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對話 | 天才班的孩子怎麼樣,聽聽班主任怎麼說

(原文發表於公眾號「雞娃快跑」)

中國的天才少年班到底什麼樣?

最有名的應該要數中科大少年班了,從1978年創辦到現在,畢業了有3500名左右的學生,主要招收的是高二以下的孩子。畢業生中不乏現在已在各大藤校站穩腳跟的學術大牛。

其他被視作天才少年班的,還有北京八中「少兒班」、「素質班」,育才學校的「超常兒童實驗班」,清華附中的「優才班」,人大附中的「早培班」,聯合 15 個城市包括北大、清華、中科大等在內的 20 所重點高校的「英才計劃」等。

就拿人大附中的早培班舉例,這個項目成立於2010年初,面向北京市小學五年級的在校學生招生。早培班實施從小學到高中貫通培養,比如在初一就開始上普通班初三才開設的化學課,6 年級的學生一年就需要閱讀課外讀物 500 萬字。首屆早培班招收了80人,中考中流失10人,高中階段剩餘70人,到今年正式畢業。在這批畢業生中,有17人去了國外上本科,20+進入北大清華,其餘的也進入國內的各大院校。

首屆早培班進入國外院校名單:

(統計數據來自網路)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請到了北京某著名牛校天才班的資深班主任聊聊這10多年的工作感悟。

今日嘉賓

李老師

李老師:

我在北京某著名牛校擔任英語教學工作已有13年,同時,這13年里也幾乎一直擔任班主任。曾抱怨過工作的辛苦和壓力,但更多的是看到自己的收穫和成長。教師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條路,也由衷地熱愛這份工作。看到學生們漸漸成熟和懂事,知識積累得越來越多,畢業後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的確是令為人師者最欣慰的事。

在這13年的教師生涯中,讓我成長最快的卻是教天才班的這7年。對於天才班,真的是眾說紛紜。有人說他們是神童,極其聰明,有人說他們太以自我為中心,恃才放曠,有人說他們調皮,折騰,也有人說他們特別有才,在各種比賽中拿下大大小小的獎…其實作為一個和他們天天一起相處的人,我覺得他們就是一群孩子,天真,活潑。真的很有幸成為了學校第一屆天才班的老師兼班主任,近距離地了解這群孩子。

無疑,他們是幸運的,所以他們一入校的確有那種略顯張揚的優越感,但幾年下來,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變得越來越謙和,越來越有責任心和擔當。他們雖然調皮,但也有許多遠觀的人所看不到的閃光點。我不會忘記我生日時他們帶給我的驚喜,也不會忘記日常學習與生活中他們帶給我的許多的理解與感動;我不會忘記一些男生用稚嫩的聲音去勸個別高中生哥哥不要打架時的天真和勇氣,也不會忘記幾次外出拓展或活動時在大巴上幾個暈車的孩子為了不把車弄髒用手接住自己吐的污物時的懂事;我不會忘記帶著近40個孩子去英國參加科學探究夏令營時他們優異的表現,也不會忘記在廈門觀看日環食時無論是凌晨4點還是深夜他們遵守紀律從未遲到的自我約束和責任;他們有在各種比賽中獲獎時的驕傲和自豪,也有自己廢寢忘食為了自己所喜歡的科目或者課題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他們只是一群比同齡人更幸運,但肩上卻擔負著更重的期望和責任的孩子們。

有人擔心天才班的形式會不會是拔苗助長,從第一屆天才班的孩子們所進入的大學來看,結果總的來說是令人滿意的。雖然我們仍在摸索和嘗試,我們天才班的老師們都堅信這條路是正確且很有必要的。剛入學時英語課上孩子們精彩的演講,課下作業里孩子們自己設計的填字遊戲和魔術,自己作的詩,許多孩子寫的小說,有些成熟得像大學生寫出的文筆,都帶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劉校長常說,在學校,你想要多大的舞台,我就給你多大的舞台。這話,劉校長是對老師們和學生們說的。但自從教了天才班的孩子們,我發現,對於他們,你給他們多大的舞台,他們就能帶給你多大的驚喜。

不可否認的,他們身上仍有很多的缺點和不足。但是,我們都在一起努力,孩子們在努力改正和提高,老師們則在努力幫他們完善和成長。劉校長作為一名教育家,有為中國未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憂心,有為中國教育培養出拔尖創新人才而答錢學森之問的雄心,而我,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只有一份願為這群孩子付出所有的責任心和堅信早培的模式和探索一定能成功的決心…

原文發表於公眾號「雞娃快跑」,更多優質教育信息歡迎關注公眾號。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歸「雞娃快跑」所有。如需轉載,請後台與我們取得聯繫。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班主任,自己的班級被當著全校人的面單獨留下來的情況下該怎麼辦?
如何做一個學生有愛有怕的班主任?
如何看待班主任用較多班費獎勵學霸行為?
這個班50個學生,有40人得過「獎狀」,正常嗎?

TAG:基礎教育 | 班主任 | 素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