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走親戚:哥,我敬你一杯

春節前兩天,一名對我說:現在大年初一的電影票已經訂滿了。我不信,難道全市市民初一都沒地方可去么?一鳴說,不信你自己打開手機查下。

我沒有去查,我堅持認為,憑我對咱們這四線小城的了解,電影院這種略顯「小資」的場所,在任何時候都很難全天爆滿。

實際上呢?

大年三十晚上,我打開團購軟體,一看就知道,涼了。距離市中心五公里,平時整天冷場的電影院都買不來票。但我還是訂到了票,新開業的一個商場電影院,早上9點開門第一場放映,還有幾張余票。

給我喜歡的導演林朝賢投了一票,上映第一天,影票半價,才20塊錢。從電影出來以後,我給幾個朋友發了微信:春節檔,盡量看《紅海行動》吧,拍的太好了。

有多好?朋友問我。

比《戰狼2》還要好。其中有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在蛟龍突擊隊出發時,鏡頭轉向一群戰士正在組裝各式槍械,我看到以後心想完了,一群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士兵卻使用美式裝備,這不是驚天BUG么,到時候肯定會被網友各種噴。

沒想到,上級領導的指示傳來:由於我們這次的行動,當地政府可以給我們提供彈藥支持,所以我們這次全部使用歐盟的武器裝備(子彈匹配)。

導演,真的用心了。

從電影院出來以後,忽然覺得整個人異常孤獨,因為無處可去。倘若是像去年一樣,從北京大老遠跑回家過年,還會有各種新奇感,去見見各路屬於聯絡的朋友。今年一整年我都呆在老家,所有認識的人都吃過飯。

要知道,過春節的方式,北方和南方是大有差異的。我第一次聽說的時候,甚至都有點不敢相信。因為有朋友告訴我,他們全家在大年初一這天去了一個親戚家,並且大人晚上要在親戚家打麻將,所以全家要在那裡過夜。

而河南的春節是怎樣的風俗。年三十晚上,我告訴家人,明天上午我要早起去看電影,我媽立即制止,告誡我,大過年的,不時興(適合)出門,並且不能隨便去親戚家。

為什麼?

不像南方家族之間的隨意來往,在偏於保守和儒家思想輻射最深的華北地區,人們仍然比較注重「禮」的規範,當然,今天的「禮」已經止步於各種形式化了,失去了靈魂內核。

即便這種形式化的「禮」,仍然是非常根深蒂固的。我們去親戚家裡,是非常有講究的。

初二開始走親戚,第一家往往是外婆家。說是外婆家,是站在一個敘述者主觀角度的錯斷。這是近三十年來,獨生子現象所生成的特殊視角。嚴格來說,是岳父家。

誰的岳父?家庭男主人。

沒錯,透過這種形式化殘骸「禮」的表層,依然浮現著舊式倫理觀的影子。設計這種禮儀章程之人,他所處的時代,一定是儒家思想大放光彩的年代,書上盡雲「君臣,父子,夫婦」。這所謂三綱的中心人物就是家庭男主人,延伸開來就是:男主人的君主、父親、妻子。

當然,今天的我們看起來,這已經是非常落後,飽受詬病的人生觀了。它意味著對女性的壓迫,是今天主流社會價值觀所抨擊的對象。

筆者試圖窮究的,在中國華北平原,即「魯」文化圈輻射深度最大的地區,至今殘存的一些儒家思想中比較不符合時宜的現象。

說回走親戚。

初二去岳父(小孩子的外公)家。初三去連襟家,即妻子的姐姐所嫁的夫家。為什麼第二站會選擇連襟,而不是別的親戚?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這種倫理觀經過時代的淘汰以後,仍然在許多年輕男性朋友的身上可以看到一千年前「它」鼎盛時的影子。具體體現於「為什麼很多男生喜歡做連襟?」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關係比較好的男生成為連襟是比較罕見的,不足以稱之為「很多」。但這無妨許多男生在生活中會開類似這樣的玩笑:張三和某個女生是情侶關係,而女生在家中還有個姐姐妹妹。這時,張三的朋友偶爾就會打趣他,要不,我去追她姐姐(妹妹)吧?以後說不定還能成為連襟呢!哈哈哈。

竊以為,這樣的玩笑話是帶有文化基因的。從女生角度看,是數千年男權社會所殘留的劣性,甚至是不妥當,稍微上綱上線一點兒的話,這就是一種不太嚴重的「不尊重女性」;從男生角度看,這是千年來男權社會家族式抱團凝聚力量,在經受新文化運動和唯物主義洗滌之後的潛意識殘存。當然,它並無意撼動當今社會男女平等的主流價值觀。

對於很多習慣了漂泊於北上廣深和諸多二線城市的青年朋友而言,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中得到了應有的收入、尊嚴,乃至於成家立業。我們習慣了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努力得到應有的回報,這種以個體為競爭單位的生存方式。

這種巨大時代變遷所帶來的對舊式社會模式的衝擊是巨大的,乃至於我們的父輩也無法再去感同身受曾經那種以家族為競爭單位的生存方式。

在這種生存方式中,家族的力量是由數個小家庭的組合而聚集的,自家叔伯堂兄弟等直系親屬無疑是處於第一階梯的家族力量。鑒於第一階梯家族力量往往都出自同一村落,互為鄰居,甚至四世同堂。在大年初一當天,各個小家庭的孩子們都收到了來自於自家叔伯爺爺的「壓歲錢」,由此表明,第一階梯的力量是家族優先互相鞏固的。所以才會有初二去岳父家,初三去連襟,這些同屬於妻子一方,來自於「外親」的第二階梯力量。

連襟的重要性體現於,他往往擁有和男主人相似的年齡、能力以及社會階層。在古時交通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兩個人互為連襟,意味著較比常人發生劇烈利益衝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也許會因此而產生第二層關係,即朋友。

如果說舊日以家族為競爭單位的社會中,內親為家族第一階梯可提供援助的力量,外親為第二階梯可提供援助的力量,那麼朋友便是第三階梯可提供援助的力量。撇開這種粗暴的線性總結方式而言,朋友的這種親密關係是階梯內不確定性最大的。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囿於自身局限性,這種可變數往往也會在某一個範圍內。

為什麼?因為朋友的屬性決定了他無法像親戚一樣,是以一種固定角色來到自己生命里的,朋友的自身屬性可以是農夫、木匠、秀才、耍雜藝人,也可以是衙門捕快、藥房夥計等其他角色。相對於內親和外親這些基於血緣強關係,通過社會制度強行利益捆綁的親戚們而言,過年去朋友家裡做客,細究其深處,無疑是讓人熱淚盈眶的。

所以我們時常會在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場景:兩個人或者數個人,因為互相欣賞對方,而結為「拜把兄弟」,這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便是,滴血到碗里,然後喝掉。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彌補因為血緣的無關聯而帶來的缺憾,以此生成一種後天的強聯繫關係。

很多年過去了,時代在飛速的發展,我們也在不斷重新定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模式,而「走親戚」也已經從曾經非常具有儀式感和實際用途的一種禮儀章程中褪色,但它畢竟是基於幾十代人,甚至幾百代人的風俗習慣,我們仍然在形式上保留著它的最後一點兒意義。

當然,這僅僅止於北方。就像前文說過,在南方的許多地方,因為集體觀念的轉變,彷彿大家都看透了這件事的本質,不會出現太多北方這種過於注重形式主義的現象發生。

為什麼說是形式主義?相對於第一階梯來自於叔伯堂兄弟等內親之間的家族力量,舊日一直把妻子一方、女兒女婿一方等第二階梯力量的人當做是「客」。相信每個生活在北方,尤其是華北平原的朋友印象都尤為深刻。如果男主人妻子的堂哥或者表哥來家裡做客,男主人往往都會囑咐提前備好酒席,之所以稱之為酒席,是因為吃飯的規格是超過日常的。根據「待客之禮」,男主人還會根據客人的社會地位邀請兩位本家兄弟或者同村好友前來當「陪客(名詞)」。

陪客也極有講究,分為主陪和次陪。一般來說,主陪的酒量要大於次陪,並且要提前估算,主陪和客人的酒量差異,所以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往往就能深切的看到這樣滑稽的場面:一個人因為酒量出眾,往往會成為整個村子裡最熱門的「陪客」。這不好笑,這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兒。被主人邀請當陪客,表明你有實力、酒量和足夠的尊重。

在濃厚的勸酒文化里,圈內人是抱著一種「痛並快樂著」的心態來踐行這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筆者在請教了許多「圈內人」以後,仍然發現了內行十足認真對待,外行卻覺得捧腹大笑的事。

那便是怎樣才算是把一個客人陪好,陪開心?

讓他喝醉。

怎麼才能看出來他是真醉,而不是裝醉?

或則困意襲來,鼾聲如雷;或則性情大變,醜態百出;或者吐酒數回,終將繳械。

哥,你今個跑那麼遠,來到俺這裡,如果沒有讓你喝開心,這都是弟兒的責任。所以,今個弟一定陪你好好喝,喝開心,你看中不中?

弟兒,今個恁老哥來到這兒,你安排這個酒席,我都記著呢。咱說好,下次你去恁哥那兒,提前給我打電話,我叫啥都安排好,你放心。

中,哥,我記住了。下次我去,一定給你打電話,擱咱這,我安排;去你那,你安排。來來來,哥,我再敬你一個。

當北京寫字樓里的Linda、Marry、Vivian們回到老家,退回到那個秀蘭、倩倩、麗麗等軀殼裡時,這些他們早已不再熟悉的運轉規則又一次在他們眼前呈現,乃至被那些稍顯刻薄的人們所刁問,以致慌亂或者痛恨時,恰恰正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因為這意味著走出去的那一撥年輕人,已經在抵觸這些不屬於他們,也不適應於這個時代的東西了。

要知道,總是走出去的人總是越來越多。當然,還有那些身體被父母以愛之名控制著,心卻去了遠方。

春節走親戚,走親戚本身沒有錯,如果硬要糾錯,難道我們要怪時代發達,聯絡太方便,交通太方便嗎?顯然不可能。這些喪失了儀式感和年味兒的正在一點一點地被年輕的人們通過他們的話語權回到一個合理的狀態中去。

時間往前推20年,我們還能聽到會有一些漂泊在外的年輕人們,嚮往著田園風光。可是隨著天價彩禮、濫擺酒席、攀比成風、劣性凸顯以及反智主義的盛行,終於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失望,卻又礙於自己「狗蛋、翠花」的尷尬,竭力保持沉默。

筆者曾和朋友討論過無數回,為什麼頂尖話語權者曾試圖竭力恢復鄉紳文化的復甦,這就證明了,當一種社會形態的弊端愈發醜陋時,也許並不是具體某一類人群的錯。就好比資本來到人間,資本家也成為資本的奴隸一樣。

我們任何人,都不可以用所謂的優越感,來抨擊工人和農民朋友,林語堂先生曾從哲學的角度定義過這世上真正創造價值的人群,那就是農民和母親。

慶幸的是,所有的落後,正在隨著時代的進步,一點一點褪去它落後的色彩。不過值得思考的是,我們究竟是該唏噓城市化進程帶來的美好,還是該喟嘆時代進步舊文化徹底謝幕的悲壯?

無論如何,都要記得,新年快樂。


推薦閱讀:

關於吃,南北有哪些差異?
絲路文化藝術團在京成立
如何看待易中天被大四學生懟其"刷存在感"一事?
有哪些電影和英劇的片段能展示英式幽默?

TAG:春節 | 生活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