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膚質經常困惑的你一定沒看過這篇文章!
大家都知道護膚的基礎是認清自己的皮膚類型,然後才能根據自己的皮膚類型選擇適合的產品和護理方法,否則輕則花冤枉錢,買了很多產品用了很多方法皮膚的改善並不明顯,重則可能因為買錯產品用錯護理方法而毀了皮膚。
然而,一般人對於膚質的認知也就是乾性、油性、混合性這樣的辭彙,稍微專業點的可能還會加上敏感性、中性等類型,近些年又出現了更為細緻的分類——褒曼(Baumann)的16型皮膚分類,這也是目前最受皮美醫生們追捧的~因為確實比起之前的分類要更加清晰細緻,可以幫助人們從更多的維度上去觀察和了解自己的皮膚,這對於皮膚科醫生,尤其是美容方向的皮膚科醫生來說的確是喜大普奔的。
這個方法是把皮膚的四大基本要素【油性/乾性】【敏感/耐受】【色素/非色素】【皺紋/緊緻】進一步做了個排列組合,然後整出了16種不同的皮膚類型——DRNT(乾性耐受非色素緊緻型)、DRNW(乾性耐受非色素皺紋型)、DPRT(乾性耐受色素緊緻型)、DRPW(乾性耐受色素皺紋型)、DSNT(乾性敏感非色素緊緻型)、DSNW(乾性敏感非色素皺紋型)、DSPT(乾性敏感色素緊緻型)、DSPW(乾性敏感色素皺紋型)、ORNT(油性耐受非色素緊緻型)、ORNW(油性耐受非色素皺紋型)、ORPT(油性耐受色素緊緻型)、ORPW(油性耐受色素皺紋型)、OSNT(油性敏感非色素緊緻型)、OSNW(油性敏感非色素皺紋型)、OSPT(油性敏感色素緊緻型)、OSPW(油性敏感色素皺紋型)
其中,D指的是Dry(乾性);O指的是Oily(油性);S指的是Sensitive(敏感);R指的是Risistant(耐受);P指的是Pigmented(色素沉著性);N指的是Non-pigmented(非色素沉著性);W指的是Wrinkled(皺紋性);T指的是Tight(緊緻性)。
這就是那個創建了16型皮膚分類法的皮膚科醫生褒曼(長得還挺漂亮?):
所以,曉安,你今天是來科普褒曼分類的嗎?
那必須不是啊!這內容早就被傳爛了,根本用不著我來科普~
更重要的是,它的作用其實有很大的局限性——對選用治療型或營養型的美容藥物(或以這些藥物為有效活性成分的功能性護膚品)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可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大多數時間所能接觸到的產品並不屬於此類,而是以保濕劑為有效活性成分的產品居多,但褒曼分類對這種目前佔比最大的保濕型產品的使用卻沒有什麼指導價值。
因為它對皮膚乾性/油性的分類只說出了表象,卻沒有解釋其背後的本質和規律!
所以,你看了也依然不知道該怎麼選用保濕型護膚品。
PS:其實,現在的保濕型護膚品大多也都添加有或多或少的除保濕劑以外的其他活性成分,只是添加的那些活性成分不一定能起到宣傳的作用而已。以後會專題解釋這個問題,著急的可以先去看上次講的這篇:曉安私藏|我敢說至少有一半人從沒用對過化妝水 裡面說的第四類化妝水就是這類產品的典型,自己先感受下~
看到這,或許你會說,保濕型護膚品不是最基礎的嗎?還用得上啥指導啊?
那麼好,我就問你一句:你的乾燥粗糙浮粉爆皮的問題都解決了嗎?
沒有?
那咋好意思說不用指導呢?!就因為它是最基礎的問題就活該被忽略?
事實上,保濕劑也算一類活性成分,而且還是最最容易產生效果的活性成分。從這個角度說,它應該被劃歸入美容猛葯的行列,就像維A酸、果酸、水楊酸一樣厲害的存在!誰小看它,誰就要為此付出代價,因為基礎並不等於沒有技術含量,但卻意味著做不好能讓你全盤皆輸!
反正,不管你怕不怕,我今天的膚質專題就是針對皮膚的乾性/油性這個最基礎的維度來講的(其他維度的分辨則會在以後的醫美內容里隨機插入)。
第一部分——乾性皮膚
1.乾性皮膚的表現是什麼?
答:清水潔面後,不塗抹任何護膚品,皮膚會感覺乾燥緊繃,甚至起皮屑。那麼,請不要懷疑,你感覺到乾燥緊繃的部位是偏乾的、缺水的。緊繃感越明顯、皮屑越多、持續時間越長,也就越乾燥、越缺水。(喜歡看專家型描述的,可以去搜褒曼的測試題,個人覺得那個太麻煩,對大眾來說可操作性差,所以總結了這種簡單粗暴的,供參考)
不知道皮膚緊繃啥感覺?
嗯,請在下次剛剛洗好臉還未擦乾水分的時候,把你的嘴角用力向上翹起,就像自拍時需要保持微笑的那種感覺,這時候的你是否感覺到整個臉頰和唇周都是特別舒展自由的?好的,這就是你皮膚的最佳水分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這種舒展自由的感覺消失了,那麼取而代之的就是皮膚乾燥的信號——僵硬緊繃感了。
2.乾性皮膚的本質是什麼?
答:缺水。
3.乾性皮膚缺水的主要部位是哪裡?
答:角質層。
或者說,乾性皮膚的本質就是角質層含水量過低,有些專業書籍上可能會稱為角質層水合不足,都是一個意思~
4.為什麼乾性皮膚缺水的主要部位是角質層而不是表皮活性層和(或)真皮呢?
答:因為表皮的絕大部分水都來自於體內,真皮更甚!所以,對於各方面身體機能正常的人來說,只要正常飲食就不會出現缺水的問題,不管是身體還是皮膚,自然也就沒啥好探討的了。
當然,正常人也會出現身體機能老化的問題,這也的確可能導致表皮或(和)真皮儲水能力不佳,不過,這個就屬於抗衰的範疇了,且根本不是外塗產品能解決的,所以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內。
5.導致乾性皮膚的原因有哪些?
答:主要有兩方面:
外因——
(1)空氣濕度過低——乾燥
因為空氣濕度過低會導致皮膚內尤其是角質層內的水分蒸發速度過快,含水量自然就高不起來~一般來說,相對濕度40~60最佳,過高容易產生皮炎濕疹,感覺也比較粘膩,過低皮膚很容易缺水,無論用保濕力多強的產品都很難HOLD住一整天的水潤狀態。
(2)環境溫度過低——寒冷
- 溫度低會導致汗液分泌量顯著下降,而汗液也是我們角質層里重要的水分和天然保濕劑的來源,所以汗液減少就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角質層的含水量(不過這個因素的影響是因人而異因溫度而已的,因為溫度低汗液少,雖然會導致水分補給減少,但同時蒸發也是比較少的,至於這兩者之間哪個佔上風,得看具體的人和環境情況了。個人經驗是溫度達到體感不太舒服的時候【28度以上】,水分補給明顯佔上風,所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皮膚含水量也會飆升,悲劇的則是你會覺得皮膚總是黏黏的,嗯~這時候用大多數保濕型護膚品都會覺得粘膩,因為你的天然保濕系統已經爆表,根本不需要額外的補充);
- 溫度低會導致皮脂過於粘稠,因此在皮膚上的擴散速度降低:本來溫度高的話只要2小時就能全部覆蓋皮膚,溫度低的話可能就需要5、6、7、8個小時都覆蓋不完整?這樣皮膚天然的這層鎖水膜就形成的太慢或者不完整,自然會導致皮膚整體的鎖水能力下降,進而導致角質層含水量降低。
內因——
(1)皮膚老化
老化的皮膚各方面的機能會逐漸下降,其中也包括皮膚自身的保濕能力。
(2)角質層受損
角質層受損也會導致皮膚自身的保濕能力下降,進而導致缺水。
(3)身體缺水
角質層里的水分有一部分也來自於身體內部(通過真皮再到表皮層層傳輸到角質層),身體缺水的話當然會導致表皮和真皮水分不足,進而影響角質層的內源取水機制。。。只不過這個因素一般只會發生在被限制飲水的病人身上,正常人可以忽略不計~SO,正常人想要靠多喝水來給皮膚補水,基本上只是一種幻想~當然,真的覺得口渴了,那肯定是缺水的。。。不僅是皮膚,身體也缺!所以,該喝的水還是要喝足噠~
6.如何判斷我的干皮成因?老化還是受損還是環境太差?
答:分類排除法。
25歲以下人群:
請先留意你所處的環境條件是否惡劣,如果是,請改善環境或加強保濕護理;如果環境溫潤或保濕護理已經非常充分(其實很多人都不充分,只是自認為充分,這個以後說),但皮膚卻依然乾燥請考慮內因——受損,主要原因是護膚不當,比如過度清潔,具體的請回復關鍵詞:敏感肌膚,對號入座;
25歲以上人群:
按上面的方法排除環境影響和受損的可能性後,就剩老化了。。。
實際上,這個年齡段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老化問題(即便暫時沒有,以後也會漸漸表現出來,年齡越大越明顯),只不過,有些人老化的主要表現可能是色斑暗沉,乾燥問題表現的不那麼明顯,而有些人則是乾燥明顯,其他還好(當然也有啥都佔全的倒霉蛋,反正這就到了拼基因的時候了)~
PS:一般年輕時皮膚美好細膩的人(油脂分泌較少),年紀大了在乾燥的問題上表現會比較突出,畢竟自身皮脂分泌較多的人(雖然毛孔大了點),的確比皮脂少的人對抗角質層水分蒸發的能力更強(環境太惡劣的話,一樣是HOLD不住的,只是相對皮脂少的人來說,好一點)。
7.如何解決?
答:前面已經列的那麼清楚了,很簡單啊,對症下藥,各個擊破唄!
(1)外因解決方案——改善環境
該加濕加濕,該加溫加溫。
(2)內因解決方案——
1)面對老化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是你攔不住的節奏,當然,儘早開始抗氧防晒的保養可以儘可能的延緩它的進程。
2)面對受損
改掉所有的不良護膚習慣,如有必要可配合使用可輔助修復敏感肌膚的產品,有病治病。
3)身體缺水
渴了記得喝水,有病記得看病!
(3)共通的解決方案——使用強效的保濕產品
啥樣的產品才是保濕超強?如何使用才能發揮最大功效?這些,以後專題講~因為,它是個大課題!
PS:具體怎麼做還得看你的實際情況,畢竟有些人可能並沒有條件改善環境,有些人可能不適合或者不喜歡使用保濕超強的產品。。。
第二部分——油性皮膚
說到油性皮膚感覺就簡單多了。所有皮脂分泌過多的部位都可以稱之為油性皮膚,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出油多」。導致出油多的因素相對也比較簡單,雖然簡單並不等於更容易解決。。。
1.啥樣算出油多?
答:清水潔面後,不塗抹任何護膚品也會漸漸出現油光,再久的話,甚至會有油光鋥亮的感覺,還經常聽到有些人為此打趣自己說「臉上的油都能刮下來炒菜了」。那麼,不用懷疑,你看到的漸漸泛出油光的部位是偏油的,油光出現的越多越快,這個部位的皮膚也就越油。
2.為什麼會出油多?
(1)年齡、性別、人種
新生兒期和青春期出油多;
男性比女性出油多;
黑人比白人出油多;
女性絕經後出油明顯減少,男性則在70歲以後才會明顯減少;
(2)溫度高
這裡有兩種解釋:
1)溫度高會導致皮脂腺分泌更旺盛(尚存爭議);
2)溫度高會讓皮脂變得稀薄,流動性更強,在皮膚表面更易擴散,結果就會導致對抗皮脂腺排泄的能力下降,皮脂的排出就會更多,也就是你所看到的「出油多」(比較公認)。
解釋第2)條:皮脂排泄量的調節是兩種力量對抗的結果——皮脂腺的排泄壓力和已經排泄在皮面上的粘稠皮脂的對抗力。講人話就是:皮脂越粘稠,皮脂腺里已經合成的皮脂就越不容易流出來,反之,皮脂稀薄,皮脂腺里生產好的皮脂就更容易流出來,你就會在臉上看到更多的油。。。
(3)性激素的影響(主要是雄激素的刺激)
這是正常人皮脂腺分泌旺盛最主要的內因,當然這個內因的驅動者可能是你的基因,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比如女性的多囊卵巢綜合征)。
(4)皮膚濕度
濕潤皮膚上皮脂擴散的速度是乾燥皮膚的4倍。我好像突然發現了油皮使用強效保濕產品以後更容易顯得油光鋥亮的原因了(即便用的保濕品並不含油脂)。。。
(5)營養攝入
過多的攝入糖類和澱粉類食物會使皮脂量顯著增加。所以,油皮們應該少吃糖和澱粉?
3.出油多咋辦?
(1)降低皮膚溫度
這個說實話,可操作性不強,雖然聽起來好像蠻簡單的。。。
畢竟你不可能一直冰敷自己的皮膚吧?也不可能每天把空調溫度都調成需要穿棉襖的狀態吧?如果溫度調整幅度不大的話,對皮脂的擴散影響又不太明顯。。。再說,還有很多現實因素也讓你沒法搞啊,比如夏天在室外怎麼降低溫度?
所以,大家還是看自己實際情況,適當選擇吧~
(2)使用控油護膚品
這是效果顯著、可操作性強且成本很低的,但缺點是,治標不治本,效果非常短暫。。。而且,這些東西在減少油光的同時也會減少你皮膚表面的水分,所以,在使用這些產品的時候,你需要更加關注自己皮膚的水分狀態,如果太乾燥的話可能就是用過了,需要調整。PS:千萬別以為油皮不會幹,沒看到那麼多外油內乾的寶寶在向你招手嗎?
護膚品里的控油成分主要有兩類:
1)吸附劑
作用機制:利用各種具有吸附作用的粉末直接吸附皮表排出的多餘皮脂,降低皮膚濕度,進一步減少出油量,改善油性皮膚表面油膩暗沉粗糙的視覺效果。
化妝品中常用吸附劑:滑石粉、高嶺土、膨潤土、硅石、玉米澱粉、活性炭、火山灰等。
2)收斂劑
作用機制1:收縮毛細血管,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水腫滲出(抗炎退紅);
作用機制2:使蛋白質輕度凝固,讓表皮乾燥、皺縮、硬化,保護傷口,促進癒合(降低皮膚濕度);
作用機制3:從組織中抽取水分(降低皮膚濕度);
化妝品中常用收斂劑:酒精、鞣酸(北美金縷梅提取物里的主要活性成分)、氧化鋅等。
抱歉,一下子就想起了這三個,其實還有很多,自己也可以從膚感上大概判斷:基本上用完以後會讓你覺得皮膚髮澀的都含有收斂劑。等我有空了再幫大家列詳細清單吧~
其實,冷水和高濃度的甘油也算收斂劑。冷水有收縮毛細血管,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再一次印證了冷噴冷敷有一定的抗炎退紅功效);高濃度的甘油的確會「倒拔干」,不過一般化妝品里所用的濃度是遠遠達不到的,所以干皮的你也不必擔心,你只需要知道甘油的這個特性就好了~
(3)醫美手段——藥物控制或儀器治療
這是效果最明顯且持久的,但也是代價最大的。果然,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啊。。。要想獲得多少就得付出多少。。。
1)內服抗雄激素葯(部分藥物不適合男性);
抗雄激素的常用藥品有螺內酯(安體舒通)、西咪替丁(甲氰咪胍)、丹參酮、雌激素、孕激素(黃體酮)、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等)、復方避孕藥(雌孕激素聯合)等。
2)內服異維A酸
這個葯,嚴重的痘痘肌們應該是不陌生的,因為它除了可以明顯減少皮脂分泌以外還有殺菌抗炎溶解角質疏通毛囊的作用,所以,它是一種多靶點的強效祛痘葯,又因為價格低廉,使用方便而成為了公立醫院皮膚科治療痘痘時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3)某些光電治療(主要指各種能量較強的美容項目,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光子嫩膚);
這些儀器在幫你實現嫩膚美白淡斑的同時也會對皮脂腺造成一定程度的可逆性損傷,對此,你可以理解為,做完這些治療的一段時間內,你的皮脂腺功能就會處於半殘狀態,自然分泌油脂的能力也就弱雞了~親測控油效果顯著。
其實,注射肉毒素也有明顯的控油作用,原理可能是減少汗腺分泌,降低皮膚濕度,進而影響皮脂的排泄擴散。更詳細的內容請到「曉安說臉」公眾號里回復關鍵字「祛痘」查看。
第三部分——中性皮膚終於說到這個傳說中水油平衡的完美狀態了。
然而,我認為這個中性皮膚並不能算一種皮膚類型,而更像是用來幫助我們判斷護膚成果的一項終極標準。
因為我們的皮膚的水油狀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自己身體因素的改變和護理措施的改變而不斷變化的。甚至可以說,只要你能get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美容方法,我們每個人都能變成中性皮膚。
PS:相對來說偏干皮膚更容易實現——大部分時候只需要外用適合的護膚品就能達到,而油性皮膚就略悲劇些——外塗只能短暫控制,醫美手段代價又比較大,而且稍不留神就可能導致油控了,水卻不夠了。。。
這點,反過來也是成立的,只要環境、身體或者我們的護理措施稍有改變,原本的中性皮膚也照樣會分分鐘土崩瓦解,倒向我們不喜歡的干皮或油皮~
第四部分——混合性皮膚
這個也是我認為並不能算做皮膚類型的的皮膚類型,而更像是成年人皮膚類型的一種最常見的表現形式。
握草,我是不是說的太拗口了?
來,講個人話:
1.其實,每個正常的成年人都是混合皮!
因為我們臉上不同部位的皮膚生理特點是天然不同的,T區比臉頰部位的皮脂腺分布多、皮脂分泌更旺盛,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正常成年人都擁有一個容易出油和毛孔較明顯的T區,和一個相對好一點的臉頰,最多也就是在同等情況下,有些人出油更多,毛孔更大罷了。
這裡特別需要注意的兩點:
(1)T區不僅指的是額頭和鼻子,也包括眼睛下方鼻子兩旁的那一小部分(黃圈)▼
這部分每個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會出油,無論你的臉頰有多干~但是,由於從來沒有一個美容專家提過這點,以至於很多整體膚質偏乾的人都誤以為這部分也屬於臉頰~然後,看到「臉頰」部分冒油嚴重,就分分鐘把護膚品換成清爽型甚至控油型的,結果真正的臉頰得不到滋潤,缺水嚴重以後,更多的皮膚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2)黃圈的範圍因人而異,有人會稍大些,有人又會稍小些,換句話說,出油多的範圍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所以護理的時候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正確對待,不要被條條框框給束縛住!
2.所以,對於我們成年人類的混合皮該怎麼辦?
答:分區護理!尤其是U區和T區差別較大的!
這是U區:
3.難道每次護膚時T區和U區要分開用兩套護膚品?
答:當然不是!本安這麼懶的人怎麼忍心用如此麻煩的方法教導你們?
一次護理只需要一套護膚品即可,關鍵是用法啊!!!
T區很油的,你就別老把含有一大堆油脂的乳液OR面霜往上抹了啊!誰規定的抹一款護膚品就必須一股腦全臉擦到?(當然,治療型的護膚品另說)
U區很乾或受損的,你就別老把大皂基洗面奶往上搓了啊!誰規定的洗臉必須把洗面奶全臉抹到位?乾燥的部位不想碰皂基就不碰啊,清水帶過下是不會懷孕的!千萬別把你的臉想的多臟。。。別忘了,人家本身就有自凈能力,角質細胞你不碰也會到時間自己脫落的好嗎!角質細胞脫落了,附著在它上面的污垢咋就不能隨著一起滾蛋了?!
這精神傳達的可還到位?
更多獨家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曉安說臉」,回復以下關鍵字查看:
【問題肌膚】祛痘 | 黑頭 | 抗皺 | 痘印 | 美白 | 脂肪粒 | 毛孔粗大 | 敏感肌膚 | 外油內干【買前必查】蘆薈膠 | 小黑瓶 | 神仙水 | 雅漾大噴 | 雅詩蘭黛 | 健康水 | 紫蘇水 | 流金水 | 家用美容儀【成分詳解】酒精 | EGF | 果酸 | 胜肽 | 玻尿酸【劑型真相】 精華液 | 潔面乳 | 原液 | 化妝水 【醫美技術】光子 | 激光 | 熱瑪吉 | 超聲刀 | 深藍射頻 | 熱拉提 | 調Q | 點陣 | 美白針 | 美白丸 | 填充劑 | 水光針 | 白瓷娃娃 | 黑臉娃娃 | 王者之心 | 王者風範 | DPL | 脈衝染料激光【基礎護理】卸妝 | 防晒 | 補水
推薦閱讀:
※皮膚暗黃
※脖子皮膚黑咋辦 這些方法送給你
※「孕睫素、促睫素、睫毛生長液」真的可以讓睫毛長長嗎?
※生物多糖在皮膚保濕技術的應用機制
※春夏妝容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