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檬電台停播後記,還記得十年前的體育夢嗎 | 人間

在網路電台的概念塵封多年之後,如今,知識付費的風口漸起,資本與人才開始向著互聯網音頻平台匯聚。

而在10年前的2007年,一個名叫「青檬」的網路電台,也曾帶給一代人美好的回憶。在那個年輕人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的時代里,我們一起拼搏,一起造夢,一起見到了行業的潮起潮落,滄海桑田。

文/ 葛 思文

編輯/ 郭 陽

隨著知識付費風口的到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各種網路電台APP,又站上了新的時代風口,吸引著大量的資本與人才的加持。

而體育的世界裡也曾有過一個網路電台——青檬網路電台。對於很多出生在80年度末、90年代初的年輕人來說,這個名字可能並不陌生。

青檬網路電台當初的模樣:這樣傳統的頁面,很多人應該都已經忘卻了……

十年前,互聯網不像今天這樣日新月異,微博也不如今天這般流行,年輕人會在校內網(即後來的人人網)、開心網、貼吧等平台上找尋自己的社交和快樂之源。2007年,在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的努力下,這家共青團下屬的年輕人的電台——青檬網路電台,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大廈的9909房間應運而生。

而2008年成立的青檬體育台,則成為了很多未來的體育人進入體育傳媒工作前的第一站,在這裡,年輕的體育人評論賽事,報道比賽,錄音發稿。可以說,這是一群大學生,為了體育夢想一起努力奮鬥的故事。

那個年代的青檬體育台,頁面同樣很復古

滾滾時代翻兩番,在時代的浪潮下,青檬網路電台沒有存活到今天,而青檬體育台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即便如此,青檬播撒下的體育種子,依然在那一代年輕人的主播與主創心中發了芽。

FM里有一個經典的環節,叫做「最佳11人今何在」,看著昔日的愛將散落各地,會讓人唏噓不已。而如今,當初的那批主播和主創們,如今有的還在體育行業中追逐夢想,有的卻早已遠離體育,開啟了新的里程。

體育產業風起雲湧,作為這十年體育行業中的見證者,這群秉承熱愛的年輕人,最真實的感受到了體育產業滄海桑田的巨變。

站在新的風口之上,站在體育的舞台上,曾經是他們一員的筆者再次聯繫到了當年一起承載歡笑和淚水的戰友,一起聊一聊電台背後的體育人生。

2016年一度紅極一時吸引無數明星做客的青檬音樂台停播,宣布青檬徹底走進歷史,但美好回憶還在

體育解說員——劉騰

劉騰可以說是體育台的元老,筆者作為一個米蘭球迷,第一次做節目就是和身為國米死忠的劉騰搭檔。

當時,每周一的國際足球盤點往往是筆者和劉騰合作完成。有意思的是,上節目之前雙方得先對米蘭雙雄本周的表現評頭論足一番,避免節目中兩個人因觀點的不和導致拌嘴。

從小對足球和體育的熱愛,讓劉騰立志於從事足球解說的工作,把體育和專業播音主持相結合。如今,隨著劉騰在新媒體平台上對意甲的持續解說,很多人在看球時已經能不假思索的想到他的名字與那渾厚的嗓音。

劉騰(中)在樂視體育解說時的照片

電台這樣的平台更需要年輕人的主觀能動性,需要給出新的觀點,而解說意甲則需要的更多。在劉騰看來,在前輩們趟出來的這條道路上,還需要扎紮實實的把成型的東西學好做好,考慮清楚自己的人設安排,再去做一個適合自己的選擇。

而對於這個時代,劉騰也感概於如今年輕人的幸運。如今,主持和解說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青檬幫助他走上了新媒體的平台,在理論之外提供了實踐的機會,讓劉騰有機會明白需要以怎樣的狀態對著話筒講話,怎樣做一個廣播節目,怎樣和嘉賓交流。正因為這樣的經歷,讓他有機會一步步的成長為一名解說員。

自由攝影師——叢妍

同樣是因為對體育的熱愛,北外出身的叢妍來到了青檬。

相比於台里其他同事,這位「女漢子」對攝影的痴迷台里無人能及,而她最初的夢想也是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攝影記者。

不過,由於台里人員有限,一個大賽的報道往往只能有1、2名記者完成,因此,叢妍在比賽現場的工作經常需要連軸轉的工作,採訪、錄音、編輯一肩挑更是家常便飯。對於一位女孩來說,這樣的工作環境其實很辛苦,但她卻總是笑呵呵的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自己也享受著那份充實和收穫。

雖然最終沒能圓自己的體育攝影夢,但叢妍和攝影的不解之緣並沒有就此中斷。過去5、6年,她的足跡遍布全球,拍攝了許多優美的照片。現在,叢妍可以近距離接觸很多著名人物和一些重大事件,但她還是非常懷念的表示,在電台的那段一肩多挑經歷,其實反而更像是奮戰在新聞最前線。

叢妍攝於昆明 2015年2月

在北京申辦2022冬奧成功後,叢妍也開始用攝影記錄冬奧帶給崇基的巨大衝擊。過去的一年多里,她一直在做河北崇禮籌辦冬奧會的攝影故事。我們期待著,未來她能給我們展示冬奧帶給崇禮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及那背後的有趣故事。

體育記者家屬——范雪竹

作為台里的元老和第一位體育主播,范雪竹一路看著青檬的成長,體育台的成立發展以及最後無奈沒落。雖然如今她本人已不再從事體育媒體相關工作,但家裡的另一半卻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體育記者,這也讓她的生活依然和體育密不可分。

在談到那幾年的主持和採訪經歷時,范雪竹談到的最多的是看到了體育人對體育熱愛的力量是有多麼強大:她和小夥伴們一起風雨無阻的直播,很多時候都是零報酬或者自己貼錢在工作,人員不足每個人都是全能戰士,共同支撐起了欄目與一整個體育台。

范雪竹告訴我們,每周有好幾天需要從北外門口的魏公村上車一路擠到北師大門外的鐵獅子墳站,而團隊里甚至還有要從昌平長途跋涉過來做節目的。多年以後,每當聊起在德勝門公交站追趕345和919的經歷,大家都是一把心酸淚,泛起一波辛酸又甜蜜的回憶。

當年那份簡單的聘書,卻被無比用心的珍藏了起來

告別體育媒體之後,范雪竹也終於可以放下職業包袱,單純的享受比賽了,甚至還有不少機會可以與家裡的另一半一起出國看大賽。她終於不用考慮如何選擇角度,思考哪些比賽在節目和話題適合在節目中呈現,想著等下趕緊搶個好位置錄音,以及節目中究竟該說些什麼。

也許,把熱愛當做職業,就要承擔隨之而來的種種問題,只有作為一個旁觀者,才能放下心情,享受體育帶來的那份單純的激情和震撼。

非體育行業的投資人——王璐敏

前文說到從昌平來新街口北師大做節目的戰友中,必然要提政法大學出身的王璐敏,每周她都要有兩天,風塵僕僕的坐一個半小時公交趕到台里。

學法律的王璐敏看似與體育毫不沾邊,但作為一個「Kimi」(基米-萊科寧)死忠卻是台里響噹噹的F1大拿。以至於台里後來將每周三的時間固定為F1專題節目,而直到今天這恐怕也是電台類節目中唯一一個賽車專題節目。

如今在投資領域工作的王璐敏,已經很少在能看到她的朋友圈出現有關體育的消息。而作為一個體育圈的局外人,她對體育電台沒落的看法,或許更加有代表意義。

在王璐敏看來,時代的發展,獲取信息渠道的增多,讓用戶可以更自主的選擇最便利的和最感興趣的信息,一檔1個小時的節目對某些用戶的價值可能就是10分鐘,在信息爆炸和時間碎片化的情況下,大家不會再花更多的時間來收聽或者關注。電台在內容上本身的無法選擇,是被用戶拋離的最主要原因。

不過,這段經歷同樣給了王陸敏留下了很多,而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節目上合作外,平時一大幫人也經常去看球、聽相聲、看話劇、看演唱會、打牙祭啥的。同樣的經歷與付出,讓大家成為了能交心的朋友。

現在回想起當年一幫人起早貪黑跑賽場趕稿子的日子,都覺得是很美好的回憶。而這似乎也有點像在創業公司工作——在年輕人聚集的平台上每個人自由發揮餘地更大。跟在大公司里一個蘿蔔一個坑,按部就班的工作相比,不同的平台得到的也不同。你沒法說哪個更好,還要看個人的選擇與喜好了。

體育諮詢公司員工——陳馳

叫陳馳的體育人不少,而對於青檬電台的陳馳來說,他的的體育故事可以說是充滿起伏和波折。

相較於其他年輕人畢業後直接進入這個行業,在國企穩定的工作了四年之後,陳馳為了繼續體育從業者的夢想,選擇放棄安逸穩定,加入青檬體育台,進入體育這個玩命又不一定能掙到錢的行業,無疑需要很大的決心。

談到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陳馳略顯無奈的說出了四個字:父命難違。原來,因為家裡的緣故,陳馳在畢業後選擇了一份穩定的財務工作,一干就是四年。而在枯燥繁雜的工作生活中,看球成為了一記調味品,總能讓陳馳在最疲憊時放鬆下來。因此他也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加入了體育行業。

事實上,看球也一直都是他的愛好,筆者和他溝通最多的對話也是,今晚去看首鋼不?

如今的陳馳除了本身的體育諮詢工作之外,也開啟了一段新征程—在高網解說網球賽事

陳馳同樣表示,電台那段工作經歷是我人生當中美好且難忘的一段回憶,很感激那一段經歷,讓一個從來沒從事過體育行業的孩子第一次接觸到了編輯、採訪、直播、做節目等一系列工作內容,並由此樹立了信心,交到了朋友。也很難得能夠碰見一群沒有私心,一起為了共同理想而奮鬥的兄弟姐妹。「現在看來,青檬體育台是我夢想揚帆起航的地方。」陳馳告訴生態圈。

在離開青檬之後,陳馳也一直在尋找重返體育行業大家庭的機會,2016年參加了政法大學體育產業管理MBA培訓班的學習,17年考取了體育經紀人國家職業資格,後來又就職於一家體育諮詢公司,用他自己的話說,因為對這個行業還是有夢想的,所以才一直有努力付出的動力。

作為他們之中的一員,筆者也常常在思考,為何體育電台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越來越難以生存?在知識付費風口漸起的今天,體育電台是否還有崛起的機會?

十年前,體育電台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均興盛一時。線下節目可以吸引司機和年長用戶,線上節目針對校內鐵板用戶同樣有不錯的反響。那時,從線下北京體育廣播的體壇夜話到中國之聲的體育評書,再到青檬的體育嘉年華都有穩定的用戶群,但後來卻不得不面臨的消失的結局。

多位如今的行業大咖當時都來訪過青檬體育台

從性質上看,本身體育更多的是需要去靠圖文視頻來進行傳播及推廣,電台這種形式對體育傳播有些局限。

而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里,大家的選擇更多了,信息更爆炸了,時間也更碎片化了,再加上移動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如今對媒體內容的消費使用方式都在發生了變化,因此,在娛樂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難以踏實坐下來通過收聽一檔節目了。

想想看,曾經校園電台是全校學生娛樂的調味品,有時間王者榮耀上上排位,打開個直播平台給主播刷撥兒禮物雙擊個666,年輕人很難再聽著電台,露出會心一笑了。暫且不提這樣的娛樂方式利弊如何,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電台被人冷落雖然很令人惋惜,但也實屬正常。

只是,我還會時常懷念起那段日子,在騰訊、PP體育、樂視等新媒體平台興起之前,有這樣一個全部是年輕人的體育平台,為了熱愛而奮鬥。時刻保持著一顆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心,才能更好的在短時間了解行業,也了解自己的真正想要什麼。

在青檬體育台,筆者也與詹俊老師有過合作

在青檬,年輕的人們無所畏懼,沒有尊卑長幼,所有人一起拼搏,留下了那些有關體育的美好回憶,與今天更好的自己。

很快,生態圈的電台節目平台也將會上線了,也會為更多熱愛體育的人提供一個發聲的平台。希望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機會在體育媒體的舞台上展現自己,讓熱愛與事業結合,在體育的世界裡獲得更大的成功。

《人間》,是體育產業生態圈推出的一檔體育人物紀實欄目。從時代風口上的弄潮兒,到兢兢業業的普通人,在體育產業奔涌的時代浪潮里,我們力圖還原每一個人物最真實的面貌,因為正是無數個他們,最終構成了行業的全貌。

這裡有喜有憂,有笑有淚。如果您或身邊的朋友願意分享一段經歷,不妨通過後台留言聯繫我們,不論是平凡世界抑或是英雄史詩,生態圈願意成為這段故事的記錄者。

體育產業生態圈ecosports.cn原創稿件,歡迎轉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尋求轉載請添加圈哥微信(ID:tiyuchanyeco)

推薦閱讀:

TAG:網路電台 | 播音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