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E480(14寸)

作為聯想在大陸新上市的產品,比較大眾的IT門戶網站都已經撰寫或轉載了E480的評測,甚至其中還有Chiphell論壇。相對而言,Chiphell網友眼光比較挑剔(其程度一般介於筆者的行文內心想法之間),圖文評測的視角稍稍側重對工藝的考察,如果你對這個機子有興趣,筆者推薦首先讀它。關於性能和易用性,則有ThinkDifferent、筆吧評測室和Notebookcheck的文章可供參考。

筆者對於E480的看法是

它終於有了可以與同類型(帶獨立顯卡的入門級便攜機型)一線家用機比肩的水平,但沒有更進一步,未來一段時間也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性。

外觀和材質

從ThinkPad Edge產品(最)最初的銀線、圓角、肥碩,到現在整塊的黑色磨砂表面(黑色版本)、減小到最小的邊緣圓角半徑、窄屏幕邊框和(終於)20mm之內的厚度,E480的外觀顯然不像任何一個E系列的過往14寸產品。

(水印Chiphell的圖片皆來自上述評測文章)

筆者並不強調以上這些元素本身的高下之分(儘管很明顯一些元素比另一些更受大家歡迎),但不得不抱怨其中每一條都能被媒體和公關強行和「商務」、「商務風格」扯上關係。如果借用公關的上下文,E480如今的清爽設計,應該稱得上是自信的表現吧。

E480的頂蓋使用整塊鋁合金,其餘部分為塑料。無線網卡的天線放在屏幕轉軸。風扇的出風口在鍵盤右上角,而鍵盤左上角和底面有很多進風口。底面有厚度不小的膠墊將機身後側墊起來,同時起到保證進風的作用。

功能和易用性

E480的重量比E470輕了100g左右(如果同樣使用機械硬碟),雙硬碟版本在1.8Kg左右,厚度減少到20mm之內。比起類似配置的家用機型仍有相當的差距,但勉強摸到了便攜的門檻。

介面比起E470變化不大,依然是對一般家用用戶而言的「夠用就好」。20mm厚的機身依然能放下非摺疊的RJ45介面。值得關注的是USB-C規格的支持多種電壓輸出的65W電源適配器(可以為支持PD協議的手機快速充電),以往的方形電源介面被USB-C Gen 2(10Gbps)取代。機身左上的USB-C提供了DisplayPort輸出支持,外接高解析度的顯示器不再是問題,當然顯示器最好自帶USB-C介面來為設備供電

輸入設備例行好評,可惜依然沒有背光鍵盤。屏幕終於選配了1920×1080解析度的IPS,儘管不是sRGB色域,普通霧面IPS還是可以滿足一般辦公需要的。

配置方面,8代低壓四核處理器和入門獨立顯卡正是最多數量的用戶會關注的搭配,RX550的性能稍稍遜於同功率的MX150。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混搭的選項眼下在上市初還不夠豐富。45Wh的電池中規中矩。國行機型的無線網卡非常可能全部為Intel 3165AC,加上天線放在屏軸而不是屏幕頂端,差評,聯想甚至曾經在這個設計上翻過車。沒有預留擴展LTE模塊的位置,這是產品檔次使然。

機身內部的做工和擴展性比起以往的E產品則有不少改觀

E470上找不到的M.2介面現在不僅有提供,而且同時為2242和2280規格的SSD提供了螺絲孔。2.5寸硬碟倉、雙內存插槽和45Wh左右容量的電池被保留。散熱設計上下的功夫或許在E系列歷史上算得上最厚道,不論是銅質的鰭片、風扇的直徑、散熱模組覆蓋的範圍還是機身四周的散熱口的布置,在國行其他六千價位的類似便攜性的產品上都找不到更好的。一些更加便攜的機型使用第二個風扇,但風扇的尺寸就小多了。在底殼的內側,SSD的位置還用上了導熱墊和金屬片,另一側正是一排開口——它們正是首發版本預裝的PCIe SSD需要的。

筆吧評測室的文章標題上寫這個機子的風扇安靜,ThinkDifferent專欄上對此有更多的分析,Notebookcheck網站則提供了同一標準下測試結果的橫向對比。如果拿家用機型來對比的話E480的確比較安靜,若拿國行價格七千起步的辦公機型來對比的話則說不上有多少優勢,至少ThinkPad自家的T系列機子上建準的風扇就不錯。

數數有多少扇葉?

實際散熱效果也對得起它的堆料。Chiphell評測中將CPU和顯卡分開做負載測試,而且時間很短,此時E480的CPU/顯卡溫度都是合格的,能將15W功率的CPU,或者20W左右功率的顯卡溫度控制在60度左右。(如果和把錢花在外觀「**切割」的家用機型去對比的話則是優秀的。)在筆吧評測室的測試中,CPU和顯卡同時滿載11分鐘,CPU頻率被限制到10W左右(每個核心被限制在默認頻率),顯卡在約23.5W功率下工作,此時CPU和顯卡的溫度都沒有達到80度。這在類似便攜性和配置的產品裡面是不錯的。

Notebookcheck的長約50分鐘的測試認為CPU有80度的溫度牆,而功率維持在10W左右;在溫度壓力測試結束之後立即運行3DMark 11測試,不會導致得分(大幅)下降,可以認為這一犧牲CPU功率為顯卡讓路的設置合理。

馬失前蹄

不過很遺憾的是,因為設計上固有的缺陷,散熱堆料的效果尚有瑕疵。在幾篇文章開頭提到的測試都遇到了C面局部溫度偏高的問題,而它們的溫度壓力測試時間並不長。考慮到風扇吹出來的熱風會分流一部分到屏幕下沿,這個情況尚可理解。但D面的溫度則接近失控(同樣的借口不適用於D面,因為熱風會被支撐的橡膠條阻隔)。

Chiphell評測,10分半的顯卡溫度壓力測試之後

在Notebookcheck長約50分鐘的滿載測試之後,D面局部溫度幾乎接近晶元本身的溫度。

D面無隔熱亦無補救措施,即便不運行大型程序也不建議放在腿上持續使用,因為熱空氣最終會填滿底面與身體接觸的區域。

其中的原因解釋起來稍顯啰嗦。為了(要面子)把機子厚度限制在20mm以下(官方數據為19.9mm),使用的風扇、銅管都稍微偏厚(若用一根銅管可以拍得更薄但會不夠用),又沒有著重改善縱深結構(但如果這麼做容易導致C面溫度更高),最後底殼和散熱模組之間空隙太小。有多小?

像圖片上黑色銅管末端貼上的海綿墊的厚度那麼小。更糟糕的是,底殼拆下並且翻面放置之後,C面最高的位置除了這裡的海綿墊之外,便是風扇的進風窗凸起的那一圈了:

風扇的進風窗比銅管還要再高一點

所以風扇進風最終主要從風扇正上方的柵格(即底殼對應位置的開孔)來實現。

Notebookcheck的溫度測量圖示

所以要如何相信,這樣的空間布局下,風扇的轉動能持續有效地抽走積蓄在機身底部的熱空氣呢?

討論

一、窄屏幕邊框的「長下巴」

解決掉這個問題的產品並不多。蘋果、華為、微軟的產品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它們沒有使用16:9的「公版」屏幕,而是自行定製。一般來說,如果產品並不在屏幕功能上大做文章,就沒必要不用公版。這樣一來,屏幕邊框下沿就需要裝下且保護好屏幕的電路(即表面印刷DO NOT TOUCH請勿觸摸的部分),當側邊被削窄之後,就顯得下巴比較長了。XPS 13的邊框下沿看起來窄些,對裝配工藝要求更高,但它也是「雙小下巴」。

二、堆料和堆料的回報

E480的散熱設計並不優秀,或許只要風扇正反對調個個兒就不至於遇到上文分析到的問題。但堆料堆足了,加上風扇厲害,效果自然就有了。考慮到市面上根本沒有萬元以內能夠放在腿上打遊戲的機型,放任RX550的性能發揮,把電腦放桌子上玩LOL,還是可以勝任的。直接向底面吹風的散熱底座也會有作用,當然,這樣就浪費了低雜訊的風扇。

三、多版本

E480會有其他的「變種」用於不同的銷售渠道,例如已知的翼480(一些電商供應)和R480(企業客戶)。R480會提供指紋選項,顯卡會降級為RX540。如果RX540的滿載功率在15W以下(如果只有8W就再好不過),同時整機散熱設計保持一致,那麼R480的CPU性能有望釋放得更加充分,散熱表現也一定會有改善。

多面手的身份可以算作對E480這個機型的肯定,隔熱疏忽則是這個檔次的機型時有發生的問題。至於R480這個名字,它和上一台R字的R400的定位已經有的不少分歧不再細說,檔次上R400是帶鋁合金框架但使用體驗從高階產品縮水到與(同時期!)家用機型趨同的辦公機,R480是用家用機型標準造出來的辦公機,因此也有差距。而且未來E系列的水準取決於家用機市場又搞出了什麼熱門的東西來,也很難繼續提升了。當你說「因為要做商務機的叉叉功能而犧牲了圈圈設計」然後過了幾年終於把圈圈設計補上的時候,其始終如一的潛台詞是,廠商一分錢都不想少賺的。


推薦閱讀:

#雷神911Targa曜藍版#遊戲本圖文評測
微軟新款Surface Book 2上架:7500元
Surface和Mac,你選啥?
【搞機作戰室】魯大師性能跑分科普

TAG:ThinkPad | 筆記本電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