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徹底消除心癮,應選擇怎樣的心理治療?
去年,我應全球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的「Springer」的邀請參與編寫了專業著作《物質與非物質成癮》,主要負責編寫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三大章節。
今年,這本書面世了。可惜,目前只有英文原版,沒有中文編譯版。因此,我將對我編寫的章節的中文手稿加以精簡,整理成系列文章並在本公眾號推出。希望能對真正有需要的人有所幫助。專業書籍的行文表達難免比較理論化、枯燥,還請讀者們諒解!
------------------------------------------------------------------------------------------
目前,導致成癮較多的阿片類藥物包括含有可待因成分止咳藥水、曲馬多、復方曲馬多、氨酚羥考酮片(泰勒寧)、鹽酸羥考酮、復方羥考酮、美沙酮和丁丙諾啡等。
研究顯示,阿片類物質成癮的患者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比僅僅接受藥物治療有更顯著的改善。
尤其是含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藥水、曲馬多和復方曲馬多,大量青少年長期濫用導致成癮,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他們之所以濫用藥物,往往是因為他們的家庭出現了問題,三觀出了問題,這樣的患者及其家屬尤其需要專業的心理干預。
心癮消除技術
到底什麼是心癮?為什麼患者明明軀體已經脫癮,還是會複發?目前,記憶/學習條件反射/習慣(memory/learning?conditioning/habits)環路的理論研究較好地解釋了複發機制。
該環路的關鍵解剖學結構是杏仁核和海馬。成癮者即使在長期戒斷後,藥物或成癮行為相關線索刺激仍能喚回其強烈的既往體驗,從而導致複發,這也是成癮治療的難點。
目前認為,成癮記憶再鞏固和條件反射是導致戒斷後複發的重要機制。成癮記憶能夠持久存在,在每次使用成癮藥物或成癮行為或接觸其相關線索刺激時均完成一個再鞏固過程,使成癮記憶不斷強化,導致患者對成癮藥物或成癮行為的渴求逐步增強,最終誘發複發。
干預成癮記憶再鞏固過程能夠降低成癮者的渴求,從而防止複發。既往未能誘發藥物成癮或成癮行為反應的中性刺激若與強化因素(如毒品)相關聯,通過條件反射,能夠誘發紋狀體內多巴胺釋放,成癮者再次受到該刺激時將觸發對獎賞的渴求,進而產生強烈的覓葯或成癮行為衝動。
(1)條件性刺激喚起—消退操作範式與非條件性刺激喚起-消退操作範式
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所長陸林教授率領的團隊於2012年和2015年分別在 Science和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論文,先後提出條件性線索記憶喚起和非條件性線索記憶喚起——消退操作心理學範式,發現記憶操縱範式可消除成癮動物和成癮者的成癮記憶,降低其對於成癮性藥物的心理渴求及復吸的風險。
他們發現,成癮記憶是吸毒者在濫用過程中將毒品的快感與吸毒環境反覆關聯所形成的一種病理性記憶。成癮記憶一旦形成將持續存在,也是成癮治療的難點所在。吸毒者戒毒之後,即使身體方面的毒癮看起來已經戒斷,一旦來到與以前吸食毒品有關的環境中,還是會產生對毒品強烈的渴求感。
然而,當成癮者再次遇到與成癮記憶相關的線索時,原來的成癮記憶就會被喚起,變成不穩定的狀態。這就為成癮記憶的抹除、加工和更新提供了契機。在此時通過反覆暴露與成癮相關的刺激,破壞先前存在的成癮記憶,改變患者對毒品的認知。
比如對於海洛因成癮者來說,治療者先呈現給吸毒者注射器或吸毒圖片,等成癮者產生對毒品的渴求後,再反覆暴露吸毒的圖片或工具,這樣就可以破壞成癮者對該吸毒工具或圖片的成癮記憶,當成癮者再次接觸到該吸毒工具或圖片時,就不會再產生渴求,達到戒除成癮者心癮的目的,不需配合藥物使用。這就是他們提出的「條件性刺激喚起-消退操作範式」。
在此基礎上,陸林研究團隊又成功研發出一種作用更大和應用更廣泛的「非條件性刺激喚起—消退操作範式」。他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如果先給予成癮動物小劑量毒品後再干預,就可以抹除與該成癮物質相關的所有成癮情緒記憶。由於受有關規定限制,尚未在毒品成癮人群中進行驗證,但在煙草成癮的患者中進行了驗證。
陸林教授課題組的這一開創性研究成果已經多次登上《SCIENCE》雜誌,備受矚目。
他們的科研結果證實,心癮情緒記憶可是可以通過心理干預消除的,如此,成癮疾病是有望徹底治癒的,這為廣大成癮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福音,有望攻克成癮等病理性記憶相關精神心理問題無長期有效治療方法這一醫學與社會難題。
不過,要將他們的理論逐步轉化為成熟的臨床治療手段,仍需要走很長的路。
(2)深度催眠下的條件反射重建技術(Conditioned Reflex Rebuild in Deep Hypnosis,CRRDH)
(註:在出版的書籍中此處為PITDH技術,即「深度催眠下的程序植入」技術。因該技術目前已經再一次迭代,更名為「深度催眠下的條件反射重建」,英文簡稱CRRDH,便在此使用新的名稱,下同。)
我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發展出CRRDH技術進行高效化心癮消除。我認為,成癮性疾病的精神心理依賴、或者說「心癮」,其實是潛意識層面存在的病理性條件反射,也就是陸林教授團隊認為的病理性成癮記憶。
根據目前的研究,我認為心癮運作機制分為三個階段:刺激喚起,衝動產生,行為實施。
首先,患者一感到無聊、心煩、壓力大、甚至開心的時候或者看到與成癮相關的一些條件刺激如注射針頭,馬上就會想到濫用成癮的物質或者成癮行為,這是刺激喚起環節。
然後,一想到濫用成癮的物質或成癮行為時,就會馬上感受到興奮、愉悅等積極情緒體驗,即前述提到的藥物或成癮行為刺激仍能喚回其強烈的既往體驗。而追求快感是動物的本能,於是,患者就會產生濫用物質或者再次從事成癮行為的衝動。這是衝動產生環節。隨著成癮時間越長,成癮行為帶來的快感越強,這種衝動就越強。
比如濫用海洛因的患者,他們一旦停用後身體不舒服,或者僅僅只是煩惱、無聊時,腦子裡會立刻想到海洛因。繼而馬上就想到吸食海洛因後非常放鬆、舒服、愉悅的感覺,於是產生再次濫用海洛因的慾望和衝動。
可以看出,刺激喚起和衝動產生,是一連串發生在潛意識層面的條件反射,不經過理性思考。衝動產生後,理性思考才有可能出現,比如考慮到錢的來源、毒品來源、吸毒對家庭的危害等。
這時候,衝動和理性就在患者大腦發生衝突。如果衝動戰勝理性,患者最終會去購買海洛因並濫用。這就是「心癮」的第三個環節,行為實施。如果理性取得了勝利,患者沒有濫用,直到下一次衝動產生。
成癮物質或者行為帶給患者的快感是極其強烈的,尤其在成癮早期,理性思考很少。而且,一旦再次濫用或者從事成癮行為,就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潰堤效應」,很難有勇氣再戒除。
對於成癮障礙,傳統的心理治療方式主要是認知行為療法,是在意識的理性思考層面進行,需要反覆察覺和反省,因而低效且不穩固。即使是現在流行的主要在冥想狀態下進行的正念防復吸治療,心身僅處於輕度放鬆狀態,心癮消除效果並不理想。
相比之下,深度催眠則高效得多。催眠是讓患者高度集中注意力,跟隨催眠者的語言和引導,暫且放下理性思考。在實施CRRDH技術時,催眠者在患者達到深度催眠狀態後開始實施「條件反射重建」,把患者原來關於成癮物質或行為的條件反射消除,建立新的條件反射。
比如,患者心煩、無聊時,首先想到的應是聽音樂、運動;想到成癮物質或行為時,立刻出現噁心或恐懼等負性情緒體驗;就算看到成癮物質和行為了,掉頭就走,並為自己的剋制感到高興、自豪。
有研究表明,在深度催眠的狀態下,大腦的學習和記憶效率是意識層面的30到50倍。也就是說,每一次「程序植入」,相當於患者理性思考了30到50次。
經過多次「條件反射重建」,患者的心癮越來越弱,直至患者對成癮物質和行為產生本能般的抗拒。這個治療過程,如果是相對簡單的,約需要5到10個小時;如果進行得非常深度、系統的話,大概需要20個小時左右。
我在物質成癮患者經UROD身體快速康復後或者行為成癮患者情緒穩定後,用這種方法進行心癮消除,可以迅速讓患者康復,甚至徹底治癒。臨床應用3年,治療患者100餘例,3年後的操守率達到82%。
其它心理治療方法
除了上述兩種提出的心癮消除理論和技術外,臨床還包括應變性管理和厭惡療法等個體心理治療手段。
其中,應變性管理指的是給予那些出現特定目標行為(如尿檢陰性、達到特定的治療目標或參加治療會談)的患者一個強化刺激(犒賞)。
例如,當藥物使用減少時,作為應變性獎勵,將允許患者有把美沙酮帶回家服用的特權作為強化刺激,這種方法可能適用於所有美沙酮維持治療的患者。
同樣,在美沙酮維持治療的阿片類物質成癮患者中,應變性管理系統可以應用於當患者堅持無毒的生活方式時,給患者獎勵兌換物的形式對其戒斷行為進行強化(如電影票和體育用品),此法己被證明能夠有效地減少非法阿片類和可卡因的使用。
厭惡治療則是讓厭惡刺激和各種導致患者濫用藥物的刺激配對同時出現,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厭惡治療途徑。最終達到患者一介乎到濫用藥物相關的刺激是,立刻產生厭惡感。
在文章最後,我還想提及目前唯一證實能降低心癮的藥物——納曲酮(沒錯,這是唯一的。如果有治療打出中藥、其他藥物消除心癮的旗號,那一定是騙人的)。
阿片拮抗劑(納曲酮)治療有許多方面優於美沙酮維持治療,包括無成癮性、不用擔心患者將此葯改作他用、不良反應輕,並且比美沙酮維持治療所要求的每天或差不多每天都要去門診來說對專業人員和患者有更少的時間成本。
然而,納曲酮並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納曲酮治療仍相對較少且未充分使用。這主要是由於依從性問題,也就是患者不太願意使用,尤其是在開始階段。即使設置了獎勵機制,依從性也並不高,比較適合病情較輕,心癮不重,而且求職動機非常強烈的患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