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現實中的「渡邊太太」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她們的投資真的比「中國大媽」更有技術含量嗎?

相關新聞:

「渡邊太太」再出山:抄底墨西哥後狂買巴西債券


謝邀。

如果要將「渡邊太太」這個群體跟中國大媽相比的話,我認為在投資的技術水準上前者的確優於後者。

概括地說前者相較後者優勢有三點:有錢,有閑,有頭腦

但同時作為專業沾邊人士(= =)我也必須聲明:這種「優勢」只是理論上的,並不能簡單粗暴地認為渡邊太太們就一定比中國大媽們能賺錢。實際上投資它本身就是一件賭運氣的事情,不管是誰來做都一樣……

首先簡單了解一下日本的「主婦」這個群體。日本從二戰結束後至今六七十年以來,女性的社會之路一直是這樣一種固定的模式:上大學,畢業工作幾年,戀愛,結婚,一旦結婚or懷孕就辭職回家做職業主婦——這是90%以上日本女性必然經歷的人生軌跡,甚少例外。實際上,除非是在化妝品、幼教、文秘庶務等女性需求較高的行業,在日本職場你基本是看不到全職工作的已婚女性的。因此,「主婦」這個群體,實際相當於囊括了全日本30歲以上絕大多數的女性,屬於日本社會不可輕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讓我概括這個群體的特點的話,就是上面所說的「三個有」了。

1.有錢。

丈夫工資卡放在妻子那裡,錢直接受妻子支配,只能從妻子手中每月拿到定額的零花錢,根本連過自己手藏私房錢的機會都沒有,有不少丈夫甚至連自己的工資卡密碼都不知道。所有家庭儲蓄共同財產自然也都是由妻子管理支出。——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TC,大概有很大可能妻子會被人背後嚼舌根、丈夫會被譏笑妻管嚴?但在日本這才是常態。甚至應該說,這才是六七十年來約定俗成、務必遵守的社會規矩。日本主婦們掌握著家庭的經濟命脈,自然也就有更多的投資資本和更大的投資自由。

2.有閑。

日本發達的家電產業使得家務活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全自動化。內閣府200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15歲以上女性的家務時間已縮短到每日3小時15分鐘左右,並且預測還將繼續下降(平成16年版男女共同參畫白書|內閣府男女共同參畫局),而這是10年之前的數據,現在的時間應該更短。換句話說主婦有足夠的空閑時間

而另一方面,主婦的生活空間十分狹小,為了多與外界接觸、避免與社會隔絕,同時也為了補貼家用or給自己賺些零花錢(日本二十多年來一直經濟不景氣,但物價水平又高,不少家庭如果光靠丈夫的收入養活一家會過得緊巴巴的),她們雖然不能全職工作,但也不會放棄利用自己大把的空閑時間掙錢的機會。打零工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選擇,例如超市收銀員之類輕鬆簡單、離家又近、時間安排上又靈活的零工就有很多主婦在做。但日本有個很麻煩的法律規定叫「扶養範囲」,具體解釋起來很複雜就不細說了,簡單講就是如果主婦打工所得工資超過了一定數額,那麼就要對丈夫額外多徵收居民稅和所得稅,醫保的繳納金額也會大幅提高(扶養家族の範囲內で働きたい方へ)。出於避稅考慮,選擇投資而不是打工的主婦也越來越多。此外,富裕的時間當然也使主婦更可能實時調查投資信息、關注投資動態。

此外,在主婦的小圈子裡,投資理財也是一個常見的聊天話題。日本小學初中均實行就近入學制,因此對一個主婦來說,自家孩子同學的媽媽同時也就是住在自家附近的鄰居太太。一群人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很自然地就會形成主婦之間的小圈子,俗稱為「ママ友」。主婦之間互相推薦投資項目、帶新人入圈及交流投資經驗,可以說是小圈子內一種很重要的交流方式。

3.有頭腦。

前面也已經提到,不同於TC印象中常有的「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靠老公養」的形象,日本的主婦大部分是受過高等教育、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女性。另外@毛振 的回答里也有提到,日本的銀行和證券公司等為了鼓勵主婦投資經常會舉行一些講座,教授一些投資知識手法或者近期熱點。甚至大學和社區也會開辦類似活動。因此主婦們能夠接受到比較系統專業的投資培訓。自身水平和外在教育的共同作用之下,渡邊太太們擁有比中國大媽更佳的投資頭腦也是自然的。另外日本經濟的環境對主婦投資傾向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進入泡沫經濟時代,經濟飛速增長,90年代初期泡沫經濟破滅跌至低谷,此後經濟不景氣一直持續至今。也就是說「渡邊太太」中最主力的群體——30-40歲的主婦們都是經歷過泡沫破滅、極盛到極衰的過程的。因此她們在進行投資時會傾向於進行更細緻的分析、更謹慎的投入,簡單地說就是風險規避意識較強,相對而言孤注一擲虧到血本無歸的幾率也就小了。

以上所有全是在理論上分析了「渡邊太太」相對於中國大媽在技術水準上的優勢。但必須再複製一遍我開頭的話:這種「優勢」只是理論上的,並不能簡單粗暴地認為渡邊太太們就一定比中國大媽們能賺錢。實際上投資它本身就是一件賭運氣的事情,不管是誰來做都一樣……

有一個比喻我個人非常喜歡:世界經濟就是燒熱了的一大鍋湯,每個人都在一邊喝湯,一邊拿著大小不同的勺子往裡面加著各種各樣的料。因為人實在太多,料的加法也太複雜,所以其實誰都不可能知道下一勺湯會變成什麼味道(世界經濟一鍋湯)。即使不談「世界經濟」這麼大的背景,將範圍縮小到某個國家、某個行業、某個投資領域……道理也是一樣的。

所謂的投資頭腦投資知識,其實指的無非就是——我知道單獨每一種調料加進去會是什麼後果(各個參與者任意一種單獨的政策手段會對經濟整體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比如加鹽會變咸,加朝天椒會變辣;我知道幾個主要的喝湯人勺子都有多大(各個參與者對經濟整體環境影響力的大小之分):比如索馬利亞政府加10小勺熱水,也及不上美國政府加一大勺冰水,如果只有這兩邊在同時動作那湯還是會變冷而不是變暖……但終究沒有一個人能夠將全局情況分析透徹,即使有再好的投資頭腦、再豐富的投資知識也不行。因為這裡面的變數太多、太雜、太瞬息萬變,至少以人類現有的知識和科技水平,沒有一個個人、組織或機器能做到算無遺策盡在掌握。

想要準確預測下一勺湯是什麼味道,除非你自己的勺子足夠足夠大——老子一勺相當於這鍋子一半的量,我要是一大勺糖加下去還怕這湯不甜?但即便如此你的預測也並非百分百準確——萬一其他所有人突然聯合起來,一起往那另一半鍋里加超濃苦膽汁呢?那樣的話結果這湯或許還是會變苦。更何況大多數投資者只是平頭百姓,並非絕世土豪or代表超級大國呢?這真的就是個誰也不知道結果賭運氣的事兒= =

(題外話:這就是我當初碩士沒有選擇經濟學研究方向而是選擇了商學研究方向的原因……受不了一大堆數據一大堆計算搞得頭昏眼花,最終出來的還永遠只是個理論模型,現實從不可能準確按模型走)

所以只能說「渡邊太太」相對於中國大媽的優勢,可能使得她們有更大的可能性賺錢、更少的可能性虧錢,但說到底也只是「可能性」而已,至於實際結果如何——非人力所能及也,純看天。


第一次上山打熊的獵人和第三次上山打熊的獵人。


這裡先澄清一個概念。

渡邊夫人(Mrs Watanabe)不是特指主婦群體,而是指利用低金利日元購買外匯的個人投資家,包括上班族,家庭主婦和以炒外匯為生的個人。現代語境中的渡邊夫人多是指做外匯carry trade的個人投資者。

很久以前日本某財經雜誌還探求過為什麼是渡邊watanabe夫人而不是佐藤satou夫人?因為在日本佐藤satou是第一大姓氏,鈴木suzuki排名第二,而且渡邊要到第六名左右。

話題扯遠了。渡邊夫人第一次出現是在1997年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而文章中出現的渡邊夫人跟外匯投資也沒啥關係,是指購買samurai債券的個人投資者。

而現今炒外匯的渡邊夫人的出現是2007年,這個時候日本央行的低金利政策已經實施多年,國內投資市場低迷,很多投資者會選擇高收益的外匯作為主要投資對象。據說這次引用渡邊夫人的是韓國金融研究院的研究員在英國經濟學人上發表的文章。

所以回到問題,現實生活中的渡邊夫人就是實實在在的日本普通個人投資者。

另外,我不認為有錢+有閑+好教育就能投資成功。在日本股票跑不贏大盤,外匯投資失敗的渡邊夫人是多數。


謝邀,這個名字是泛指指利用低金利日元購買外匯的個人投資家或者投資人。


其實就是日本的「中國大媽」

中國大媽什麼都干,什麼黃金。國債。外匯。比特幣的。基本是什麼流行玩什麼。什麼熱門玩什麼。

Mrs Watanabe 主要搞借貸利率低的日元,兌換成外幣後向海外高利資產投資的日本主婦

渡邊太太更加有頭腦。多數是主婦。當然主婦也很有文化。畢竟日本的學歷和教育還是比天朝套成功的。

怎麼說渡邊太太 只是日本的一小部分 甚至我覺得人數和勢力比中國大媽差遠了。


日本的利率和股票回報率都令人髮指的低。

所以,掌管存款的家庭主婦們把眼光放到了得利更高的外匯和境外套利項目中。

其實從群體本身來說,中國大媽和渡邊太太沒有本質區別,都是以家庭存款投資獲利。

現階段國內的投資回報率較為可觀,中國大媽的主要目光放在股票,基金,理財,以及國內的各種炒作項目中比如黃金等等。

渡邊太太的投資目標更多的在海外。

如果說投資手法高不高明的話,這跟社會風氣有關係,日本的證券投資公司經常會舉行一些投資講座,講一些投資知識手法或者近期熱點之類的,家庭主婦們也願意去參加。總體受教育比例應該比中國大媽高一些,僅此而已。


他們的投資的確比中國大媽要高明,低風險外匯套利要強於瘋子一樣進軍黃金市場妄圖攪動黃金價格,她們不喜歡投資日債,而是投資境外的高收益貨,日本發行國債的夥計們對於這種人也有「痛恨」吧。如今她們的能力可是微微影響人民幣走向,她們一直是理性,可是據說上世紀某年代她們曾經也是瘋子,只是現在聰明了,所以可以說在經濟頭腦方面,中國大媽的投資方式和思想僅僅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渡邊太太們,可能區別在於,渡邊太太是家庭主婦,而中國大媽是富婆。


推薦閱讀:

投資問答(15):什麼是供股集資?│梁隼
投資問答(27):期指高水丶低水│脫苦海
尺寸很重要 (Size matters!)
【債市日評】對於市場,我們究竟知道些什麼

TAG:日本 | 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