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和禱告到底意義(用處)何在,你在微博上點過蠟燭嗎?
一場災難過後(一位名人去世),祈福和禱告到底有什麼意義,每次微博上那些大堆的蠟燭,你到底參與過沒?
是跟風還是習慣還是真心感觸?我想聽聽各位對這件事的看法PS.本人只點過一次蠟燭,是前段的四川暴雨中,因為在幾個重災區都待過,有一些同理心,不過我仍然認為為活人祈福比為死人禱告重要。
貌似比較尖銳了,誰來聊一聊,信仰?道德,你們點蠟燭都是為了什麼?
我沒有在微博點過蠟燭,因為這種行為本質上把發自內心的嚴肅祈禱變成了門檻極低的集體廉價娛樂。大V名人或營銷號靠點蠟燭刷存在感,普通人湊熱鬧錶達一下自己有愛心,你能相信一個一分鐘前剛為災民點了蠟燭一分鐘後就轉娛樂新聞或搞笑段子的人是真心的嗎?
至於祈福或禱告的真正意義,就引一段小說里的話吧:(張無忌)向空聞道:「方丈,在下有一事不明,要向方丈請教。人死之後,是否真有鬼魂?」
空聞沉思半晌,道:「幽冥之事,實所難言。」張無忌道:「然則方丈何以虔誠行法,超度幽魂?」空聞道:「善哉,善哉!幽魂不須超度。人死業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佛家行法,乃在求生人心之所安,超度的乃是活人。」——《倚天屠龍記》 第四十回
謝邀。
我參加過啊。不對,應該說是,我做過。點蠟燭這種事,並非是什麼活動。我也不跟著別人做。而是我認為有必要去這樣做。這種禮儀。是對死者與其家屬最起碼的安慰。
大多數禮儀都是形式化的。但是形式化讓一切變得鄭重。它顯示的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比如遇到早上碰到會說「早(安)」,受到別人幫助要說謝謝。他們表達出的是「我」對於一件事最基本的態度。
近年來消費文化的衝擊讓這個社會風氣變得越來越浮躁和功利化。人們富卻不貴,缺乏基本的教養。更進一步,甚至有消費一切的風氣。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點蠟燭,已經脫離了其本身的意義,而變成了一種消費心態。把一個原本應該沉重悼念的日子,變成了「災難節」。
這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點過。
那種時候,不知道該做些什麽才好,不知道該怎麼抒發心裡的情緒,有時候是震驚,有時候是心痛,有時候是種種情緒卷席過來百感交集。點蠟燭,是爲了把這件事傳播出去,也是爲了把這個時間,記在這裡。
始終是不知道有什麽意義,但是心痛是真的,像我這樣愛哭的人,在事後多少天想來還是要流淚呀。章魚哥的配音演員李易先生去世的時候,Lou Reed 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還有那個小朋友離開的時候……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呢?陪著我們長大的人離開,這片飽經創痛的土地上又有無辜的人罹難,有所感慨,不是人之常情?
更難理解的是,如果你不跟風紀念,有人用道德綁架你說你鐵石心腸,如果你點起一根蠟燭,又有人認為你是在消費苦難秀廉價的道德感……取悅活人永遠比取悅死人要難得多。
眼看要一百天了,我還是會點蠟燭,因為我還記得。我覺得你想複雜了 點了也就是抒發一下同情和悲傷 不點也不代表沒有同情心 有的人需要社交網路傳遞情感 習慣問題吧
表達精神上的支持。。(≧?≦)
在微博上的話,其實你琢磨進去什麼都沒有意義。看了一些事,有感而發是真的,只是過了兩個小時基本上也就過去了,沒辦法,真的就是這樣,除非自己對這些有特殊情感。另外,題主啊,我說,其實吧,在微博上,蠟燭的作用一般不是祈福和哀悼之類的,是大家看到博主犯二或者屌絲辛苦之後流下同情的淚水。。。是個笑話意思,大家一起哈哈哈哈233的時候使用。。。。
推薦閱讀:
※你所見過的最美的家裝是什麼樣的?
※薯條黑科技吃法,卡樂比薯條+比薩辣醬=口感無敵?
※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矯正身姿?
※住在機場旁邊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你見過最記仇的人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