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紀念-春節中國酒

春節團圓的酒聚應當是輕鬆的,我便設計了題圖所示的酒單,也算是自己2017年學習中國白酒的小結。試飲次序安排如下:

1、葡萄酒:蒲昌「白羽」2015年份靜態干白;

2、濃香川酒:瀘州老窖「國窖1573稱心如意」(Bot.2013);

3、啤酒:「君不見」渾濁IPA & 「帝都海鹽」酒花Gose;

4、醬香川酒(赤水河流域):郎酒「紅運」(Bot.2012);

5、醬香貴州酒(赤水河流域):貴州茅台酒「精品」(Bot.2017);

6、紹興黃酒:塔牌冬釀「月圓」2003年份短水酒(Bot.2018)。

此試飲順序的設計基礎為酒體強度升序而非酒精含量的多寡。啤酒作為嗅覺(渾濁IPA)、味覺(Gose)的重置工具,並不算作正式試飲記錄的樣本。

只是這場除夕的試飲終究因為家人無法齊聚而作罷,我便決定在2018年2月9日晚上打開白酒與長輩共飲。

國窖1573稱心如意,1L、60%abv,以勃艮第杯試飲

Appearance:無色透明。

Nose:初開瓶窖香濃郁、凝聚,杯醒後窖與陳的芳香舒展開,嗅覺體驗中出現窗戶膩子、牆灰、柑橘調香水、桉樹葉與馬鞭草精油的甜暖芳氣。嗅香體驗中段主調香氣整合為精油店與手工肥皂店的稠芳,伴有小茴香、酒糟、灰塵與櫥櫃的氣息。杯醒中後段嗅覺體驗變得開放起來,大麴的腐臭鮮香生出並化為嗅香背景,主調香氣的變化如潮湧,依次出現甜橙、橙子皮、馬鞭草、薰衣草、糟方、奶油、蘋果風味硬糖、菠蘿、百香果、花生皮、核桃皮與土壤的香氣,集中度與指向性強大。

Body:重,飽滿。

Mouth:酒力剛猛,燒灼感強烈。入口生津、微麻。甜味濃,有高酸並輕微的咸、苦兩味平衡,苦韻持久不衰,苦意的厚度持續變化,似高純度黑巧克力。回甘亦長。

Finish:長遠。

Comments:酒體與結構堅實如鋼鐵,陳年酒質突出,平衡性極高,嗅覺與味覺體驗的表現富有張力,複雜並極具活力,力量內斂。

紅運郎酒,500ml、53%abv,以波爾多杯試飲

Appearance:清澈、淺淡的黃色。

Nose:醬漆、窗戶膩子、發酵的黃豆與醬油膏的香氣,幽雅,表達細膩,伴有泥土與皮革的淡香。醬香主調在杯醒近十分鐘後融化開,油漆與牆面漆的芳香長遠並生出虛幻的甜意,黑巧克力、黃酒、肉桂、百合花、薏米、灰塵與舊書店的沉鬱氣息融合、優雅。杯醒後段酒液綻放出肉鋪、糧油店、炭火、煤煙、烤玉米、漿水、餿飯與白磷火柴的冷香,令人回憶起舊日時光與80年代早期年份的輕井澤。

Body:重,飽滿。

Mouth:酒力強,有較輕的灼熱感。口感醇厚,輕微油質感。甜味與高酸形成味覺體驗的主幹,並伴隨微微的鹹味與苦味。酸與甘的回味不顯而彷佛高純度黑巧克力似的苦韻醇美、持久。

Finish:悠長。

Comments:平衡、複雜,風味表達高度細膩,活力充沛但力量內斂,陳年酒質的存在感清晰。它不及90年代初期的各類裝瓶的郎酒美味,但複雜性與細膩感勝出。

貴州茅台酒精品,500ml、53%abv,以芳香型白葡萄酒杯試飲

Appearance:無色透明。

Nose:醬漆、豆類發酵物、凋萎腐爛的花與牆灰的幽冷甜香,杯醒片刻,八寶飯、蒸豆餡、黑巧克力、雲腿月餅與焦糊穀物的芳氣自醬與陳的主調香氣中點點綻放,表達清晰、通透。杯醒中段醬香與陳香依然是嗅香體驗的主角,有嫩松果、松脂、雛菊、玫瑰花、豌豆黃與烏梅乾的芬芳自杯中迸射而出,杯醒後段聞香沉鬱、甜美,是焦糊穀物、餿飯、羊肉與紅糖的元素。

Body:重,豐滿。

Mouth:酒力顯而不強,凝聚力十足。口感醇厚、飽滿。甜、高酸、咸、鮮與高純度黑巧克力似的苦韻融合,回甘不顯、苦韻輕微但長久。

Finish:長。

Comments:極端平衡與複雜,易飲度高,陳年酒質的信息反饋明顯,優雅。

三款酒均為陳年酒質,且品質應為同級的,但是於我的試飲體驗而言茅台的平衡性最佳。我鍾愛的中國白酒是瀘州老窖、劍南春和郎酒,同時也贊同民國食家唐魯孫所說「白酒之王屬茅台」。


推薦閱讀:

喝杯青酒,交個朋友
瀘州一些其他濃香酒

TAG:白酒 | 醬香型白酒 | 濃香型白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