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約翰·伯格這個人,和他的一本不那麼常見的小書

英國人約翰·伯格在2017年的第二天去世了。這說話就已經過去一年多了。我還挺想他的。

這約翰·伯格,除了寫藝術評論,還寫小說、詩歌和政治評論。他的文字既可以快快讀,又可以慢慢讀。讀起來就像是那種飯局上的明星,聽他講到精彩處,只希望他口若懸河地繼續講下去好聽個痛快,等他稍一停頓,卻會讓聽眾一拍大腿說:「精闢!剛才我真該拿本記下來!」

他最廣為流傳的名作是《觀看之道》,對當時的我來說,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書堪稱醍醐灌頂,也是我至今重讀次數最高的書之一。

但我們今天不談這本書。我們談一本相對而言更少人提及的書,這書的英文版相對好找,中文版十多年前引進過,但現在也不好找了。國內有家出版商這兩年做了不少約翰·伯格的書,但不知道為什麼,並沒有這一本。捨不得獨吞,就讓我拿來跟大伙兒聊聊吧。

這本書有一個非常「標題黨」的書名:《畢加索的成敗》。

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沒聽過畢加索,就約等於不懂藝術了。畢加索的成就極高,如果我們要選出幾個代表,以向後來人展示人類在20世紀所達成的藝術成就的話,毫無疑問,畢加索足以名列其中,擔此重任。

事實上,不僅現在如此,即使是在約翰·伯格寫這本《畢加索的成敗》的1965年,也就是在畢加索依然活著的時候,試圖談論畢加索的「失敗」也已經被認為是一件足夠傲慢、足夠自負的事情了。

更何況,在書中,約翰·伯格展現出的,不僅僅是對於畢加索的解讀,甚至還包括同情——「同情」畢加索!誰才有資格去同情畢加索呢?直至今日,畢加索依然是全世界最暢銷的藝術家,他的原作不止一件拍賣價超過一億美元,他的作品的複製品遍布世界。這樣一位藝術界的冠軍,有什麼好值得約翰·伯格,這樣一個作家和觀眾去同情的呢?

在書中,約翰·伯格說,恰恰是因為畢加索的天價神話,使得他成為了一個值得同情的藝術家。早在1912年,畢加索剛過而立之年的時候,他的經紀人便認為,畢加索要是往牆上畫畫,完全值得那這棟房子的主人把牆拆掉保護起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個經紀人還真沒誇大其詞。他說這話的時候,畢加索剛過而立之年,但從財務上說,是完全自由了。

然而,約翰·伯格說出了他替畢加索感到可惜的地方:作為藝術家的畢加索永遠失去了讓觀眾靜靜地欣賞自己作品的自由。

因為再也沒有人敢批評他了。生活在巴黎的藝術家畢加索,要比巴黎市長,乃至法國總理還要出名。藝術批評家喬治·貝松說:「再也沒有比嘗試去解釋畢加索這個人更危險的了。他比佛祖和聖母還有名」。

從此,畢加索必須生活在他的盛名之下。任何一個觀眾,即使看不懂他的畫,當知道這幅作品出自畢加索之手時,比起自信地說「畢加索畫得不好,我看不懂」,更多時候還是會在作品面前為自己缺乏藝術細胞而三思。畢竟,這麼貴的畫,怎麼可能畫得不好呢?

換句話說,由於他是畢加索,因此觀眾在他的面前,常常直接跳過了「欣賞」的階段,而直接進入了一種「學習」和「膜拜」的狀態。稱讚的話,聽得多了,再好聽也終不免成為陳詞濫調。而此時的畢加索,要想獲得一個不受他的光環影響,而冷靜尖銳地點評他的畫作,甚至是看出自己畫中的努力、破綻和遺憾的知音,可就太難了。

而約翰·伯格,正是這樣的人。正是他這樣的人,讓被光環籠罩的畢加索,能夠在高處不勝寒的感慨之餘,不至於過於寂寞。

約翰·伯格,是一個真正懂得如何運用眼睛和心靈去欣賞藝術的人。而他的這本關於畢加索——這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藝術家的小書,則向我們展示著,在任何一件足以令人感到高山仰止的作品面前,我們都不妨保有自己獨有的視角和見解。

而這只是這本《畢加索的成敗》值得我們翻開的眾多理由之中的一個而已。約翰·伯格不光說我們可以討論畢加索的失敗,同時還在後續的章節中從藝術創作的角度挑出來畢加索到底哪裡失敗。我們有足夠多的理由去談論這本書,也有更多的理由,去懷念寫出這本書的約翰·伯格——這個可能是最近一百年來最懂得該如何去欣賞藝術的人。

推薦閱讀:

寫作者的困頓
讀書筆記 -集裝箱改變世界The Box
怎樣通過讀書來搭建自己的思維框架?
閱讀方法論 | 閱讀的100種可能

TAG:藝術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