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且系統的分析別人?

一般人對周圍人的分析只停留在:此人小心眼、此人易怒、此人開放、此人沒什麼特點.....等等等。都是一些支離破碎的主觀看法。

我很想知道有沒有高人平時使用一套系統的科學的方法分析周圍的人。或者說有沒有高人經常以不同於常人的角度來分析他人而且效果很好。

當然,有人會說人都是一樣的,某些情況下是這樣,但是,我更關心的是人的不同,也就是說人的特性,但是又不是那種流於表面的。

我簡單擬出個大的方向:

從此人家庭環境分析此人性格特點

從此人外形外貌穿著分析

從此人行為舉止分析

從此人談吐分析

從此人生活習慣分析

從此人對人態度分析

目前就想到這些了

期待大篇幅的乾貨........


分析一個人的內在表現時,他的真實想法不但隱藏在話題里,也存在於話題的展開方式上。通過一個話題探索到對方的深層心理,其方式有兩種:一是根據話題內容來推測對方的心理秘密:二是根據談話展開方式洞察對方的深層心理,以了解對方的個性特徵。如果要想了解對方的性格和內心動態,最容易著手的辦法,就是觀察話題和說話者本身的相關情況。所以說,言談話語,是了解人的重要途徑。內心不誠實的人,說話聲音支支吾吾,這是心虛的表現。

內心卑鄙乖張的人,心懷鬼胎,因此聲音會陰陽怪氣,非常刺耳。

有叛逆企圖的人說話時常有幾分愧色。

內心漸趨興盛之時,就容易有言語過激之聲。

內心平靜的人,聲音也會心平氣和。

內心清順暢達之人,言談自有清亮平和之音。誣衊他人的人閃爍其詞,喪失操守的人言談吞吞吐吐。

浮躁的人喋喋不休。

心中有疑慮、思想不定的人說話總會模稜兩可。

善良溫和的人話語總是不多。

內心柔和平靜的人,說話之時總是如小橋流水,平柔和緩,極富親和力。

事實證明,分析判斷人的言語,是洞察人的心理奧秘的有效方法。從一定的意義上說,言語是一種現象,人的慾望、需求、目的是本質。現象是表現本質的,本質總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言語作為人的慾望需求和目的的表現,有的是直接明顯的,有的是間接隱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對於那些直接表達內心動向的語言來說,每個人都能理解,正常的、普通的人際交往,就是以這種語言為媒介進行的。而那些含蓄隱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現心理動向的言語,就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了,人與人的差別,大多也就發生在這裡。這也是創造思維的用武之地。若能夠知一反三、觸類旁通,反過來想想,倒過來看看,增加點參照物,減少些虛假的東西等等,最後透過言談話語,發現人的深層動機,那就說明,你比別人聰明得多。而這種知人的方法,也就是言語判斷法。

突然變得"健談"往往是為了阻止對方講話

一般來說,初次見面就很健談的人是比較容易對付的。因為你不需要再煞費苦心地去思考什麼話題,也不必千方百計去探查對方的心理,對方的談話,就已經給你判斷他提供了材料。然而,健談的人也不能都認定是積極地想自我表現的人。

在一次相親的場合中,正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交談甚歡時,一直保持沉默的男方,突然變得滔滔不絕起來。什麼原因呢?原來大家正在談論彼此的薪水問題。這位男子不願提起他薪水不多的問題,才故意岔開話題的,而後來大家果然也沒再提起薪水的問題。

由此,人們講話不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純粹想說話而開口,有時是為了阻止話題繼續進展或不願讓對方插嘴才變得健談起來。尤其是對方突然變得話多時,就應該考慮話題中是否有他不願提及的事。多言並不等於善辯,有時候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安而放出的煙幕彈。

通過對方的隨意話語,可了解他的真實心理

與人交談時,由於常常受到時間的限制,一旦發現談話跑題,性急的人就心急如焚,擔心自己的正事達不到目的,便想方設法把話題拉回來。其實,要探查對方的內心秘密,這種做法是很不高明的。對方之所以會轉換話題,大致有三種情況。第一是由於粗心大意,第二是因為腦中有新的意念,第三則是故意轉移話題。

不管是由於哪一種情況,眼前對方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轉向新的話題,所以最好不要打斷他,暫時讓他盡情說下去。這樣一來,如果對方轉移話題是由於一時疏忽,不久他一定會有所發覺,而流露出詫異的表情說:"咦!我們談的主題是什麼?"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對方並未忘記主題,即使他東拉西扯,最後一定會回到主題上來。如果他根本不想回到主題,你就可以認為他是故意迴避主題了。由此可見,"跑題型"的交談,是了解對方真實心理的最好機會。

說一些廣泛的客套話在毫無隔閡的人際關係中,並不需要使用客套話。不過,當在此種親密的人際關係里,突如其來地加入客套話的時候,就必須格外小心。有時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異乎尋常的客套話時,就很可能是心裡有鬼的徵兆。

用過分謙虛的言詞談話時,可能在表示強烈的嫉妒心、敵意、輕蔑、警戒心等等。語言是測量雙方情感交流的心理距離的標準。客套話使用過多,並不見得完全表示尊敬,往往也可能含有輕蔑與嫉妒的因素。同時,在無意中會將他人與自己隔離,具有防範自己不被侵犯的預防功能。

某些都市的人,對外鄉人說話很客氣。這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是一種強烈的排他性表現。因此,往往無法與人熟悉,儘是給人以冷淡的印象。以此類推,假使交情深厚的朋友,仍不免使用客套話時,則很可能內心存有自卑感,或者隱藏著敵意。

常常談論自己,包括曾有的經歷、自我的個性、對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態度和意見等等,一般來說,這樣的人性格多比較外向,感情色彩鮮明而且強烈,主觀意識較濃厚,愛表現和公開自己,多少有點虛榮。具有自我陶醉的傾向,屬於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那些言必談己的人,事實上最關心的對象就是自己。深信這個世界就是應該以他為中心來運轉,這種心理除了是一種自我陶醉,也有任性的性格傾向。此外,不僅談論自己,而且動不動就把話題集中在自己家人、工作、家庭等周邊事物的人,也可以將之歸類為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與此相反,如果一個人不經常談論自己,包括曾有的經歷、自我的性格、對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態度和意見等等,則表明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感情色彩不鮮明也不強烈,主觀意識比較淡薄,不太愛表現和公開自己,比較保守,多少有自卑心理。另外這種人可能有很深的城府。

一個人談論的內容多傾向於生活中的瑣事,表明他是屬於安樂型的人,注重享受生活的舒適和安逸。

一個人如果經常談論國家大事,表明他的視野和目光比較開闊,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個小圈子裡。

而愛發牢騷的人,多有壓抑心理,屬於否定型性格。牢騷是心理壓抑的一種發泄,從發泄的牢騷里,可以發現一個人的心態和願望。抱怨薪水太低的人當中,有不少是因為本身不喜歡這項工作,透過抱怨工資低而把不滿的情緒表達出來;而會貶低上級主管的人,大都具有希望出人頭地卻又不易達成的慾望。這類型愛發牢騷成癖的人,除了心理壓抑和心存不滿之外,還出自一種虛榮心。

喜歡談論他人私事,對別人的私事或隱私追根究底的人,大多是有強烈支配欲的人。其與人交談時,話題總是圍繞著別人打轉,喜歡探聽別人的私事。議論他人隱私的人,以女人居多。對於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的人,如社會名流、電影明星等,喜歡評頭論足,說長道短。這種類型的人除了有支配心理之外,也缺乏知心朋友,心靈空虛、孤獨,且不甘寂寞。

一個人如果喜歡暢想將來,則表明他是一個愛幻想的人,這種人有的能將幻想付諸行動,有的卻不能。前者注重計劃和發展,實實在在地去做,很可能會取得一番成就。但後者只是停留在口頭說說而已,最終多會一事無成。

在談話時,比較注重自然現象,那麼這個人的生活一定很有規律,為人處世也非常小心和謹慎。

好提當年勇的人,跟人談話時,常去吹噓自己當年如何奮鬥的經歷,惟恐別人不知道他的光榮歷史,而結果,並不像他想像得那樣好。其實,從某個方面來分析他,可以發現他是個對現實不滿的人,雖然他沒有用怨恨的語言傾訴他的想法,相反卻用自我表現的方式表達出來。有的人在和別人談話時,經常把話題扯得很遠,讓你摸不著頭緒,或者不斷地變換話題,讓別人覺得莫名其妙。這說明這種人有著極強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現意識,在他的意識中,很少把別人放在眼裡,而完全擺出我行我素的模樣,讓別人都去聽從他的主張,以他的意見為主導。

話題的內容不斷變化固然是個好現象,但談得離譜,一切都顯得毫無頭緒的樣子,那就會使聽眾感到索然無味。假如他是個普通人,總談些沒有頭緒的話題,或者不斷改變話題,東拉西扯,那就表示他的思想不集中,給別人留下支離破碎的印象。這說明他是個缺乏理性思考的人。

還有些沖著別人猛說自己長短的人。一般人絕少把自己的長短毫不隱瞞地表現出來,使得大多人會誤以為他是個"誠直之士"大可當作知心朋友,而與之深交。其實,依照心理學上的分析,一般的誠直之士,絕不會動不動就掀出自己的"底牌",讓別人瞧個夠。自己的長處、短處,說來是一個人的內涵,把自己的內涵,輕易諸於眾人之前,是一般人不屑為之的。

碰到這種人你要知道他的本性是:沒有準則,容易見異思遷;對上司、公司的忠誠度大有存疑的必要;氣量太小,往往為薄物細故而與人鬧翻。

不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是附和別人或順著別人話題的人,大多心性格寬厚並且能體貼別人。

相反的,故意使用粗話的人,其內心其實是想與對方拉近心理距離,或者希望自己占於優勢地位。

有的人經常喜歡散布和傳播一些所謂的內幕消息,讓別人聽了以後感到忐忑不安。其實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滿足一下他們不甘久居人下的虛榮心。他們並不是心地太壞的人,只要被壓抑的虛榮心獲得滿足之後,天下也就太平了。

與人談話時,一些見識淺薄、沒有心機的人就會很容易地把自己的不滿情緒傾訴給人聽。對於這種人,只需當做一個普通朋友就行了。假如和對方相識不久,交往一般,而對方就忙不迭地把心事一股腦兒地傾訴給你聽,並且完全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樣,這在表面上看來是很容易令人感動的。然而,轉過頭來他又向其他人做出了同樣的表現,說出了同樣的話,這表示他完全沒有誠意,絕不是一個可以進行深交的人。

經常談論各種現象和人際關係的人,可能他自己在這一方面頗有心得。

不願意對人指手畫腳、進行評論的人,偶爾在不得已的時候發表自己的看法,當面與背後的言辭也多會基本保持一致,這說明這個人是非常正直和真誠的。

談話中喜歡引用長輩說過的話,比如常將"我媽說……"掛在嘴邊的人,表示其在心理和精神上尚未獨立。而有些女性喜歡借用母親的話來表現自己的意志,如"我媽媽說你很有風度……"等等,表明她們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獨立自主的個性。

如果一個人在敘述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只是單純地在敘述,不加入過多的自我感情色彩,而且將自己置於事外,則表明這個人比較客觀、理智,情感比較沉著和穩定,不會有過激行為。

相反,一個人在敘述某一件事的時候,自我感情非常豐富,特別注意個別細節,則說明這個人感情比較細膩,會一觸即發。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習慣於進行因果和邏輯關係的推理,給予一定的判斷和評價,說明這個人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客觀和注重實際,自信心和主觀意識比較強,常會將自己的思想觀點強加於他人身上。

如果一個人的談話屬於概括型的,非常簡單,但又準確到位,注重結果而不太關心某個細節過程,平時關心的也是宏觀的大問題,則顯示出這個人具有一定的管理和領導才能,獨立性較強。

如果一個人談話非常注重過程中的某個具體細節問題,對局部的關心要多於對整體的關注,則表明這個人適合於從事某項比較具體的工作。這一類型的人支配他人的慾望不是特彆強烈,可能會順從於他人的領導。有的人出口無贅詞。雖然每句出口成章,但是,句句無贅詞,交談中始終掌握總的核心。這種人並不多見,他自己有什麼嗜好,絕不到處瞎吹,也絕不會胡亂批評別人。腦筋靈巧,工作能力屬上上,前途大好。

出口無廢詞的人,一般而言,屬於那種不說便罷,一說起話來就口若懸河,大有勢不罷休的感覺,這種人善於賣弄三寸不爛之舌,論實力,往往是微不足道,沒什麼大不了。他們往往能力不怎麼樣,但是善於掩飾自己的無能。說得多,做得少(有時候,做了也等於沒做,效果很差,或是錯誤百出)。推卸責任是他的看家本領。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也屬於出口無贅詞的人。他們不善言詞,說起話來木木訥訥地,光看外表,還以為是個無能之輩,實則不然。他們善解人意,絕不讓人難堪。個性正直,言行一致。少說多做,而且所做的事都有板有眼,績效彰顯。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總是無時無刻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威脅。這些絕大多數是隱性的,都是你很難體察到的,而且多數來自於你的周圍。有些人對你的態度很和順,有說有笑。你甚至把他們當作了自己最親近的人,把自己的所有情況,包括歡樂和悲傷,喜好和憎惡,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們。但是,這些人往往並不會對你抱以真心。那麼,你該如何辨別對方是否真心實意的關心你呢?

第一,對方在傾聽你訴說的時候是報以真誠的同情和感慨呢,還是目光閃爍,有時出現若有所思的樣子呢?如果是後者,那麼對方很可能是一個居心叵測的人。當然,這需要你去仔細觀察他的言行並注視他的眼睛。

第二,仔細地回想一下,當你有意無意地想結束自己傾訴的時候,他是不是很巧妙地利用一些隱蔽性極強的問題重新打開你的話匣子呢?而且,你隨後所說的內容又恰恰是容易被別人利用的東西。

第三,如果你偶然得知有人總是在不經意之中向你所親近的人打聽一些有關於你的消息,那麼你最好疏遠他們。

第四,有些笑容並不是很自然,而像是從臉皮上擠出來的。有時你覺得並沒有絲毫可笑的地方,而對方卻能夠笑起來,這種人也要適當地多加小心注意。

第五,如果有些東西你覺得實在忍不住,不吐不快,那麼你要盡量找一個自己親近的人訴說一番,比如你的父母、愛人甚至孩子。這會緩解你心中的鬱結,減少情緒上的大起大落。


既然題主列了提綱,我按提綱答,希望有此專業大牛看見此題並補充。

1.家庭環境——先天父母性格遺傳;後天童年遭遇。家庭環境決定社會階層——思維格局——深度和高度

2.外形——信息/經驗的獲取效率,被善待的幾率與外形成正比。穿著——品味——家庭環境

3.行為舉止——文化修養——教育程度——知識水平。初步劃分內向型和外向型。

4.同3

5.生活習慣——經濟水平和幼時習慣培養——家庭環境。初步劃分安靜型和活潑型。

6.待人接物——同2.3.4。同時——社交能力——經驗/經歷——廣度。

另外個人喜歡以星座和血型作為參考,從藝術方面的偏好來劃分(音樂/書籍)

用邏輯題/計算題測試智商——邏輯能力和反應能力

通過「軌道問題」/「炸船問題」來確定選擇側重。

推演具體事件對方的選擇話,要用納什均衡估計各種選擇的概率。最後結果只能用於參考!只能用於參考!只能用於參考!

PS:此方法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和對目標信息有足夠的客觀信息為基礎進行。

另希望人與人的交往中,務必尊重其個體差異性,而不是同化然後分類,畢竟「個體差異性」往往才是我們去結交那人的原因。

以上。


這個還真的是很難的


自身閱歷,否則無法擺脫自己的有色眼鏡,素材再多也無法突破既有認知


推薦閱讀:

TAG:心理分析 | 識人 | 人體生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