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徑第六站:哲學的邊界

親愛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哲學小徑的第六站:哲學的邊界。

恰如道格拉斯所言,我們喜歡走到條件的邊界,去發現更美的風景。人們篤信智慧的無所不能,所以也不斷的嘗試用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走到哲學的邊界,去探索認知之外的世界。

那麼,哲學問題的邊界在哪裡呢?在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確一下,在哲學裡的邊界,是分界線,而不是終止符。作者相信,無論是理性的思考還是非理性的思考,思考是沒有邊界的。但是哲學研究本身會受到哲學家語言、思維結構、有限理性、生命長度和人體感官的限制,從而產生了邊界。認識這些限制,從而到邊界一談真理的光輝,就是哲學小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

一、語言與非語言的邊界

對於語言在哲學研究中的局限性,哲學小徑第五站進行了專門的分析和論述。維特根斯坦說,我的語言的邊界就是我的世界的邊界。其實在這裡,把維特根斯坦的世界理解為哲學就可以了。

哲學思維的過程可以無邊無界,但是哲學只有用語言表達出來,才能夠為人所了解,才能夠傳承。真正的進入思維領域,我們看到的真理,有很多只能意會的東西,如果一個問題的深度走到這裡,就走到了語言與非語言的邊界。

二、意識與潛意識的邊界

意識是人對客觀現實的有目的的自覺反應,主要表現在認知活動中。而潛意識則是已經發生但是未到達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

意識與潛意識的邊緣,在《盜夢空間》里的名稱為limbo。在意識的世界裡,空間和時間都受到客觀世界的限制的;但是在潛意識的世界裡,時間和空間都不在受客觀世界的限制。

我們平時是無法覺察潛意識的,但它影響巨大。對於哲學研究而言,一定要學會走進潛意識的方式,在意識與潛意識的邊界,我們可以認識真正的自我,理解到無法言喻的奧義。

三、已知科學與未知科學的邊界

科學是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之上的,我們在探究客觀世界的時候,會努力用一個理論去解釋某個事物。但是所有的科學理論,都是具有先驗條件的。從某個具體學科來看,科學的邊界就是這個學科在前沿的研究成果。

哲學研究可以在科學知識的邊界,找到智慧的更多形式,比如人工智慧、量子邏輯等。

四、生與死的邊界

對生與死的探討,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有過很多的描述。向死而生,人可以學會對生命的敬畏。我們知道我們的生是什麼樣的,卻不知道死是什麼樣的。

哲學的研究,需要不斷的讓自己的思維跨越生死,才能在生與死的邊界線上,看到真理的雪泥鴻爪。

五、有與無的邊界

有與無,是相伴相生的,也是哲學研究中必須時刻注意的陷阱。

有不一定是真有,無也不一定是真無。有無相生。

要真正了解有與無的邊界,親愛的讀者們一定要去學一下基本的數學概念。微積分中的托里拆利小號,是一個有著無限的表面積卻有著有限體積的模型。莊子也提出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在哲學的思辨中,有的東西一定要用無才可以定義,而無的東西一定要用有才可以定義。警惕有與無的邊界,才能更好地認知。

最後,把道格拉斯的原文送給大家,作為今天的總結:

We all like to congregate at boundary conditions. Where land meets water. Where earth meets air. Where bodies meet mind. Where space meets time. We like to be on one side, and look at the other.

-Douglas Adams

weixin.qq.com/r/AzkNFY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我師父說丨如何對治嗔恨?
最聰明的人是知道自己無知的人,那麼「最愚蠢的人最博學」嗎,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有哪些讓你不由自主讚歎的古人智慧?
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如何給予呢?
婚前一些齷齪是否應該計較?

TAG:哲學 | 思維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