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訴我們不要著相,那執於「不著相」是不是也是一種著相呢?


現在一個孩子髒了。

佛說,要洗乾淨這個孩子得先打盆洗澡水。

您說,我要的是乾淨孩子,要洗澡水幹嘛。

用洗澡水洗掉無垢,然後倒掉髒水。才有乾淨孩子。

用覺正凈的相去降伏遮破貪嗔痴的相,然後把覺正凈也放下。才有真正的圓滿無上正等正覺。

眾生在河這邊兒,佛已經到了對岸。

佛說,要弄條船,開到對岸,下船上岸

不著相的圓滿境界是在彼岸

您現在河這邊說,那我要船幹嘛?!

佛說——沒船你咋過來?!

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佛說了,連不執著也不能執著,連放下也要放下,

沒毛病啊……


就像跟管教所里的孩子說:「你不可以吸毒!」

孩子還嘴說:「不吸毒是不是也是一種吸毒呢?」

我無語了,只好順勢「表揚」他一下:「孩子,你好聰明哦」!

。。。可惜世上總有這些人,擁有自誤的「聰明」,卻沒有自救的「聰明」。


借假修真,妙有真空。


的確,若變成執著於「不著相」,當然,也是一種執著。

就如,末學常強調,不要被因緣、境界或自己的五蘊牽著走,一個人若不練習中性覺觀,就只是每天提醒自己,別被因緣、境界或自己的五蘊牽著走,而若執著於此,可能會讓自己表象上沒被因緣、境界或自己的五蘊牽著走,但事實上,還是在被這句話(自己所執著的)牽著走。

人習慣於在無明、渴愛、執取及習性中,若真想要從無明、渴愛、執取及習性中解脫,中性的覺觀自己的五蘊是很好的方法,覺觀的能力,隨著自己的練習會越來越強,自己剛開始會覺觀到自己的渴愛、執取及習性,漸漸也能發覺自己被自己既有的認知及概念束縛,而體認自己的無明。

練習覺觀的好處很多,它不只能讓我們覺觀的能力越來越強越來越細微,還因自己的親身體驗體會煩惱的過程及輾轉,知道煩惱都因自己的不如實而生,而會自己越來越趣向如實,也就是越來越行於中道(中性不被牽著走的表現),這都是可以因自己熟練中性覺觀,而親身體驗體會的。

人會著相,都是因為自己沒覺觀清楚著相的壞處,貪嗔癡都是著相。

許多人也誤解佛教將富貴類比為貪,其實,真佛教徒,是若在富貴或貧窮中,都不會是自己的負擔,不是不敢擁有財富,而是知道運用財富,讓社會真正的更好,任何狀態(如:富貴或貧窮)都不會是佛教徒的負擔,佛教徒活在時時明覺的狀態,也就是時時都不被牽著走,過著自在無煩惱的生活。

也有人將慈悲誤解,以為慈悲是對別人貪心或懶惰的施捨,其實佛教的重點,在於,讓一個人能對自己慈(予樂)悲(拔苦),自己熟練了教導別人,讓別人也能過著慈(予樂)悲(拔苦)的自在生活,讓人人覺而不迷,時時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然後放下問題。

能做到這些,都是因為佛教徒練習了佛陀所教導的四念處及四聖諦,熟練了,而漸做到的。

學佛若能實際練習覺觀及學習正見的觀念,是最重要的,有興趣的同修,請從這篇末學的回答開始,後續還有相當多篇,輕鬆的慢慢了解,看到後來會有講解練習的次第,若能練習個幾年,就能親身體驗體會覺觀的能力及不被牽著走的經驗:

恩情也是一種因果嗎 ? 他的報應又是什麼 是現世報還是來時報 - 自在之路的回答

感恩!

祝福!


是。

滅盡貪執亦為執,心有所住卻不知。


釋迦要人不著的是虛妄的假相,從而認識自己的實相。

簡單地比方:所有人類都想性自由,可是每個人都戴著假面具在說謊。沒有人想艱苦樸素,都想過好日子,可是我們卻到處宣傳艱苦樸素的精神。這些就是虛妄的假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識自本心,即本解脫。

http://zhuanlan.zhihu.com/sun-a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專欄 《基督教,佛教和哲學的統一》


金剛經譬喻法

佛陀:須菩提,如果我以追捧阿羅漢道作為一個念頭,我會否證得阿羅漢?

須菩提:世尊,不能。因為其實沒有阿羅漢法門。

----

本無一法可得,而能生一切法。不著相是明心見性的表現而非行為。

若以「不著相」作為觀念,則是「著相」。


「不著相」的確是一種著相。就好似「不執著」也是一種執著一樣。明白了此理,才能不至於陷於「似悟(似三摩地)」當中。


確實,執於不執著也是一種執著,執是慣例,當你試圖擺脫他時會發現,原來它涵蓋方方面面,不過發現它時已經邁出一大步了。


大般若經卷 著不著相品 不行色著不著相 於色菩提不起著不著想 是行般若 若贊若毀不增不減 如虛空中可施設

https://pic1.zhimg.com/da8e974dc_xs.jpg爵士貓3 分鐘前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甚奇!如來、應、正等覺善為大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宣說種種著不著相。」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善為大乘諸善男子、善女子等,宣說種種著不著相,令學般若波羅蜜多,離諸染著,速得究竟。
  「複次,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色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受、想、行、識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眼處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耳、鼻、舌、身、意處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眼處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耳、鼻、舌、身、意處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色處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聲、香、味、觸、法處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眼界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耳界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鼻界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舌界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身界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意界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地界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水、火、風、空、識界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無明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布施波羅蜜多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內空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真如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苦聖諦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集、滅、道聖諦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四靜慮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四無量、四無色定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八解脫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四念住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空解脫門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無相、無願解脫門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菩薩十地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九十一

初分著不著相品第三十六之五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五眼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六神通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佛十力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無忘失法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恆住舍性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一切智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道相智、一切相智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一切陀羅尼門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一切三摩地門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預流果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一來、不還、阿羅漢果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獨覺菩提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若不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色不起著不著想,於受、想、行、識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眼處不起著不著想,於耳、鼻、舌、身、意處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色處不起著不著想,於聲、香、味、觸、法處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眼界不起著不著想,於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耳界不起著不著想,於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鼻界不起著不著想,於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舌界不起著不著想,於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身界不起著不著想,於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意界不起著不著想,於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地界不起著不著想,於水、火、風、空、識界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無明不起著不著想,於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布施波羅蜜多不起著不著想,於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內空不起著不著想,於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真如不起著不著想,於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苦聖諦不起著不著想,於集、滅、道聖諦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四靜慮不起著不著想,於四無量、四無色定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八解脫不起著不著想,於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四念住不起著不著想,於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空解脫門不起著不著想,於無相、無願解脫門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菩薩十地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五眼不起著不著想,於六神通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佛十力不起著不著想,於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無忘失法不起著不著想,於恆住舍性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一切智不起著不著想,於道相智、一切相智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一切陀羅尼門不起著不著想,於一切三摩地門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預流果不起著不著想,於一來、不還、阿羅漢果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獨覺菩提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起著不著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性,若說若不說俱不增不減。」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性,若說不說俱無增減。
  「善現,假使如來、應、正等覺,盡其壽住贊毀虛空,而彼虛空無增無減;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性亦復如是,若贊若毀不增不減。

「善現,譬如幻士於毀贊時,不減不增、無憂無喜;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性亦復如是,若說不說如本無異。」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甚為難事,謂此般若波羅蜜多,若修不修無增無減亦無向背,而勤修學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曾無退轉。何以故?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修虛空都無所有。
  「世尊,如虛空中,無色可施設,無受、想、行、識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眼處可施設,無耳、鼻、舌、身、意處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色處可施設,無聲、香、味、觸、法處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眼界可施設,無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耳界可施設,無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鼻界可施設,無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舌界可施設,無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身界可施設,無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意界可施設,無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地界可施設,無水、火、風、空、識界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無明可施設,無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布施波羅蜜多可施設,無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內空可施設,無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真如可施設,無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苦聖諦可施設,無集、滅、道聖諦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四靜慮可施設,無四無量、四無色定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八解脫可施設,無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四念住可施設,無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空解脫門可施設,無無相、無願解脫門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菩薩十地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五眼可施設,無六神通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佛十力可施設,無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無忘失法可施設,無恆住舍性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一切智可施設,無道相智、一切相智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一切陀羅尼門可施設,無一切三摩地門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預流果可施設,無一來、不還、阿羅漢果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獨覺菩提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世尊,如虛空中,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施設,所修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

般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空性0收藏分享編輯還沒有評論https://pic1.zhimg.com/da8e974dc_xs.jpg寫下你的評論


佛經都是有針對性的,今天的人還沒見相就操心不著相。

佛經是有實證的人寫給實修的人,不實修到一定程度不要接觸佛經。


沒什麼水準的猜測,誤答。

我要你看見面前一到十的數字,但你只看見一,或者只不看見一,那好像都是錯誤吧。

看見1或者不看見1本質都沒什麼區別,都是錯誤的解題法。

問題的本質永遠不單單在執著上,忽略這個,當然真正的圓滿肯定也包含著執著,事實上它應該無所不包,但應該如同流水,人應該像鏡子般,不會只是一塊指路牌,永遠對著一個方向。


佛學教人不執著,不妄想,不分別。很迷惑,一心成佛不是執著?想要成佛不是妄想?從凡人到佛不是分別?

其實執著妄想分別正是破除執著妄想分別的手段工具。


著呢,就是住,停止不前的意思。

佛怕我們著相而停止不前,

便告訴我們不著相。

修行不易,有修行的機會更不容易,都是大福報人才有這樣的機會。

我們卻為虛妄的相給著了,不走了。

修好幾劫才修到無上正等正覺,前面修那麼多福報,積攢了好多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卻在這裡停住,不走了,把這些資糧吃掉消耗掉了,多虧啊。

不著相,包含一切相,「不著相」可是文字相,自然不著。

那麼真的不著相是怎樣一個境界?(假設有這麼一個境界)

佛沒有說,佛說了好多這個不是,那個不是,沒有說它是啥。

為什麼?

因為不可說,是的,不可說,不是不能說。

願我等凡夫可得此慧,離苦得樂。


佛教的很多名詞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佛教是一個系統


當然,不是有個法相宗嗎。執於法也是執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佛法只是門,最終這個相也要被拋棄。

這類問題佛學早就能從容面對了。


著相,著的是什麼相,偏執一端就是著相,中肯對待就是不著相。


這個世界,本質上不存在幻相,但也沒有哪裡是沒有幻相的。


要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叫著相。在我讀禪宗公案的理解里,執著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為自己的本相而自卑或者自傲,都是著相。通俗來說,你知道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產生自卑或者自傲的情緒,都可能影響自己的正常發揮。即使它們可能讓你超長發揮,但也會阻礙你的成長,畢竟和成長比起來,一次成敗真的無關緊要。不著相,是說去掉執著心。不是說讓你拋棄本相,而是坦然接受自己的本相,並且忽視它,不要讓它成為你修行路上的阻礙。

嗯,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畢竟我只是學了點禪學知識,對佛教不算理解。還請資深佛教妹紙指正。@慕容玉京


夜已深,卻全然無睡眠。

白晝的喧囂,在深夜才算徹底地沉澱下來。

就像一杯混濁的水,靜置,沉澱,方現清澈。

人的心就像白天的喧囂,車水馬龍,一刻未曾有過靜下來,靜不下來,就看不到,也體會不到這個世界真正的樣子。

開悟是什麼樣子呢?我沒有,但我可以大概暢想一下,開悟大概就是四個字,原來如此。

世界原來如此。僅此而已。

所以,有相,無相,執著,抑或不執著,皆在一句原來如此里。

一切問題都不在是問題了。


題主知道強迫症吧?

譬如,你看到一排電燈樁,然後就不由自主地「強迫」去數,1,2,3……這就是強迫症。

就像「執著」。

你不想這樣數,每次看到電燈樁,就皺緊眉頭,加快步伐,心中默念:不能數,不能數,不能數啊啊啊啊!!!!!

這也是強迫症,好像叫「逆向強迫症」。

這就像是「執著於不執著」。

不能執著,又不能執著於不執著,看起來矛盾,其實不然。

人的正常狀態是沒有強迫症的,對伐?

個人理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基督教徒以科學和迷信來與本土的佛道教區分?
佛弟子修行時,坐禪時,腦子裡什麼都不想嗎?
關於修行的三個小問題?
佛教的開悟是對某一具體事物還是對人生、因果有了自己的見解?

TAG:佛教 | 佛學 | 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