度的近視,還不肯戴眼鏡的主!

然後你身上還沒傷口它也聞不到你血液的味道。於是它只能過去咬一口試試味道。因為鯊魚的牙齒無法做出咀嚼的動作,它只能咬你一口,相當於很多針扎了你一下……然後它發現,哦,認錯吃的了……拜拜

然鵝………由於鯊魚的先天優勢,在水裡如果它想咬你一口,人類是完全不可能躲得開的 ♂?於是開始了各種誹謗鯊魚的電影啊什麼鬼的

並且由於魚翅商人的利益相關!!!

大肆宣傳鯊魚的攻擊性!鼓動人們吃魚翅!殊不知,魚翅!劇毒…………

作為食物鏈頂端存在,鯊魚體內的塑料顆粒,汞含量高到驚人,然而百度百科的魚翅資料沒有任何關於這一點的描述……利益相關的魚翅商人時刻關注著,致力於將詞條改成菜譜 時刻刪除著各種關於魚翅有害的新聞…………

最後,福建漁船2017年在加拉帕戈斯國際海洋保護區捕撈200噸鯊魚被捕,福建漁船2018年初在東帝汶捕撈2000條鯊魚被捕……


  • 中國中學生近視率到達85%,青年95%,全球青少年近視發病率第一。
    • 近視高發並不是漢人有基因缺陷。被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孤兒院小孩並沒出現近視高發,說明這是一個文化和行為問題。
  • 戴眼鏡不會加深近視。
    • 事實上如果已經近視了,還不做視力矯正(比如戴眼鏡)。反而會加重視力問題(比如因為眯眼產生散光,趴在電視機/顯示器/書本超近距離導致進一步近視等)。很多小孩因為家長諱疾忌醫不配眼鏡而受害
  • 眼保健操沒有任何作用,也沒有任何論文證明其對保護視力的作用。
  • 不管是看書還是看電腦屏幕,都不會直接導致近視。
    • 導致近視的是不正確的用眼習慣和糟糕的環境。
  • 戶外運動並不能治療或抑制近視。
    • 但多國研究證實發育期兒童青少年戶外運動時間越長近視發病率確實越低。
  • 為什麼呢?目前有大量研究證據指向戶外自然光。即足量高強度【自然】太陽光,是保持眼球正常發育的必要因素。而人工光線不管亮度如何都沒有效果。(一般戶外太陽光有25000勒克斯亮度,學校室內一般只有1000勒克斯,家庭室內還要減半至500勒克斯左右)
    • 因此有條件要盡量把小孩往戶外趕,即便是在戶外打遊戲機(對眼睛)也好過貓在家裡看書。

====================

近視是一個跟環境和遺傳都有關係的現象。

有的人基因使得他/她能在任何惡劣環境+不良用眼習慣下從小到大依舊維持5.3視力。這種人當然存在,但是大部分根本沒有這樣的基因(除非你肯給小孩出生前就做轉基因)。

有的人基因是祖傳近視,即便所有行為都一絲不苟最正確的去做,依舊全家近視。(更常見的是全家用眼習慣都不良,於是全家近視)

上面兩種,好視力基因不會讓擁有者在目前社會狀態下,獲得巨大競爭優勢(比如資產千萬,生十幾個小孩等)。壞視力基因也不會直接讓擁有者全家暴斃或者家破人亡。所以這些基因總是會在人群中流傳,不會消失。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所攜帶的基因不會陷入這兩種極端。也就是說只要你注意環境和行為,就能避免近視發生。

正確認識基因和環境/行為的關係非常重要。否則就會把因不良習慣或糟糕環境產生的問題怪罪基因。進而產生類似與中國人/漢人基因都不行,我得去找外國人/白人改善下一代基因這樣的錯誤行為。

====================

評論里就有不少諱疾忌醫的例子,拿出來給大家看下:

(x)戴眼鏡一定會加深近視(是不良用眼習慣或惡劣環境才會導致近視)

(x)而且戴的越早定型後近視度數越深(佩戴眼鏡進行視力矯正避免近視加深是必要手段,但如果長時間用眼環境還是那麼糟糕,或者不良習慣持續。光靠眼鏡無法挽救視力)


有到重慶北站南廣場的乘客,

請在重慶北站下車。

有到重慶北站北廣場的乘客,

請在龍頭寺站下車。

有到龍頭寺汽車站的乘客,

請在重慶北站下車。

有到龍頭寺汽車北站的乘客,

請在龍頭寺下車。

有到重慶汽車北站的乘客,

請在紅旗河溝下車。

我被折磨了近兩年,補了無數次票。

每每看到自己走錯了的時候。我總能感到有人在唱歌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放射性物質離我們很遠,我們普通人一輩子可能都接觸不到1克放射性物質……

放射性物質都很危險……

這是普通人的「常識」。

但實際上——

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至少一公斤放射性物質!

人體內含有1~1.25公斤鈣元素,而這些鈣元素,是由6種同位素組成的,其中3種穩定同位素鈣-42、鈣-43、鈣-44總含量只有2.868%,另3种放射性同位素鈣-40、鈣-46和鈣-48含量達到97.132%。

也就是說,構成我們骨頭的鈣,幾乎都是放射性同位素。

除了鈣以外,人體內常見的放射性同位素還有:鐵-54(占鐵總量的5.8%)、鋅-64和鋅-70(二者合計約佔鋅總量一半)、鉀-40(0.015%),至於考古學家常常用來測定埋藏物年代的碳-14,則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也有不少放射性物質:

釷-232:幾乎所有硅酸鹽(組成岩石的主要成分)都含釷-232,平均每立方米岩石含20~40克。這個含量是地殼中錫含量的5.5倍、銀含量的170倍、黃金含量的11000倍。

鈾-238:大約是釷-232含量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另外,我們用來製造燈泡燈絲的鎢、胃病患者服用的鉍劑中的鉍,都是放射性元素——它們沒有穩定同位素,所有同位素都是放射性同位素。

那麼,很多人不禁要問了,我們身邊有這麼多放射性物質,我們怎麼還沒死呢?

在知乎上有一句名言: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對於放射性物質,除了劑量以外,還要加一條(通常是更重要的):

拋開半衰期談放射性都是耍流氓!

令一般人聞之色變的那種高危險放射性物質,例如著名的鈷-60,它的半衰期是5.2714年,這意味著,一公斤鈷-60,在5年零100天之後,就只剩下500克鈷60了,另外500克已經衰變成別的物質。

這意味著什麼呢?——如果把一公斤鈷-60放在你體內,每秒將有3×10^16個鈷原子發生β和γ衰變,你將遭受大量高能電子的轟擊,以及強烈的γ射線照射,輻射的總功率13.654KW(微波爐的20倍)。就問你受不受得了?

然後我們來看看我們體內最多的鈣-40:它占鈣總量的96.941%,半衰期大於5.9×10^21年,這意味著,人體內的一公斤鈣-40(總共1.5×10^25個鈣原子),平均每兩天只有7個原子衰變,而輻射的功率則是1.257×10^-18W。

所以有一公斤放射性的鈣並不可怕,因為它的半衰期實在太長了。而人體含量第二的放射性同位素鐵-54,半衰期更長,想想都不用計算了。反倒是作為人體微量元素的鋅(人體大約含2克鋅),其造成的輻射劑量大約是鈣的2~3倍,不過這也沒什麼可介意的。

人體自身物質中最大的放射性來源,是鉀-40,人體大約有135克鉀,其中放射性的鉀-40約有0.02克,其半衰期12.5億年,人體每秒有3824個鉀原子衰變,輻射總功率大約9×10^-10W,這依然不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任何影響。

而在我們生活中,普通人遭受到的放射性輻射劑量,其實主要還是來自於岩石和土壤中的鉀-40(大約貢獻了總輻射劑量的65%),其次為釷-232(17%)、鈾-238(9%)、鈾-234(8%)以及鈾-235(0.4%),以及它們衰變後形成的新的放射性同位素。

如果你在野外,躺在一塊含鈾和釷的花崗岩上,會受到它們的輻射照射,但這並不會損害你的健康,因為輻射劑量仍符合安全標準。不過如果你打算把這塊石頭搬到家裡去,就有可能帶來問題。(印象中 @雲舞空城 曾有一篇回答專門談過這個問題)

氡-222半衰期只有3.8天,是放射性極強的放射性同位素(大約是鈷-60的270倍),而氡的其它同位素則有更強的放射性。氡與自然界其它強放射性物質相比,最大危險在於:它是氣體,很容易被人吸入體內。

氡在形成地球的原始材料中並不存在,所有氡都是釷和鈾這類原始放射性材料衰變的中間產物,因此釷和鈾的濃度及衰變速率決定了氡的濃度,因為釷和鈾的衰變率都很低,所以自然界的氡通常不會達到危險濃度。

但是在室內情況就不一樣了,氡是一種很重的氣體,如果室內有低洼的地方而又通風不良,氡就有可能在那裡富集到危險的濃度。

美國人民以3億的人口霸佔了與14億天朝人民一樣大的土地,所以他們很多人都住得起帶花園的大房子,並且他們還很熱愛在家裡建地下室。然後……

然後就悲劇了。有研究表明,室內氡氣尤其是地下室氡氣,超過了吸煙和空氣污染,成為美國肺癌的首要致病因素。

即使你住的不是地下室,如果你住平房,或者樓房的底樓,你的下面就是地基,氡氣也很可能形成威脅。住樓房的朋友,如果家裡裝修用了花崗岩地板、瓷磚,或者牆面有混凝土裸露,都可以成為氡氣的來源。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氡氣污染也很容易防治。首先,只要氡不能富集,就不會有威脅,所以保持良好通風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其次,氡原子沒什麼穿透能力,任何能把它和空氣隔開的材料都能有效遏制氡氣釋放到空氣中,比如牆面一定要刷漆;地面(指平房或一樓的)要用緻密材料裝修,防止基岩和土壤裸露;花崗岩地板上鋪一層地毯甚至打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氡污染。

==========================================

附:

上面回答的最後一部分可能會嚇著一些人,如果那樣就是我的不是了,也違背我整個回答的初衷。我補充一些實際的資料,讓大家大概地知道,其實大部分裝修材料還是很安全的。

答主在多年前曾經經營過建材(以石材為主)生意,當時我用儀器對各種常見的材料的輻射安全性作了實測,現分享一下供參考。(原始數據已經丟失,只有一些定性的結論)

測試方法:在一間通風不太好的房間(平房,面積約15平米,有且僅有一扇窗戶打開,不能形成貫穿的氣流)安裝各種材料,然後用儀器檢測,看是否符合相關國家標準。(以上方法並不科學,大家看看就好)

全球各地產的石灰岩、大理岩、白雲岩:全部安全(輻射極低)。

重慶、四川、貴州幾個地方(不能確定具體數量的原因是各地的砂岩都長得差不多,難以準確區分產地)出產的砂岩:全部安全。

全球各地產的各種黑色、深藍色、深綠色岩漿岩(基本上是各種基性、中性岩漿岩):全部安全。

四川產的11種花崗岩、2種流紋岩:全部安全。

山東產的1種花崗岩:安全。

河南產的1種花崗岩:安全。

湖北產的2種花崗岩:安全。

福建產的幾種花崗岩(不能確定具體數量的原因是,福建有許多地方出產看起來差異很小的花崗岩,難以準確區分產地):少數不安全。

廣東產的幾種花崗岩:多數不安全。

廣西產的2種花崗岩、1種片麻岩:全部不安全(其中一種嚴重超標)。

印度產的一種花崗岩(印度紅):不安全。

重慶產的各種瓷磚:全部安全。

河北產的各種瓷磚:全部安全。

廣東產的各種瓷磚:1種在破損嚴重時不安全(瓷磚在表面釉質破損時會釋放更多的氡)。

裸露的混凝土(重慶產):安全。

裸露的土壤(重慶):安全。

(以上樣本的選擇不太科學,大家看看就好)


狗年了,我本命年。身為知乎著名擼狗狂魔,我今天講講狗。

通常都認為狗是小弱雞,而狼是一種高大上的生物,接近半神的地位,儘管這倆動物的基因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這種「常識」誕生的時間並不長,實際上僅僅也就不到30年的時間。主要來自一些人對狼的過度吹捧以及反邏輯的解讀,利用民眾生物學知識欠缺而搞出來的大新聞。

狼跟狗甚至連生殖隔離都沒有,體格相近的狼跟狗狗可以愉快的啪啪啪,並且生下具有繁殖能力的後代。在生物學上這就是同一種動物,頂多頂多算是不同的亞種。

我要講的反常識的知識就是:野化的狗實際上比狼厲害,甚至已經嚴重壓縮了狼的生存空間。在西藏,野化的狗群追著狼群跑,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野化的狗群,體型上確實要吃虧一些,但是差距並不大。但是野狗群佔有了一個極大的優勢:社會性比狼強,導致野狗群遠遠比狼群數量多,團隊配合遠遠比狼群精妙,群毆起來狼群只有逃命的份兒。

當然了,你家神經兮兮的吉娃娃、逮啥日啥的泰迪,野化了並不能有什麼危害……

野化狗群的數量經常在20頭以上,大的狗群能夠達到100頭左右,而狼群一般超不過20頭。群毆起來,狗群能夠實現好幾頭圍攻一頭狼。狼難免顧此失彼,就算是發狠搏命,也顧頭不顧尾,很容易被野狗掏了肛。

當然正面衝突還不是狼的生存空間被壓縮的主要原因,野狗很少直接跟狼打架。狼的體型大,有時候是個劣勢——太小的獵物往往不划算不值得捕獵,個頭大的獵物又太少。而狗吃的東西太雜太多太容易獲得了,小老鼠都不放過,狗還能跑去蹭人類的垃圾,狼跑去蹭垃圾吃肯定被打死。

總之,野狗跟狼在野外佔據的是差不多的生態位,而野狗混得風生水起,狼群自然就日薄西山……

據我這麼多年在西藏跟狼群、狗群愉快的玩耍,並不一定準確:

狼群在野外,我覺得是個可憐兮兮的存在——爹不親娘不愛的,牧民極其討厭狼群,見了就打。又是大型食肉動物,生存極其不易,弄口吃的不容易。

狼並不總是群居,除了沒有狼群收的孤狼,狼群里的狼偶爾也會跑出來散散心,公狼母狼都有,幼年狼則絕對不會自己跑出來。如果遇到自己跑出來玩耍的狼,狼群一般也在附近不遠,這個附近大約最多也就幾公里的樣子,狼全力奔跑也就不到半小時。這種狼如果突然見到人會非常緊張,簡直可以說是驚慌失措,跑的話怕把屁股暴露給你,不跑又怕你打它。一般會齜牙咧齒的恐嚇你,你喊一嗓子或者突然做個大動作,它扭頭撒腿就不要命的跑。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機會極其罕見,我這麼多年就近距離碰到過一頭,大多數是隔著老遠老遠就跑了。那頭狼估計是閑得沒屌事干,正在刨旱獺洞玩兒,根本沒注意到我的到來。

而狼群就沒有這麼膽小了,一般很難遇上,遇上了它們也不怎麼鳥你。頭狼通常體格健壯、經驗豐富,知道人類不好惹,會帶著狼群不緊不慢的離開。

狼和狗非常容易辨認,體型、毛色、眼神、動作都一目了然。當然也有狼被狗給啪啪啪了,或者狗被狼啪啪啪了,生下來的不知道啥玩意兒,這些都不大會獨自活動,一般還是在群體里的。

這貨就是一頭野化非常成功的幼年野狗,我在草叢裡匍匐了100多米才用大長焦拍到的,發現我就跑了。這你要是能認成狼,那你也是無敵了。這貨當時正在掏野鴨蛋,狗群也在附近不遠,我並不敢靠狗群太近。

西藏狼的照片我則一次都沒有拍到過,靠近這些傢伙實在是太難太難了,活動範圍也非常小非常偏僻。總之狼的「萌感」比狗弱太多太多了,你從狼身上很難感覺到萌萌噠,狗就不一樣,幾萬年的選育還是卓有成效的,一眼看上去就要萌得多。

90年代和21世紀初,有很多很多地攤文學胡扯了不少狼群的故事。實際上狼群很少很少靠近人類聚居地和公路,通常都是在鳥不拉屎的地方討生活。狗群則不一樣,成群結隊的到處亂跑,並不怎麼怕人。野外遇上狼群的危險程度遠遠趕不上遇到狗群,狼群早都被人類打怕了,見人就跑,叫它們主動攻擊人類除非是失心瘋了。狗群是有可能主動攻擊人類的,尤其是人類落單或者帶有小孩,保持距離非常重要。看到單個野狗需要注意安全,因為狗群說不定就在附近,充分利用你的人類祖先對狗這個物種建立的權威感,安全、體面的離開是最好的選擇。

這種地方就可能會有狼群,通常在人跡罕至的峽谷地帶,野生動物較多。你可以大大方方的去,看見狼群不要靠近,不要做出威脅性動作,不要調戲狼群作死,一般它們對你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

像我跑這麼近拍野狗群,實際上是非常作死的行為,稍不留神就會遭到圍攻。還是調戲人家的小狗,這是最容易被往死了咬的行為。

順便說一下,寵物狗野化很難,即使野化也是依附於人類的,只能在人類聚居區附近討生活,靠人類扔掉的食物為生。寵物群失去家庭後,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條,生活非常慘,真正愛狗的人不應該遺棄寵物犬。

一隻被遺棄的可憐巴巴的寵物犬。

而工作犬、本地土狗、警戒犬之類的中、大體型以上犬種則非常容易野化成群,尤其是本地土狗。這種狗群在野外就是一種逆天的存在,別說狼,連熊、野豬都得退避三舍。跟人類還親近,跑去人類聚居區吃點垃圾也能過活。

本著對狗狗、對大自然負責的態度,請盡量不要遺棄狗狗

我在拉薩郊區有個農場,經常收養流浪犬,不論大小、品種都是要收的。不過來去自由,願意待著就幫我乾乾驅趕氂牛啊、警戒外人之類的事情。不願意待著,繼續去流浪也是可以的,偶爾回來蹭飯也給吃。

統一歸口保衛科管理。我管我農場的流浪狗都叫保衛科科員,來了先吃飯,吃完飯洗個澡什麼的。

我有一種可以接近任何狗狗的本事,可能因為我屬狗吧……所以流浪犬來了我的農場,我一般先一頓狂擼。一隻狗要是給你撓了肚子,它基本上就願意跟著你了,會滿地打滾求抱抱。我準備今年來到農場的流浪狗都叫獸醫給切JJ,總還是要控制下流浪狗數量吧,切了JJ免得出去到處找母狗。

這些狗子都是收養的流浪狗,有些還在,有些已經又跑去流浪了。今年,除了被場長狂擼以外,還得承受切JJ了……


正常來說,兩性動物雄雌性狀差異不會太大,這是為了方便繁衍和共同生存,下面這種動物幾乎顛覆了我的認知。。。

這是一條雌性琵琶魚

這是一條悲催的雄性琵琶魚。。。。。

對,你沒看錯,將近五十比一的比例,雄性活成這樣,也是沒誰了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是怎麼交配的?

天哪,想想好刺激。。。。。。。二兩撥千斤。。。。。。。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

是不是還覺得有點。。。浪漫。。呢?

額。。不是琵琶魚那樣的對象哦。。。


除了多去西方各個國家,還要多去非洲這片神奇的土地,

去了就可能就會發現...在旱地里不只能刨出土豆、紅薯,

還可以刨出魚...

網路視頻

據說這個魚到沒有水的時候就會休眠,代謝降低至1/60...

它注重養生,覺睡得久且好的習慣讓它極為長壽:全世界最長壽的魚就是一條美國芝加哥薛德水族館的90歲肺魚,名叫「老爺爺」,被超過一億人瞻仰過。

小館家已分類收藏:

硬貨······軟貨······飈車······觀點······其他


1、世界上上萬種蜥蜴中只有三種有毒,兩種毒蜥和科莫多巨蜥。在中國沒有有毒的蜥蜴,即使它們五顏六色。

另外,很多人沒有關注最新關於科龍毒素的研究,還把保持在央視十年前動物世界的解說。科龍的口腔確實含有細菌來感染動物導致死亡。但是同時科學家發現它的嘴部還具有抗凝血毒素。防止獵物癒合傷口,讓感染效果最大化。

2、中國見到的所有箭毒蛙都是無毒的,因為箭毒蛙必須捕食原產地的一種帶有毒性的昆蟲才有毒

3、很多人認為蛇是不吃昆蟲和軟體環節動物的,其實有一些蛇類是專門捕食軟體動物的,比如我國一種綠色身體黑眼睛(畫重點,黑眼睛圓頭不是竹葉青)的蛇——翠青蛇,專門以捕食青色的蚯蚓為食。另外,鈍頭蛇擁有側向利齒來開蝸牛殼。

4、很多壁虎(守宮)喜歡吃花蜜和甜食,比如睫角守宮和殘指虎(日行守宮)。它們吃起水和花蜜根本停不下來。在人工飼養時,飼養者會為其提供爬寵專用小果凍。

5、不是所有蜥蜴都會斷尾,澳大利亞的鬃獅蜥就不會斷尾,因為它來自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的動物都是傻子。

6、爬行動物並非沒有感情,在人工飼養時,它們能夠清楚分辨食物、敵人、人類。並且它們會對人類產生感情,比如犀牛鬣蜥,有一種養狗的感覺。

7、世界上最像恐龍的不是科摩多巨蜥,而是斑帆蜥。

8、同比例下,僅僅按照身體路程相對比例來比較,跑的最快的動物不是獵豹。獵豹甚至進不了前100。最快的應該是環頸蜥、飛蜥科、步甲蟲類和蠊蜚類動物。

9、變色龍變色不是根據周圍環境隱藏自己,而是根據自己的心情。另外它們也不能詳細控制皮膚顏色,常常是AV畫質。

10、歐美人認為中國龍的原型,最初並不是來源於揚子鱷,而是來自於成體雄性中國水龍( Chinese water dragon)。因為揚子鱷沒有鬣,且水龍在繁殖期有八種顏色。比較符合龍的形象。

另外,中國水龍可以長到1.5米,同時具有較大的體型和蜥蜴閃亮艷麗的外表。

11、其實有很多動物比樹懶還懶,角花蟾甚至不會主動尋找食物,它們一生除了拉屎和啪啪,基本上不會移動。捕食只吃眼前的,而且這麼廢居然不是澳大利亞的???!還有很多野生種群不是保護動物???!

所以澳大利亞屬於普遍廢,但最廢的應該在玻利維亞。希望大家明白我不是黑澳大利亞╮(╯_╰)╭

sp:角蛙看評論能哭出來

下圖不是雞蛋餅

不是煎餅果子

不是烤冷麵

不是煎雞蛋

不是蛋黃派

不是法式麵包

是角蛙!!!!!!!!!!

你們真的是中國人,鑒定完畢

12、中國其實是有很帥的蛤蟆的。髭蟾不但有天藍的陰陽眼。嘴上還長了很帥的犄角。它們在發情期會像犀牛一樣互相衝撞。

13、土撥鼠的智商是凌駕甚至是碾壓狗的,它們可以熟練的拿起東西、用鑰匙開鎖、翻開冰箱、打開抽屜柜子、遞衛生紙等複雜動作並擁有觀察時機完成這些動作的縝密思維。如果對土撥鼠放鬆警惕,它幾乎可以打開你除了數字鎖和鑰匙鎖以外任何限制寵物自由的設備。

另外,它們可以實用拋擲武器進行不破防遠程物理傷害。

14、冷血動物這個詞,我到現在都沒搞明白是一個詞?也沒搞明白為啥爬行動物是冷血動物?

2015年英國珍稀動物科研所研究表明,黑白泰加蜥(黑斑雙領蜥)和人類、鳥類、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可以在特定情況下控制自身體溫上升,而不是跟隨環境溫度變化,是如假包換的不冷血動物╮(╯_╰)╭

所以我覺得用冷血動物這個詞來形容除了人以外動物的人,基本上都是小學生物水平,因為初中老師就說過了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區別,冷血動物這個詞從來就是形容人的。

15、兩棲動物不全都是體外受精,因為生活在湍急的小溪之中,尾蟾科雄性具有類似於小丁丁/金蛋蛋的器官,直接插進雌蛙受精。防止精子卵子被溪流沖走。


老不會掉牙( ??·?|,不重視口腔健康才會;

洗牙不會導致牙松( ??·?|,不洗牙才會;

牙不疼了不代表牙病好了( ??·?|,其實還更重了;

多大年紀都能矯牙( ??·?|,牙周太差不行;

打麻藥不會影響智商( ??·?|,什麼會我也不造;

牙膏什麼牌子多少錢其實都差得不多( ??·?|,選牙刷更重要;

坐月子可以建議正常刷牙( ??·?|,不坐月子也得正常刷牙;

拔智齒不會瘦臉( ??·?|,打瘦臉針或者削下頜骨才會;

想到再補~狗年大吉U???U


大家都知道高爾夫球不是光滑的,上邊有很多小坑。這種設計是為了讓球飛的更遠。直觀上任為光滑的球空氣阻力小會飛的更遠,但那種有小坑的球在飛行時可以使紊流邊界層更貼近球,反而飛的更遠。

這種設計能比光滑的球飛的距離遠一倍。


寫這個答案的目的在於告訴大家:不是看起來有毒的蛇就有毒,希望大家理性對待蛇類,不要看到就打死,蛇現在很稀有了。

以下內容中,我說的劇毒或微毒指的是可能造成的後果,不代表其LD50數值高低或注毒量多少。

請告訴我,下列哪些是劇毒蛇,那些是無毒蛇。

玉斑錦蛇,我認為它是最漂亮的,外號美女蛇,無毒。

頸棱蛇,無論怎麼看都像腹蛇,有短又粗,三角頭,但它其實是無毒蛇。頸棱蛇:超凶!我有毒!我我是腹蛇!你別過來~!你別過來~!

臭名昭著的黑曼巴,劇毒。

綠樹,脾氣超級大的蟒蛇,帶蟒的都沒毒。

奶蛇,超級熱門的寵物蛇之一,因為花紋繁多,無毒。

黑白王蛇,長得像銀環蛇但是個萌萌的無毒蛇。

黑王蛇,無毒,並且對大部分蛇毒免疫。

答案我先不說

據說,三角頭的蛇都有毒,色彩鮮艷的蛇也有毒。

其實吧...........要想分辨蛇有沒有毒,最好的辦法是認識全部的蛇。

我真沒開玩笑................

先說誤區

第一,三角頭的蛇不一定都有毒,偽蝮人家就沒毒,只是長得像腹蛇保護自己,長的凶也有錯嗎!

第二,色彩鮮艷的也有毒,這個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但游蛇科花里胡哨的蛇多了去了,蟒蛇也有花紋漂亮的,人家也真沒毒,長得好看也有錯嗎!

第三,很多人都把綠色的蛇都把綠色的蛇統一稱為「竹葉青」,可是吧........綠色的蛇里有一大批無毒蛇啊!!!綠錦,翠青等哭暈在廁所,嚶嚶嚶~~人家是無毒的啦~~!

第四,被毒蛇咬並不一定中毒,很多人似乎對毒牙有什麼誤會,以為毒牙是表面淬毒的,跟毒飛刀一樣......其實大部分你能遇到的毒牙類似針管,請問我只是用針管扎你的話,針管里的液體會注射進你的體內嗎?不過如果你在廣東地區,眼鏡蛇就是你們那的常客,它的毒牙是溝牙,牙齒里有一個溝槽,咬住的時候毒液順著溝槽流進去。

第五,並不是劇毒就一定致命,知乎上有一句老生常談的話: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毒液對於蛇非常寶貴,在一定時間內就那麼多,哪能次次給你來一管子。就跟你擼X的道理一樣,第一次非常多,第二次少點,第三次更少,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咳咳咳咳..........

第六,遇到蛇怎麼辦?在你不確定是否有毒的時候請離它遠遠的,不作死就不會死。如果它溜進你家裡,找個長點的木棍把它挑走就可以。注意!注意!注意!南方的朋友如果遇到了眼鏡蛇,無論什麼眼鏡蛇,只要是脖子扁扁的,這時候請撥打110讓森林警察來解決此事。(因為眼鏡蛇會噴毒,像呲水槍一樣,如果你的身上有傷口或者進入了眼睛,你會嗝屁或失明的!)

媽耶.....................

黑曼巴是因為它漆黑的口腔,見下圖。

要分辨綠樹跟竹葉青也很簡單,它有個獨特的姿勢,見下圖。

第七個是黑王蛇,對蛇類來說它就跟開了BKB一樣,免疫大部分蛇毒,但它本身是無毒的。

再放幾個圖,你們猜猜哪個有毒。

白環蛇,無毒。

繁花林蛇,長得像劇毒蛇,但是微毒。

虎斑頸槽蛇,微毒,吃小青蛙。從其毒液本身LD50來看的話,它的毒液也很毒,但它弱雞的毒牙導致它對人注毒很困難。不過不可大意,日本已經有致死的案例出現了,國內目前沒有載入檔案的致死案例,你可別做第一個!

加彭噝蝰,劇毒,擁有全世界毒蛇里最長的毒牙,大毒牙有5CM長!

蛇蜥,我看評論區有很多人都認出來了,這傢伙不是蛇,是蜥蜴。嘿嘿~這傢伙很萌的,吃小蟲子比如麵包蟲。它跟蛇最明顯的區別是它有眼瞼,會眨眼。

太攀蛇,劇毒,而且毒發超級快!攻擊速度超級快!但它只生在澳大利亞,你們可以不用怕啦!

斜鱗蛇,無毒蛇,會偽裝成眼鏡蛇嚇唬人。斜鱗蛇:超凶!我劇毒!我劇毒!別過來!

尖吻腹,俗稱五步蛇,這種蛇非常好認。它的腦袋上有個尖,而且花紋也非常好認。可是它的毒沒有「走五步就會死」那麼誇張.......

棕黑錦蛇,無毒,我的第一條蛇。這傢伙脾氣是真真真真真好,有一次越獄了我正在睡覺,往我被窩裡鑽,被我放枕頭旁邊一起睡覺。

他全說對了

說錯了1和6

評論區有人說起菜花蛇,這涉及到俗稱的問題。

這是黑眉曙蛇,以前叫黑眉錦蛇,在有些地區它的俗稱是菜花蛇,它是無毒的。

這個叫王錦,有些地區的俗稱也是菜花蛇,它也是無毒的。

這個叫菜花原矛頭蝮,俗稱也是菜花......不過,這個可是劇毒蛇!

評論區還有人提到莽山烙鐵頭,那個更好認。

莽山烙鐵頭看它的尾巴,有一段顏色不一樣。

你們為什麼會看圖都覺得蛇恐怖.........狂蟒之災後遺症患者嗎..............

蛇多可愛啊!

大家好~我是球蟒

大家好~我是球蟒

大家好~我也是球蟒

大家好~我也是球蟒

大...大家好~我還是球蟒

球蟒非常溫順膽小,為啥叫球蟒呢?因為害怕的時候就會變成下面這個樣子

害怕弱小無助可憐嚶嚶嚶~

找不到分割線的圖了,隨便找了一張,順便讓你們回復一下HP。

放幾個不像蛇的.....

你是蚯蚓,你全家都是蚯蚓,老子是蛇!這是恆春亞盲蛇。它吃昆蟲或蚯蚓,也吃白蟻,是益蟲哦~

我是鉤盲蛇!你必須害怕我!我是蛇!!

你們必須懼怕我!哼!我可是盲蛇里的巨人!我能長到30公分長!

放個像蛇但..........

你是蛇!你全家都是蛇!

說個題外話,經常聽我同事說哪哪哪又看到蛇了。我還納悶我這怎麼就看不到呢,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這倆萌貨。嘿嘿~原來我的地盤裡有兩隻刺蝟,它們吃蛇的。

給你們推薦一部紀錄片,超級好看。

野性中國【全6集】_人文歷史_紀錄片_bilibili_嗶哩嗶哩?

www.bilibili.com圖標

馬文老爺子見蛇就抓,你也可以看到很多蛇的第一反應是逃跑,蛇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嗜血。

更新幾種國內常見的,你可能以為有毒的或者它就是毒蛇的。

大家好,我又找不著分割線的圖了,隨便找了一張。傳上來我才發現,是B神.........

這是白環蛇,注意看它的尾巴細長,身體更圓。

下面是一張銀環蛇,仔細看它倆的花紋,白環蛇的花紋像是套袖,有些參差不齊的感覺。而銀環蛇的花紋就不一樣了,銀環蛇的花紋感覺更整齊,就像是一個環一個環那樣的,而且排列的比較整齊。

這是銀環蛇,注意看他的尾巴短粗,且身體橫截面更像是三角形,背部有突起。銀環蛇膽小,所以才容易被咬。銀環蛇:你別過來~!我咬你了喔!

銀環蛇跟金環蛇很像,除了顏色不一樣以外,基本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辨認。

看到木有,短粗的尾巴,隆起的背脊,乾淨利落的金環,這就是金環蛇啦!它與銀環蛇並稱金銀雙煞。(我送給他們的外號)

這個叫黃鏈蛇,也是圓潤的身體,修長的尾巴。

看到木有,它們的眼鏡後面都有一條「眼線」,這是我國常見的幾種腹蛇,都是劇毒。被咬一口輕者疼痛發腫,重者截肢,致命的情況相較銀環蛇很少。

可以看出,腹蛇的身體短而粗。

沒感覺出來的話可以對比下圖

對比一下就看出來啦,上面的腹蛇是不是短粗短粗的。這是翠青蛇,外號暴斃王。千萬不要養,我聽過最強的大神也就只能養1年。

這個叫灰腹綠錦蛇,超凶,愛咬人,不過無毒。

這個叫綠錦,聽說現在改名了,它跟灰腹綠錦最明顯的區別是它沒有「眉毛」。脾氣也不咋樣,綠色的蛇大多數都有蛇精病。

這是綠瘦蛇,擁有姑娘們最羨慕的修長纖細身材,微毒且毒牙很弱雞,吃小壁虎。非常好認,一是橫直瞳孔,二是它非常纖細。(我家以前的那個苗子還沒煙粗,拿的時候我都輕拿輕放生怕傷著它。)

以下是竹葉青,竹葉青的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什麼四川竹葉青,福建竹葉青,墨脫竹葉青,岡式竹葉青。媽耶........

只有非常老道的高手和專業學者才能把竹葉青一一分類,反正我是認不全。

但國內常見的竹葉青還是有一些特點的。

這是一條葉青,身體兩側有紅白花紋。

這也是一條竹葉青,注意看它的尾巴,紅色的。

注意看,典型的三角頭,脖子細,紅尾巴,它也是竹葉青。

竹葉青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地區,它們喜歡待在樹上,如果去野外千萬要注意看好樹上。

白頭蝰,該怎麼說它的毒性呢.......國內最毒的毒蛇是銀環蛇,白頭蝰排不上號的。可是問題在於這玩意沒有專用的血清,治著治著你就好了。至於網上說的什麼一碰斃命,什麼無葯可醫,那都是扯淡。

舟山眼鏡蛇,分布於南方,兩廣地區很常見。但是很多人都有個誤區,它不是什麼時候都開啟眼鏡模式的。

最後放個我中招的..........這個蠢蛋!連我皮膚都沒咬破!這是條黑白王,看腦袋頂上笑臉一樣的花紋。


補充:

很多人一上來就跟我說「我個人理解」然後表示我的結論錯了,不好意思,如果個人理解站得住腳,這件事又怎麼會違背常識呢?

另外,如果你不是物理或者天文相關領域學生,請不要質疑我,因為這是學術界根深蒂固的結論;如果你是物理或者天文相關領域的本科生,如果質疑我,請翻閱任意一本《天體物理概論》或《天文學導論》之類的教材;如果你是物理或者天文領域的研究生博士生,如果質疑我,請你退學,因為說明這你沒好好聽課或者不適合從事相關領域研究。

原文:

說個物理/天文方面的。

按照大家的常識,黑洞的密度一定很大吧。其實不然

圖一:黑洞概念圖。

我首先給大家科普下黑洞的形成過程

「恆星的演化晚期,當中心核的核反應停止之後,就會經引力坍縮而形成緻密的天體。」--向守平《天體物理概論》

這裡的緻密星,指的是白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大家一定會顧名思義,都會認為緻密星就是指的體積小密度大天體吧。誠然,白矮星(密度為 10^{5}sim10^{9}g/cm^{3} )和中子星(密度為 10^{14}sim10^{15}g/cm^{3} )的確符合這一條件,但是對於黑洞不適用

大家對黑洞的定義應該是按照牛頓力學,對於一個質量為 M 、半徑為 r 的天體,掙脫其引力束縛所需要的最低速度(即逃逸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sqrt{2GM/r} 達到光速的時候,光就無法擺脫天體的引力束縛,也就是說從外面看這個天體是黑的,這就是黑洞。此時 r=r_{g}equivfrac{2GM}{c^{2}} ,r_{g}牛頓引力半徑。

圖二:牛頓爵爺。

但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黑洞是廣義相對論預言的產物。具體原因可以參見各種參考書或者我的專欄文章什麼是黑洞天體物理?(我不想複製粘貼一遍了)。

所以,用廣義相對論來理解,緻密的含義應當是表面引力場非常強,以至於廣義相對論效應不可忽略。

我們引入引力強度參數 frac{2GM}{Rc^{2}} ,其中 M 是天體質量, R 是天體半徑, G 是萬有引力常數, c 是光速。白矮星的引力強度參數約為 10^{-4} ,中子星的約為 10^{-1} ,而黑洞引力強度參數恆等於1。那麼,我們把引力強度參數的定義式變一下, R=frac{2GM}{c^{2}} ,則是黑洞的史瓦西半徑,正好和牛頓引力半徑相同(這不巧了嗎)。

圖三:愛因斯坦大大和牛頓爵爺。

而一個星體將坍縮為哪種緻密星,也不取決於密度,而是取決於質量

我們知道著名的錢德拉塞卡極限(想了解的可以參見各種參考書或我的專欄文章宇宙的往事①錢德拉塞卡和他的極限),即 1.4M_{odot} ,也就是白矮星的質量上限。當恆星質量小於 2.3M_{odot} 時,將演化為白矮星或行星狀星雲;當恆星質量大於 2.3M_{odot} 且小於 8M_{odot} 時,恆星將演化為超新星或者行星狀星雲或者白矮星;當恆星質量大於 8M_{odot} 且小於 30M_{odot} 時,恆星將演化為中子星,而恆星質量超過 30M_{odot} 時,將演化為黑洞(感謝 @馬門溪龍飼養員 指出錯誤)。也就是說,和密度沒關係。

圖四:錢德拉塞卡。

那麼黑洞的密度會是多少呢?

黑洞奇點處的密度是無窮大的,但是我們一般所說的黑洞不光包括奇點,還包括外圍的史瓦西半徑,這就變得很大了。大家用史瓦西半徑的公式,然後隨便寫個質量算一下就知道了。

例如 @龍牙 在龍牙:每分鐘翻倍的銅鑼燒多久可以裝滿整個宇宙?中提到的銅鑼燒黑洞,密度為 200kg/m^{3} ,即 2	imes10^{-1}g/cm^{3} ,要知道,的密度好歹也有 1g/cm^{3}

圖五:銅鑼燒黑洞概念圖(劃掉)。

又比如我們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Sgr A*,質量約為四百多萬倍的太陽質量,密度卻僅僅只有 1.16	imes10^{3}g/cm^{3}

圖六:Sgr A*。由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拍攝。

所以,我們對黑洞的常識應改變一下了,黑洞不是密度大到連光都逃不出去的天體,而是引力場強大到光都無法逃逸出去的天體

參考文獻

向守平. 天體物理概論[M].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08.


國內大多數賺錢員工幸福感高的公司的招聘都像鬧著玩一樣,主要標準是學歷滿足最低標準+看你順眼+你來的早。

那些上來一搞幾輪幾輪面試各種無領導小組討論,結構化非結構化性格測試勝任特徵模型還年年都招聘的企業,很難說自己不是因為人員流失率過高才養成了這樣龐大的人力部門。

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前者=lowb 後者=高端,尤其是大學生。


我們首先來思考這樣一個看上去簡單又玄學的問題:

從實際生活得出的眾多數據中,以1為首的數字出現的概率有多大呢?比如,121米,1.51千克,15人,180萬元……

九分之一?無法確定?再想想?

答案:約30%。

這話當然不是我說的,我也不是某民科吧來的大佬,這叫本福特定律

本福特定律,也稱為本福特法則,說明一堆從實際生活得出的數據中,以1為首位數字的數的出現概率約為總數的三成。

——————————————————————

有人說這不是扯犢子嗎,現實中的數據誰說得清,單位、精度、數據類型什麼的不考慮嗎?好,先停下來,我知道你難以接受這樣玄學的結果,我們來看幾個例子。(下為簡述,嚴謹細節請參考相關論文,不接受與回復未查證只靠抖機靈提出的各種異議)

一.摩天大樓高度

(數據來源:https://en.m.wikipedia.org/wiki/List_of_tallest_buildings_and_structures#Tallest_structure_by_category)

我們以世界上高度排名前六十的建築物為例,計算一下首位數為1的頻率,單位:米

43.3%,已經遠大於九分之一了對吧,可和30%還是有一定距離啊。

別急,這裡是由於樣本容量有限,如果我們增大樣本容量,首位為1的頻率會越來越接近30%的。

我知道這個例子沒法讓你們信服,有的人也會說單位問題,那現在換成英尺

更接近30%了……

我知道有人會說巧合,那繼續看。

二.斐波那契數列

前15個數字: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610

首位為1頻率是26.7%。

這裡我直接用WolframAlpha列出了前一百項。

前100項首位為1的頻率為30%。

本來想跑個代碼的但是手機不方便就先這樣吧,如果有知友跑了可以告訴我我加上。

三.人口數量

(數據來源:http://api.worldbank.org/v2/zh/indicator/SP.POP.TOTL?downloadformat=excel)

截至2010年7月,世界上237個國家的人口中的第一位數字(百分比,紅色條)的分布情況。黑色圓點表示本福特法則預測的分布。

例子就放三個,事實上已經驗證,人口、死亡率、物理和化學常數、棒球統計表、半衰期放射性同位數、物理書中的答案、素數數字和斐波納契數列數字中換句話說就是只要是由度量單位制獲得的數據都符合這一定律。

———————————————————————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對更多來源於現實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但一定要滿足三個條件:

(1)數據不能是規律排序的,比如發票編號、身份證號碼等;

(2)數據不能經過人為修飾;

(3)數據跨度必須足夠大,必須跨越若干個數量級。

而說到這個定理的用途:

1.欺詐檢測

2001年,美國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宣布破產,當時傳出了該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涉嫌做假賬的傳聞。事後人們發現,安然公司在2001年到2002年所公布的每股盈利數字就不符合本福特定律,這證明了安然的高層領導確實改動過這些數據。

本福特定律還用於選舉投票欺詐發現。科學家依據這一定律發現了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佛羅里達州的投票欺詐行為,2004年委內瑞拉的投票欺詐和2006年墨西哥投票欺詐。

2.法律參考

在美國,根據本福德定律提出的證據已經在聯邦,州和地方各級的刑事案件中得到承認。

3.基因組數據

4.價格數字分析

擴展:

事實上本福特發現,

只要是由度量單位制獲得的數據都符合這一定律。

另一方面,任意獲得的和受限數據通常都不符合本福特定律。比如,彩票數字、電話號碼、汽油價格、日期和一組人的體重或者身高數據是比較隨意的,或者是任意指定的,並不是由度量單位制獲得的。

總評

(以下信息未完全證實,有大佬確認還望告知)

北京大學物理系馬伯強教授和研究生邵立晶的新發現為本福特定律的性質提供了新的見解。他們發現,物理學的三大統計學方法:Boltzmann-Gibbs分布、費米-狄拉克分布和玻色一愛因斯坦分布都符合本福特定律。研究人員認為,本福特定律可能是自然複雜性背後的一項基本原則。

來自科爾多瓦大學的科學家傑赫斯.托里斯、桑索利斯.費爾羅德滋、安東尼奧.迦米洛和安東尼奧.索拉同樣也如此認為。科學家們在《歐洲物理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數字如何開始?(第一數字定律)」的文章,該文章對這一定律進行了簡要的歷史回顧。他們的論文同時還對第一數字定律的有效應用進行了闡述,並對為何沒有人能夠對這一數字出現頻率現象做出合理解釋的原因進行了闡述。

等離子體物理學專家托里斯說,「自從我了解本福特定律以來,它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問題之一。在統計物理學課堂上,我一直將此定律作為一個令人驚奇的範例來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

感興趣的知友可以繼續深挖,已經推廣到不同進位、任意一位數字、多位數字了,同時關於定律應用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仍在不斷完善增加中。

可以參考:http://www.benfordonline.net或者wiki。

這個定律的嚴格證明,可以參見Hill, T. P. "A Statistical Derivation of the Significant-Digit Law." Stat. Sci. 10, 354-363, 1996.。


很多人覺得男女比例失調,是因為父母的選擇性生育策略導致的。

例如大家都想生男孩,生了女孩就繼續生,到男孩就不生了。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會覺得社會男女出生比例會增加。

但實際上,由於每次生孩子都是獨立隨機事件,所以父母的生育策略並不會影響男女出生比例。

真正影響男女比例的,是選擇性流產、女嬰棄養等原因。


不信的話,我們可以算一算:

首先假設生理上生男孩的概率為 X ,生女孩的概率為 1-X 。假設生育策略是「生到男孩為止」,假設孩子懷上了都能生下來。

第一胎, X 比例的家庭生了男孩, 1-X 生了女孩。

第二胎,按照題設,只有生女孩的那 1-X 家庭選擇繼續生二胎。所以第二胎生男孩的概率為 X(1-X) ,女孩為 (1-X)^2

第三胎, (1-X)^2 繼續生育。然後 X(1-X)^2 男孩, (1-X)^3 女孩

依此類推......

N胎之後,每個家庭所生男孩個數的期望值為: Sigma_{n=1}^{N} X(1-X)^{n-1}

而生女孩個數的期望值為: Sigma_{n=1}^{N} (1-X)^{n}

男女出生比例期望值為: frac{Sigma_{n=1}^{N} X(1-X)^{n-1}}{Sigma_{n=1}^{N} (1-X)^{n}}=X/(1-X)

正好等於生理上的男女出生比例,與所生胎數無關。


你要是覺得公式計算不直觀,我們還可以寫個MATLAB程序來模擬一下。

下面模擬了10000個家庭中實際男孩出生率隨生理男孩出生率(也就是上面的 X )的變化。生育策略是:生到男孩就不生了,並且最多生5胎。結果見下圖。

很顯然,生育策略並不會提高實際男孩出生概率,實際概率依然等於生理上的男孩出生概率。

代碼如下:

clear

boy_rate=0;
boys(20)=0;
girls(20)=0;
for i=1:1:20;
boy_rate(i)=i*0.05;
%模擬不同的生理男孩出生比例
for family=1:1:10000
%模擬10000個家庭
children=0;
while children&<5 %每個家庭最多生5個小孩,這個數字可以隨意更改不影響結論 sex=rand(); if sex&


類似的可以證明:無論父母的生育策略如何——不管男女只生N胎也好,生到男孩就不生了也好,還是想生出一支男子足球隊也好——只要不進行流產,整個社會的男女出生比例都等於生理上的男女出生概率。

生理上男女的出生比例約為1.02~1.07,但問題是:

2010-2015男女出生比例(%),2020年數據為預測值

為什麼現實中男女出生比例都在1.1以上,甚至接近1.2呢

我們不得不反思一下,前面假設孩子懷了都能生下來,是一個合理的近似么?

現實中男女出生比這麼高,原因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細思恐極的問題。

------補充說明-------

評論區有不少重複的疑問,很抱歉數量太多不方便一一回復,還是在這裡補充幾點吧

1、「生育策略不影響男女比例」來自於「生育是獨立隨機事件」這一條件。上面舉的「生到男孩就不生了」只是一個方便理解的例子,換成任何一種其他的生育策略,都不會影響這個結論。

2、上面沒有假設生理上男女出生概率是1:1,請不要再強調這一點了。上面的討論適用於任何生理出生概率。

3、歡迎質疑,但請看完回答再質疑。很多人的疑問我已經再答案中清楚的論述過了。


推薦閱讀:

所謂可樂殺精有科學依據嗎?
"腦人言"版權聲明

TAG:科普 | 自然科學 | 數學 | 物理學 | 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