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 中國新年慶典的喜和尬
歡迎關注公眾號: 環球情報員
一年一度的倫敦中國新年慶典結束了
可以說是規模空前,場面盛大
最激動人心的舞獅環節 來源:BBC
1. 熱鬧非凡
這個號稱亞洲之外最大的中國新年慶典每年吸引了將近70萬遊客參與。
英國首相最近剛結束訪華之行,中英「黃金時代」關係進一步升級,在這種大背景下,通過英國媒體透露,倫敦當地政府和華人社群都高度重視今年的春節活動,今年的慶典規模更大,參與人數更多。
我也是第一次在國外過春節,讓我驚喜的是,無論從線上還是線下,都能觀察到英國人對春節還是挺感興趣的。
- 特拉法加廣場(地位相當於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周邊被擠得水泄不通,絕大部分都不是亞洲面孔,而是拖家帶口、全家出動的本地人。廣場里幾乎是被人群推著走。由於我住的地方離活動現場比較近,一大早就來到現場等候了,然而我遲到的朋友們因為人太多被要求等待一個小時後方可進入廣場區域。
- 唐人街那邊就更不用說了,高峰時期遊客無法進入,有些人排隊三小時才能吃上飯。那些受不了漫長排隊時間的人,選擇打包出來在街上席地而坐解決午飯。
唐人街
- 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熱搜標籤 「Chinese New Year」 (中國新年)和 "Year of the Dog" (狗年)排名第一。無論那些人身邊有沒有華人朋友,都會在推特上互相拜年,或者附上暖暖的萌狗圖。
中國新年和狗年均上推特熱搜
- 許多西方政要、企業和體育明星、明星均通過社交媒體傳達對中國新年的祝福。除夕起我的社交媒體就不斷有推送他們各式各樣的春節祝福,比如英國首相、英國工黨領袖、倫敦市長、以及歐洲各種足球俱樂部等等。
- 許多國際學生眾多的英國大學也會給全校學生群發郵件祝大家中國新年快樂。
- 全英上下,從大城市倫敦、曼徹斯特到像諾丁漢這樣的小城市都有當地市政府官方主辦的中國新年慶典活動。慶典規模最大的就數倫敦了,周日的新年慶典吸引了將近百萬世界各地的遊客。
- 春節慶典已不再是當地華人自發的零散組織,而是成為了當地政府著手準備精心策劃的年度活動,據當天發言的中國駐英國大使,倫敦官方組織的春節慶典已經走過了18個年頭。這一方面能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能展示英國自由、開放、尊重多元化的社會風氣。
市中心大遊行
- 事實上,除華人春節外,倫敦市政府也主辦其他少數族裔節慶,如印度排燈節、日本文化節、非洲節、愛爾蘭聖帕特里克節等。當然,中國新年慶典的場面之大參與人數之多足以秒他們幾條街,春節活動事實上是倫敦最大的外國節慶,並且每年規模都在擴大。
特拉法加廣場人山人海
2. 多元化的倫敦 生活了半年後,我感受這裡不僅僅是英國的首都和英倫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一座世界文化的大熔爐和極其多元化的國際大都市。套用信仰伊斯蘭教的現任倫敦市長薩迪克(Sadiq)經常在媒體上說的:
London is open. We don』t simply tolerate each other』s differences, we celebrate them. Many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globe live and work here, contributing to every aspect of life in our city.
倫敦是開放多元的。我們不僅理解和接受彼此的差異,並且還熱愛包容這些差異。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生活和工作在這座城市,並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活力。
一座偉大世界級的城市
不僅僅是包容所有人
還要不排斥任何人
當然,倫敦的多元化和開放性底下也有骯髒的一面。泰晤士河是一條明顯的階級分界軸線,南北岸差異明顯,這就不在我們討論的話題之內了。
3. 政治化的倫敦春節
歷史上,英國慶祝春節,目的很單純,僅是為了感謝當地華人對英國社會作出的貢獻。當地的華人大部分是香港或廣東移民的後代,他們的祖輩在移民到英國打拚時,香港尚未回歸中國,因此,很多人其實對中國大陸的發展產生不了共鳴,過春節往往更是一種文化上的身份認同,與政治無關。
習主席2015年10月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恰好那個時候我在英國交換,也有幸到倫敦參加了當時的歡迎活動。
自那開始,從我自己的生活感受上看,中英關係確實越來越好。
自習主席訪英後,2017年的倫敦春節慶典活動第一次有了標語,叫做 「Celebrating Chinas Past and Present」 (慶祝中國的過去與現在)。2018年的主題則變成了 「黃金時代:慶祝中英友好關係邁進新里程」,並且可以隨處在活動現場看到。
通過這兩年的標語我們能看出,過去那個目的已經變了,春節不再僅是倫敦華人們自己的節日,隨著中國大陸留學生成為英國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大陸華人群體的逐步壯大,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以及中英關係的升級,倫敦春節已經升級成了中英兩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窗口。
倫敦春節活動已經不再是華人粵語群體 「自嗨」 的舞台,而變成了兩國政府和群眾全體參與的活動,旨在促進中英關係的發展。
4. 亞洲人內鬥:「中國新年」 和 「農曆新年」
Chinese New Year,華人一般為「春節」或者「農曆新年」,少數媒體會用「中國年」。
英國媒體和民眾一般都稱春節為 「Chinese New Year」,中文直譯就是「中國新年」。
這樣的翻譯使得越南、韓國這些也過春節的人不服,他們聲稱:
憑什麼春節是中國新年,我們也過春節,你們應該翻譯成越南新年或者韓國新年,或者大家各退一步,統一稱呼 「Lunar New Year」(農曆新年)這個比較中性的詞,大家皆大歡喜。
(翻譯:這是農曆新年,不是中國新年,它不屬於中國,韓國、越南、日本人都在慶祝這個節日,請尊重它)
他們認為西方媒體不應該把春節稱作 「Chinese New Year」,這樣會使西方人認為春節僅僅是中國人獨有,傷害了韓國和越南人民的感情。
因此,每年春節期間,社交媒體Facebook和Twitter上公眾號一旦有中國新年的祝福,你就會發現下面有很多 「不是中國新年,而是農曆新年,我們越南也過春節」的評論。
5. 華人內鬥:Kung Hei Fat Choi 是什麼?
文章前面提到,由於英國的華人群體曾經以說粵語的香港和廣東移民為主,他們活躍於英國社會的各方各面,因此,多年以來,英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就是:
中文 = 粵語
中國菜 = 粵菜
中國人過年方式 = 廣東人過年方式
很多英國人最熟悉春節祝福語都是粵語:
Kung Hei Fat Choi 和 San nien fai lok(粵語的 「恭喜發財」 和 「新年快樂」)。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來自北方不會聽粵語的人過年期間到了英國,一位英國人祝他 「Kung Hei Fat Choi」,他可能一頭霧水。這種現象也發生在我朋友身上過。
過年期間,英國衛報的一篇文章就在華人圈子引起了爭議。
文章作者是北京人,他以北京人的視角論述:
- 倫敦春節的習俗需要改改,以迎合中國大陸人的口味。
- 倫敦春節慶典的很多習俗比如舞龍舞獅都是廣東地區典型的過年方式,已經代表不了全中國。
-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陸說普通話的遊客和華人群體來到英國,他們聽不懂粵語式的過年問候,引起不了共鳴。
這篇文章瞬間引戰,大部分人持批評意見:
英國華人的過年方式不應該改變,因為英國華人還是以廣東人為主,不需要為了迎合中國遊客和大陸留學生的口味而改變自己多年的習俗。需要尊重當地華人群體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一昧的迎合中國遊客只會變成一種膚淺的 「消費主義」。
這種觀點就是:「留我們 英國當地華人自嗨就好了,不要多管閑事」
也有部分人持有贊成觀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隨著中國經濟變強,北方的遊客越來越多,中英關係越來越好,單單的廣東文化確實不能代表全中國了,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北方的風情。
前面提到,隨著倫敦春節活動已經變成兩國之間文化交流的平台,而不再單單是當地華人的舞台,未來的北方元素會越來越多 。
現在英國最通用的過年問候是普通話的「Xin Nian Kuai Le」 「Gong Xi Fa Cai」和粵語的 「Kung Hei Fat Choi」。
為什麼「Xin Nian Kuai Le」 和 「Kung Hei Fat Choi」 不能相互尊重並存呢?
倫敦地鐵的新年祝福
歡迎關注公眾號: 環球情報員
推薦閱讀:
※搬空英國,搬回800億大單!梅姨訪華含金量幾何?
※想當魔法師的教授不是好神棍
※最新中國世界級遺產全名錄,無論你去過幾個都必須要收藏!
※從撤僑行動中,管窺中國的強大實力 |《大道中國》
※不應該讓年輕人閉目塞聽,而是要讓他們去辨別是非
TAG:英國 | 倫敦GreaterLondon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