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笑看一夜暴富的信仰:都說賺大錢的路子多,稍不謹慎就被套路!

15 年前讓你買房你不信, 10 年前讓你炒股你不信, 5 年前讓你開淘寶你不信, 2 年前你看著瘋搶比特幣的大媽,發出嘲諷的冷笑。那些年,眼睜睜地看著隔壁村二狗和鐵蛋開上了百萬豪車,在二環內買了第二套房,而你卻與一次次的「暴富」機會擦肩而過,多年過去,不甘心的你仍然執著地尋找著致富的答案。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古往今來,人們對財富的痴迷從未停歇。百度「暴富」二字,那些一夜暴富的故事最是受人青睞;頭條與知乎上,關於「做什麼項目能最快拿到資金」「如何快速賺錢發財」總是亘古不變的熱門問題。

但事實是,我們早已遠離了那個能夠一夜暴富的時代。

那些年,讓人們暴富的路數

下海潮

那些年,「錢」還很值錢。但只要敢闖敢拼,敢作敢為,財富總會給人以優待。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共和國迎來第一次知識分子下海經商浪潮,當時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十億人民九億倒,還有一億在尋找」。

那時候的人們主要靠三種方式賺錢,一種是利用國內外價格差異來販運。比如說那時候蘇聯的工業品價格低,而生活用品價格高,國內與之相反,「倒爺們」弄幾箱國內的牙膏毛巾就能在蘇聯換無數手錶機床。第二種是從事服務業。 80 年代前期中國幾乎沒有非國營的服務業,但是需求卻極大,屬於進入就能賺錢的狀況。很多人在巷口攤煎餅都能暴富,所以那時候才有「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一說。第三種是開辦民企或者辭職為民企打工,但是這一種非常需要勇氣。不過乘著改革開放之風,在這樣的「風口」之上撈錢,回饋也相當大。

例如那讓人忘不掉的 1984 年。它被稱為中國改革的「小高潮年」,也被稱為「中國現代公司元年」和「中國企業家元年」:海爾、萬科、聯想、四通、科龍、健力寶均創建於這一年;

「小平南巡」以及經濟特區的示範效應,吸引了一大批先知先覺者紛紛下海改寫人生,這一年,柳傳志在在中關村的一間傳達室里創辦公司,李經緯推出「東方魔水」,南存輝和同學胡成中投入 5 萬元創辦求精開關廠,張瑞敏開始改造青島日用電器廠,剛剛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的李東生則在一個簡陋的農機倉庫開闢了自己的工廠……

「恭喜發財」成了人們見面常掛在嘴邊的祝福語,空氣里淌滿了躁動和激情。

到了 1992 年,大批官員和知識分子投身私營工商界,社會精英也紛紛下海,代表人物如潘石屹、馮侖、俞敏洪等,被稱作 92 派。

炒房熱

多少年來,常聽到因股致貧的故事,卻很少聽到因房致貧的故事。

1987 年,中國地產才正式進入商業化階段。第二年,中國首個房地產泡沫在南海出現,那時流傳著一句「要掙錢,到南海;要發財,炒樓花」的俗語。

1993 年,由於海南房價已經被炒到非理智狀態,首個房地產調控政策加急出台,隨後導致海南房地產泡沫直接破裂,全國房產價格紛紛大跌,房地產市場一片狼藉。

2001 年 8 月 18 日,第一個溫州購房團浩浩蕩蕩開赴上海,三天買走了 100 多套房子, 5000 多萬元現金砸向上海樓市。同時,另一支購房團開赴杭州。隨後幾年,約 2000 億元溫州的資金投向各地房地產,其中北京、上海兩地集中了 1000 億元。

十多年之後,「炒房團」因「國十條」重令、限購令等等原因,炒房團「團滅」。但炒房「散客」依然活著。

這群炒房客周旋於政府、開發商、購房者之間,哄抬房價之後、買房的人卻一年磨一劍地還貸,被高位房價套死。

這些炒房客們,有的與開發商合作,以對象樓盤20-30%套數購房,用很低折扣購房,進入預售之後交房之前通過「退房」再銷售交給真正的買房者;有的「槓桿炒房客」在樓市不限購且房價上漲的前提下買一套房,然後去銀行抵押,套出來的錢再買一套,租金抵月供,房價上漲。房價升值到預期賣掉第一套繼續抵押買房,以此循環;有的在限購的情況下,假結婚、代持等……

從炒股熱到炒房熱,而後期間還先後上演了炒金熱、大宗商品熱、比特幣熱,甚至連大蒜、藏獒、鹽巴、君子蘭、黑螞蟻都被炒過。從不缺乏投機者的中國歷史上,似乎什麼都可以炒。而這一系列的現象背後,實際上也反映出當下「民間資金多,投資渠道少」的重要特徵。

回頭看去,似乎只有炒房和炒股一直在持續。但是不同的是,炒股受傷的還是炒股者,而炒房受傷的卻是「不知所以」的旁觀群眾。

暴富時代遠去,依然不乏探索的人

當下比特幣的大漲,引得人們趨之若鶩,紛紛挖礦、囤幣。企業也不願意錯過這一風口,不僅百度、迅雷、網易、騰訊,甚至保健品腦白金都入局區塊鏈。人們對於暴富的幻想似乎仍然沉醉在當年的夢裡。

其實,我們早已過了那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時代。人們的整體生活水準、人均收入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起當年物質生活匱乏,提升空間大的時代,現在的「暴富機遇」顯得十分有限。除了「炒」之外,那些曾讓人們認為可以暴富的行當,都有著脫離正軌的商業邏輯。

微商,帶傳銷性質的買賣

例如前些年像牛皮癬一樣佔領朋友圈的微商。這些微商團體多以女性為主,多是閑賦在家的家庭主婦或時間充裕的在校學生,她們多以「自立自強」「信任消費」為標杆。朋友圈裡除開產品廣告,更多的是炫富、熬信任型心靈雞湯、強調獨立、展示收款截圖等。講述一個可以複製的屌絲逆襲神話所花費的精力,遠遠大於產品買賣。她們通過耀眼的財富、奢侈的生活,包裹上創業的外衣,散發出金光閃閃的感召力,以此吸引下一層「下家」。

朋友圈的生意開始變異成一個「招代理」的故事,不斷擴充代理隊伍,成為微商生態的核心。

在微商的體系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上家沒有風險,因為都是先打款後發貨,賣不出去上家也已經賺到錢了。生態鏈最底層的代理,拿貨價最高,也承擔了貨品賣不出去的全部風險。當代理A發展了B,B再發展了C,相當於貨物從A轉移到了C,貨物都集中在了C手裡。在這個系統中,A,B,C每個人都在不停地招「接盤俠」,當產品崩盤時,所有人都成了壓貨仔。只有不停地發展更多的下家,才能更快地將手上的貨出掉,賺取差價。

幣圈,據說是你想像不到的致富捷徑

在最近福布斯發布的首個數字貨幣領域富豪榜上,一個中國創業者登上第三的寶座。趙長鵬,幣安創始人,身家估值11- 20 億美元,而這個造富過程,僅僅半年。

趙長鵬說自己「從來不炒幣,沒時間,也不太懂。我一般是收到法幣時,就一次性全部買成比特幣。然後需要消費時,就賣一個幣。基本保持銀行里有幾千元人民幣就好了,不會超過一萬的。」這意味著,他永遠滿倉比特幣,對了,為了All-in炒幣,他還賣掉了自己在上海的房子。

這波造富的本是程序員,由於太過誘人,成了無數人眼中跨越社會階級的新捷徑,入場者不乏知名投資機構。人人都想成為「巴比特」,一時間各大區塊鏈講座、論壇人氣爆棚(只想偷偷問一句區塊鏈專家,你都暴富了還做付費直播賺外快嗎?),觀眾聽得認真:不懂就抓緊學,千萬不能再錯過;老玩家看著他們:瞧這波韭菜。

如果趕在數字貨幣的好時光2015- 2016 年,你或許努力還來得及,隨著 2017 中國明令禁止比特幣交易,韓國、美國、俄羅斯、印度等過紛紛封殺數字貨幣,比特幣隨之一路下跌,甚至短短 24 小時內,就曾暴跌50%,創下近 3 年的記錄。

數字貨幣並非發源於我國,但卻在我國交易量急速上升,一度佔據全球數字貨幣交易額的三分之一。說到底,大多數入場者無非是高喊著「比特幣信仰」,實則信仰暴富罷了。

撒幣吸引「撒幣」

由王思聰牽頭掀起的 2018 年第一風口「直播答題」之所以會成為點響 2018 年的第一聲鞭炮,正是基於人們如潮湧般的投機心理。這場「財富狂歡」猶如戳中了平台、大佬、用戶共同的G點,不僅一周之內多家直播平台接連上線直播答題板塊,跟直播毫無關係的淘寶等也生怕錯過這 2018 年第一桶金,急匆匆地上線直播答題「點題成金」。周鴻禕、王思聰、張一鳴、奉佑生紛紛砸錢。這場燒錢大戰火熱空前,伺服器崩潰成了家家的常態。

平台和大佬為了爭搶大把的流量一擲千金,而用戶們正沉醉在暴富的幻想里,樂不思蜀。只要垂釣者讓眾多魚兒看到一隻魚吃得滿嘴流油,所有的魚都會失去理智一樣地去咬鉤。就像《百萬贏家》獲得 103 萬的女大學生,還未畢業就成百萬女富豪,這會對旁觀者產生多大的心理效應?是啊,答對幾個問題,就能輕輕鬆鬆獲得上百萬,實現了一小波財富自由,哪還用累死累活地工作?

空手套白狼,仍是當下人們痴迷的暴富夢。抓准了人們的投機心理的商業模式,先不管成不成立,都能吸引來巨大的流量。

人們沉迷於投機倒把,一心尋找著不付出時間和對等的努力就能致富的答案,正是「遊戲設定者」願意看到的。你每天守著各平台直播答題的時間,像對待改變命運的機會一樣,專註地對待每一場問答,你給好友們散著邀請碼,上淘寶搜索作弊外掛,看著終於到手的 45 塊獎金,你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這真的有意義嗎?

有人說,直播答題可以學習知識。

真正的學習與工作,無不是要通過一步一坑的腳印去落實,說到底,直播答題無非一場遊戲而已。

退一萬步說,如果你真的靠投機倒把實現一夜暴富。你這一生還是否會願意捲起褲腳,腳踏實地去耕種自己的人生?


推薦閱讀:

曾經的肉業巨頭,如今淪落至「圈地套補」,雨潤集團還剩什麼?
年薪600萬都不是事,年薪1500萬才是金融圈的正確打開方式
艾紫馨:君子和而不同(深度好文)
能拿捏萬科,為何姚員外卻啃不動格力?
中國華信董事葉簡明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友好會談

TAG: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