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的基本素養:你在論證還是在陳述?

有很多演講者深諳詭辯術,靠著高超的修辭技巧混淆視聽,讓烏合之眾跟隨著演講者振臂呼喊:麵包和黃油都會有的!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由!這邊的朋友給我一個O,那邊的朋友給我一個Yeah,O Yeah, O Yeah!

吃不到葡萄就沒有資格說葡萄酸,要有批判性思維,就要先扛得住別人的混淆視聽,演講者的基本素養之一就是:分得清論證和陳述。

論證:由前提和結論構成。(用於支持或證明某斷言的是前提,被支持的斷言是結論)*

陳述:說明某個事物。

之所以論證和陳述需要被區分,是因為論證有真假的屬性,當論證中的前提為真,結論一定為真。但陳述本身無法自證,如果描述的是客觀事實還好,如果描述的是歪曲的事實但是伴以混淆視聽的修辭和煽情,很容易上當。

論證分為兩種:推理和歸因。

推理

舉一個例子:

論證:

(前提)A比B高,B比C高;

(結論)A比C高

如果我可以確定前提為真,那麼結論一定為真。但是如果同樣說明同一件事,用陳述就會混混沌沌。

陳述1:A比C高

陳述2:A比C矮

在沒有其他信息的情況下,誰說的對呢?這種陳述方法還算善良的,你可以根據兩個陳述人的專業和你自己的背景知識來判斷,但如果陳述中夾雜著煽情,恐嚇,誘惑,無關信息,偽專家背書,大多數人的觀點的時候,也許稍不留神就會變成信徒。

例如以下這些披著羊皮的狼陳述,你是否聽到過,或者你也曾經說過?

社會主義好,就是好啊就是好。

爸媽是為了你好,你要聽爸媽的話。

你需要買房子,因為買房子有安全感。

科技是無罪的,就像刀子是無罪的一樣。

善惡有報,不相信的人有惡報。

80%人的選擇,你值得擁有。

歸因

歸因的論證過程和推理不同,推理的前提證明結論,而歸因的前提支持結論,並且支持的程度有所不同。

舉個例子:

(前提)A被殺害的刀子上有B的指紋。

(結論)B是兇手

《十二公民》是典型的歸因,找到最能支持結論的那個前提,便是一個較強的論證。但有些像無限逼近的概念一樣,支持無限逼近證明,但支持本身不是證明。

小時候我們打破砂鍋問到底,後來噪音和我們的背景越豐富,反而有時候懶得探究那個最接近的原因,再後來慾望越強了,看到那些秀色可餐、一舉成名、屌絲逆襲的故事的時候,也扛不住的。怎奈何,成王敗寇,我們又喜歡聽成功者的故事,所以勵志反成主流。

偷偷懶,勵勵志,

只要你願意相信,你就可以成功。

科技會毀滅人類,因為原子彈威力很大。

我們要讀研究生,因為研究生好找工作。

妖怪來了,前面這座山有妖氣。

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所以我說的對。

我花兩塊錢就中了一百萬,所以你也有希望。

你也可以成功,因為我的成功可以被複制。

辨別得清論證和陳述,

不把陳述惡意包裝成對你有利的論證,

與君共勉。

*論證的定義摘自《批判性思維》

推薦閱讀: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數學歸納不是經驗歸納

TAG:演講技巧 | 邏輯 | 論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