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澄:怎麼用腦圖來積累思維模式?
1
我有個好基友,他叫Scalers,就是寫《刻意學習》的作者。他曾經給我說過一個觀點,被我到處引用,這個觀點是關於「難易」和「輸入輸出」的關係。
他說:越是看上去容易的,越要輸出;越是看上去難的,越要輸入。這句話我奉為真理,按照老喻的說法,S很會使用俏皮話的力學原理啊,給出了結構的巨大張力!
確實是這樣的,「懂的很多大道理,但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越是簡單的道理,就越要嘗試說說看、做做看。你不說不做,根本就無法精準地闡述簡單道理背後的豐富內涵,比如說:「少就是多」,你試著解讀看看?
而越是複雜的知識,看上去很難理解的那種,就要安心地輸入,不要考慮時間長短問題。比如說我領讀的《思考,快與慢》就是個典型,我在昨天的《永澄:你之所以那麼慢,就是因為你從來沒有慢過!》中,也提到了,將近一個月了,才讀了6頁內容。可是,即便只有6頁,也把我送到另外一個高度了。
今天我想來講點非常簡單的道理:慢慢地積累,別著急。越是簡單的道理,越要輸出、要做出來給別人看,更何況這還是一篇分類在「優術」的文章(話說哦,好久沒有寫優術類的文章了),我要來講講怎麼用腦圖慢慢構建思維模式。
2
先說說什麼是思維模式。舉兩個簡單的例子來嘗試理解:
在職場中有兩類人最常見,他們分別是執行者和管理者,我們經常說執行者思維是落實、管理者思維是澄清,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執行者接到任務的時候,要抓緊時間按照要求去落地執行,而管理者在面對問題時,要考慮任務的PORT,了解目的、目標等。
通常我們評價人還會用到另外兩個詞:富人思維、窮人思維。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是什麼呢?富人思考問題是以終為始的,他們思考問題的順序是Be - Do - Have,而窮人思考問題是資源導向,他們思考問題的順序是Have - Do - Be。
思維決定你的行為,行為決定著人生。真是迎合了那句話:人與人的認知差別,比兩個物種的差距還要大。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了「能耗最小原則」,因為人類要讓自己的耗能降到最低,所以,我們在思考的時候就總是會走捷徑。就好像下班回家,你走習慣了一條路,就會一直走這條路。跳出系統來看這條路,我們就稱它是模式,想事情、解決問題的模式,就是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構建和調整的,其實,有這句話,就足以去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了:首先,去百度一種他人的、很高級的思維模式,然後,刻意練習就好了(如果你不會刻意練習,就在我的公眾號中輸入:搜索,再搜刻意練習即可。)
但是,就是因為有些方法不掌握,於是,這麼簡單的兩步法就實現不了。
3
看看我的方法:
這是2016版本的,雖然最近忙著沒有更新,但是還是可以看到它是怎麼用的,來繼續往下看:
繼續打開:
然後,已經沒有然後了,剩下的就是去做了。為了把頁面的長度拉開,我再舉個例子吧:
你看,是不是就是這樣:沒有什麼難的,最難可能就是在每天積累和持續做吧?
所以,越是簡單的東西,越要用輸出來表達,不見得輸出就是要寫文章、要演講,積累也是最重要的輸出。當積累到了某個時間,機會會讓你去往一個完全不同的高度的!
最後的最後,幫你延伸一點點,這個方法——用腦圖慢慢地積累,可以用的地方多著呢,比如我的一些模型工具:
這是光牧做的,看上去比我的好看,我就貼他的圖哈!你還可以做概念庫、流程庫、清單庫等等一系列的庫,用一種方法慢慢積累下去就哈了。
這次做「觀察永澄50天」實驗,我也啟動了隨做隨記得方法,目前已經積累了文檔50多個,30多個流程圖。比如說今天晚上我放出了大福利,然後我們的拖群操作,就是這樣的:
為了一個拖群的操作,就要做一個流程圖,看上去很累吧?但是,它符合邊際成本遞減的效應,同時,這也是我的核心目的:將團隊帶起來。所以,我就安心地把每個環節做紮實!
嗯,今天是第06天,我想問問你:你有沒有嘗試著一點點地積累些什麼?尤其是在工作中。如果未來有一天你會爆發,你希望現在的自己積累些什麼呢?今天留言使用的標籤是:#觀察永澄50天實驗-06天#。快來留言哈~
今天最值得紀念的事情是:我拿到了中信出版集團的特約領讀人的官方授權!躍遷啊,持續地發生著!
點擊「閱讀原文」,給你看福利!
易仁永澄,助力職場青年的個人目標達成。
個人公眾號:永澄老師(YCMentor)要想目標達成,就找易仁永澄!
推薦閱讀:
※永澄:寧可拖死,也不開始,因為你掉進了這個怪圈
※永澄:當你用自己的強項競爭時很可能會倒霉!
※制定小目標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永澄:個人成長只是最低水平要求!
※永澄:現在開始,積累你的概念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