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系統介紹一下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的思想體系及研究重點?
每提到鮑德里亞,就只想到一種形象,懶散的瘋子,即像瘋子般驚人的想像力,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概念,卻對於諸多概念缺乏基本的收拾整理,甚至前後矛盾,不知所云,以至於他的哲學觀點總和用「體系」來概括的話,都是對其他在這方面做的還可以的同仁的不敬。鑒於實在還沒有能力讀完它的一本書,在此只能獻醜用一些別人的咀嚼物了。
閑話少說,我在此主要是從這樣幾面切入正題的:馬克思主義的旗手和倒戈者。這主要是說鮑氏早年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像天朝政治教科書所言的那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提出了,在後工業化社會裡(主要是指戰後的歐洲),勞動不再是資本家,或是資本主義制度異化剝削的對象,消費成了取代這一位置的載體。這其中的關鍵性表現是消費的符號化,即我們消費的不再是物,而是一種符號,是有諸多概念組成,大眾傳媒取代工廠,成為符號消費品主導性的生產線,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開足馬力的生產製造各種符號消費品,以至於豐富到淹沒生產製造他們的人,空留下實在的物則成為附屬品。
鮑氏認為相比工業社會惡劣工作環境對勞動力剝削的可見性,符號消費的表面光纖、平易近人卻包含更多的壓抑和欺騙,其隱蔽性和危害遠甚於血淋淋的剝削、壓迫。通俗一點解釋,像蘋果之類的資本家通過培植消費者對高端、前衛、自我實現等概念的需求賣產品,鮑氏認為蘋果賣的不是手機、電腦等實物,而是概念符號。這種方法的高超之處在於,無論你是否有這方面的需求,以及是否有夠沒這種商品的能力,都會打心裡有購買他每一款新產品的衝動,很多人沒耐住衝動就沉溺於這種符號中,變成為蘋果之類的資本家拚命賺錢的奴隸。沒過幾年,鮑氏調轉方向,開始炮轟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展開了真刀真槍的肉搏,對此,大家可以私下找《生產之鏡》觀此盛況(奇怪的是手頭的這本中譯本卻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的)。鮑氏炮轟的主要是馬氏的勞動價值論,將生產成為「幽靈」,認為馬克思」將經濟學的理性方式普遍化了,並作為人類生成的一般模式推廣到整個人類歷史中。他用宏大的模擬模式來描述整個人類歷史。他用來反對資本秩序的工具,正是資本精心闡述的最巧妙的一種意識形態幻想。「
直白地說,鮑氏認為馬克思拼了命去反抗的資本主義,卻還是落入資本主義的經濟邏輯陷阱之中。
鮑氏對馬氏的攻訐還很多,此處只具一例。鮑氏在批評馬克思之餘,提出用」象徵(symbol)「來替代馬克思的」生產「在整個社會中的中心地位。象徵是什麼,鮑氏一直沒有正面闡述過,他只說,他的象徵不是心理學意義上自主性、孤立性的情感,它支持存在於流動的交換關係之中,因此象徵與象徵交換密切相連。為此,鮑氏給出了象徵和象徵交換的一些特徵,象徵具有普遍性和絕對性,象徵交換則是非現實性、互惠性、可逆性的(因為才資不濟,也沒理解多少,這裡只是簡單搬運,就不展開分析了)。
大眾傳媒的模擬、內爆和超現實。當初剛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就覺得鮑氏的這個理論應該也是屌爆了的,果不其然,初讀就覺得是天馬行空的一片。
模擬,作為」仿像「的第三階段,代表的是後工業社會的符號產生形式。在模擬之前,仿像的第一階段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仿造「,在那符號很有限的社會裡,沒多少時尚流行,更多的是對自然的仿造;仿像的第二階段是工業飛速發展的時期的」生產「,這種開始出現對抽象事物簡單大規模重複的方式,大大豐富了符號的數量和範圍,解放了對符號束縛的制度;到了第三階段的模擬,則是開始脫離實物,只剩簡單的信息符號的不斷複製重複,是信息大爆炸的,是」能指的漂移「(關於這串文字,我表示只是囫圇吞棗的吐出來,無法詳細說明了);當過了第三階段,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仿像成為超真實性,即價值的碎片化、數字化,符號以不再需要仿的對象,可以對自身進行複製(第四階段大致是九十年代初,互聯網興起之前提出來的)。依愚之見,模擬以及超真實性想要表達的是,社會在大眾輿論形成之後慢慢成為一個巨大的羅生門,真實、自然慢慢退出,只剩下能夠不斷自我複製、看上去很真實的符號世界。就像不論是造謠者、還是打擊造謠者,都在不斷聲稱自己代表真實,但實際上早就沒有了真實,更遑論審事真實的。內爆則是指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的符號,在自身不斷增長、擴張和泛濫之後,信息符號自食其身的內容,意義開始泯滅,及至將整個社會消散於混沌之中。另外,與此相對的外爆則是指馬克思口中「社會化大生產的不斷擴張與資本私有壟斷的矛盾」不斷激化後,資本主義自身的崩塌。技術的致命之擊和主題的命運。鮑氏顛倒了近代西哲以主體為中心的做法,將焦點放於,現代科學技術成為養大的狼,反噬其主。鮑氏這種對技術進步所帶來急速社會變遷的焦慮,使他認為應該改變之前大家一直採用的平庸策略,即以主體為中心,以主題研究和征服客體為路徑,強調主體的智慧和主動性的策略(至於他這裡不用更貼近圈內人的方法論(methodology),而用策略(strategy)一次來在此闡述,確實不得而知);而應該開啟致命策略,即看物,或者技術如何依循一定的軌跡發展壯大,及至抵達極限,突破極限,將其主體逐出領地,並消滅的策略。
鮑氏在此想要表達的是赤裸裸的反現代技術、反現代化、反城市化,最終回歸自然,融於自然的莊子自然主義(現編的詞兒),可以說是鮑氏不信任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是否認),希望回歸簡單依循自然規律過田園生活的時代。
行至暮年,鮑氏的思想越發玄妙,《致命策略》一書更是提出荒誕玄學一說,甚至脫離西方傳統的形而上的範圍,將主體踢出主要研究範圍,擢升「物」作為研究的中心,其中的含義也正如其X公式(比X更X)一樣,難解其意。鮑德里亞還有其他很多細碎的理論觀點,因為能力有限,暫且在此收住,歡迎諸位補充指正。
參考文獻孔明安.《物·象徵·模擬——鮑德里亞哲學思想研究》.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鮑德里亞.《生產之鏡》.中央編譯出版社
這是一個大XX。
(之前寫作「大神」,已被批評,已改正。)他的名言這些年在很多人的書里被引用不斷。「物品化身符號,符號成為消費對象。」
這一句我印象深刻。但他寫的書我一本也沒看過。都是通過別人寫的看到過他。所以不好意思了,介紹不出來。等以後我仔細看了,我再寫給你。真實,事實,現實,真相,現象,幻覺,幻象,虛擬,擬真,鏡像,符號,超驗就這些吧。互聯網和媒體、新媒體主導的世界是鮑德里亞核心理論最好的檢驗吧。鮑德里亞的思想導師之一居伊德波的論著和鮑的核心理論有著密切關聯吧。
鮑德里亞死之前就知道他營造的理念世界超越了時代卻無人理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