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買吃的會看背後的配料表嗎?配料表裡有哪些可以指導普通人購買的指標嗎?

今天群里小夥伴討論起看配料表來選東西的事兒,我自己是會買醬油的時候參考配料表,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經驗?


買東西時,不光配料表要看,營養成分表更重要啊,特別是如果你想變瘦變有錢!

如果你能早點 get 這個技能,估計你就對沙拉醬、堅果、辣條、餅乾、飲料……再也無好感了……

首先,我就先來教大家如何看題主提到的「配料表」。

根據我國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配料清單中配料應當按照生產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進行標註的。

所以,如果配料表中油、糖一類的配料,比如 XX 棕櫚油、食用植物油之類的,或者白砂糖、果葡糖漿之類的原料排在很前,那這個食物簡直就是一枚脂肪炸彈了。

總之,選擇天然原料排在前面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水果、水等),調味品順序越往後就越好(白砂糖、食鹽等等)。

此外,配料表成分簡單一點的最好,比如為寶寶挑選食物的時候,不要買配料表太長的,比如這個反面教材: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看營養成分表。

營養成分表是標籤上關於食品主要營養成分的說明,至少應該包括食物所含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鈉的含量,包括他們的營養素參考值%(NRV%),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能量是滿足我們生長發育和生命活動的東西,但是吃多了,就會在體內儲存,形成脂肪,導致肥胖,增加各種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注意,營養成分表只能用千焦來做單位,與千卡、大卡不同:1 千卡= 1 大卡= 4.148 千焦。

比如這個餅乾,每 100 克 2 035 千焦,其實就是 486 大卡。

蛋白質重要,但過量攝入也會有危害,中國營養學會建議,輕體力勞動的成年男子,每天大約需要 65 克蛋白質。

脂肪,雖然也是人體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但也不應該完全拒絕……

但是,更多情況應該是吃太多,這個時候才要警惕,脂肪的功能能力是碳水化合物的兩倍多。(1克脂肪約提供 9 大卡能量)

碳水化合物吃多也是會胖的……除了大米饅頭這類主食中的澱粉以外,尤其還需要注意的是額外添加的精製糖,比如可樂、甜點中的白砂糖。

至於鈉攝入過多,就會引起高血壓的風險,其實一般鈉的主要來源都是食鹽,我國膳食指南推薦攝入量不超過 6 克(2 400 毫克鈉),WHO 則建議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 5 克( 2 000 毫克鈉)

隨隨便便一包速食麵,其實就要差不多一天的量了……

如果吃東西還要自己一個一個來算,這活得也太累了吧?

嗯,所以重點來了!營養素參考值 %(NRV%),你可以理解為人每天能量和營養素的合理攝入量,你可以一目了然這種食物提供的營養成分佔一天需要量的多少了。

比如,一包 100g 的餅乾熱量是 2 300 kJ,顯示 NRV% 是 27%,意味著吃一包餅乾,一天熱量的四分之一要被吃掉了。

特別要注意的是,它一般標註的是 100g 的熱量,但實際上它實際重量要遠遠高於這個量。

是不是好扎心!

現在講一個恐怖的故事,拿起你手邊的零食包裝袋,翻到營養參考表,嗯……

感覺大家離瘦和有錢也不遠了。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

買好吃的,多看看食品營養成分表 - 丁香醫生

作者:付婷 | 營養與公共衛生碩士

這麼多年來都被這些「健康」食品騙了 - 丁香醫生

作者:KellyWeaver

丁香媽媽是丁香園旗下的母嬰健康服務平台,500 萬媽媽正在這裡享受專業醫生、營養師、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內容、課程、諮詢服務,一站式解決懷孕生孩子養娃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關注丁香媽媽(DingXiangMaMi),一起做更好的媽媽。

http://weixin.qq.com/r/PUlheQ7EzVOyrUoa9xwv (二維碼自動識別)


食品狗不請自來。

首先,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是兩種東西,前者是列舉使用的原料,後者是各成分的佔比。

配料表最重要的功能應該是防止食物過敏,考慮周全的配料表會列出所有加工過程中用過的原料,以及同樣使用該條生產線的其他產品中可能致敏的原料,幫助消費者排除可能的過敏原。

如果你不過敏的話,那看配料表就沒有什麼意思了。配料表中排序靠前確實代表該種原料含量比其餘都高,但具體高多少,還是要轉到營養成分表那裡去看。反式脂肪酸,嗯,我有點好奇,@yaokyaok 在中國市場上靠配料表中的「植物氫化油,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避免反式脂肪酸是否可行,我想問一下按照這種標準,超市貨架上還有多少食品是可以買的?肉類中天然含有反式脂肪酸,高溫烹調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所以我不在意這個,好吃比較重要。轉基因食品,如果在意的話,可以看一眼配料表。處於很尷尬的一方無法證明轉基因(長期食用)安全無毒,另一方也無法證明轉基因危害健康的階段,我是無所謂的。我不知道大家為什麼談「轉基因」色變,畢竟對面實驗室天天在給微生物轉基因,我覺得他們照紫外線比吃轉基因食品危險多了。至於食品添加劑么,即使是我們食品行業的人看了也看不出什麼名堂來。能列印在包裝上的食品添加劑一定是符合國標的,但是劑量大小一般是不會印出來的,不講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又不可能買兩份回去先測完成分再吃。

所以,不看配料表。但是會看營養成分表,那個更重要一點。


一定要安利一下我的知乎Live: 一眼看穿配料表的玄機。

https://www.zhihu.com/lives/860129292997267456

內容大綱:

? 配料表為何如此重要?

? 配料表的基本準則有哪些?

? 如何從配料表看穿一切?

? 食品添加劑是什麼?有哪些來源?

? 常用的添加劑有哪些種類?如何識別?

? 食品添加劑有害嗎?

? 如何識別添加劑的常見謠言?

? 「無添加劑」「非轉基因」更健康嗎?

? QA 答疑環節

關於「怎麼看配料表」,「如何讀懂食品添加劑」的相關基礎知識,全在這裡了。


注意一下白砂糖、果葡糖漿在配料表的位置就行了,越靠前越不健康。至於其他的項目,還是關注營養成分表更加實用。


很多看不懂 把買的 看看生產日期就算了的


會看的。看配料表,前幾位代表含量較多,如果過多添加油鹽糖等最好也不選擇。像某些麥片的第二位是糖,那麼代表含糖量很高,也就不健康了,不要以為是麥片就健康


因為對很多東西過敏,所以買不熟悉的食物時一定會看配料表。通常英國的食品外包裝都會把過敏源用粗體字顯示,所以還是比較方便查看的。

我兒子喜歡看能量表,看到熱量特別高的食物他會放下,或換一種相對低熱量的同類產品。

----


必須看啊!

看好營養表可以對食品好不好吃,合不合口味有基本判斷,極大減少踩雷的概率。

比如牛奶,全脂的至少蛋白質要3.5%以上,脂肪3.5以上才可以勉強喝,想要好喝買4%以上的。

比如酸奶,看配料表,增稠劑其實未必不好,但是蛋白質只有2%的就沒有必要買了,酸奶還要看碳水,我最愛7%左右的甜度,一看13%碳水的,那口味就非常非常非常甜了。

還有熟食啊,無澱粉的意思是其他凝固劑,其實一點也不高端。

還有「全麥麵包」啊,全麥粉排位那麼靠後,意味著這個麵包口感不錯,但是跟全麥沒關係。

培根和培根也不一樣啊,脂肪含量差別很大,要看成分表才知道啊,脂肪含量少的相對貴一點。

比如去買牛角麵包啊,黃油的一定會比起酥油香啊。

還有很多細節~

------修訂-----

如高票答案所講,好像我確實把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弄混了,這倆結合著看才好。


防腐劑跟多種添加劑過敏的人表示不看會死……


必須看啊!因為看配料表省了好多錢!不僅看配料表還看營養標籤!

比如各種膨化食品是絕對不吃了,在北京酸奶基本只買三元袋裝的,便宜又健康!

醬油得買沒有焦糖色的,醋得買純釀造的……這些都能從配料表上看出來!

每移居一個新城市,都研究當地食品的配料表!一開始逛超市會很慢,因為所有食品調味品的配料表都得閱讀比較,之後就容易了,只買我認為配料表合格的就行了!

對於沒有配料表的現做食品、散裝食品、蛋糕麵包都持謹慎態度。

這也算強迫症的一種吧。


非常有用,如果不看配料你不知道果粒橙的添加劑比雪碧可樂多很多,不看配料想不到被人詬病的可樂竟然近乎於純天然,一些簡單的小食品看了配料可以復刻出來

營養成分表也很關鍵,不看營養成分我還真喝不出來百事比可口要甜一點,糖最少的竟然是櫻桃可樂。

一個11.2一個10.6每百毫升差了0.6克,一瓶差了三克,三克是多少呢?大概就是這麼多

每百毫升大概就是這麼多

當然買醬油和豆瓣醬什麼的也要用,知道這個有多咸


我不清真,又沒啥特別的忌口的,所以不看配料表。

但是,我看熱量表!

不管是喝飲料,還是吃零食,我都要算算熱量。

一日三餐之外吃的東西,熱量不能太高,畢竟維持體重已經很不容易了


把吃的放到購物車之前先看看營養成分表,熱量、鈉、脂肪太高基本不太會買,導致我經常逛了一大圈然後拎著黃瓜和各種水果就出來了

當然,有時候也會控制不住買一些不太健康的零食解解饞(?&>ω&<*?)


作為以前的食品狗,超市逛一圈最後買了巴氏奶,然後去了校門口水果攤。


買沒吃過的零食時,我肯定會看配料,裡面有沒有辣。。。我特么一點辣都受不了。。。


當初上過一節課,食品的配料表是按照含量多少的順序寫的,雖然好多看不懂,在猶豫的時候卻最好解決問題。

比如兩瓶奶茶,

第一瓶的配料是:砂糖,牛奶....

第二瓶的配料是:牛奶,砂糖.....

這樣就很容易選出來了吧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