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主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一切皆空,那為何又拘泥於「八戒」。即是空,何為戒!這本身不就是矛盾的嗎?


佛的觀點,大致比喻就是說,世界上一切好吃的最後都會變成屎。

然後你說,既然這樣,那直接吃屎吧……

現在你在問,為啥你吃的屎和佛吃的飯是矛盾的呢?!


佛告虛空藏菩薩言。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行屍羅波羅蜜與虛空等。

何謂為四。善男子。

菩薩知身如鏡中像

知聲如響

知心如幻

知諸法性猶如虛空

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行屍羅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菩薩成就八法能護凈戒。

何等為八。善男子。

諸菩薩不忘菩提心能護於戒。

不求聲聞辟支佛地能護於戒。

持戒不限於戒能護於戒。

不恃諸戒能護於戒。

不舍本願能護於戒。

不依一切生處能護於戒。

成就大願能護於戒。

善攝諸根為滅煩惱能護於戒。

是為菩薩成就八法能護凈戒。

善男子。

喻如虛空離諸悕望。菩薩以無求心能護於戒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清凈。菩薩持戒清凈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垢污。菩薩持戒無垢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熱惱。菩薩持戒無惱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高下。菩薩持戒無高無下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樔窟。菩薩持戒而無所依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生無滅畢竟無變。菩薩持戒無生無滅畢竟無變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悉能容受一切眾生。菩薩持戒普能運載亦復如是。為利益眾生能護正戒

善男子。如水中月無持戒破戒。菩薩亦復如是。了知一切諸法猶如月影無持戒破戒

是為菩薩行屍波羅蜜與虛空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你的修證目標

八戒是你的修證方法

減肥是你的修證目標

節食是你的修證方法

題主的問題是

既然一切皆空,何必要戒

類比下減肥就是

既然你已經瘦了,何必要節食

那麼

題主你現在已經修證到瘦了嗎?

類比下

題主你現在已經修證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境界了嗎?


空是最後涅槃境界,戒是修行方法,世尊傳下戒定慧都是修行方法


我覺得是這樣~~

如果徹底懂得了佛教的理論,就自然會做到那個地步,一切都變成了本能,那些戒條也就不再是戒條。

如果還沒到那個境界,就先按照戒條做,在遵守戒條的過程中慢慢參悟其中的理論。戒條是給那些還沒弄懂佛理的人修行用的,這就是戒條的存在價值。

至於空即是色什麼的,我不會論證。但我覺得可以參考「水就是冰,冰就是水」這個提法~水和冰有共同也有差異,本身又可以互相轉化,至於強調共同還是強調差異,就完全看需要了。就像有一首歌叫《咱當兵的人》一樣,說一樣就一樣,說不一樣就不一樣,說這話的人能力大、地位高,所以~他說怎樣就怎樣。

在我看來修習佛理就是學做人,把佛當領導看,一切矛盾就都能釋然了。領導讓你戒你就戒,戒久了就明白怎麼回事了,如果不虛心學習還亂矯情,那就快要倒霉了。不是領導非要欺負你,只是客觀規律在起作用。補個例子,雖然是笑話,但也挺有道理~~

-----------------------------------------------------

某學弟是吹單簧管的,剛進學校樂團不久,因為樂團里的譜子很久沒有整理,他用的都是以前學長留下來的譜子。前段時間樂團有一個演出任務,他也跟著去排練,結果發現譜子上有些小節都寫了「低頭」兩字。於是到了那個小節他也跟著低一下頭。 直到昨天正式演出,他覺得總是低頭太不像樣子了,於是在舞台上,到了那一小節,他毅然決然的沒有低頭,結果被後面的長號狠狠的戳著了腦袋……


空總是被理解成不存在,沒有。其實空是說變化無常。應該是這樣,就像樓上說的那樣


慾望是身外之物,沒有慾望才是真正的自由


你證到徹底空了,自然就不會越戒。你還沒有證到空,為了避免或減少犯錯,就需要戒來保護你。


如果真的認識到了空的境界,那就無戒無不戒了。

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沒有達到空的境界,只好八戒。


目測題主是佛學入門小學一年級水平。。。這種問題不局限於佛教,所有的都是,因為你的兩個問題不是在同時提出的,在河上要船和槳,在岸上就不用,所以你的問題,為什麼佛說不要船槳的同時還要船槳呢


空不是沒有,而恰恰是什麼都有。佛教的空,我個人理解,不一定對。指的是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緣聚緣散。例如說一部車,真的存在一部車嗎,當然不是。它是由各種部件匯聚而成,你不能否認汽車本質是空的,到也不能否定它不存在。佛教的觀點是,汽車本質是空的,會隨著時間慢慢損壞消失,假如一個人執著的認為汽車永恆不變一直是剛買的時候樣子的話,那造成的痛苦是不值得的。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緣起性空,不代表空,空亦是有,不是無?

緣起性空,不是有,也不是無,【空】代表真如法界是沒有任何障礙而存在,【空】是表達萬法的無邊無際無量,【空】表達萬法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空】表達萬法人類是無法感知、無法表達。

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大梵天濕婆)毗濕奴),代表的意思就是創造、維護和毀滅,就是【空】的本意。佛教本就是印度教的一部分。要讀懂佛法,印度教你必須有深刻的了解。

-----------------------------------------------------------------------------------------------

細說印度教三大主神(創造之神「大梵天」、維繫之神「毗濕奴」、毀滅之神「濕婆」)

印度教三大主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這便是是創造之神大fàn梵天、維繫之神毗pí濕奴、毀滅之神濕婆。

一、大梵天:創造宇宙之神

佛教中的定義:梵文Brahmā的意譯,發音為布茹阿瑪,古代音譯為婆羅賀摩,有清凈之意,亦稱造書天、婆羅賀摩天、凈天,華人地區俗稱四面佛,色界初禪天之一。按初禪共有三天:大梵天、梵輔天和梵眾天,梵天在泰國、東南亞、中國台灣地區、香港等地極受崇拜。

印度教中的定義:梵天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負責創造宇宙。

大梵天是印度神話中世界萬物的創造者,他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盤古。印度神話認為,他從金蛋中破殼而出,蛋殼分為兩半,變成天和地。另一說是梵天是自我誕生的,並沒有母親,在宇宙肇始之際,毗濕奴肚臍上的蓮花產生了梵天,這也說明了梵天的名字又叫做Nabhija(意味「從肚臍生出來的」

)。他又從自己的心、手、腳中生出十個兒子(也有說七個或二十一個),連妻子文藝女神也是從大拇指上生出來的,由於他是在水中誕生的,因此他又被稱為Kanja(意味「在水中誕生的」

)。梵天是至高存在「梵」(Brahman)和陰性能量自性(Prakrti)或幻象(Maya)的兒子,大梵天因此被稱為「生主」。他的子孫又分別生出天神、凡人、妖魔、禽獸以及宇宙間的萬物。

傳說梵天原來有五個頭,後來他創造了美麗的智慧女神辯才天,辯才天應算是他的女兒,但梵天卻又娶辯才天,有違倫理,故他的一顆頭被濕婆給砍掉了。從濕婆這種行徑,我們也可以看出,梵天雖然是創世大神,但他的地位其實卻在另兩位大神之下。梵天本來是宇宙精神「梵」的人格化體現,但當他演化為與其他神一樣具有了肉體,並高高在上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開始了墮落。他住在天宮,只顧自己享受,不管世間疾苦;只要見到下屬的老婆漂亮,就想圖謀不軌;還充當黑社會保護傘,很多魔鬼因為得到他的庇護而放縱作惡。種種道德敗壞的惡行,令世人疏遠了他,全印度只有兩座供奉他的廟宇。後來梵天又創造了智慧女神辯才天,卻又貪圖其美色娶之為妻,更是大違倫理,因此印度教徒愈發鄙視他。公元6世紀後,對梵天的崇拜逐漸衰落,他原先作為萬有之神的很多特質,不是轉移到濕婆身上就是被賦予給了毗濕奴。甚至由原先的天地而生變成了從毗濕奴肚臍上的蓮花誕生。但是無論怎麼說,梵天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梵天不僅僅是人類的神,他是萬物的神,代表的是宇宙意志。所以,他被稱為「有求必應佛」。因為不管是魔、神還是人,都是這個宇宙的孩子。不管梵天如何被其它教派的人貶低,不是被濕婆砍掉了頭就是被某人詛咒,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在印度傳說中一切都起始於梵天的夢境,包括這些神在內,都是在梵天的夢境里才存在。

梵天形象為四面四臂,常見的形象為四隻手分別持蓮花,念珠,水罐和吠陀聖典,盤坐於蓮花之上,他的坐騎為白天鵝。

梵天的妻子是著名的妙音天女薩茹阿斯瓦蒂,佛教經典里舊音為娑羅室伐fá底,是印度教中的知識、智慧、音樂和藝術女神,在佛教密宗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掌握智慧的本尊。梵天的住處,被稱為布茹阿瑪珞卡,意譯即梵天世界。

二、毗濕奴:維繫之神

毗pí濕奴是敘事詩中地位最高的神,掌維護宇宙之權,與濕婆神二分神界權力。毗濕奴和神妃吉祥天住在最高天,乘金翅鳥。通常以『四臂』握著圓輪、法螺貝、棍棒、弓的形象出現。其性格溫和,對信仰虔誠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種形象,拯救危難的世界。

毗濕奴現代發音是維濕奴,是印度教三大天神中的維繫之神,負責維繫宇宙的和平。維濕奴的形象為全身藍色,一面四臂二目,右手持輪和蓮花,左手持海螺和大棒,頭上畫著U字形的提拉克、頭戴皇冠、著黃色的華麗服飾,各種妙花製成花環作為裝飾,身上戴有各種金銀珠寶,美麗非凡,他的坐騎為大鵬金翅鳥嘎茹達。

毗濕奴過去也被意譯為遍入天,意思是以十種化身遍入世間救度眾生,而事實上,在經典上記載了他有無數的化身,而十種只是最重要的化身。一、在劫初,他顯現為一條魚,在海洋里救回了吠fèi陀聖典。第二次、在阿修羅和天人爭奪不死甘露時,他化身龜支撐起須彌山,以便天人作為攪拌時的支點。第三次、化現為雄豬瓦茹阿哈,將地球從惡魔手中救出,並殺死惡魔。第四次、化現為人獅尼星哈,將奉獻者君主帕拉德從惡魔父親那裡救出。第五次、當惡君巴利征服地球時,他化現為侏儒婆羅門瓦瑪那向大君乞求三步土地,結果三步就跨穿宇宙,要回了地球。第六次、當世上充滿了邪惡的統治者時,他現為持斧羅摩將邪惡的君主和戰士毀滅了二十一次。第七次、惡魔羅婆那統治世界時,他化現為最理想的君主羅摩,將惡魔殺死。第八次、他化現為牧牛童奎師那和他的哥哥巴拉茹阿瑪(大力羅摩),拯救虔誠之人,毀滅惡魔。第九次、當人們濫用吠陀聖典殺生祭祀時,他化現為反對吠陀聖典的佛陀釋迦牟尼,重宣非暴力的哲學。第十次、在四十二萬七千年後,鐵器時代的末期,惡魔充滿世間之時,他會化為騎著白馬的考克伊,毀滅世界,將虔誠的人帶回他的國土。

毗濕奴神睡在他巨大的蛇床上,躺在原因之洋上。他每次呼氣,便從全身放出無數的氣泡,每一個氣泡里便是一個宇宙,每個宇宙上又有一個維濕奴神和他的妻子,然後在這個宇宙之里創造各個世界。宇宙應該結束之時,就是維濕奴吸氣時,每個氣泡又重新回入他的體內。

毗濕奴神的妻子是大吉祥天女拉克什米,也稱為幸運女神,她是掌握財富和幸福的女神,著名的卐字元號,則是她的象徵,代表著吉祥與幸運。他們居住的世界被稱為外琨塔。

總的來說,毗濕奴是宇宙的維護者,有四手分握輪寶、法螺、蓮花和仙杖,騎著大鵬金翅鳥伽樓羅,肚臍上生一蓮花。有十個化身:魚、龜、侏儒、野豬、人獅、執斧羅摩、羅摩、克里希納、佛陀以及伽爾基,其中羅摩與克里希納最重要。

三、濕婆: 毀滅之神

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象徵。

濕婆居住在凱拉薩山(即中國西藏阿里境內的岡仁波欽神山),他的坐騎是大白公牛南迪,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爾瓦蒂,又叫烏瑪,即光明、美麗。濕婆的配偶起源於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濕婆一樣兼具生殖與毀滅雙重性格,呈現溫柔相與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爾瓦蒂或烏瑪的形象是嬌媚嫻淑的妻子。濕婆配偶的另一種形象杜爾伽則是美艷而嗜殺的復仇女神,曾代表諸神殺死水牛怪魔希沙。還有一種形象迦梨(黑女神),面目猙獰,酷愛血祭,純屬恐怖的死神。濕婆與帕爾瓦蒂的兒子伽內什是可愛的象頭神,另一個兒子塞犍陀則是勇敢的正義的偉大的帥氣的戰神,塞犍陀就是佛教的護法天尊:韋馱菩薩。

「濕婆」這個名字是在印度教時代出現的,他的原型一般被認為是吠陀時代的風暴之神魯陀羅。濕婆,又譯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徵著「昌盛」和「吉祥」,同時又象徵著「毀滅」。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擁有毀滅和再生的力量。

濕婆的形象是五面三眼四臂,能夠很方便地觀照世界的每一部分。與衣著華貴的其他諸神相比,濕婆的打扮顯得格格不入。其面貌威嚴英俊,膚色極淺,留著苦行者紛亂的藍黑色長髮,頭頂裝飾著恆河與彎月,脖頸上掛一串骷髏項鏈;上身半裸,下身圍一條虎皮,身纏眼鏡蛇,手持三叉戟和弓箭,遊盪在鬼靈墳墓之間。當他露出恐怖之相時,宇宙諸生無不為之戰慄。故被稱為「鬼靈之主」。此外,濕婆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形象——林伽。林伽是男性生殖器,象徵著再生。相傳濕婆當初沒有把與梵天一起創造世界的事放在心上,獨自去海底修鍊,結果出海時發現世上的一切都安排妥當,氣惱之下遂割掉生殖器仍向人間,從此就有了印度人對林伽的崇拜。雖然毀滅神的名號聽起來比較恐怖,但濕婆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神——他是印度舞蹈的始祖,因此又被尊稱為「舞神」。濕婆會跳一百零八種舞蹈,分為女性式的柔軟舞和男性式的剛健舞兩大類型。他在歡樂與悲哀時都喜歡跳舞,或獨自,或與他的妻子一起跳,通常濕婆都是在火圈中起舞,頭髮向上飛揚,一隻腳踩著代表無知的侏儒,另一條腿和手在空中扭擺,舞姿曼妙絢麗。其右手執鼓,象徵生命;左掌托著火焰,象徵毀滅。故此在濕婆手中掌握了創造與毀滅兩種元素。舞蹈既象徵著濕婆的榮耀也象徵著宇宙的永恆運動,運動是為了使宇宙不朽。在一個舊時代結束時,他還會通過跳坦達瓦之舞來完成世界的毀滅,並使之回歸到宇宙精神中(所謂宇宙精神,和老子的「道」差不多)。

身為毀滅和破壞之神,濕婆在眾神中自然擁有最強的戰鬥力,他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峰刻苦修鍊瑜伽,通過最嚴格的苦行和最徹底的沉思獲得最深奧的知識和神奇智慧。同時,他還擁有一支強悍的軍隊,所有士兵全部由形體駭人的魔鬼組成。而他長在前額上的第三隻眼更是一件比核彈還可怕的武器。這隻眼平時總是緊閉著,一旦睜開就會噴出毀天滅地的憤怒之火,摧毀所看到的一切,就連神也不能倖免。曾經引誘濕婆的愛神,就是被這隻眼燒成了灰燼。

濕婆還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當恆河女神從雪山天國降凡之際,濕婆為了避免水勢過猛淹沒眾生,他親自以頭接水,讓恆河在他的發綹間流轉千年,經緩衝後再流到人間。

另外,濕婆胯下坐騎為白色公牛,手中常持的三叉戟,是閃電的象徵,可以驅策風暴;身背的黑色弓箭,能夠傳播瘟疫。身纏的眼鏡蛇,更能飛快地沖向敵人喂毒。憑藉這些神兵利器,濕婆征戰八方,誅殺了數不盡的魔鬼,並摧毀過阿修羅的三連城。 

濕婆是最能體現印度教諸神複雜和雙面性的神祗。他有著善惡雙重性格,性情既暴躁易怒,又溫和慈祥;既作為兇殘可怕的「惡魔之主」接受「活人祭」,也作為慈愛熱情的「萬眾之主」接受膜拜;既是智慧的象徵也是愚昧者的偶像,既是復仇者也是庇護者,既是精力旺盛的理想男子,又是清心寡欲的苦行者。發起飈來逮誰滅誰,他的狂怒會讓整個宇宙顫抖;溫柔起來,又感情色彩濃厚,對人給予慷慨的恩惠。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就是:絕對的強和絕對的酷!

除了以上的身份,濕婆還具有許多功能與分身,他主宰風暴與閃電,賜予醫藥與健康;他是畜生與野獸之神,代表著生殖力;他還是明智與慷慨之神、歌詠與祭祀之主。作為印度教實際上最強的主神,濕婆擁有超越印度教三億三千三萬百萬神,俯瞰遍天諸生的無與倫比的高貴地位。濕婆那種奇異的矛盾魅力,沒有邪惡的邪惡、離經叛道的哲學、高傲孤僻的個性、背棄一切的瘋狂,使他成為眾多文藝作品中的重要角色。他象徵神秘和狂暴的自然之力,他單純任性同時深不可測的性格,令無數信徒迷醉。印度教的濕婆派信徒將他奉為宇宙最高神,是在印度底層民眾中得到最廣泛信仰崇拜的神。

總的來說,濕婆有著善惡雙重性格,還是創造舞蹈的舞神。他有三隻眼、他有新月在頭上作為裝飾、他的脖子上纏有代表死亡和時間的神蛇、他身披虎皮、他武器是三叉戟、他的坐騎是大白公牛、他居住在岡底斯山。

在公元前後,大多數的印度教徒要麼信奉毗濕奴,要麼信奉濕婆。但毗濕奴教派並不否認濕婆,濕婆教派也不否認毗濕奴,二派之間雖有磨擦,但卻能和平共處,相安無事,這是因為他們相信雙方最終並不矛盾,而是殊途同歸。

濕婆與帕爾瓦蒂的兒子伽內什

羅摩、哈努曼等神對林伽的崇拜

Ardhanareshwara是濕婆的化身,半男半女。

收集製作:香雪海

毗濕奴的10個化身

印度人認為,當上帝創造出人類和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工作並沒有結束。他給了人一個能夠思維的頭腦,並指出了最合適的方向。他知道,人類就像一群在課堂里沒有合適教師的孩子,會把事情搞得亂糟糟的,事情會惡化。為了控制住這種惡化,他決定親自現身來指導人類。

克里希納在《薄伽梵歌》中說:「印度的人啊,每當出現思想上的惡化和罪惡增加時,我將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我會保護和支持誠實善良的人,並摧毀那些生活在罪惡中的人。我將一個時代接著一個時代地現身,建立正義的思想。」

印度教中的神有很多化身,其中特別重要的化身有108個。印度教第二大神毗濕奴的10個化身非常重要,因為他們影響著世界上億萬印度教徒的思想和生活。

毗濕奴的第一個化身是魚,名叫:Matsya。

當梵天在背誦吠陀經的時候,世界的第一個時代結束了,惡魔哈伊格里趁機把吠陀經給偷走了。他帶著吠陀經跑到海底躲藏了起來,認為沒有人能找到他。毗濕奴化身為魚,叫做瑪斯亞(Matsya)。有一天,維瓦斯瓦特(Vaivasvat)在岸邊洗澡時,一條小魚躍到他的手裡。小魚懇求他的保護,說怕被海里的大魚吃掉。維瓦斯瓦特可憐小魚,就把它帶回家,放在一個罐子里。很快,這個罐子就裝不下小魚了。於是,他換了個大點的罐子。但是很快這個罐子又顯小了。維瓦斯瓦特換了幾次罐子,魚還是不停地長大。後來,這條魚請求他把它放回河裡。

魚在要遊走前告訴維瓦斯瓦特,馬上將會有一場摧毀一切的大洪水。它讓維瓦斯瓦特收集所有植物的種子和成對的生物,把他們放到船上,以躲避洪水。它還告訴維瓦斯瓦特,洪水到來時會出現一條魚,要用名叫瓦蘇奇(Vasuki)的蛇當繩子,把船拴到魚身上。

當洪水來時,維瓦斯瓦特按照魚告訴他的方法做了。他把船綁在魚的須上,魚把船拖到那班德山的山頂。當洪水退去後,船順著山坡滑下來。除了這條船上的生命以外,一切都被摧毀了。創造世界的過程又開始了。

毗濕奴的第二個化身是龜,名叫:Kacchap 或 Kurm。

隨著眾神日益衰老,他們對自己的狀況感到擔憂。於是他們向毗濕奴請教這個問題。毗濕奴告訴他們去翻江倒海,這樣他們會找到長生不老的仙丹阿姆里特,還會發現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毗濕奴的建議聽上去很好,但是做起來似乎挺難。

為了使這件事情做的容易一些,他們想到讓惡魔阿修羅幫忙,拿芒達爾山當攪拌用的棍子,用瓦蘇奇蛇當繩子。眾神們抓住瓦蘇奇的一頭,阿修羅抓住瓦蘇奇的另一頭。但是做起來並不奏效,芒達爾山一個勁地往海里沉,攪動不了海洋。這時候,毗濕奴化身成為一隻大龜,鑽進水裡,用背馱起了芒達爾山,眾神仙和阿修羅就可以攪動海洋了。後來,他們找到了包括阿姆里特在內的寶貝。

毗濕奴的第三個化身是豬,名叫:Varah。

亥蘭亞克石和亥蘭亞克石普是卡什亞普與蒂啼生下的一對孿生兄弟。亥蘭亞克石向梵天進了許多貢,並且做了很多禱告,梵天便賞賜給他一種神力。他有恃無恐,越來越自大,欺壓三界,把大地給拖到海底深處去了。這下惹怒了毗濕奴,便化身為豬,跳到海里,用獠牙把大地拱出了水面。大地恢復了美麗的形狀。豬又跟亥蘭亞克石搏鬥,最後殺死了亥蘭亞克石。

毗濕奴的第四個化身是獅面人,名叫:Narsinh。

亥蘭亞克石普記恨毗濕奴殺死了他的孿生兄弟亥蘭亞克石。為了給他的兄弟報仇,他苦苦修行,向梵天做了大量的進貢和祈禱。梵天感到很滿意,就像從前給他兄弟那樣也賜予了亥蘭亞克石普神力。亥蘭亞克石普要求得到一種保護,不論是神、人還是惡魔都不能殺死他。

亥蘭亞克石普從梵天那裡得到這種神力後,變得膽大妄為,他覺得為他兄弟向毗濕奴報仇的時候到了。但是他的兒子布拉來得是毗濕奴的忠實信徒。布拉來得拒絕執行他父親的命令。亥蘭亞克石普用盡了所有的方法迫使他兒子背離毗濕奴,讓他兒子的老師去給他兒子陳述利害,還用野象和毒蛇等野蠻的力量來威脅他兒子,甚至用火燒來要挾。布拉來得經受住了所有這些,仍然不改初衷。

亥蘭亞克石普對於不能改變兒子對毗濕奴的態度非常惱火,有一天在法庭上逼問布拉來得毗濕奴身在何處。布拉來得回答說,毗濕奴無所不在,不管有生命的東西還是無生命的東西都是他的藏身之處。亥蘭亞克石普被兒子的回答激怒了,命令布拉來得從法庭上的一根柱子里把毗濕奴叫出來。這時毗濕奴突然以可怕的獅面人的化身破柱而出,在亥蘭亞克石普還沒有來得及反應之時,就抓住他按倒在地,把他的心臟、腸子等扯出來,撕成碎片。從此結束了一個邪惡的時代。

毗濕奴的第五個化身是侏儒,名叫:Vaman,是卡什亞普和阿底提的兒子。

巴厘是一個魔王。他通過苦苦修行和供奉具有了特殊的能力。依靠這種能力他戰勝了因陀羅和其他諸神,控制了三界。眾神們不能從巴厘那裡奪回自己的王國,就乞求毗濕奴幫助。於是毗濕奴就化身成了一個侏儒。

有一天,侏儒來到巴厘面前,請求巴厘能分給他三步之內的地方以供棲息。巴厘看著這麼矮小的侏儒,就大方地笑著答應了。他的話音剛落,侏儒就開始長高,很快就長得巨大無比,一步就跨過了整個地面,第二步就跨過了天空。第三步已經無處落腳了,巴厘只好把頭低下來,讓侏儒的第三步落到他的頭上。侏儒往下一踩,把巴厘送進了陰間,去管那裡了。在侏儒的幫助下,因陀羅又得以重新掌管世界。

毗濕奴的第六個化身是持斧羅摩,名叫:Parshuram,他滅了卡替沃亞家族。

持斧羅摩是賈姆達格尼與雷奴卡的第5個兒子。他父親賈姆達格尼是吠陀的得意門生,母親雷奴卡是普拉森提國王的女兒。有一天,賈姆達格尼對雷奴卡極為生氣,便一個一個地命令他的兒子去殺了雷奴卡。前面4個兒子都拒不執行殺死他們母親的命令,只有持斧羅摩把他母親的頭砍了下來。後來賈姆達格尼的氣消了,就問持斧羅摩因為執行了父命想得到什麼回報。持斧羅摩說想讓母親再生。賈姆達格尼就讓雷奴卡復活了。

又有一次,卡替沃亞國王帶著一隊人馬到森林裡打獵,來到賈姆達格尼的莊園找吃的喝的。賈姆達格尼好客地用自己的奶牛款待了他們。國王一行喜歡上了這頭奶牛,就提出要買下它。賈姆達格尼不同意賣。國王說要用一千萬隻牛來換這頭奶牛,甚至還說可以用半個國家來換。賈姆達格尼還是不肯鬆口。國王一行最後強行把這頭奶牛和它的牛犢帶走了。

憤怒的賈姆達格尼讓持斧羅摩去把奶牛和小牛犢奪回來。持斧羅摩與國王浴血奮戰,終於殺死了國王和他的許多兒子,把奶牛和小牛犢帶回家。

後來有一次,持斧羅摩外出了,卡替沃亞國王的一些兒子襲擊了他家的莊園,殺死了賈姆達格尼。持斧羅摩回來後,他母親雷奴卡把發生的事情告訴了他,接著捶打自己胸脯21下後就跳進了正在焚燒她丈夫屍體的火堆自盡了。暴怒的持斧羅摩發誓報仇,他圍著世界繞了21圈,消滅了卡替沃亞家族。

人們相信,僅靠壓力、教育和寬恕是不能把野獸和邪惡的人改造過來的。因此,持斧羅摩認為只有消滅了他們才能從地球上清除邪惡。

毗濕奴的第七個化身是羅摩,名叫:Ram。他是具有最高道德舉止的完人。羅摩不僅在印度家喻戶曉,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是大名鼎鼎。通過舞台劇、電視連續劇和電影對史詩羅摩衍那的表演,羅摩更加有名氣。

就在他將要加冕成為國王之時,由於他繼母的干涉,羅摩被流放了14年。當他結束流亡時,他把劫掠他妻子悉多的魔王殺了。羅摩是一個非常能幹和公正的國王。在史詩羅摩衍那裡有24000段詩描寫他的生活,是正義戰勝邪惡的典型範例。

毗濕奴的第八個化身是克里希納,名叫:Krishna。克里希納是瓦蘇德瓦和德沃琪的第8個兒子,但從小由養父母南德和雅首達撫養長大。他的同父異母兄弟巴拉姆統治了馬圖拉,幾次想試圖殺死克里希納,但都沒有成功。

作為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中心人物,克里希納總是依靠著班度族,特別是阿君。就在大戰即將開始之際,阿君放下了弓箭,拒絕去打他的親戚朋友。克里希納向他講述人的責任和義務,告訴他怎樣選擇正確的行動方向。他的這些講述以克里希納和阿君對話的形式用梵文記錄下來,分在18章中,有700段,是印度教最神聖的經文之一。克里希納成為道德方面的著名導師。他不僅把道德與行為聯繫起來,而且還與人生目標聯繫起來。除了在各地有數不清的廟宇供奉克里希納,還有許多連續劇和電影描述他的生活,使毗濕奴這個充滿活力的化身長久地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毗濕奴的第九個化身是佛,名叫:Buddha。喬達摩?悉達多是國王的兒子,他在童年時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照。但當他第一次看到苦難和死亡的景象時,他離開了他的生活環境,後來得道,開始傳播愛、和平與慈悲的訊息。這個化身的目的是傳播和平與非暴力的理念。佛宣傳的是人要想脫離世俗的問題,就必須尋得內心的安寧,並且不使用暴力。他的教誨使佛教不僅在印度流行,而且還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

毗濕奴的第十個化身還沒有出現。這個化身的形式將叫作卡爾奎(Kalki),在世界惡化的顛峰時出現。當卡爾奎出現時,就到世界的末日了。只有好的靈魂才能生存下來。世界又將從頭開始新的一個輪迴。


有一部電影,說的是達摩祖師。當時是達摩到中原傳道,有一個特別能說又著名的人問達摩:嗶哩嗶哩嗶哩嗶哩四大皆空是嗎?達摩笑笑不說話敲了丫一下頭,問丫疼不,還四大皆空不。


一個是果,一個是因,是次第。制戒為的是定,定成就才能起觀發慧。起觀發慧才能驗證色空不二。換句話說,戒只是助力,不是目的。譬如治病,前期上硬性手段止疼止血,然後才是真正治理。不止疼不止血病也沒法治。

佛法不是理論,在理論中不能解了,一定要實修才能入於深義。


重要的是,要明白空的是什麼?

空這個概念,理解過頭了,就會問出題主那樣的問題,但理解的不夠,又起不到對治作用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人們往往老是在前半句做妄想。後半句明白無誤的告訴你,空不異色,按照你的解釋就是其實人人都有自己的戒,都在自己的心裡。你所謂的不戒不也是戒了嗎?


不矛盾,修行次第不同而已。人天乘強調戒,因為人天乘的有情五蘊雜染,心有貪嗔恨,所以強調戒。阿羅漢和菩薩乘就側重空了。因為眾生根機不同,一下子理解空很難,也很難實踐。所以要從有來,戒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實施。你把有的東西戒掉才能得到空,有一天你把法也捨棄就成佛了。金剛經雲「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推薦閱讀:

玄奘從西方取回的經文對於我們今天世界有何影響?
出家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關於向佛菩薩祈求的問題?
為什麼不吃人蔘果的唐僧在女兒國懷孕後卻願意打胎?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