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財報支撐下的新零售野望
新零售,或者說是五新戰略,是馬雲近幾年來最為重要的突破。之前,他還談到過履帶戰略,試圖通過各業務線的接力跑模式來為集團蓄能。現在來看,新零售才是那個能夠帶動各業務線擰成一股繩、一起向前跑的抓手
撰文|王長勝
雖然野望這個詞已經被用爛了,但是若用在阿里新零售身上,就顯得再恰當不過了。
2月1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18財年第三季度(2017年10月1日-12月31日)業績。該季度,阿里巴巴收入達830.28億元(127.61億美元),同比增長56%;核心電商業務收入達人民幣732.44億元(112.57億美元),同比增長57%,天貓實物商品的商品交易額(GMV)同比增長43%。
知名的投資銀行Jefferies此前首次發布對阿里巴巴的全面分析報告,稱阿里巴巴「將會重新定義商業的未來」。《巴倫周刊》連用四個「最高級」,以示對阿里的信心。在最新的評級中,包括高盛、大摩、德銀、巴克萊在內的投行集體給出「買入」,其中高盛給出了最高的247美元目標股價。
在業績公報中,阿里巴巴CEO張勇著重強調了一點:「我們非常欣喜地能夠在新零售領域持續突破——拓展了在新零售領域的規模和足跡,借力移動技術和企業科技來傳達新零售的理念,為消費者帶來融合線上線下的消費體驗。」
沒錯,現如今,新零售一定是阿里高層的腦子裡最為活躍的一個辭彙,用一個行業慣用的辭彙應該叫——All in。僅僅一年時間,新零售就成了阿里集團最為重要的戰略,沒有之一。可以預期的是,這個戰略5年內不會改變。這是馬雲最想看到的結果。
幾年前,馬雲曾一度想退休,後來並沒能如願,他最放不下的不是阿里的上市或者營收能力,而是未來10年、30年的戰略方向。當一個企業看似沒有對手且高速運轉的時候,也是老闆最擔心的時候。任何一個增長都有周期,一旦到期,沒有新的增長驅動,對於企業就是災難性打擊,而到那個時候再想出路為時已晚。所謂,晴天帶傘,飽帶乾糧。
新零售,或者說是五新戰略,是馬雲近幾年來最為重要的突破。之前,他還談到過履帶戰略,試圖通過各業務線的接力跑模式來為集團蓄能。現在來看,新零售才是那個能夠帶動各業務線擰成一股繩、一起向前跑的抓手。這比接力棒模式具有天然優勢,就像是動車相比於普通火車一樣,它的每一節車廂都自帶動力,而又能朝同一個方向奔跑,而傳統的火車全憑車頭的動力驅動。新零售,就是這個動車組的火車頭,重要的不是動力來源,而是指引方向。
而在新零售這個戰略之下,天貓無疑就變成了橋頭堡和根據地,它是基座,是平台,是中樞,圍繞天貓,把菜鳥、螞蟻金服、阿里雲等一系列的業務組團全部融在同一個有機體內,然後,賦能線下商業形態。
線下商業生態,在至少過去10年中,受到了阿里巴巴的嚴重衝擊,一度被認為是過時的、註定被逐步淘汰的形式。因此,也總有評論說中國電商在整個零售盤子里的佔比還很低,未來發展前景很大。現在看來,這似乎是個一廂情願的事情。線下業態的過時,不是「線」(空間)的問題,而是效率的問題。
新零售的核心是解決「人、貨、場」的問題,終極目標是要把「人、貨、場」的鴻溝填平,而這個目標的完成,只在線上是無法完成的,線下的價值一下子就被凸現出來,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我也很重要的感覺。
遙想當年,線下和線上是零和博弈,你死我活,怎麼可能談合作?怎麼談合作?如今,新零售,卻能將線上線下融合到一起,這就像是媳婦生了個兒子,這大孫子可是婆婆的心肝寶貝,二者的矛盾摩擦就變得沒有那麼你死我活,雖然也會拌嘴鬧個彆扭,但是共同的心愿是一致的,只要我大孫子(兒子)好,豁出命都值得,媳婦不是自己的,孫子才是。
新零售,不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不是天貓的新零售,更不是盒馬的新零售,同樣,也不是線下某家商超的新零售,它是大家共同的新零售。就連京東、騰訊,也是一樣提出了無界零售、智慧零售,包括萬達也提出新消費,這些概念其實都是同一個意思,就是新零售。
從這一點來看,馬雲對於中國零售、中國商業、中國經濟,乃至於世界商業和經濟,的確是做出了一個不小的貢獻,他能夠讓曾經的死敵對手把勁往一塊使,而不是相互爭奪線上資源。也行有人會說,他們現在是爭奪線下資源,要我看,這種爭奪,更像是一種爭先恐後的賦能,無論誰奪了去,都是對中國商業的正向推動。
你說,阿里的盒馬鮮生和京東的7FRESH有什麼本質區別嗎?其實沒有,他們都是新零售下的產物,都是要打通「人、貨、場」,當然,京東說的是「知人、知貨、知場」,換個說法而已,本質一樣。再說騰訊,也是一樣的,頻頻花重金入股線下商超、零售企業,如果它不這麼干,三年,用不了三年,等微信在想融入線下的時候,就會發現坑都被支付寶佔了。所以,騰訊是有很深危機感的,尤其是最近幾年阿里的某些入股動作,騰訊一定是看在眼裡的。比如近三年中,阿里在投入傳統零售企業方面已經花費近千億元人民幣,入股銀泰、蘇寧、三江、百聯、歐尚、大潤發、高鑫零售等傳統零售企業,還自己開了一個新零售樣本盒馬鮮生,這都是在步步為營打造新零售版圖。
當然,阿里剛開始打傳統零售企業的主意的時候,外界是不太能看懂的,知道馬雲提出了新零售這個概念之後,又過了幾個月,大家才恍然大悟。於是,騰訊也開始了大舉併購的步伐,而且價格給的往往比阿里還要高,就是要佔領傳統零售的這個「新高地」(這麼說,可能還有些不太適應,真是風水輪流轉)。但是,相比於阿里的新零售版圖已經清晰可見,騰訊的智慧零售還處於初期階段。如果說2017年是阿里的新零售元年,那麼2018年才是騰訊系的新零售元年。不過,微信的威力可不能小覷,這個擁有近10億用戶的無敵應用,真要發起威來,也是很可怕的,只是現在還看不清楚,騰訊的智慧零售到底要怎麼智慧。另外一個短板就是,騰訊在零售行業的積累和阿里是沒辦法相比的。這也是為什麼騰訊要糾結一大批阿里系之外的企業,形成一個反阿里聯盟的根本原因。這場大戰,一觸即發,或者說,已經開始打響。
回到文章開頭說的「野望」,阿里能夠在這個時候舉全力進軍新零售,也正是因為有了原有業務的強大支撐,正如這次財報發布後,阿里巴巴CFO武衛說:「我們的核心業務在本季度創造了高達71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支持我們能夠在新零售、雲計算、數字娛樂和全球化領域的投資。」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阿里的財報就是新零售的最大糧倉,無論是來自於資本市場的認可,還是自身業務能力的持續增長,都是對新零售這個巨大野望的最好支持。
推薦閱讀:
※無人零售如何創造商業價值
※轉向線下:互聯網線上發展新革命
※從無印良品到城市便利店,「新零售」還有哪些痛點? | 峰瑞研究所
※顛覆還是賦能,新零售到底該怎麼玩?
TAG:新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