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說要普渡眾生,但是又有說佛渡有緣人,到底哪句話是正確的?

個人感覺,普度眾生太難,最難的就在於要把一個人的思想灌輸到另外一個人的腦子裡。既然渡眾生無法實現,那就幫助有緣人吧。希望能得到專業人的解答。


我幫你翻譯這兩句話

普度眾生——只要是眾生,佛就都要救度,不放棄不舍下任何一個。All of Them,都得度

佛渡有緣人——佛只能幫助那些願意被佛幫助的人,如同醫生只能治好那些知道自己有病的人,對於不認為自己有病的人,神仙也沒辦法。願意被佛幫助,就叫有緣。

綜上。

佛誓願幫助一切天下的眾生,但是其中只有和佛有緣願意被佛幫助的人,才能得幫助,才能得救。

我誓願結交天下所有的美女,但不是所有美女都願意認識我~

不矛盾啊~


我本將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


佛祖本來想普渡眾生,但有人不信、不學,甚至詆毀佛法,佛祖怎麼渡的了呢?


我將以大勢至菩薩教法,為大家解說。

佛與眾生,譬如母親與孩子。

母子自幼年分離,時隔多年。

母親每日思念自己的孩子,就像佛陀思念苦難的眾生。

日日思念,時刻思念,我此思念,永不間斷。

而遊子,已漸漸忘卻慈母。

卻沉溺在俗世,沉溺在片刻的喜悅,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這如同凡夫心,被我執和無明包裹著,不得明心見性,不得看到心性,不得發現心性覺知。

後,一日,慈母與遊子,因緣際會,與大路上擦肩而過。

可是對方卻忘記她。

如此二人,即使偶然相遇了,也等於未逢。

雖然相見,也等於未見。

若這兩人,互相思念,越念越深。

這樣久久不忘。

必定從今生到來世都將形影相隨。

不會違背分離。

十方如來,憶念一切眾生。

也如同慈母想念兒子一樣。

倘若兒子逃去。

想念雖深,又有什麼用吶?

兒子若像母親想念他的時候一樣。

雖然生生世世,也不會遠離捨棄。

猶如染香的人,身上也會有香氣。


我的理解,佛是平等普渡眾生的,但眾生業緣不同,有緣人受渡。

所謂緣分就是相互之間的聯繫,比如今世你去寺院拜了一次佛,下輩子可能上一注香,哪輩子再有了慈悲心,哪輩子有了出離心。在無數輪迴中,和佛法相應的次數多了,就是有緣人。。。照《法華經》上說,一稱「南無佛」就會在無數輪迴後成佛。種子發芽時間長而已。

所以說,普度眾生是對的,渡有緣人也是對的。都是方便說法。


如果是眾生,那就有緣!無緣怎麼會知道有「生」?

度眾生莫生疲厭,成熟眾生需要時間,知道自己是正確的說給他聽就是,他不同意沒關係,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越遠,吃的苦就越多,離回頭就不遠了。所以菩薩度化眾生心在寂定,不跟眾生爭一時之長短,不存在「無法實現」之說。天上一天,地上可能千年,如果覺得世上無人成熟,自己出世就是,一段時間後再看,會發現又成熟了一批。。。


這還不明白么?咳咳。。。

佛有一腔熱臉,但總有那麼些冷屁股等著他。


陽光普照大地,但總有躲在地下的,如之奈何?

南傳律藏上有這麼一段話:

律藏三 大品 第一 大犍度

時,世尊因知梵天勸請,並哀愍有情,乃以佛眼觀察世間。世尊以佛眼觀察世間時,見有

情有塵垢少者、塵垢多者、利根者、鈍根者、善行相者、惡行相者、易教導者、難

教導者,有知他世與罪過之怖畏而住者。

(一一) 譬如於青蓮池、赤蓮池、白蓮池;或如青蓮、赤蓮、白蓮有生於水中,

長於水中,不出水面,沈於水中而繁茂者;或如青蓮、赤蓮、白蓮有生於水中,長

於水中,住於水面者;或如青蓮、赤蓮、白蓮有生於水中,長於水中,出住水面,

不為水所染者。

(一二) 如是世尊以佛眼觀察世間,見有情有塵垢少者、塵垢多者、利根者、鈍

根者、善行相者,惡行相者、易教導者、難教導者,有知他世與罪過之怖畏而住者。

見已,以偈〔告〕索訶主梵天曰:

有耳得聞甘露門

聞時棄捨昔所信

思欲嬈惑惱害者

不為演說妙法音

(一三) 時,索訶主梵天已知「世尊許為說法」,敬禮世尊,右繞而沒其處。

───梵天勸請因緣終───


佛向眾生宣揚佛法,是謂普渡眾生,但不是眾生一定都能接受這個佛法,也許他接受上帝,也許接受道法,也許接受某某,無論善惡好壞,人生都是一場修行,而修行的方式有很多種,假如一個人本不是該修佛之人,佛也不會去干涉他本該有的修行軌跡。(難道你們不覺得西門慶的一生也是在修行?)佛又如何能強迫別人用自己的方式修行呢?

所以佛只度願意走近自己的人,是謂有緣人。比如唐僧,觀音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宣講佛法,觀音問他你可知道佛法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之分?你現在講的是小乘佛法,只可渾俗和光。而大乘佛法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解百怨之結,能消無妄之災。只是大乘佛法離此有十萬八千里,需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方可取得。肯去者,能得正果,成就金身。

這裡的小乘佛法,也就是普度眾生的佛法,唐僧一個普通寺院的小和尚就可以面向眾生宣講,正是普度眾生。

而大乘佛法需要付出的代價更多,對人的要求也更高,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受的,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接受的。連小乘佛法都理解不了的人,即使得到大乘佛法也是枉然。即是只度有緣人了。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


沒緣度不了嗎?佛經中有個故事,有個人雖然與佛無緣,佛仍然給度了。。。

因為久遠劫前的一些原因,導致今世此老母與佛無緣。其實真的無緣嗎?真的無緣度不了嗎?

請看下面經文,佛說:「此女罪重於佛無緣。於羅睺羅有大因緣。佛今日行為其除罪。

然後佛派羅睺羅去度她:「老母聞已心大歡喜……作是語已求受五戒。時羅睺羅。為說三歸受五戒法。母聞此法未舉頭頃成須陀洹。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摘錄片段:

爾時世尊從正門入。難陀在左阿難在右。羅睺佛後。老母見佛心驚毛豎。可惡此人隨我後至。即時欲退從狗竇出。狗竇即閉。四方小巷一時閉塞。惟正路開。老母覆面以扇自障不憙見佛。佛在其前。令扇如鏡無所障礙。回頭東視東方有佛。南視南方有佛。西視西方有佛。北視北方有佛。舉頭仰看上方有佛。低頭伏地地化為佛。以手覆面時手十指皆化為佛。老母閉目心眼即開。見虛空中一切化佛滿十方界。此相現時舍衛城中。有二十五旃陀羅女。五十婆羅門女及諸雜類。並末利夫人宮中合五百女。心生誹謗不信佛法。見佛如來足步虛空。為於老母現無數身。心大歡喜裂邪見網。頭腦頂禮世尊足下……諸女見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老母見佛邪見不信……佛告末利。此女罪重於佛無緣。於羅睺羅有大因緣。佛今日行為其除罪。作是語已即還精舍。告羅睺羅。汝詣須達大長者家度惡老母……爾時羅睺。承佛威神入如意定。禮拜既畢繞佛七匝。即自化身作轉輪聖王。阿難侍左難陀侍右……老母聞已心大歡喜……老母舉頭見千二百五十比丘。即作此言。佛法清凈不舍眾生。如我弊惡猶尚化度。作是語已求受五戒。時羅睺羅。為說三歸受五戒法。母聞此法未舉頭頃成須陀洹……過去久遠無數劫時……佛告大王。爾時和上者今我身是。阿闍梨者今羅睺羅是。王子比丘此老母是。


都對,報身度有緣的,種下了所有眾生都得度的因,所有眾生終將得度。


好的理念是共通的。想起鄧小平的說法: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再帶動另一部分人富起來。佛教亦如是。


都對。普渡強調無分別,隨緣強調無為。


一個是理想,另一個是理想的條件。


比如藍翔全國招生,僅部分有志向的學生才去。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天雨雖廣,難育無根之草

佛門雖大,不渡無緣之人

以上


須菩提 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如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 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 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 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老師教你英語,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英語過四六級。一個班我都好好的教教,但你不學,老師有什麼辦法。但老師不能因為你不學就不教了。這就是渡眾生和渡有緣人的區別了。


推薦閱讀:

如果破除了我執,人類還能進步嗎?
南梁武帝蕭衍作為一個信仰佛教的皇帝,應該是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宣揚佛法,為什麼短短几十年王朝打住了么?
冥想時全如電流通過般,耳朵後面有撕開一張紙的聲音,眼前(閉眼)有金色的光。這種現象怎麼解讀?
如何減少得失心?
釋迦摩尼是否患有抑鬱症?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