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思維習慣,正在慢慢毀掉你

丟棄了那些影響大腦的壞習慣,才能徹底發揮大腦的潛力,成為真正聰明的人。

最近,小遊戲「頭腦王者」火遍微信朋友圈,我也時不時收到好友的對戰邀請。

有一次,早上起床看手機,竟然發現一個從來不熬夜的朋友半夜一點鐘發來的邀請,我問她,為了一個遊戲熬夜到這麼晚值得嗎?

朋友卻說,這是一款益智健腦的遊戲,這是在給自己交智商稅。

我不知道朋友說得對不對,但我曾經確實看過一篇報道,說的是英國一項為期6周,對大約1.14萬名志願者進行的研究,結果發現:

玩益智遊戲和不玩遊戲的志願者相比,雖然前者在益智遊戲及相關認知能力方面表現更佳,但在智商測驗中的表現並不優於後者,並且在測驗的某些部分,後者的得分甚至更高。

如果說益智遊戲魚龍混雜,這項研究並不具有普適性,那麼它至少證明了,並非所有的益智遊戲都有健腦的功效。

因此,如果你想通過玩遊戲來提升智商,恐怕有點困難。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讓我們的大腦得到鍛煉?

《影響大腦的7個壞習慣》一書中提到,了解什麼是「對大腦不好的壞習慣」,並且通過改正這些習慣使自己的大腦達到最佳狀態,才能真正鍛煉我們的大腦

今天就來聊一聊,哪些思維習慣會影響你的大腦。

01

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日本醫學博士林成之認為,腦神經細胞有三個本能:尋求存活、尋求知識尋求同伴

很早以前,大腦就遵循尋求存活和尋求知識的本能,創造出了「科學」;遵循尋求知識和尋求同伴的本能,創造出了「文化」;又遵循尋求存活和尋求同伴的本能,創造出了「宗教」。

現代社會,尋求存活的本能又讓人類創建出「家庭」;尋求知識的本能讓人類擁有了「教育(學校)」;尋求同伴的本能創建出「公司」,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從本質上說,大腦是在力求不違背其本能的前提下運轉的。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能有效利用大腦的所有本能。

要把大腦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就應該不斷磨練腦神經細胞的本能

在腦神經細胞的三個本能中,與思考和記憶關係最密切的就是「尋求知識」。如何有效利用這一本能呢?我們先來看看嬰兒大腦的發育過程:

剛出生嬰兒的大腦要形成信息的傳導路徑往往需要一個契機,那就是對母親的「興趣」,即想要了解這個日夜守護在自己身邊,並給予自己無私母愛的人。

這種興趣促使嬰兒的大腦開始發育成長。

換言之,對於人類的大腦來說,「產生興趣」才意味著一切的開始

無論一個人頭腦多聰明,如果他對某事物不感興趣,那就無法記住它,當然也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思考,更談不上產生獨創性的想法了。

因此,如果你關注那些少數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無法對其他新事物提起興趣,不僅容易喪失大腦的思考能力,而且長期不使用的話,還會讓大腦的神經傳導路徑功能逐漸衰退。

前段時間,支付寶掃碼領紅包的活動開始後,許多上了年紀平時從不使用移動支付的大爺大媽也開通了支付寶,我的父親也不例外。

知道父親也有支付寶賬號後,我誇他潮,父親卻打趣說,為了預防老年痴呆,多了解這些新事物,動動腦子有好處。

的確,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對事物失去興趣,覺得做任何事都索然無味,就說明你的思考能力正在下降,與此同時,大腦的神經傳導路徑的功能也在逐漸衰退,患上這方面的疾病便不足為奇了。

聰明的人,往往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並且願意積極地去鑽研它。

要提升大腦的運行狀態,首先要磨練腦神經細胞的本能,這是最快的捷徑。

因此,為了加強大腦「尋求知識」的本能,我們應該停止不感興趣的念頭

02

「差一點就完成」的思維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工作和學習中,在事情還沒有完的時候,往往有過「差不多快完成」的想法。

事實上,只要你的思想一放鬆,認為工作差一點就完成了,工作效率就會馬上下降。

比如,在會議快要結束的時候,許多與會人員的精力就不那麼集中了。

為什麼會這樣?

這得從大腦的「自我報酬神經群」講起。

自我報酬神經群是將信息送達思考階段的必經之路,正如其名,它是對自我獎勵的神經細胞群。

大腦的信息流中,有一個部分具有專門進行自我獎勵的動機。

如果自我報酬神經沒有運轉,大腦就不能充分發揮其思考能力,也就很難產生思想、精神和記憶。

自我報酬神經群的觸動契機是對於獎勵的期待,反過來看,在大腦認為「完成了、結束了」的那一瞬間,也就意味著該神經群已經失去了契機

也就是說,如果事情還沒有完成,而大腦認為它已經完成的話,自我報酬神經群就會得出這樣的判斷——「此事已經不用再考慮了」。

由此,大腦的活動狀態便大大降低,思考能力也受到限制。

你或許還記得,雅典奧運會上,牙買加短跑田徑選手鮑威爾錯失金牌的場景:

鮑威爾以9秒47的成績打破了100米短跑比賽的世界紀錄。

因此,在那次奧運會上奪金被人們認為是理所當然。可是,他最後卻沒有拿到金牌。

賽後他曾這樣說:「在75米的時候我還是遙遙領先的,因此那個時候我想我獲勝了。但是後來我看到了旁邊選手的腳……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輸。」

可以說,不了解大腦的構造,是鮑威爾輸掉比賽的主要原因

在比賽還沒有結束的時候,鮑威爾就認為自己「獲勝了」,最終導致自我報酬神經群的運動受阻,在成敗的關鍵時刻減慢了大腦的運行狀態,輸掉比賽便不言而喻了。

如果想要充分發揮自我報酬神經群的作用,在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我們應該想的是:現在才是關鍵時刻,我不能放鬆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還沒有完成的那部分

比如說,當孩子考完試回家,你問他考得怎麼樣,如果他回答:「差不多都做出來了」,那孩子的成績就不會有所提高。

而如果孩子說的是:「這部分我沒做好」,並且認真地去研究沒有做出來的那部分,就更容易進步。

總之,緊張對於最大限度地提高大腦的活動狀態非常重要

如果想提升大腦的活動狀態,就不要放鬆,而是保持適度的緊張感。

03

對上司唯命是從

職場上,為了做一名「好員工」,大部分人對上司都抱著「唯命是從」的態度。

但是,自我報酬神經群具有「從我做起」的主動性,不思考、不行動,這個神經群就不會工作

因此,如果習慣了對他人唯命是從,就算大腦能「理解」一些事物,也無法對其進行「思考」。

那麼,對他人不唯命是從,難道是要違背上級領導的指示?

當然不是,這裡的「唯命是從」指的是「完全按照領導說的去做」的態度,這種態度不可取,我們必須有一種「既然自己做了,就要做好」的態度。

這有點類似《成長詞典》中的第48個詞條「批判性思維」,即所謂的淘金式思維

海面式思維對各種紛沓而來的信息和觀點如何做出取捨,提供不了任何方法。

淘金式思維則強調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與知識展開積極互動,帶著問題去思考,反對無條件地照單全收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上司不能理解自我報酬神經群的活動,就不能讓自己的下屬發揮他們的潛力。

要讓自我報酬神經群動起來,就必須要有「自己動手做」的意願,製造出歡迎自主性的氛圍。

因此,要讓下屬保持自主性,上司在下達任務時可以提一些啟發性的問題。

比如,「要是你的話會怎麼做?」、「你是怎麼想的?」、「你想怎麼做?」等,讓他們養成自己思考和提出建議的習慣。

就算給他們提出了一些答案很明確的問題也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它們親口說出答案,因為提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他們的主動性

以上3種思維習慣,是影響大腦正常運轉的壞習慣,如果不能認識並及時作出改變,玩再多的益智遊戲也很難達到健腦的效果。

真正優秀的成功者,往往並非具備過人的精力或聰明才智,而是懂得大腦與生俱來的本能,並順應它後天形成的慣性。

丟棄了那些壞習慣,才能徹底發揮大腦的潛力,走向成功。

參考書籍:林成之 《影響大腦的7個壞習慣》

作者:飛小白,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推薦閱讀:

比簡單更簡單
023—產品經理的工作方式
如何堅持每天思考,從北京大土豆的一條微博說起
假裝成熟的三個表現

TAG:思維方式 | 獨立思考 | 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