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十年——回憶iPhone前的智能手機

圖源網路,如有侵權請私信,第一時間刪。

2007年1月9日,Macworld2007。

「今天,蘋果將要重新發明手機。」

Steve沒有食言。他為我們帶來了iPhone,現代的智能手機。

為什麼說是「現代的」呢?因為Smartphone這一單詞在1997年就已出現。

從愛立信推出笨重的GS88,到蘋果帶來iPhone,差不多十年。

而從iPhone改變一切,到Tim Cook聲淚俱下地向大家介紹iPhone X,也差不多十年。

在第二個十年里,我們見證了Google的匆忙應對和Android的崛起,三星、htc、諾基亞、BlackBerry等一眾廠商的興衰,小米、華為、魅族等中國品牌的奮鬥,卻也無可奈何地看著智能手機不可避免地趨向同質化。那麼第一個十年呢?由於手機的價格在那時居高不下,我們或許對那個時代的智能手機所知甚少。儘管Jobs把那個時代批得一文不值,但那個時代,是一個不凡的時代。


一切的起始

1992年8月16日,IBM在拉斯維加斯的COMDEX電腦消費展上展出了Simon。

這款手機在當時看來就是一個奇蹟。

她有一塊巨大的觸摸屏,支持日曆、行程表、世界時鐘、計算器、記事本、電子郵件、遊戲等功能,並且的確擁有一定的可攜帶性,而這一切,竟在1992年已經得以實現。

這就是Simon。可以看出,她已經具備了一部分現代智能手機的特徵。

雖然,這貨體重500g,續航還短得要命,但真的有現代智能手機的影子呢。

可惜,第一個十年終究不屬於太過超前的Simon。兩年後,Simon退市,銷量慘淡。

悄無聲息的革命

1996年,Nokia 9000 Communicator第一次進入了眾人的視野。

1997年,愛立信GS88問世,她的說明書里,第一次出現了「Smartphone」的字眼。

從此,Smartphone,也就是智能手機,站上了歷史的舞台。

堪稱怪物級別的Nokia 9000 Communicator。之後的愛立信GS88與之設計類似。

我們不難看出,開啟第一個十年的智能手機們,是專為商務人士設計的。幾乎複製筆記本的機身,還有那些個商務氣息滿滿的功能,以及高昂的售價,當然不是當時的普通人能夠企及的(現在其實也很難企及)。

小小的攪局者

1999年,RIM 850告訴大家,其實全尺寸的鍵盤也可以被放入一個嬌小的機身里。

儘管RIM 850僅僅是一款雙向傳呼機,但筆者認為,她已經達到了智能手機的標準。

RIM 850。據說是高端莓友的必備之物。

她擁有PDA的幾乎所有功能,但身材明顯要小上不少。仍然是商務氣息濃重的設備,提升辦公效率的意圖很是明顯。

與此同時,舒適的QWERTY鍵盤也成為了Blackberry一生揮之不去的烙印。

真正意義上的靈魂

2000年,愛立信R380sc出現了。

很多人認為,她才是智能手機的鼻祖。

因為,她是這個地球上第一款搭載Symbian系統內核的手機。

可能很多人已經忘記了甚至沒有聽說過Symbian,但他們一定還記得起Nokia,那個曾經屹立在赫爾辛基的藍色巨人。是的,Nokia的智能手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Lumia系列、X系列之外)都採用了Symbian系統。

雖然那個時候的R380sc並不能自由安裝擴展軟體,但她很堅定地告訴了我們,手機也是可以成為PDA那樣的個人電子助理的。

Ericsson R380sc,合上翻蓋的她和當時的普通手機別無二致。

同時,我們能夠看出,這個時候的智能手機已經有了一絲主流手機的氣息。對,把翻蓋合上,這部手機和當時主流的按鍵手機別無二致。

當然,這部手機也是為商務精英們打造的,畢竟PDA本身就是商務精英們的小情人。

走下神壇的第一步

2001年11月20日,Nokia發布Nokia 7650。

這是Nokia走上神壇的第一步,也是智能手機走下神壇的第一步。

因為,這部手機搭載的,是Symbian系統,採用諾基亞開發的S60界面。

和之前的愛立信R380sc不同的是,她是一款彩屏手機,而且,可以安裝軟體。

這就意味著,智能手機功能的可擴展性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這就是Nokia 7650,一款和之前所有Smartphone劃清了界限的Smartphone。

她的身上,第一次被清晰地打上了主流手機的烙印。

這不僅僅是Nokia的一大步,也是智能手機的一大步。

巨人的出拳

2001年,Treo 180發布。

PDA市場上的那位巨人,終於還是出拳了。

這位巨人的名字,叫做Palm。

在PDA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他們,將在智能手機的大潮中迷失自我。

Treo 180,當時的Handspring還沒有回歸Palm。

可以看出,Handspring還是在按照PDA的思路來製造手機。如果沒有人提示,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這是台純粹的PDA吧。不過這樣的設計和RIM Blackberry一起,倒是俘獲了不少極客的芳心。

另一位巨人

2002年11月,微軟攜手htc發布htc Orange SPV。

那個時候的PDA市場上,有兩位巨人,一位是Palm,一位是微軟。

Palm看到了PDA+手機的潛力,微軟同樣不例外。

微軟當然不會放過智能手機市場的巨大商機,並且,這位巨人躍躍欲試。

Pocket PC Phone 2002系統,後來的Windows Mobile 2002系統,是微軟做出的第一次嘗試。微軟試著為手機帶來電腦級的功能,而從名字可以看出,他們的系統是由Pocket PC系統改造而來。

htc Orange SPV,沒什麼名氣的Windows Mobile開山鼻祖。

讓人慶幸的是,她還是走了Nokia 7650的路,告訴人們,智能手機應該是主流手機的模樣,智能手機應該成為主流手機,取代人們手中落後的手機。

姍姍來遲卻另闢蹊徑

2003年,Motorola A760姍姍來遲。

不少人的青春里都有這兩個名字:Nokia和Motorola。

不過,這款智能手機並不是人們期待的Symbian設備。A760搭載的是支持Java的Linux系統。

Motorola A760。直到2010年,這樣的設計仍用於Moto的「明」系列智能手機上。

Motorola所製造的智能手機也遵從著PDA+Phone的思路,而推出之初Linux系統上大量的商務應用也印證了這一點。看起來,Nokia所推崇的智能手機主流化是錯誤的方向——但時間會向世人證明,Nokia這一次押中了。


一個時代的開始

至此,各大廠商都已帶著自家的智能手機粉墨登場。Palm和Palm OS是永遠的好兄弟,Nokia牢牢抓住了Symbian,愛立信帶來了Symbian UIQ,htc和微軟的Windows Mobile系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Motorola也總算是做出了自家的Linux。而之後跟進的廠商也是眾多。

百花齊放的「前iPhone」智能機時代,已經緩緩拉開了帷幕。

接下來,對個人認為設計優秀的手機做一選錄。筆者才疏學淺,不喜輕噴。

來自芬蘭的藍色巨人——Nokia

或許從Cityman問世的那一刻起,Nokia就註定要名載史冊。

Nokia為我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驚喜,太多太多的回憶。

比如,他在商務手機領域做出的探索:

Nokia 6800(2002),擁有神奇的「變身」能力,兼顧了9鍵的便攜和QWERTY的舒適快捷。

Nokia 7710(2004),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在那個時代無出其右的3.5寸屏幕。

Nokia 9210(2002),別忘了開創先河的Communicator系列,霸氣就是霸氣。

Nokia E61(2005),雖說或多或少有些黑莓的影子,不過商務精英們貌似就好這一口。

當然,7650為Nokia奠定的時尚基調也得以保留:

Nokia 7610(2004),非常大膽而前衛的設計。

Nokia 3250(2005),創意十足,同時實用性也得到了認可。

Nokia 5300(2005),沿襲了7650的滑蓋設計,算是非常成功的一款音樂手機。

Nokia N70(2005),硬氣的影音旗艦,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同時,Nokia也在做著一些或許「奇葩」的嘗試:

Nokia N-Gage(2002),手機向掌上遊戲機發起的第一次挑戰。

Nokia 7600(2004),奇特的外觀設計為她贏得了大批追求者。

Nokia 7280(2004),撲朔迷離,絕色夢幻,不負「傾城」之名。

Nokia N90(2005),和N70出生在同一個時代的她,並沒有走上N70的傳統道路,而是另闢蹊徑。

Nokia門下設計優秀的手機還有很多,這裡僅收錄一小部分。雖然在功能上她們或許不如現代智能機那麼強大,但差異化設計這一點在她們身上卻發揮得淋漓盡致。當然,百花齊放,是那個時代的一大標誌。

沒落的貴族——Motorola

Motorola已經快被人們遺忘,但,Motorola所做的努力,不應該被遺忘。

不管是在那個時代還是在當下,Motorola都是人們心中的貴族。

(諷刺的是,Moto Z 2018雖然有著貴族的售價,但她真的一點也不像貴族。)

Motorola Razr V3(2004),世界上最暢銷的手機之一,迷人的外觀收割了大批粉絲。

Motorola Rokr E1(2005),或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蘋果手機。

關於她:Apple與Motorola聯手打造的智能手機,支持iTunes,可惜內置存儲空間太小,數據傳輸速度也很慢。發布一年後,Apple便和Motorola分道揚鑣。

Motorola Q(2006),Motorola在商務領域做出的勇敢嘗試。

除了類黑莓的外觀之外,她還為一眾摩粉帶來了或許備受期望的Windows Mobile系統。

Motorola SLVR L6(2006),直到一年後Motorola才如夢初醒,但為時已晚。

令人遺憾的是,Motorola在第一個十年,僅僅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製造手機,而沒有做出太多有益的探索。不過,在第二個十年的前五年,Motorola將帶著屬於他的摩式風格大放異彩。

「9.11」造就的巨人——BlackBerry

在震驚世界的「9.11」事件中,BlackBerry手機憑藉其強大的強大的BIS(BlackBerry Internet Service)、BES(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和BBM(BlackBerry Messenger),使得用戶可以與外界聯絡,讓幾乎淪陷的紐約看到了光亮與曙光。而這,也就是BlackBerry走入大眾視線的第一個形象。當然,BlackBerry OS也被一步步打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系統。

從RIM 850發布起,BlackBerry就和那塊如黑莓籽一般排列的QWERTY鍵盤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塊舒適的鍵盤,也成為了BlackBerry不可磨滅的烙印。

BlackBerry 6230(2003),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BlackBerry手機。

BlackBerry 7290(2004),不少中國BBer的初戀情人。

BlackBerry 8700(2004),也是不少BBer的美好回憶。

得到結論再回頭看問題一向是比較簡單的。BlackBerry的設計理念,就是為商務而生,並且提供最純粹的商務體驗。這些設計理念放在BlackBerry誕生伊始,的確是十分出色的,並且也一度讓BlackBerry飛速發展起來。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他被iPhone打敗得也很快。

困獸猶鬥——Sony Ericsson

手機出現之初,北歐站起了兩位巨人,Nokia和Ericsson。但,二人的命運卻如此不同。

2001年,Sony和Ericson成立合資公司Sony Ericsson,小綠球粉墨登場。

Sony Ericsson P802(2002),與R380sc一脈相承。

Sony Ericsson P802(2002),R380sc的一脈相承。

Sony Ericsson P990(2005),仍是經典的風格。

Sony Ericsson M600(2006),大概是那個時候最時尚的商務手機。

Sony Ericsson W950(2006),大概是那個時候最商務的時尚手機。

雖然Sony Ericsson為我們帶來的經典機型相較於Nokia並不落下風,但很遺憾,Sony Ericsson推出的手機,有相當一部分,並不能稱之為智能手機。不過無疑的是,作為手機廠商,Sony Ericsson是極為優秀的。

「Quietly Brilliant」前依然Brilliant——HTC

在HTC Dream推出之前,HTC的形象總是和Windows Mobile捆綁在一起。

巧合的是,1997年,HTC成立,同年, 「smartphone」一詞首次出現。

很可惜的是,htc在第一個十年主要擔任的是代工廠的角色,並沒有給大家留下太多的回憶。

HTC D900(2005),巨無霸級別的旗艦手機,總算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htc TyTN(2006),依舊是霸氣十足的外觀。

而在第二個十年,HTC將會一手建立起一個足以和Apple平起平坐的手機帝國,而後又跌落神壇,這是後話。

被遺忘的王者——Palm

這是一位悲情王者。他佔據著PDA市場的半壁江山,最後的結局卻是幾位巨頭中最悲慘的。

似乎Palm從來沒有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獲得過重大的成功,但Palm的用戶們相信,他們手裡拿著的是最好的手機。

Palm Treo 600(2003),Palm旗下第一款不負智能手機之名的設備。

嗯,很多胖友的夢中情人是Treo 650,我明白的。

Palm Treo 680(2006),被稱為「Palm OS的極限」的手機。

即使是在那個時代,Palm OS也是十足的老傢伙。但Palm意識到得太晚了。

Palm Treo 700w(2006),有人將其視為」叛徒「,因為她運行著Windows Mobile。

真正讓Palm成為讓人扼腕嘆息的悲情英雄的,是那個曇花一現的WebOS。

也正因為這些,我對HP沒有一點好感。

向WebOS致敬。

無用的創新者——日系廠商

無論我們如何討厭日本,我們不能不承認,日系廠商們在手機設計的探索上做出的巨大貢獻。

2004年至2007年期間,日系手機進入了所謂的「ガラケー」時代,這一名詞專門指代無視全球範圍內手機技術發展、獨自開發奇葩功能的日系手機,因此這一名詞其實有著濃厚的自嘲意味。由於這一時代的日系手機並不能稱為真正的智能手機,故不收錄。雖然,她們中的一些,真的特別優秀。

INFOBAR系列一圖流。真的喜歡深澤先生的設計。


欣賞之後的思考

第一個十年,隨著iPhone的發布,落下了帷幕。

iPhone開啟了全新智能手機的大門,也為「老舊過時」的老一輩智能手機們敲響了喪鐘。

在那之後,Nokia傾頹的速度讓人驚嘆,Motorola命運多舛,BlackBerry全面潰敗,Sony Ericsson變成了Sony,htc創立了Android帝國又迅速衰敗,Palm曇花一現之後抱憾而終,日系廠商退守本土(好像也沒走出去過),而三星這樣在第一個十年默默生產功能機的廠商抱准了一躍成為龍頭老大,小米魅族等中國廠商吸收iPhone設計理念後異軍突起,似乎第二個十年,要比第一個十年精彩許多。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手機的外觀得以變得越來越精緻,性能實現了騰飛,電池續航也不再是困擾智能手機的問題,功能自然也是越來越強大。似乎第二個十年的手機們,要比第一個十年的前輩們強大許多。

但,我們不妨靜下來,冷靜地想一想,我們失去了什麼?

「哇,這就是你新買的手機啊,oppo看著就是漂亮」

「滾,勞資買的一加」

這樣的對話,在第一個十年,出現的概率是很小的,因為那個時候,人們還不知道手機也會同質化,所有手機都不是一個模樣。那時的手機或多或少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標識,比如Nokia Communicator系列霸氣的翻蓋,Motorola Razr系列鋒利的機身設計,BlackBerry系列標誌性的全鍵盤,Palm Treo逃不掉的敦實厚重,諸如此類。

而現在呢?

我們把魅藍Note6、vivo x7、oppo r9s正面朝上擺在一起,恐怕沒幾個人分得清。

把oppo r11s、vivo x20、一加5t正面朝上放在一起,情況大致同上。

雖然這也許是智能手機進化的必然,但,在看多了現代智能機清一色的巨大的屏幕和精緻的機身之後,坐下來泡一杯咖啡,看看第一個十年的手機們多姿多彩的奇特設計,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嗎?

向第一個十年的智能手機們致敬。

iPhone之前的世界,同樣很美好。

推薦閱讀:

黑莓帝國興衰史(上)jandan.net圖標Symbian 帝國興衰史(上)jandan.net圖標Palm 興衰史:從Palm到WebOS (上)jandan.net圖標

利益相關:沒什麼相關的,窮學生一個。


推薦閱讀:

海盜船K70 LUX RGB機械鍵盤評測 – 上船不僅為信仰
從明星代言和節目冠名看手機行業興衰
「愛華」歸來——但靈魂已逝,可惜!

TAG:智能手機 | 懷舊 | 數碼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