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刻刻》一部解讀自殺的電影

時時刻刻

解答影迷提出的以下問題

1 鏡頭語言和劇情全解析

2 片尾的水流到底隱喻什麼?

3 本片是同性戀題材嗎?那為什麼要引入女同情節和一些孩子呢?

4 為什麼電影結構如此複雜晦澀難懂,其實導演還有重要的用意!

以下內容為即將播放的影評節目劇本版,請勿轉載!!!

奧斯卡金像獎(2003;第75屆) 獲獎:1

獲獎·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柏林國際電影節(2003;第53屆) 獲獎:2

獲獎

《柏林早報》讀者評審團獎

·銀熊獎-最佳女演員

美國金球獎(2003;第60屆) 獲獎:2

獲獎·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影片·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本片完全是描寫幾個女人的故事,男人嘛,在故事中只做綠葉和陪襯,不過本片絕非《關於我母親的一切》那樣變著法讚美女人,應該說它是獻給所有自殺者的一部遺作

大量劇情人物感覺很散亂,無法從中看出全劇主題,我帶著大家分析一下,理清思路。

女:那你說為什麼寫勞拉的孩子?包括片中出現的其他小男孩,都有大幅篇幅去介紹,與全劇好像脫節,有何目的呢?

我說過,電影就是寫自殺的,那你就按照我的提示,往這方面靠,試著去理解每場戲的目的性包括大量鏡頭語言。

其實孩子與母親,在影片探討自殺這種現象時,也賦予了特殊的作用,由於孩子往往對死亡的感知更敏銳,他們能意識到不測不祥之感,而這是大人無法達到的。不過孩子對生命往往又是不太在乎的,看弗吉尼亞姐姐家的幾個孩子,尤其對小動物,小鳥還沒死,這些小夥子就忙著給小鳥送葬了……

女:沒錯,大多男孩子都這樣,小女孩就好些。

所以說,如何看待生死,和年齡有關,和你是否在乎眼前這個生命有關。

影片是想說,人的生死從來不是很大的事情,而在親人,在愛你的人眼中那可是天大的事情。

而對於絕望的一個要自殺的人來說,這也是天大的事情!

女:他不是要自殺嗎?為什麼還說生命是天大的事情?

影片已經說明:自殺前這些人其實都是經過深思熟慮過的,你以為他們真的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自殺者都是對生命對價值觀有所啟示的,尤其在死之前都是經過思想掙扎,並思考和回顧整個人生之後做下的決定。

自殺者生無可戀之際,可能會轉移視線,會關注周圍其他生命,包括小鳥,因為此時,任何生命對他們都有啟示,並非說明他們不珍惜生命,而只是絕望,確實感覺生無可戀。大家一定注意,這往往是一種病態,影片一直在解釋自殺者的狀態,我現在也是引導你們去解讀這種癥狀。

47:36

我們看這裡,這幾處眼光的對比,導演給出特寫鏡頭:從小鳥的眼神,到弗吉尼亞,勞拉,還有孩子…一一特寫

女:對,有何目的呢?我們確實注意到了,而且也討論過,雖然覺得導演可能是在表述某種思想,但到底他想說啥?

你如何判斷哪些是充滿期待幻想的眼光或是絕望的眼光?這些根本無法從眼睛透露出來,對吧?導演想說:自殺者在了斷生命的前夕,眼神表情都是沒有變化的,甚至是帶著微笑卻毅然赴死。

大家看,這就是鏡頭語言,導演在提示觀眾進行這方面的思考,看懂了,就能明白導演的創作意圖。

男;原來如此,哈,現在終於明白了!

咱們通過演員的表演,其實這些都是大部分自殺者的癥狀,想一想這些狀態沒有代表性。

女:我記得您一直說,電影用鏡頭傳遞思想,表達觀點,不能全用對白往外倒,那就low了,不叫藝術也不叫電影。

看這裡,生死往往一念之間,比如讓你出於本能生下孩子,為母則強,尤其懷孕的女人。免於死亡的方式往往出於偶然,時而想死,時而幸福,突然改變念頭,我們思考一下,幸福與死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女:往往是瞬間崩潰,決堤!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許是丈夫替自己買花,或許突然想起什麼事情,情緒的捉摸不定,瞬間精神就垮掉了,突然悲從中來,一股腦的衝擊你脆弱的神經。其實勞拉的朋友也是,瞬間淚崩,這幾個故事要看到自殺者的共同點,相似之處。

勞拉在賓館自殺,此時,勞拉肚子里的孩子估計踹了她一腳,母親此時覺得,還不能死,不到時候。再加上書中的暗示,或許一次窒息能讓她突然清醒。我說過吧,孩子對生命的來去很有靈性很敏銳的。

女:對,勞拉走之前,她的孩子查理也是感覺母親有啥不對勁。

男:你不說我都不往那裡想,我這才發現這個導演真是太細膩了…

男:說說這個鏡頭,我感覺有內容,打雞蛋, 蛋清蛋黃剝離開,扔掉蛋殼……如何解讀?

前後對照一看,此時這些鏡頭語言跟回憶有關。咱們說,對於回憶這件事,,某些自殺者,或者說垂死之人,他們分的很清晰,要麼精神崩潰之前,要麼回憶人生的時候,哪些是美好的,生命中最珍貴的部分,哪些是無聊的垃圾時光他們完全能剝離出來的,就像蛋殼蛋黃,而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自殺者因為沒有回憶,或者回憶太痛苦,因感傷過度稀里糊塗死去了,實際完全不是這樣哈!做為回憶來說,最珍貴的片段自殺者永遠牢記在心

女:哦,明白了!原來是這樣把蛋殼蛋清比作記憶中的各個部分

你的生命,你的存在,只有對你才有意義,就像水中的石頭,靜靜的躺在那裡。親人挽救你,總是讓你覺得虧欠他太多,我們看自殺的兩個人,克拉麗莎的丈夫(艾滋病)還有弗吉尼亞,最後都選擇解脫,認為這是一種自由,是對愛他的人一種好事甚至回饋。讓對方也自由的過好生活,不用再被自己拖累。

導演其實還想說,想死的人,其實心已經死了,決心已定,大部分都攔不住的,遲早的事情。

女;確實!自殺者未遂後往往多次反覆這個過程,甚至尋找不同自殺方式,嗨,真的是病!

這可是自殺心態。所以本片完全講述的是自殺心態,抑鬱,現在我的觀點都被證實了吧?我們首先肯定這些都是病態,但是影片又要藝術的表達這種東西,於是,我們這是在病人中找到人物之間的共性,去理解去體味其中的意境美!

自殺者還有一個普遍心態,滿足感,他認為他已經是最幸福的兩個人,他認為這可以作為終結生命的理由。這又是自殺者的心態,

女:我想起張國榮,他確實抑鬱了,四月一日,哥哥從樓上跳下去,但最後那一刻,他很可能認為自己是最幸福的,他渡過最幸福的時光……

這具有普遍性,所以本片我一再強調,根本就是講自殺現象並探討自殺心理的,儘管病態,但極具審美價值和哲學思考。關於自殺者,他們的心態,親人眼中的自殺者以及周圍人包括孩子對生命的看法……統統也都是哲學思考的範疇,何況對自殺這一普遍社會現象,尤其抑鬱症,應該給予更多關注和警惕。

女:對反映自殺安樂死題材的電影很多,沒想到這部也是!

影片還是提示要珍惜生命,我們看到,勞拉和克拉麗莎相見,她們都是幸福的,在瀕臨死亡邊緣,找到生命的出口和方式。

女:談談片頭的遺書,如何解讀

我們了解自殺者的心態,往往對於最愛他的人,是一種釋懷,釋放。無論克拉麗莎的丈夫的死,還是弗吉尼亞,他之前都留下遺書遺言,表達心態,確實是希望解脫,關鍵是,想法設法去告知被愛的人,我曾經幸福,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最快樂,我是帶著滿足死去,希望被你理解,我更希望你能幸福的活下去。我們一定要看到,把愛,與美好期許,送給最關心他的人,那是世界上最溫暖的遺言,也完成了對自己這一生的註腳。

女:恩,我們確實接觸過各種遺書,都差不多內容。

看,車站,時鐘,都很有意境。隱喻自殺者,他們人生之路的可能在這裡停住腳步。

女:恩,這些你不解讀出來我們都feel不到……

大家看,其實幾個自殺者都不孤單,不乏親人關愛,可家人都沒有做到讓自殺者回心轉意,而每一次的愛都加重對方的痛苦和負罪感。

勞拉的丈夫示愛,雖然很溫情,但卻感受不到妻子在衛生間的痛苦,這就是一種貌合神離,影片就像表明這一點。

女:有個問題,弗吉尼亞為什麼要刁難女傭呢?

看這場戲,弗吉尼亞的丈夫肯定是讓僕人聽命與她,結果呢?女主人真支使她們的時候,卻露出不滿,其實丈夫這種方式,完全是形式上的對患者的敷衍,就拿她當神經病嘛!

而女作家這麼聰明的女人肯定看得出來,所以之後才刁難這些女傭,也是發泄吧!所以這樣的愛,等同於枷鎖和捆綁,對於病人完全無效的。

克拉麗莎的丈夫自殺,也是如此,克拉麗莎也不理解病人的心境。

女:那請問這些劇情什麼目的呢?

導演力圖說明,挽救自殺者,僅僅是愛是不夠的!

怎麼樣,關於自殺者的哲學思考,別人對於生命價值的意義和探討,都用藝術形式來呈現,並非說教吧?

女:對對對!

男:能否給我們分一下鏡頭和剪輯?

我們看,早上買花,下午瞬間崩潰,說明人的情緒變化很快,瞬息萬變,捉摸不透,這也是自殺者的普遍問題。

我們看各種穿插,鮮花,和各種相同要素之間的銜接,包括那本小說的傳遞,其實潛台詞,說明精神崩潰,這是自殺者或者抑鬱者隨時都可能發生的故事,就像吃早餐一樣……

女:奧,原來是這個意思!

當然還包括更多諸如厭惡醫生,幻聽幻視囈語等等,都是抑鬱或者說普遍存在於自殺者的典型癥狀,而且片中幾個主人公都有類似劇情和細節的提及。

男:對,就是你剛剛說的,普遍性才有普遍意義,這好像都是自殺者的常態。

看這裡的對白:這本書寫的自己還是別人?很重要嗎?或許是每一個人。

男:也就是說,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三個女人的共性,而是所有自殺者的共性?

對!所有自殺者,所有企圖自殺的人,包括勞拉和克拉麗莎,都在崩潰邊緣。

看對白,十年可能就是一天,一天可能就足以感受一生……應該這樣解讀:對於自殺病患,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生死交關,全部的愛與幸福的感受可能濃縮就在那一天或許在臨死前一瞬爆發

男:可是為什麼本片幾個女主人公都要引入同性戀,但又不過分鋪墊呢!我還以為這電影同性戀題材呢!

同性戀從美學角度考慮是另類之愛,屬於人性中的小變態卻不失美感,所謂上帝的玩笑,何況本身自殺者也一樣是情緒情感的扭曲和或者說病變,兩者有些類比成分

三對女同:弗吉尼亞和她的姐姐;勞拉和她的朋友;克拉麗莎和她的同居女友

其實這樣設計很討巧很省事,大家想,同性戀,尤其是女同,在婚外情中是最被理解的,因為女同行為在精神和肉體上都算不上背叛男人,咱們這樣想,女同性戀不會傷害親人,自殺也一樣啊,而且兩者都依稀可見婚姻的不幸,

自殺與女同,都具備病態之美和但都不具備社會危害性!

我們看,本片出現的女同行為都是點到而止,沒有一丁點多餘描寫和床戲,本片只探討自殺這種社會現象和根源,本片引入女同情節只是淡淡地類比了自殺這種現象的共同屬性。

女:對對,所以本片真的不是談女同!

照四維一體分析法,我們可以總結出全劇的主題思想,繞來繞去,還就是探討自殺滴!

全片要在一個半小時之內,三個故事務必做到散而不亂,有章可循,劇情的取捨非常關鍵。

男:好,現在我全明白了!看來編劇的任何設計都是經過一番思想博弈的。

關鍵是選擇!我一直說,編故事只是入門的功夫,如何選擇劇情才進入到編劇的高級階段。

男:我還是不理解為什麼因為買鮮花能和死人聯繫上?

我們研究的是病態美,自殺現象,抑鬱懂不懂?對於這些病人,鮮花或許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可以這樣解釋嗎?

網上還說什麼女權主義,女同性戀話題,這些根本不是人家導演關注的方向!所以咱都別想歪了,找不到主題,找錯了方向,這種電影就根本無法看懂。

男:影片結尾,到底流水寓意什麼?我感覺網上影評都解釋的不對,我看您有何高見!

時間如流水,時間的長河,人生從來沒有開始和結尾,生命也沒有結點,水流無痕,時間亦然。這是一種關於生命與時間的詮釋,是非常浪漫的哲學觀,其實這都是原著和電影對白中的內容。

我們應該這樣想,人如果自殺,意味生命終結,那肯定壽命短,站在水中,你只是河流中的一個點,連一段兒都算不上。對白說了,幸福也是如此,不是一個片段,而是一個時間點,就像人生那樣,存在於時間的長河裡。

所以在時間這條河看來,人的壽命又有多大意義?人生與幸福,何為開始,何為結尾?

我們要注意片中曾經出現的那些對白和暗示。實際上這都是自殺者最富有詩意的想像,也是自殺者對自殺行為的哲學辯解,畢竟要對生命,對父母有個交代才好。別人肯定覺得他們太冤了,或許實際他們並不覺得很冤,因為自殺前這些人都已經想開了,釋懷了!

女:哦,你就直接說唄,都是心理暗示!

關鍵我們要記住,這些自殺者,精神崩潰者,在瀕臨死亡之前,頭腦中全是美好,幸福與愛的回憶,這或許是一種超自然現象,但也是共性。

你看他們自殺前對親人的期許,或許源於善與愛的本性,作為自殺前的生理反應其實是值得探尋的。

男:你能否再具體說一下,幸福為什麼僅僅是一個點……

其實每個人通過婚姻,就是想要保存住這些幸福,但是可能嗎?想把點連成線?誰的婚姻能做到?人在最後,無論與否,都能記住一些幸福回憶,十個,二十個,臨死前,腦子裡走馬燈,回憶一生。其實無論貧富,也就這麼多,其餘的都被過濾掉了,那種幸福的高潮,那種體味,是我們不能忘記的,但它帶給人的感受卻是相同的。即便你有十個初戀,十次婚禮,你能記住幾個?

男:第一個!

女:我說吧!無論國內游或者是出國游,等臨死前回憶那個瞬間,這可沒區別,給人的感受都是一生最快樂的時光!你去過一百個國家,最後印象最深的也只是那一兩個而已。

所以我強調普遍性,電影往往就是討論普遍性才有社會價值,現代人已經知道,自殺其實大多就是抑鬱,本片講的都是自殺者的普遍心態,由此引發共鳴……我們會關注這類群體,關注他們的心理,並幫助解除他們的悲觀情緒。

女:不過這部電影也太難理解,太晦澀了難懂了!

我問你,你能看出這電影其實主要寫自殺的嗎?

女:絕對不能!不但我看不出,網上沒人看得出來。

那在生活中你能了解自殺者的想法或者覺察到他們可能抑鬱了嗎?

女:也很難!……哦,難道說,導演就是想證明這一點才使用這種電影結構?

我一直說,電影就是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讓觀眾理解導演的思想,從而達到灌輸主題思想的目的。

我們能否像孩子那樣,用一雙純凈的眼睛,透徹的心,略去浮躁,安靜下來,去洞察去感知你愛的人,去傾聽和關注他們的心理,就像勞拉的孩子對母親那樣。

最後,我還想說一下,托生在我們這個時代,有手機,有電影,有各種遊戲……這麼多高科技的產品陪伴你,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具備這麼多誘惑力的東西。好好活著,請珍惜生命吧!


推薦閱讀:

一場遊戲引發的集體自殺,從恐怖片、自殘到結束生命

TAG:時時刻刻電影 | 自殺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