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新課標里的歐陽修詩歌《禮部貢院閱進士試》,怎麼解?

這首詩不難解。

裡面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生僻的一字詞,和難懂的句子。

《禮部貢院閱進士試》

紫殿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

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識鑒精。

意思大概如下:

作為貢院的紫殿內,和風暖吹,

開闊的庭院坐著群英;

應試的舉子像是嘴裡銜著短木板棍的勇士,

答題的筆在紙上移動,就像是春蠶吃桑葉一樣;

郡縣裡選拔上來的才俊,個個品德高尚,

朝廷里的大臣等著按照才能授予他們官職;

而我雖然身體衰弱,

但有諸位明公來識別英才,我也就放心了。

這首詩學起來並不難,大致就是這個樣子。

但我覺得,這裡還有一些有關的典故和背景,說說,可能更有意思,也可有助於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一是,歐陽修當時正是力主科舉考試改良的人,而且,他頂住了極大的壓力,才扭轉了沿襲下來的風氣。這也是他為什麼寫這首詩的主要原因。

人們常說,這是歐陽修為國家有人才而喜悅於心,實際上,裡面肯定也有為自己高興的因素。

二是,恰恰就是這次考試,錄取了後來名震華夏的蘇門二兄弟:蘇東坡與蘇轍。同期錄取的,還有後來也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曾鞏。這個人後來做過濟南的知府,大明湖的北水門,就是他所修建。

一次考試,選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個,實屬難得,也可謂功不可沒。

假想,如果這次科舉考試不改革的話,蘇軾還能如願中榜嗎?如果沒有了蘇軾中舉,那還會有以後的《赤壁懷古》和《明月幾時有》等千古名作嗎?

還有一段文壇佳話,也發生在這次科舉考試中。

那就是著名的蘇軾引文事件。

膽大聰明的蘇軾,隨心杜撰了一小段引文,結果,考官歐陽修與梅堯臣,都以為是自己沒記住出處。

真有意思。

知道了這些,再回頭來看這首詩,是不是就更有意思了。

能不能說,這首詩,還是見證幾位亘古才子脫穎而出的文字記錄。

嚴格講,這首詩的藝術質量,並非多麼超逸脫群。

它的入選,是不是和我說的這些有關?

或者,是它直接就和高考有關,是歌頌古代「高考」的?

真是這樣的話,就更有意思了。


推薦閱讀:

TAG:歐陽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