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出書如何掙錢?
怎麼掙錢的?
老答案里說過,複製一下吧。只限實體圖書。
圖書本身的報酬:
正常出版作者的報酬一般是定價x合同約定印數x版稅率。版稅率是合同里雙方約好的,從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幾都有。這個意思就是說,假如合同規定印五萬本,哪怕你實際上只印了五千本,也得按五萬本付給作者錢。往後再有加印,加印一次算一次錢。
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太出名的新作者小作者往往不得不接受相對苛刻的待遇,比如按實際銷量算版稅甚至不管印數銷量直接給一筆錢買斷。還有一些偏門不好賣的書籍(比如學術類書籍),會出現不給錢、拿書頂報酬,由作者自己包銷的情況。再往下,就是自費出書了。
版權期過了之後,如果還有人想出這套書,可以簽新合同再版。
圖書衍生出的影視遊戲等版權轉讓的報酬:
此外隨著電子閱讀的越來越興盛,電子付費閱讀和有聲讀物的收費分成也越來越重要,甚至超過實體書收入。不叫稿費,叫改編權授權費,也可以叫成版權費。如跳舞老師所說,這玩意兒不存在平均價,不同作者、不同作品的價格差距極大,而且這幾年授權費的上漲也非常驚人。2014年題主問這個題目的時候,一般的作者能賣到幾十萬就算不錯了;再早一些的時候,類似三體賣出白菜價這種事也是有的。
而兩年後的現在,一個IP上千萬都不罕見了,還有遊戲分成。某一些野心比較大敢於冒險的作者還會選擇少拿現金、增添全項目分成,如果影視遊戲做得好,一票的收入就會非常驚人——當然做不好就賠了。
再補充兩句很多人感興趣的具體數字。
稿費版稅方面,賣得不好的書可能從自費出書倒賠錢到拿幾千塊錢萬把塊錢不等;稍好一點兒的能賺幾萬塊錢到十來萬,也就是行業內的暢銷書最低標準,一般想要靠寫書養家糊口至少得到這條線;再往上就進入大眾認知內的暢銷書,從幾十萬到幾百萬的收入都有,比較頂級的就能上千萬了。
電子閱讀別人我不太清楚,我自己放了幾本書由合作夥伴去幫我運營,扣除平台和合作夥伴的分成,每個月零零碎碎大概到手只有幾千塊錢的收入。
版權費方面,不同版權(電影,電視劇,端游,手游等)可以拆開賣也可以一塊兒賣。純論現金而言,現在成名作者全版權基本都得值幾百萬一本了,版權收入成為了很多人的收入大頭;名氣再大的能上千萬甚至幾千萬。有更高追求的可以選擇拿利潤分成甚至自己參與投資,有風險卻也有更大的機遇。不知名作者就得看博弈能力了,運氣好賣個高價,運氣不好可能十幾萬幾十萬甚至被白菜價收割。
不過我提過好幾次了,ip熱在降溫中,文化產業變數很大,未來版權價格可能會有大幅下滑。但我也沒法說的准。
一般情況下下是找出版商出版,盈利出版商佔據大頭,作者一般只能分得碼洋(定價×印數)的5%~12%作為版稅收入(知名作者才拿10%以上,除非書比較暢銷,一般拿8%以下)。但是出版商承擔市場風險。其次是自費出版,出書的花費上要看幾個影響因素,首先是書號,要什麼樣的書號很重要,普通點的地方單書號要有一萬二的書號管理費,其次是作品的字數和排版設計的費用,這方面字數越多就越貴,後期印刷上也如是,原因在於字數多了投入的精力成本也就多了,但是字數多了也有優點,在定價上自己可調性就大了很多。最後是印刷上,主要在於紙張成本和印刷費用上,在印刷上,印刷的書越多每本書的成本就越低。一般都是名人或者有一定銷售渠道的人會選擇這種方式還有就是網站網文簽約,這個比較複雜 每個網站都不太一樣 一般來說簽約的話,可以直接向編輯提出。一般有簽書與簽人兩種。簽書僅你的那一本書籤約,簽人則是五年內你一切書籍的版權全部歸網站所有,所以作者的文假設不是寫得特別地好,特別多人看,獲利也不會太多。
節選一段韓寒11年3月6日的博文《給李彥宏先生的一封信》
1999年,十二年前,我的書賣18元一本,2011年,賣25元一本,很多讀者還都嫌貴。您知道這十二年間,紙張,人工,物流都漲了多少倍,但出版商一直不敢提太多價,因為怕被罵,文化人臉皮都薄。一本25元的書,一般作者的版稅是百分之8,可以賺2塊錢,其中還要交三毛錢左右的稅,也就是可以賺一塊七。一本書如果賣兩萬本,已經算是暢銷,一個作家兩年能寫一本,一本可以賺三萬四,一年賺一萬七,如果他光寫書,他得不吃不喝寫一百年才夠在大城市的城郊買套像樣的兩居室。假設一本書賣10元,裡面的構成是這樣的,作家賺1元,印刷成本2元多,出版社賺1元多,書店賺5元。哈哈,表哥。我猜的是兩種。
一種是出版社買斷,直接給作者錢,然後多少年內的這本書只能他們出。
另一種是提成,就是買一本書的錢分給作者幾成,這種很適合名氣大的作家。作家出書如何賺錢?
一種是線性的賺錢,一種是非線性的賺錢吧。所謂線性的賺錢,就是從銷售的圖書中獲得版稅。按紙本圖書定價40元,版稅10%計。圖書銷售5000冊,大約能獲得20000元,扣完稅後,還剩下18000元。50%比例的平庸作者也就是如此了。
什麼,還有電子書的版稅?別搞笑了,電子書那幾百元的版稅就夠吃頓飯吧。非線性的賺錢,是指由於寫書了,獲得了知名度與影響力,所以有了潛在的賺錢的機會。在實用性較強的領域的作者,像經管、心理等等,作者變現影響力,賺錢的機會還真是增多了。因為圖書讓別人了解了作者,紙書這一費錢的形式也提升了作者在市場上(如果真存在一個有需求、有付費能力的市場)的定價水平和議價能力。辦書展請嫩模妥妥的!
大多數作家出書都不是為了錢。當然不是作家們牛逼不食人間煙火,而是掙不上錢。出書有各種各樣的目的,純靠版稅生活的有滋有味的估計全國也只是少數大牛而已。
講真,只是靠圖書本身的版稅,不足以用「掙錢」這麼拽的辭彙來形容。
當然不可否認,每年都有現象級的超級暢銷圖書以及經典長銷書(例如曹文軒、楊紅櫻的系列書),一年版稅百萬千萬級。
但是!
這樣的作家算下來不過幾十個吧,這樣的作品一年也不過十來本吧。可一年有多少新書上市呢,超過30萬種。這30萬種里,刨除自費圖書。一般圖書的銷售平均數與中位數,估計是3000-8000冊吧,之所跨度這麼大,是因為有些版塊是高定價低印量(如經管版塊,兩三千冊起印,圖書銷售的中位數估計不到3000冊),有些板塊定價偏低、印量大(少兒)。取個中間值,5500冊,版稅8%,定價32元,稅前稿費14080元,還沒有扣除個人所得稅。這本書,怎麼也要花你兩三個月時間來寫吧。而且,出版社結算稿費的周期是比較長的。。。。
因此,
靠寫作掙錢,難。(網文不太了解,但從各方信息來看,似乎更苦逼。)其實,除了版稅外,真正來大錢的是ip,影視版權、遊戲、衍生品。。。李海鵬一篇文章(《太平洋大逃殺》)賣100萬,盜墓筆記改編電影、遊戲更是金山銀山。但說白了,還是需要能力、運氣。賺錢的永遠是金字塔的塔尖。99.99%的作者,並不能賺到什麼錢。
因為作者辛苦寫作不能掙到什麼錢,所以最近幾年轉身做搶手的越來越多。相對來說,支付槍手的稿費要比在出版社來得多,至少高一倍吧,三五倍也正常,而且有預付,寫完就結清。雇請槍手的人其實還是得不到多少稿費,他要的是名。名與利是正比,通過名轉化為利,牆內損失牆外補,也算多贏吧。先寫好作品,賺錢是後期的,如果前期就考慮賺錢那還是不要搞創作了
掙錢?!
和藝人發片一樣
寫了一本書,進入三審三校了,編輯說你永遠不可能靠賣書賺錢,可以開班授課
我就想知道張佳瑋一年掙多少 @張佳瑋
推薦閱讀:
※請問INTJ型作家的生活情況是怎樣?附帶興趣是寫作的INTJ的(子維度)測試結果
※九州還有重新崛起的可能么?
※諾貝爾作家和暢銷書作家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如何通過寫作賺錢?
※大家覺得郭敬明筆下的紙醉金迷是自嘲反諷嗎?
TAG: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