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永澄:停!不懂學習方法就會讓自己瞎折騰!

1

98%的人並不懂如何學習,但是,為了表現出自己還是挺好學、會學、能學,每天都在折騰,還要把個人簽名改成:年輕就要折騰。一段時間回頭看,發現自己還是那個樣子,站在原地不動,像海面上飄著的一艘船,上下波動但還是寸步不移。

你知道的,我的主業是目標管理,在指導學員的月周計劃中,總是會看到一種傾向:儘可能用任務把自己的時間填滿,然後讓自己有種心滿意足的錯覺

來看我最近在答疑會上遇到的實例:一個市場營銷主管,他下一周大約有60個小時的時間,由於自己不知道要幹什麼,所以,隨便做點什麼總比什麼都不幹要好啊,於是安排了看書、練字、做做工作流程化,大約看著一個周的時間排滿,就滿足了。

你不覺得奇怪么?確實自己的時間被塞滿了,但是,這種安排和「營銷主管」之間有什麼關係么?說得本質些,做的事情竟然和這個身份的價值相關性非常低,那就是低水平的勤奮啊!那就是亂動、瞎折騰啊!

2

前段時間,和幾個做K12在線教育的創業夥伴交流,他們提到了自己團隊的學習效率問題:「我們的教務管理團隊夥伴每個周都會安排時間學習,學習的方式也挺好的,看書、看教程、大家彼此交流,但是總是感覺哪裡除了問題,因為半年過去了,我看大家的水平還是那個樣子,沒有什麼進步,怎麼辦呢?」

你看,創業者遇到的問題,很多個體都會遇到:自己很努力,但是總感覺沒效果。要做知道,現實就是用來做對照的,它像是面照妖鏡,將答案告訴你:你想的是對的/你想的是錯的!現實和你想的不一樣,那就說明你想錯了

我們都以為,多和人交流、多去做事情、多去看書(這裡的書,指知識載體,看課程視頻不代表就比看書水平高在哪裡)、多去主動搜索,這些常見的學習方法確實很重要也很有效,但是,你只是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把時間塞滿,就期待學習有成長和提升,這種想法只會換來現實的打臉

解決問題要有思路,這種「折騰」問題的解決思路特別簡單,只要套用黃金思維圈:Why - How - What,就可以徹底解決。所以,我啟動了我的諮詢師話術(你可以把話術拿走,自行提問幫助自己解決類似的問題):

問題1:「如果對照黃金思維圈的思維方式,你們團隊的看書、看教程、大家交流這些方式,是屬於Why呢、How呢、還是What呢?」

朋友說:「這是一種學習方式吧,那應該屬於What,就是一個個具體的學習的實例。」(要知道,黃金思維圈中的What,並不翻譯為「是什麼」,而是「具體的實例是什麼?」,What是How的一種實例,如果這一點不理解,就無法有效使用黃金思維圈,更多內容見成甲老師《好好學習》一書)

問題2:「既然你判斷出自己的做法是What,那你一定知道的,沒有Why、How的話,What的準確率就會大幅度下降,容易自嗨和低水平勤奮啊!那你安排團隊做這些What,它的Why和How是什麼?

朋友說:「不知道……」

問題3:「你更在意思想上的艱苦奮鬥,還是行動上的上的艱苦奮鬥?兩者差別是在外表,行動上的艱苦奮鬥,顯得很勤奮、顯得很努力,其實沒有思考壓力,但是就是在原地打轉;思想上的艱苦奮鬥,是主動迎擊困難,壓力會非常大思考清楚問題之後再動手,看似開始不動,但是這是典型的先慢後快的模式,你選那個呢?」

朋友說:「當然選思想上的艱苦奮鬥啊!創業啊,亂動容易死啊!」

問題4:「那你讓團隊做那些What,背後的Why和How是什麼?」

朋友說:「你妹,你太雞賊了,又回到第二個問題了!」

我終於不再提問,轉換成智者的身份說了一句:「在知識阻塞上慢下來,真正把關鍵的地方打通,才能迎來真正的快!」朋友拚命地點頭。

3

人類的碳基生命決定了我們的思考帶寬是有限的,我們只能思考一些具體、實際的事情,一旦要抽象了,就會耗損能量,大腦就期待偷懶或者抵觸。所以,每個人都可以輕鬆找到What,也就是找到要做的實例,可是卻不願意畫力氣澄清自己到底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那些假設是什麼?以及回歸到假設之後的全新策略是什麼,也就是How是什麼正是這個思維難題的存在,才讓人和人之間有了天壤之別!你想進入社會的中上層,那就必須直面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

世界上最長的套路,是永澄老師的方法論,人人都這麼說。我看朋友為難,又把套路給出來了:抓手思維 + 觸發器 + 高效積累,一個套用問題就解決了。來看我的思考路徑:

Why:為什麼教務人員要學習呢?我們的期待是通過提升教務人員的素養,來提升教務管理服務的質量,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Why背後的假設:用戶滿意度提升、口碑會變好、事業會持續發展;教務人員素養提升服務質量就會提升;通過看書、看視頻、討論可以提升教務人員素養。

關於價值環節(Why)我是認同的,用戶的口碑來自於用戶切實的改變以及自己在過程中的體驗,教務人員的水平直接影響了體驗。但是,背後的假設中有一條就有問題:看書、看視頻、討論可以提升教務人員素養。

要知道,很多人把可能性當作必然性,這就是個深坑,如果你期待自己處於淺層思考、自嗨、低水平勤奮的話,可以不理會這個問題。要知道啊,0.01%也叫有可能,但是0.01%基本上就不是必然發生的事件。看書、看視頻確實可能提升教務人員素養,但是,有效且高效提升素養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呢?這就涉及到How的問題了!

How:基於教練技術的思維方式,最好找到一件事,只做這件事就可以讓整個效果快速發生,這就是抓手思維。那究竟做哪件事,可以更高概率地提高教務人員的素養呢?我的策略是:呈現我們的美好How的背後假設:美好是帶有吸引力的(財商理論、吸引力理論),取悅用戶遠不如呈現自己美好來吸引用戶來得高效。也就是說,要讓教務人員在工作中時刻思考:如何呈現我們的美好,這就是整個教務工作的抓手(目標軸心)。

找到軸心,所有的工作主線、學習目標、方法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既然,每個教務人員都要呈現美好,那他在做事情時內心就會安裝一個觸發器If遇到任何事,Then判斷這件事情和呈現美好之間的關係。這種思維方式極為簡單、極其高效,永遠不需要判斷不同場景、不同種類的問題(if A,then A1;if B,then B1……),因為無論If了什麼事情,處理方式都是一樣的,就可以讓大家聚焦積累了。比如,在學生答疑活動中,不要思考求著大家看答疑實錄,而是去思考如何呈現我們的答疑的巨大價值;在日常班級管理中,不要要求大家遵守紀律,而是去澄清我們班級的機制體系是如何促進人改變的……你看,只要考慮了呈現美好,思維方式就會完全發生變化。

再談教務人員的學習,手段已經不重要了,不管是看書、看視頻、還是做中學、學中做,都僅僅是手段而已。這個時候,教務人員內心會有個軸心,他遇到的一切都要思考:我是如何在這個環節呈現美好?我學習的內容對於呈現美好的幫助是什麼?我還可以結合以前的什麼來讓自己呈現更多的美好?擁有主動思考的學習者,一定比瞎搞來的高效。

最後,關於高效積累,那就用我之前談到的卡片方法(鏈接在文章總結部分),由於核心明確,就可以讓每個教務人員每天積累3-5張關於呈現美好的卡片,他們5個人的團隊每天可以積累15-25張卡片,每個月大約可以形成150-225張卡片(平均200張)。我們假定重複率為50%,每個月就會產生100個閃光點,一年下來有1200個閃光點,這個教育公司的運作能力會爆棚的!

說到這裡,我的夥伴已經嗷嗷嗷地跳起來,跑過來跟我碰杯喝酒……

4

今天的故事很長,不見得大家能認真看完,那真是太可惜了,不過,緣分就是這樣的,很多好東西擺在面前也不見得被發現。但是,但凡你理解了背後的邏輯,你會發現一個很可怕的推論:你和一個競爭者,兩個人平時都看書、都學教程、都參與討論,但是你就是比別人慢,越來越慢,越落越遠,你再努力也超越不了對方,原因可能就是上面的套路沒有想得全!對方知道自己做事情的目的,圍繞著軸心轉動,而你卻像條死魚在水面上下浮動,若隱若現……

所以,我建議你平心靜氣再看一遍Part2和3背後的思路。不過,我也會做下整合,讓你清楚看到我的思維方式:

核心1:黃金思維圈。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思考工具,必須要好好掌握,我有3個使用心得要分享:首先,你不能只是停留在認識英文單詞的層面,那真是暴殄天物了,要知道Why考慮的是價值、How考慮的是策略、What是策略的具體實例/套路,這個都不能理解,那就無法使用這個工具了;其次,每一個環節背後,必須要澄清假設,然後這個假設儘可能要高概率正確的;最後,如果你能更好地理解我的世界觀(3月初的文章都在寫世界觀),那就更容易掌握這個工具。

核心2:多學點理論吧。這個時代太浮躁,正在不斷拉開人和人的差距,有人因為時間破碎了,所以無法安心去學習那些大部頭的理論。要知道,理論是前人所有試錯教訓的總和,它是一種更高概率的正確假設,擁有更多理論,你的假設就會更穩定,現實就不會總去打你的臉。雖然,我知道,很多人依然會過濾這條建議,可是我還是要讓認同我的夥伴認真記著這一點,並立刻去落實到行動中。

核心3:學習方法一定要掌握啊!學習、思考和實踐,是一個個體之所以可以成長的核心要素,學習方法是學習的發動機啊,你不懂如何學習,那怎麼學習呢?我前幾天寫過五篇學習方法文章,分別談了基於目標導向、架構導向、表徵導向、高效導向、輸出導向的學習方法。你看我今天的套路中,就大量使用了目標導向、高效導向、輸出導向的學習思路,你也可以在自己的學習中,有機組合這些導向方法,讓自己的學習效率更高。關於我的學習方法,你不要覺得只是個體經驗、可能通用性差,其實那些方法都是結合了我自己實踐的:元認知學習法、框架式學習法、聯想式學習法、心理表徵學習法等,如果你期待更高效,那就直接去學習這些學習方法,或者,先把我的套路落實在生活中吧。不管哪種,一定要有自己的學習演算法才行~

其實,本文是學習方法系列的總結文章。這個系列的初心是為了推廣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一書,這本書給我的影響太大了,不全力推廣感覺自己無以為報。

寫到這裡,這個系列的基本認知已經完成了,加上這篇一共寫了七篇,分別是一篇引子、五篇具體方法論還有這篇總結,也是這些方法的綜合應用文章。我結合了多種學習方法和自己的實踐,秉持著我老媽子的寫作特質,希望你能夠有所收穫吧。

? 引子:《永澄:誰說時間被打成碎片,就不能高效學習了?》

? 目標導向:《永澄:我打賭,你的學習很少設置目標!》

? 架構導向:《永澄:如果說學一個可以頂一百個,怎麼學?》

? 表徵導向:《永澄:學會的最佳方式是花錢找高手》

? 高效導向:《永澄:驚!系統學習真的是一種詛咒》

? 輸出導向:《永澄:學習者必殺技,4層次價值輸出體系》

? 總結:本文

如何把這套方法安裝在自己身上呢?我建議:先完成目標導向,然後再考慮輸出導向,第三步考慮表徵導向,到這裡一般人都能成為高手了,頂級高手和普通高手之間的差別就體現在是否可以自行讓知識生長以及利用碎片化學習方式來提升學習效率。這就看緣分了,畢竟,頂級高手少之又少,人們對自己的要求又低之又低。

希望我的朋友,高手和頂級高手要多一些~你願意和我做朋友么?

易仁永澄,助力職場青年的個人目標達成。

個人公眾號:永澄老師(YCMentor)要想目標達成,就找易仁永澄!

推薦閱讀:

永澄:寧可拖死,也不開始,因為你掉進了這個怪圈
永澄:現在開始,積累你的概念庫吧!
永澄:個人成長只是最低水平要求!
永澄:積極主動,一切成長的第一保障

TAG:目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