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長城究竟是怎樣運作的?

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來自百度百科。

長城作為一個如此之長的人工建築物,那麼他的人員分布究竟是怎樣運作的,長城的是每隔一段必有哨兵嗎?哨兵發現敵情是如何報告的?還有長城的維護和管理是由哪些部門以哪種方式運行?長城在遭遇敵襲時能堅守到援軍到達嗎?在如此長的距離上人員的分散是如何防守游牧的突然襲擊?


不熟悉他明的情況,按漢長城來答題。

長城的是每隔一段必有哨兵嗎?—— 從居延敦煌兩地來看,是的。

哨兵發現敵情是如何報告的?——

具體的通訊方式目前還有爭議,主要是「烽」和「表」,前者是點火而後者是掛一塊大布,如果遇上下雨天點不了火能見度又不高的情況需要奔走檄告。

具體可閱讀出土文獻《塞上烽火品約》居延漢簡《塞上烽火品約》_大西北網

還有長城的維護和管理是由哪些部門以哪種方式運行?——

有一套專門的系統,每一個烽燧有燧卒和燧長,燧長上面是「部」,「部」之上有「候/塞」,歸當地都尉管。長城本身的主要維護工作是在其表面塗料(翔),這個工作是由普通戍卒做的。也有戍卒做磚的記載。

長城在遭遇敵襲時能堅守到援軍到達嗎?——

應戰死燧長延

建囗囗可八十餘騎從塞外馳來皆與建等戰建戰死

為虜所賊殺詡得毋亡部兵物檄到具言狀即

右部後曲侯丞陳殷十月壬辰為烏孫寇所殺

如上所舉,有一些戰死的例子,不過我想應該也有活下來的人,例如第一條裡面其實也只是說燧長戰死了。其他燧卒也許還活著(我這樣希望)。

在如此長的距離上人員的分散是如何防守游牧的突然襲擊?——

有一種防禦工事叫天田,在地上鋪上沙子,如果有人馬經過會不可避免地留下痕迹,通過巡視天田來觀察是否有匈奴來犯(or居民外逃)。戍卒的首要任務是侯望而不是戰鬥吖,同理可參考「國境線上的哨兵是如何防守敵國的突然襲擊的。」→_→


推薦閱讀:

樂麒說歷史 | 明朝與倭寇的戰爭(3) 抗倭援朝
戰國時代(二)秦齊崛起
樂麒說歷史 | 明朝與倭寇的戰爭(4) 大報壇
唯有家族之名

TAG:歷史 | 地理 | 中國古代歷史 | 古代軍事 | 中國古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