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編程,少年創學院尋找新業務增長點
調研 | 凱文 東起
撰寫 | 東起
少年創學院可以說是因熱愛而誕生的教育項目,創始人張路和其身邊的夥伴程晨、吳俊傑等,都是職業創客愛好者。
創客最初在國內以工作坊的形式存在,更多類似一種文化活動;能夠普及、並形成商業模式,也是得益於這一批愛好者的努力。
張路是資深媒體人,2013年在負責組建雷鋒網北京中心之時,籌辦了「創客馬拉松」;主辦方提供所有資源、為愛好者呈現54小時的創客大Party。活動從北京蔓延到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和西安等各大城市,點燃各地創客文化。
隨著活動規模越來越大,2014年雷鋒網把創客相關業務分拆,成立硬創邦,開始考慮創客在教育行業的商業化落地。彼時,創客教育處於早期,部分走在前列的學校或有興趣的教師在規劃、開展,而校外市場並沒有形態可參考;再加上創客軟硬體都開源、包含內容多以及缺乏體系,硬創邦從搭建課程體系入手,製作課程並開源。
開始嘗試創客教育的校外培訓是在2015年底。由於此前小規模嘗試的效果很好、有豐富校區運營經驗的合伙人加入,公司孵化出「少年創學院」品牌,在2016年開設3家直營校區,並逐漸形成當前的產品和業務模式。
校內校外結合的業務模式
少年創學院目前拉起了3條細分產品線和3種業務模式。
3條細分產品線為創客教育課程、機器人課程和編程課程。
創客教育的內容源於自主搭建的課程體系,分為結構、材料、電子、數學建模和科學探究等8個維度,以及按用戶年齡分為的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4個學段;不同學段在每個維度需要學習的知識點各有不同。教學採用項目制學習和比賽的方式,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解決問題和動手能力。
機器人教育在國內發展了10餘年,體系已經成熟,是用戶認知最充分的相對剛需品類。少年創學院開展機器人教育也是源於用戶需求,硬體使用普及面最廣的樂高EV3和VEX機器人,課程採用編程和工程結合的方式;同時,組織用戶參加國內外機器人賽事,形成需求出口。
編程產品包括Scratch、Arduino、Python、JavaScript和C等課程培訓。對低年級用戶,課程形式以圖形化、遊戲化及與機器人等硬體結合的方式為主,培養用戶的學習興趣;對高年級用戶,更多是練習,以信息學奧賽獲獎為導向。
基於產品,少年創學院有3種業務模式,分別為校外服務、政府採購和校內服務。
校外服務面向以9-14歲為主的青少年,提供小班教學、賽事、營地和遊學等產品。創客和機器人重操作,是線下小班模式;編程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包括線上的1對6小班課、大班直播課、錄播課以及線下的營地等。
政府採購主要是北京的初中開放科學實踐活動,採用招投標的方式。少年創學院在自有校區為學生提供創客教育服務。
校內服務是與公立學校或國際學校合作,根據學校需求,提供校本課程研發、3點半課外項目和科技節等活動承接服務。
編程將是發展重點
創客教育和機器人由於強調實操,只能在線下開展,而線下擴張受當地市場情況、師資等約束,效率較低。另外,機器人體系封閉、面向低幼用戶,市場空間已經有限。而創客教育在C端的用戶認知還較差。
由於天生適合效率較高的在線教學,編程成為3塊產品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再加上高考改革和人工智慧概念的提及,編程將是少年創學院未來的發展重點。
少年創學院的編程產品採用「從上到下」的打法,先從最剛需的信息奧賽入手。課程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包括直播課、營地和賽事等;師資從對信息奧賽更熟悉的近兩年全國NOI金銀牌選手中挑選;整套培訓體系就定位在信息奧賽的考試。
少年創學院早已盈利,未來在保持校內業務的同時,將重點發展C端編程教育。
近日,少年創學院創始人張路接受愛分析訪談,對公司戰略、運營情況以及行業看法進行了系統闡述,現節選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
愛分析:創客教育這幾年的發展節奏是怎樣的?
張路:校外創客教育是從2014年開始,那時候企業還很少,2015年逐漸增多,2016年爆發,基本上是這個發展節奏。
愛分析:原因有哪些?
張路:這裡面有幾撥的力量。
最早相關性的一波是機器人,比如樂高是在2005年左右進入中國。
然後是創客。創客在國外比較早,2000年就有了makerfaire等活動,矽谷也出現了偏職業的創客空間。隨著工業製造發展、各種硬體和書籍的出現,使創客產品製作越來越簡單、成本越來越低,因此,有更多的人加入。2011年左右,創客在國內開始出現。
一開始就是大家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做東西,慢慢聚集成城市中的工作坊。這其中也有一些有熱情的老師,比如吳俊傑,最早提出了「創客教育」的概念。這些老師把創客的方式引進學校,做的一些課程方面的實驗,利用學校教室,做社團、帶著學生學習。起初沒有政策支持,都是孤立的,大家投入精力也不多。
北京初中開放科學實踐活動是對創客教育影響較大的標誌性事件,2015年下半年開始,屬於政府購買服務。由於是綜合改革的一部分,這部分學分計入中考成績。雖然也有植物學或化學等課程,但大多是創客相關課程,所以這就相當於創客課程在北京成為必學。這帶動了創客教育公司的發展。
愛分析:少年創學院是怎麼發展的?
張路:我們是在2013年開始做。
當時創客很小眾,除了工作坊以外沒有別的形態。我們作為媒體人,希望把這個活動放大,然後做了「創客馬拉松」,把各種創客找過來,活動從周五到周日持續54小時,現場活動很嗨。
活動偏公益性質,每月一次,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西安和蕪湖等城市。通過媒體報道,吸引了很多原本不是創客圈子的人參與進來,把每個地方的創客文化點燃。
隨著發展,我們做的這些事情不太像媒體、核心變成一種運動了;因此,2014年,我們把雷鋒網所有跟創客相關業務單拎出來,單獨成立了一家公司「硬創邦」。
當時有做創客教育的想法,但還沒實踐,因為校外沒有形態可學。然後我們調研了一些學校和工作坊,發現創客內容是比較豐富的,因為有開源軟體和硬體,但從教學角度來講,沒有成套的體系。
我們就找了吳俊傑,他是學校老師,又很早參與了創客活動。他提出了創客基礎課程的理論框架,分為八個維度,能夠涉及材料學、結構、編程、數學建模和科學探究等;然後按照學段,分為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共有三十二套知識點。然後我們就按體系、一節課一節課的製作。
因為當時創客教育沒有課程,我們採取CC協議開源,錄製以後開放給所有人,沒有想到太多商業利益。
課程錄製好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法落地,沒有老師上過這樣的課,學校的老師又不能到外面兼職。後來就找到程晨,工程師出身,最早把Arduino引入中國,並翻譯了相關書籍。
當時說服他給小朋友開課,最早的班只招十個人,每個周末上兩個小時,為期兩個月。第一輪效果還可以,家長就問能不能再開,升級課程又開了兩個月,然後就這麼開下來。2015年10月份另一位合伙人加入,原來是京翰教育的校長,校外培訓業態開始落地,少年創學院就是在那個時候成立。2016年上半年開了三個校區,分別在人大附小、中關村創業大街和東直門。
校內業務隨著北京初中開放科學實踐活動的開展發展很快,2016年下學期服務了1萬人次,2萬多個課時。
今年我們還有一個重點。因為我們認為創客還得往上升級,2014年是教和學很少,沒課程、沒老師,所以2015年和2016年我們在補教和學。
現在是教和學已經充足了,每家都是很多課程,也有很多老師會上這些課,但是練測評環節還非常差,就是沒有評價標準,大家不知道這個課程上的好還是壞,不同機構有什麼差別。
所以,後來我們就做了能力等級的框架,最早是機器人。
工信部下屬的中國電子學會最早推進這個事,程晨擔任標準制定組副組長,做了機器人等級標準,也就是能力等級。經過無數次討論,搞了一年多,現在已經落地,在推機器人等級考試。電子學會來組織考試,我們這裡有培訓和考點,一年有四次考試。這樣就可以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一個評價。
接下來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是青少年編程等級,通過測評標準,使其更加學科化。
愛分析:行業是否有壁壘?
張路:創客說白了沒門檻。雖然我們有體系,但其實別人也能學。
創客更重要的是一種教學方法,比如項目制的模式。另外,老師需要掌握基本技能,比如電子、編程、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等。
我們把老師都教會,然後就是時間,投入時間就可以做。
愛分析:那不同公司之間到最後競爭的核心是什麼?
張路:創客教育是一個小市場,就是看公司定位,想掙的哪部分錢。比如校內業務有三波錢。
第一波是學校要建創客空間,項目周期比較長,更多類似於裝潢和集成商。
第二波是硬體設備。硬體通常會搭配課程,但這些課程更像是硬體產品說明書,對學校上課價值有限。
第三波是服務,學校需要課程、需要教師去上課。
愛分析:從區域角度來看,走出北京有比較好的方式嗎?
張路:做服務很不好切入,因為非常依賴線下的能力。
比較好的還是第一波和第二波。第一波也許比較少,需要每個地方建銷售渠道去談。第二波發展最快,因為都是標準化產品。
愛分析:怎麼看創客、機器人和編程這3塊業務的發展?
張路:創客教育很可能會在校內全面普及。另外,C端市場目前很難,因為不是剛需;家長把它當成玩,小朋友沒時間投入,這是最核心的問題。
機器人在早期可以做,但被它的封閉體系限制了,被分割成無數條線,每條都不是很大。
編程是有可能的,因為不受硬體限制,可以放在線上覆蓋全國。
比如,信息奧賽是一個出口。我們也在和工信部合作籌辦圖形化編程比賽,這種編程比賽國內還不多。另外,像浙江高考要考python了。這塊能夠多久起來還需要慢慢的看,但是我覺得未來是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教育行業想做大,還是在2C的服務,如果服務的門類足夠剛性,未來就可能做到很大規模。
愛分析:編程業務計劃怎麼做?
張路:兩端都會兼顧。
面向低年級用戶的Scratch和Arduino我們原來都有,但是發現需求還是不夠剛性。另外,這些課程大家都有,我們就做標準、做一些等級。
對高年級用戶,我們主要做信息奧賽,我們把所有資源打通,從最上面來做。
愛分析:都是線上嗎?
張路:線上線下都得有,需要評估教學能不能保證最後的結果,這個還是關鍵。
在線上,我們會做小班和大班信息奧賽直播課以及演算法訓練平台。
在線下,看我們會做冬令營、夏令營和演算法馬拉松比賽。因為信息奧賽每年只有一次,通過比賽給學生更多訓練機會;另外,也增加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愛分析:課程周期怎麼安排?
張路:在前期我們會做面向全國的直播課,寒假以後推兩期冬令營,然後,從2月份開始進行每月一次的線上比賽,7月舉辦線下決賽,跑完整個閉環。
另外,我們也會進校,開展信息奧賽的班和社團,與創客是相同的模式。
愛分析:師資怎麼考慮?
張路:師資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很難自己培養,因為對於信息奧賽,剛剛拿過金牌的選手是最好的老師,在全國不超過100人,都在清華北大。
所以,我們是在過去兩年金牌銀牌選手中找,讓他們兼職。他們剛剛上大學,對信息奧賽還很熟悉,對講解題目也更擅長。
推薦閱讀:
※GacUI 動畫系統 (3:漸變動畫)
※Pixel Perfect Rotation 效果投票!
※第一篇:關於開發環境
※Cognition 與職業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