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書《股海方舟》節選

最近應邀寫書,懈怠專欄了,這幾天陸續轉載其中部分節選,還請大家包含。

。。。

股市究竟能否賺錢。有關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如果股票實際上長期不存在盈利的可能,那麼一切炒股的行為都是水中撈月,毫無意義了。或許任何一個股民,內心都從來堅信股市是可以掙錢的,但是直覺是一回事,事實是另一回事。實際上,有關股市能否賺錢的討論會貫穿全書。而本節只是給出最直觀的數據來給出答案,並且對這個答案做出解釋。

E.迪瑪森在他的《投資百年收益史》中有這樣一張表,如下:

表1:全球12個主要市場金融工具年度收益率(1900-2000)

國家

股票

長期債券

短期債券

日本

13.1

6.1

5.5

法國

12.3

7.0

4.3

瑞典

12.2

6.0

5.5

義大利

12.1

6.7

4.7

澳大利亞

11.9

5.6

4.4

丹麥

10.4

6.9

6.9

美國

10.3

4.7

4.3

英國

10.2

5.4

5.1

德國

9.9

2.8

4.6

加拿大

9.7

4.9

4.8

荷蘭

9.1

4.1

3.7

瑞士

7.6

4.7

4.3

通過以上表,我們先不去糾結股市100年賺的多少,關鍵的提示是:

股市的收益兩倍於長期債券,而後者按我們的經驗必然是大於銀行的儲蓄利率。

如果我們拿當下的一些數據來對比或許會有更加直觀的感受,以下數據來自和訊網(2016/5/25):

所以從這張圖上來看,股票的年化收益導致在4%之間,這顯然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數字,但是任何一個老股民都知道,股票的價格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拿2000年至今的上證指數來說,最高點達到6000餘點,而最低點1000點左右,在筆者寫稿的時候大致在2800點左右。所以股票的4%,只是一個理論的值,或許最多說明如果如果你始終持有股票,而不做任何的高拋低吸的話,那麼你的收益大致就維持在這個區間中。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投資者要從股市中獲取更多的財富那就不能在股市中隨波逐浪,而是需要更多的買進賣出的技巧,否則收入即使為正,也意義不大。我們會在後面談到一些這方面的技巧。

在繼續前進之前,這裡想要討論下股票和債券,我想很多中國投資者都對它們很熟悉,在我小的時候,似乎國庫券是家庭唯一的理財方式,而股票是在1990以後才在中國陸續發展的,但是要等到2000以後才被更多的人接受。

股票和債券都作為證券的類型,但是他們的由來全然不同。債券最早是由國家發行,用於支持戰爭的花費,也就是國家以未來的稅收為擔保進行融資。這種方式相較於由國家無限印刷貨幣有本質的不同。無節制的印刷貨幣,或導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乃至民不聊生,國家顛覆。在《價值起源》這本書中用「大陸的分叉」來說明債券的發明對歷史的巨大影響,並且假設在宋元戰爭期間,如果宋朝政府不是採用濫發貨幣,而是能夠創造類似債券的金融工具進行融資以支持戰爭的支出,歷史的走向可能截然不同。債券發展至今,從國家債券,到公司債券,我們先不談公司債,因為公司債和國債其實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國債大家可以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風險為零,因為是整個國家在支撐。但是等到公司債,尤其是類似美國這類成熟的債券市場,債券本身對應的公司,而公司可以倒閉,所以美國有垃圾債券。當時發明一種賺錢的方法就是廣泛大量的買進垃圾債券,因為它便宜,雖然其中很多公司倒了,但是只要有幾家公司能夠起死回升,那麼就可以把錢賺回來。

中國的債券市場依然發展緩慢,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債券市場來看,仍屬於比較稚嫩的階段,從債券總量和貸款量的比例來看,美國大致是7:3這樣一個關係,而中國是3:7。如果我們去觀察債券市場,可以發現除了國債,政府債,其中的企業債都是耳熟能詳的企業,稍稍遜色的企業目前都難覓蹤影。發展緩慢或許是一個尷尬的事,但是對於投資者未嘗不是一個機遇,取決於兩點:

1. 一個國家的強大取決於這個國家中公司的強大,而如果沒有強大的資本市場,難以孵化強大的公司,我們現在的互聯網最大的三家公司BAT都是在美國上市的,但是未來如果國家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發展起來就必須大力發展資本市場。

2. 只要亂世才能出英雄,今天的很多財富人士很多都崛起於改革開放,隨著證券市場的改革,必定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亂和治交替發生。

從目前來看,中國的股票市場發展相對債券市場更加滯後。債券市場最近一兩年發展速度比較快,因為引入的競爭,由之前的一家監管機構發改委壟斷,到現在三家機構發改委,證監會,央行相互競爭,這種良性的競爭導致市場發展的速度大大提高。債券市場引入競爭的機制,或許也可能未來被借鑒到在股票市場上。

我們講債權市場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比較股票市場。股票最早也是由政府推行,但是目的和債券不同,並不是出於戰爭融資,而是商業冒險。最早的現代股份制公司誕生於荷蘭。當歐洲發現印度後,荷蘭充分認識到海貿,即歐洲和印度之前的貿易會帶來極大的回報,認為這是一個可以決定未來國運的重大契機,並且希望以舉國之力來推動這個貿易。但是當時受制於科技,海洋貿易有很大的風險,除卻少數滿載而歸的船隻的光鮮表現外,更多船隻一去不回,音訊全無,而這會導致一些列的債務問題,包括船的造價,貨物的成本,人員死傷需要賠償。這一大筆的損失,可能讓組織者傾家蕩產。固然利益誘人,但是巨大的風險阻礙了貿易的快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便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也即是說,每個人都可以投資這個公司,獲得對應的股權,而即使災難發生,投資人最多損失投資的金額,僅承擔有限的責任,而不需要傾家蕩產。這個機制迅速被廣泛應用,而荷蘭也因此能聚舉國之力發展海洋貿易,迅速成為當時的有數的強國。有了股份,就會有流動的需要,於是股票市場誕生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最初的股份有限公司的使命非常純粹是為了海洋貿易,因為海洋貿易有巨大的風險,所以需要分散風險到每個股東,另外一方面,因為海洋貿易有巨大的獲利可能,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份被踴躍認購。所以我們看到股票天然就是風險和利益的孿生子,當你要去逐利的時候,你就得意識到風險。但是股票不是賭博,不是拋硬幣的正反面,當荷蘭公司某艘船出發的時候,實際上,我們不知道它的結果是可以安然歸來還是一去不返。但是當一定規模的船隊不斷出發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一定由部分船隻可以返航,同時這些安然回歸的船隻帶來的財富足以可以彌補之前的損失。這裡面有兩個地方要注意:

1. 不要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這條規則對任何風險投資都適用,如果你全部投資了一艘船,那麼你就把命運交給了別人,但是如果你投資了整個船隊,那麼你的風險就大大降低了

2. 我們關注的不是一家公司的興衰,而是一個行業的未來,在當時貿易就是最好的行業,所以把錢投資在這個行業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回報

所以從以上的認知來講股票和債券的不同主要體現在風險和收益上,股票收益高,風險也大;債券收益穩定,風險低。對企業來講,哪個融資成本更低就傾向於從哪裡獲得資本,但是中國因為之前債市對發債企業有相當嚴苛的要求,導致大多數企業無法發債,所以多數情況,股市成了企業除了民間借貸外,唯一的大規模融資渠道。我們知道目前因為股市採用的是核准制,也即是說一個企業如果要上市,必須滿足一定的標準,通過制定這個標準,就形成了一個籬笆,保證了股市內企業的數目。雖然目前為了解救中小企業的融資,實際上這個標準一直在鬆動,或者說建立了創業板,新三板,在這些板塊中分別降低了企業上市的標準,但是好歹這個藩籬還是存在的。然而一旦註冊制一旦實施,相當於把這個藩籬完全拆掉了,當然我相信政府會分批的,分階段的去拆除這個藩籬,但是事實仍是,無數的中小企業或湧入股市以求融資,直到供需關係重新平衡,也就是說股市融資成本和民間借貸的成本均衡。

所以我對未來的股市是悲觀的,也是樂觀的,因為這是一個必須經歷的涅槃重生前的黑暗。什麼時候是黎明,我覺得一個跡象是企業可以從債市融資了,分擔股市的壓力,一個方面是股市中的水份被擠乾淨了,這個擠乾淨我大致以為從上證指數來看是在2000點左右徘徊,不是說不能低,而是說再低,就會引起中小企業破產,整個國家經濟危機了。因為我們可以從之前的救市底線中看到一些跡象,就是一旦股市探底到2000以下,中小企業就抱團取暖,自發組織起來救市了。這可能是因為這些企業或多或少有股權質押,而一旦股市繼續惡化,那麼資不抵債,股權就要被拍賣了,企業就倒閉了。從這個邏輯出發,未來幾年2000點可能會成為新常態的一部分,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或許機會就是圍繞2000點的小波行情。

但是,如果把時間放寬到下個10年,我覺得中國還是有很大機會走出陰霾,重振旗鼓的。簡單來講,我覺得因為我們有更開明的政府;我們國家依舊具有後發優勢可以快速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新一代的伴隨著互聯網的企業家正不斷成長壯大,而互聯網將會引導中國完成產業結構的改革。如果我們最終勝利,屆時先鋒部隊必然是在這10年中迅速發展起來的創新企業。而這就是每一個投資者需要去下決斷的地方。這個觀點非常重要,我會在後面會更進一步討論這個觀點。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高通貨膨脹預期下,股票和債券呈正相關」?
什麼叫股票配資?
最近什麼行業,什麼股票有投資價值啊?
第二十五本書 《蠟燭圖精解》

TAG: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