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失敗的你,如何產生創造力

嗯,有幾天沒談失敗學了,炮製一篇。

我們之所以能安然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是因為——無論我們再怎麼失敗、再怎麼困苦,還是能在生活中發現創造力的痕迹,比如為一成不變的環境稍微布置一下,改善改善心情。

不過而關鍵在於前面這句話,當我們感覺失敗時,我們還能在生活中發掘創造力嗎?

直覺上,我們會以為創造力是屬於正能量的,總是成功人士在大談創造力,總是那些面帶微笑心情快樂的人在大談創造力。所以如果你是一個以悲傷作為生活背景,以惆悵作為生活現象的人時,你肯定在內心深處討厭創造力這件事情。

創造力某種程度上已經被污名化,讓大家以為要為生活帶來重新的生產與某種創意,是必然要保持正向心情,樂觀以對。

但事實上,我們對生活的創造表現真的是如此嗎?真的是因為我們要情緒正確,想法正確才能達到嗎?

過去我們不僅僅認為正面情緒比較跟創造力表現有關,我們也認為如果你能夠看見事情的全局,會比較能在生活中表現創造力。但科學研究的結果卻不是那麼絕對的,在結果中能夠看見大方向大藍圖的人,同時有處於正面情緒確實在創造力表現上比較突出。但反過來,你在比較注重細節的思考時,悲傷情緒卻能讓我們發揮創造力。

回頭想想看所謂的創造對於生活是什麼,或許跟這實驗中表現的很類似。

創造或許是一種尋找更多可能的過程,也可能是嘗試找到事物間更多的關聯,在原有的想法中萌生另一種想法,或是用不同的方式與手段表現自己的想法與心境,甚至與人溝通等等。

當你心情極佳時,或許你著眼大局,看見全貌,讓你可以用更多不一樣的方法去面對世界。但這也不代表當你心情低落不安時,你就無法找到更多生活的其他可能,或許你只要進入仔細的思考,專註與直覺地去探索自己的生活。即便在悲傷沮喪之下,生活的其他可能,與可行的解決方案也自然可能會出現於你的腦海里。

根本的精神在於,如果創造力的發揮是我們展現生命力的方式,那不代表你一定要著眼大局,才能夠擁抱生命力,也不代表你必須每天都樂觀心情佳,才能夠擁抱生命力。

你可以通過仔細尋找,把細節顧好而闖造出生活不一樣的面貌。

你也可以在心情不佳時,找到投入的方法去創造屬於自己生活的生命力。

我們或許需要更彈性地看待自己的情緒、思考方式與什麼是「好好過生活」這件事情。或許回頭看看藝術的創造,在這些藝術創造的故事之後,好像也很少發現那些滿心歡喜,總是很大氣的藝術家們。

所以根本的生命力,不是我們要刪除什麼情緒、要執著於什麼樣的思考模式,而是創造的背後可以是多元豐富的心境表現的,只要你能試著思考看看這些個別心情、思考方式對於生活的實用之處。

創造力往往來源於潛意識,然而,由於潛意識是非不分,積極消極、好的壞的統統吸收,常常跳過意識而直接支配人的行為,或直接形成人的各種心態。所以,成也潛意識,敗也潛意識。

因此,不要讓「失敗等於無用」的觀念隨便進入我們的潛意識中,遇到消極的思想信息時,可採取兩個辦法加於控制:

一是立即抑制它,迴避它,不要讓它們污染你的大腦思想。對過去無意中吸收的消極失敗潛意識,永遠不要提起它,讓它遺忘,讓它沉入潛意識的海底。

二是進行批判分析,化腐朽為神奇。用積極的心態對失敗消極的心態進行分析批判,化害為利,讓失敗消極的潛意識像毒草化成肥料一樣變成有益的思想意識。

潛意識蘊藏著我們一生有意無意,感知認知的信息,又能自動地排列組合分類,併產生一些新意念。

所以,我們可以給它指令,把我們碰到的難題化成清晰的指令經由意識轉到潛意識中,然後放鬆自己等待它的答案。

另一個重點是心理暗示。心理暗示能使人把麵粉當藥劑治好了病,也使人把藥水當毒液喝送了命,這都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人因悲傷而哭泣,但往往卻因哭泣而悲傷,世界上有許多被不安、自卑感所苦惱的人,他們總以為自己對任何事都無能為力。這顯然是陷入了負面自我暗示的陷阱中。

自我暗示的正作用,是訓練我們如何增進自信心,如何能由失敗中體驗成功,又如何克服惡劣的情緒等等。

林肯在一次演說中說:「有人寫信問我有多少財產。我有一位妻子和一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也租了一個辦公室,室內有一張桌子,三把椅子,牆角還有一個大書架,架上的書值得每人一讀。我本人既高又瘦,臉蛋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們。」

這番話是林肯對「有多少財富」的答覆,所以最後一句話「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們」就暗示人們說:「你們是我唯一的財富,我離不開你們。」

人們聽過之後,自然會體驗到林肯熱愛民眾的深厚情感。與直接表露情感的方式相比,用間接的、意在言外的暗示方式表達情感和意願能使人體驗更深沉,印象更深刻。

因此,自我暗示還能對自己的心理產生有益的影響。當別人常對你說:「哦,夥計,你真能幹。」你會感到自己信心十足,而且往往也會變得更加能幹,因為別人對你的肯定,將變成你對自己的期望,你的行為也會儘力去回報這一期望。

那麼,我們自身也可以通過運用自我暗示,讓自己避免沉浸在失敗感當中,妨礙了創造力的產生。以下的方法,建議你效仿:

●列出你性格中積極方面,可更好地了解自己。

●選擇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努力改變。

●設定可以完成的目標。

●不要過快地改變生活中的太多方面。

●找出一個合適的典範,而不是一個不現實的偶像加以學習。

●不要對過去的失敗和錯誤的判斷耿耿於懷。

-------------

失敗的你,請記住我是你的老朋友。


推薦閱讀:

新的一年,更學術,少知乎

TAG: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