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寫作教學內容新論》之一
02-23
《寫作教學內容新論》,葉黎明,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序一 陶本一; 序二 王榮生***前言任何教育教學研究如果沒有觸及課堂,如果不是以觸動、影響、改變課堂為旨趣的話,就不能說是有價值的研究。
推薦閱讀:
頑症/基本之問:
1.寫作教學強調真情實感,為什麼學生作文造假現象扔普遍存在?2.寫作教學歷來重視興趣的激發,為什麼學生普遍害怕、討厭作文?3.寫作水平高的學生不承認是教師教出來的,寫作水平低的學生,教師承認是教不會的,那麼,教師是否有效地幫助了中等的學生呢?4.對於那些為應試而教的教師而言,他們是否確信自己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呢?5.寫作教學是否有效地培養了滿足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工作需要的寫作能力?6.語文教師在批改和講評上投入了大量精力,這些努力,是否得到了相應的回報?教學需要關注並反思結果。大多數寫作教學是未經設計的。a,目標太寬泛;b,過程性指導缺失;c,關注寫的結果,卻沒有關注教的結果,更缺乏對教學效果、效率的自覺反思。缺教,一個普遍性和長期性的問題。突破,多從方法找突破,如快樂作文、生活作文、活動作文,很少從內容找突破,如不同學段寫作教學內容序列的編排等。
應該教什麼?——課程內容用什麼教?——教材內容實際教了什麼?——教學內容寫作課缺教,往往表現為缺少教學內容的鋪展,教師很難在寫作課上講下去。應試之外,教師面臨著不知道教什麼或不知道如何開展教學的尷尬。正確的教學內容——有道理;有結構(課與課之間的教學內容,存在邏輯關聯,表現為層層推進的階梯關係。寫作教學的主要落點,應該是真實而具體的文體寫作知識。【對中學適用,對小學則否。主要落點之外的落點,包括段落練習、遣詞鍊字練習等】否則,教學內容的重複將不可避免。否則,教學又要回到「敘事要有波瀾」、「要合理安排順序」的老路上來。教學內容確定先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課標(課程內容)-教材(教材內容)-教學(課堂教學內容)取向!根本的影響,卻是課程取向。如:
實用與非實用,選實用——文章學的那一套文體方面,選教學文體而非真實文體——寫作教學與應用的脫節寫作諸多功能中,社會的、認知的、情境的、交際的、文化的、政治的,選「社會-認知的」——評價過於強調思想正確性和認知獨創性。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與傳授策略、訓練技能,選擇前者——強調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等,重視課外的「養」,忽視課內的「教」,希望老師是「園丁」,而不是「教練」。寫作是什麼,對寫作本體的認知是最下面的那個龜。西方:寫作是書面交際活動,交際取向——語境、讀者意識、修辭環境。我國:寫作是認識自然、社會、自我的工具,認知取向——觀察、思考、生活、體驗、真情實感、讀寫結合。寫作知識再教材中的存在方式——一個遠未收到關注的問題。同樣的知識,以不同的呈現房還是,效果是不同的。——文本中心而非寫作主體中心,難成好的教材和學材。
散文。西方文論中,散文並不屬於文學體裁,是一種邊緣文體。我國,無論在閱讀和寫作中,散文都占絕對的分量。 該不該教,可不可教,怎麼教?想像作文。三大文體可教化***第一章寫作教學中的理想主義1.教學目標理想化——直奔寫得好
低限度:寫得像樣;高標準,寫得好——如: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我們直奔這兒,不妥。2.教學功能理想化。把作文教學上升到育人的高度,認為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做人是作文的前提。過於注重篇章內容,過於注重思想道德,過於注重情感與態度的養成,過於請示知識教學的傾向。【教學生做人,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把終極目標變成寫作教學的目標,不妥。】寫作教學核心目標:培養學生適合各種文體寫作的表達能力。即:文體寫作能力。三大文體的訓練,本質上是基本功的訓練,試想,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12年,僅僅進行基礎訓練,重複那些所謂的記敘、議論和說明方法,是何等的乏味!寫作教學的主要文體是散文,1.散文基本上不需要教。a散文體式特徵很難把握。散文的基本特徵就是無特徵。(南帆) 除去小說、詩歌、戲劇之外,都是散文。(葉聖陶) 龐雜,且無特徵。 b散文往往比較自由隨性。限制最少,因此最不需要教。舉例:微博,信息至上,靈技巧。基礎教育階段,拿最自由、最少限制、最隨心所欲的散文作為訓練的主要文體,值得反思。2.真情實感教不了。詩歌是少年文體,散文是中年文體。讓少不更事的中小學生去寫中年體的散文,要求深刻、豐富、有創新,多少有點勉為其難,學生只好「裝成熟」。3.散文訓練影響了文風。為情造文轉成為文造情!推薦閱讀:
※文搖首屆「一起狗帶」作文大賽,這也許是加入文搖的唯一機會
※乾貨| 「愛國」主題作文素材在這兒!
※為什麼孩子讀很多書,也無法寫好一篇作文?原來如此
※有什麼好的方法能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
※推薦幾個議論文方面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