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貓の完全指南①--貓科動物概論
2017丁酉雞年,筆者寫了三篇「雞年說雞」,在2018年戊戌狗年的新春伊始,索性就來說說貓吧(就是這麼任性?),不過和「雞年說雞」里的雞指的是雞形目鳥類一樣,筆者所「吸」的貓也並非僅是指家貓(Felis catus),而是食肉目貓科下的40種動物。
不同的分類主張貓科動物物種數不一,也有38種之說。
在這個時間點提起貓科動物,就不得不提BBC在2018年初播出的旗艦紀錄片——《Big Cats》,雖然片名叫做「大貓」,不過這部片子並非只是展現了獅虎豹等大型貓科動物,同時也為我們揭示了許多小型貓科動物的生活,包括像婆羅洲金貓在內的人類極其少見,影像資料極缺乏的一些珍稀「小貓」。BBC的紀錄片在科學性和觀賞性方面都相當優秀,和近年來的經典紀錄片如《Blue Planet Ⅱ》和《Planet EarthⅡ》一樣,《Big Cats》一經播出,也收穫了無數美譽。在國內,其中的黑足貓、綉斑豹貓等片段在網路上流傳且引起熱議。
網路上就《Big Cats》所寫的文章不在少數,不過多只是簡單陳列影片內容,本文僅是藉由該片作為緣起,以部分明星物種為代表,力求為大家較為系統、全面、科學地介紹貓科動物——這類我們看似熟悉實則卻也陌生的動物。
①概況
貓科動物是肉食性較強的一類食肉目動物,它們的食物中肉食比例要大於略有些雜食傾向的犬科和雜食性較強的熊科。在演化中,貓科動物逐漸形成了適應伏擊、跟蹤和短距離追捕的捕食模式,和與之相適應的身體特徵。它們擁有柔軟靈活的身體和四肢,腳底有軟趾墊,爪子可以伸縮。其頭部呈半球形,口鼻部較短,頭骨具有寬闊的顴弓和明顯的矢狀嵴,可以附著強壯的顎部肌肉,為其提供強大的咬合力。它們的兩眼朝前,十分接近人類的雙目視野,眼球下有反光膜,視網膜中具有高比例的視桿細胞,且瞳孔可迅速變換大小,能適應光線變化,夜視能力較強。
此外,貓科動物還有一個有趣的特點,它們和斑鬣狗、一些海洋哺乳動物的一個名為Tas1r2 的基因發生了變異,因而無法感受食物中的甜味。
貓科動物最早出現在2500萬年前漸新世的歐洲,其最古老的成員叫做始貓(proailurus),這是一類體型較小,只比現代的家貓大一些的小動物。
在2000-1000萬年前的始新世,出現了一類叫做假貓(Pseudaelurus)的貓科動物類群,目前認為它是始貓的後裔,也被認為是現存的貓科(包括豹亞科和貓亞科)和以及已滅絕的劍齒虎亞科最古老的共同祖先。
雖然貓科動物誕生於歐亞大陸,但現生的貓科動物早已遍及除了大洋洲、南極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以外的其他廣大區域。據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表明,貓科動物在進化過程中,至少發生了十次洲際遷徙,包括經蘇伊士地峽、白令陸橋、巴拿馬地峽在歐亞大陸、非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往複遷徙。最為典型的例子如獵豹,它和美洲獅、細腰貓擁有共同祖先,它們在北美分化後,獵豹的祖先有分支再次回到了歐亞大陸並遷徙到了西亞和非洲,而留在美洲的分支卻逐漸消失了。
在傳統分類中,貓科動物現生類群分為兩大類,分別是豹亞科和貓亞科,兩者在外在形態上的區別我在下題中的回答有簡要描述,這裡暫不多說。
美洲豹、美洲獅、美洲虎是不是一種動物?除了豹亞科和貓亞科之外,已經滅絕尚有的劍齒虎亞科。
感謝Flora Liu家的狸花貓再度作為家貓界代表入鏡,喜歡它的可以到下題中Flora Liu的回答下瀏覽更多圖片哦
養狸花貓是什麼樣的體驗?
而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則在傳統分類學之外,向我們進一步揭示了貓科動物的系統發育,現生的貓科動物共屬於兩大分支八個譜系,如下圖所示。
在隨後的系列文章中,筆者將以八個進化譜係為單元,結合紀錄片《Big Cats》的內容,分別予以介紹,敬請期待下次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