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整體到底是什麼表現?美國軍人是個什麼表現?
02-22
美軍的作戰素養、戰略戰術等等
美國軍人戰鬥意志、戰術技能等等,這方面多多益善。
美國在朝鮮領導的聯軍是十六個小國組成,各國負責人都希望自己的國家少死人,不死人,能躲就躲,當戰俘不恥辱,戰鬥意志差。美國的軍官方認為自己的海陸空軍強大,戰鬥意志十足、想在三個月內吞併全朝鮮。結果我國志願軍為了保家衛國勇敢頑強,在一百天內把美國領導的聯軍趕到地球緯度37線。又經過我志願軍在山上挖坑道,堅持了坑道戰,美國的飛機大炮用不上,步兵怕死不敢攻,對持了二年,美國領導的聯軍吃不消了,被迫停戰。
世界上裝備最先進、體系最完善、後勤最充沛、火力最強勁、工業最雄厚的美軍及其聯軍,面對一支來自莊稼漢的落後軍隊,在兵團級決戰中屢屢失利,被迫後撤甚至集體下海再到後來,在完全掌握制空權、制海權,幾乎完全切斷對方後勤的情況下,仍然被迫以避敵鋒芒、等待其彈盡糧絕這種被動的方式反擊,歷經三年血戰,最後勉勉強強將戰線維持在了三八線附近美軍作為超級大國的武裝力量,可以承受百分之三十的傷亡而不後退,這在現代軍隊中也是絕對的佼佼者,但是人比人總是要比死人的
美軍基本就是二戰小幅度加強版,裝備水平總體沒變,個別裝備有部分試驗性的提升,最顯著的應該是噴氣式戰鬥機開始進入大規模使用。
戰略戰術戰鬥意志等一切方面,基本與二戰持平。道理很簡單,二戰才過去幾年啊?美軍就突然從最能打的狀態一下子變廢了?更何況,當時全世界都認為三戰即將爆發,各大國都積極備戰呢。
關鍵還是將領的問題。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客觀而言,美軍唯一的大敗筆就是麥克阿瑟,換上李奇微之後,效果就扭轉了。
兩個將軍之間的對比,就不再多說了,可以自己搜搜了解一下。
謝邀
留給中國軍方的想法有很多
其中之一就是火力火力還是火力我只說,兩個我知道的例子,來說明一下意志
志願軍阻擊一個美軍撤退的部隊,美軍呼叫轟炸,
結果志願軍在山頭造了個假的公事,成功騙過了美軍飛機,三次。結果嚴重打擊美軍撤退部隊還有一個,奇襲白虎團,我軍假裝換防的韓國軍隊騙過美軍,然後奇襲白虎團
美陸戰1師,被從天而降的中國軍隊重重包圍,然後我軍將領轉述,美軍很快組織防禦圈,以小隊為單位,轟炸機,很準確的在距離100米左右轟炸到志願軍
最後的結果陸戰1師,整編撤退,毛主席戰略目的失敗
不在追求以師為單位吞併美軍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戰爭,智慧與智慧的碰撞,不是摧枯拉朽般,好像就贏了對方,那是抗日劇
殖民侵略者的一貫表現。
斯大林死了 沒有蘇援戰爭是堅持不下去的 朝鮮業不願意打了
推薦閱讀:
TAG:朝鮮戰爭19501953 | 抗美援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