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 | 關於吃飯彈琴唱歌跳舞的事

// 1 //

最糟糕的是片段視頻公開化,本來一個日常生活片段擴大化到了公眾領域。

並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拿出來獨立解讀,它們有沒有必要、能不能、值不值得拿出來做出對人格、行為、社會準則的批判我都很懷疑。

// 2 //

如果脫開現實,假設兩段視頻是故事中的一段場景。

第一段,

一男中老年藝術家彈琴,一女中年藝術家唱歌,周圍一群中老年藝術家男女若干。

唱罷,一男導演請/提出/要求年輕女舞蹈家為大家現場獻藝。

眾人起鬨。

彈琴男表示:舞蹈家身穿靴子不方便,沒熱身,你們tm沒看過人家跳舞啊。

第二段,

彈琴男繼續彈琴。舞蹈家脫靴,拉伸,獻藝一段。

眾人讚許。

這麼說吧……如果是故事或電影的片段,事情發展到彈琴、唱歌、跳舞之前,前面已有過推杯換盞、酒酣耳熱的橋段,幾個人物是什麼表現,並沒有出現在這段視頻里,他們在吃飯時候的順從度、配合性是怎樣的也無從推測。

就算年輕的舞蹈家面露難色,對自己穿著靴子也有顧慮,但她可能前面已經有過其他配合,前面的配合有可能對她自己是不是要配合下去會構成壓力。

甚至再往前倒,邀請她參加這個夜宴的時候,或許有人對她說過,希望藉此機會把她介紹給一些知名老藝術家,以提醒她到時候多多閱讀空氣。從現場拍攝到的男女可見,並不是她參演的電影里所有/多數的年輕女舞蹈家都來了。幾乎只邀請或者只有她有條件能來。

她既然赴約前往,可能也不是沒有心理準備。也許,不需要別人提醒,以她在藝術界所知所見,對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什麼場面已經有一定了解。畢竟,最基本的,她也是拍過電影,電影從開拍到現在已經有不少時日。這應該不是她初出茅廬經歷的前幾次應酬。

再往前倒,男導演曾經在發片會上要求所有女演員卸妝素顏……他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可窺一斑,女舞蹈家也是清楚的。

彈琴、唱歌一段,表現了中老年藝術家們的娛樂方式,這既是自我能力的表現,也是為其他人娛樂助興,談不上降低人格和自尊。在真人秀《比弗利嬌妻》(The Real Housewives of Beverly Hills)里,音樂人每次自家聚會都一定獻藝,即使別的主婦不喜歡也不在意(因為表演期間不許她們說話,曲目也相對固定)……如果這樣的氛圍已經形成,年輕人這時候突然顯出讓我跳舞就是貶低我人格尊嚴,她是否能承受自己營造的尷尬氣氛?

故事發展到這裡……需要一個女舞蹈家「怎麼才能得體(且不留後患)地拒絕成功」的回答……

這個「不留後患」,且不說是什麼個人事業發展上的,光是怎麼圓滑地處理後續的一兩個小時,其實都很難……

我想不出來……能不讓當時在場的所有油膩男性當時及未來奚落她矯情(以及開男導演玩笑)的回答……彈琴男的回答只能幫他自己加分但幫不到女舞蹈家,這他和她都清楚……如果順桿不跳了那場面更尷尬,只有在彈琴男試圖阻攔一筆之後還從容跳舞才能良性終結這一幕……她別無選擇……只能說彈琴男說了幾句之後為女舞蹈家爭取了一些準備的時間,她後續的舞蹈顯得大方、從容而不是急功近利……

沒有那個回答,所有「我來教你學做人」的回答都會偽裝成「我是為你好」……很難堵住那些自認為「自己更懂人情世故」的人的嘴……這真讓人悲哀……

// 3 //

成功地扛住了別人施加的飯桌和社交壓力,毫不順從、疑惑,甚至硬懟回去、拂袖而去,都是種勇敢。

但……頂住壓力在飯桌上不喝酒、不唱歌、不調笑、不表演也不怕給別人臉色和尷尬是不是就比那順從和融入的人更高尚或者做人更體面更好?年齡越大,我越不清楚這個判斷,甚至標準也越來越模糊了。

在工作以來的十幾年裡,我無數次在飯局上因為表示自己不能喝酒,面對甲方、老闆、上級、同事的各種失望,也聽著各種抱怨。

前幾個月去參加活動,主辦方弄了酒局,所有人都在喝酒、互相敬酒,只有我不喝,我老闆語重心長地說,你要在這種場面上能「紆尊降貴」才行……我很驚詫他這麼說,當天有一撥撥的人輪桌來碰杯,跟我介紹他們自己是誰,我端著飲料,雖然也碰杯,但還是非常尷尬,這其中,大多數人身份要比我高得多,因為我不喝酒,別人手裡都是烈酒,我也不好意思去敬酒。有人好幾次叫我換成酒,還跟別人說我「覺得自己跟咱們不一樣吧」……我只好一次次重複說,我真的是過敏。

幾天以後,還有參加當天活動的人在微信上跟我說你當天都縮在角落裡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負責的一個項目的甲方代表請吃飯,飯局不大,她們部門的幾個人加我們的幾個人而已,她們帶了酒。這種情形,當然她們希望表現在喝酒上比我們能力強一些,但也因為彼此很熟悉,所以各種勸酒,當我的同事開始以救我命的精神替我擋酒的時候,我感到了比跟我老闆出去應酬更大的壓力。不過我喝了一杯之後,她們受到了更大傷害,覺得我騙了她們太久……其實回家之後嘴和手還是腫了……

我還經常會在酒桌上被人提到我寫小說的事,有時說話人也是好意為了讓我能被其他陌生人記住,我免不了要回答「用什麼筆名」「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出過沒出過小說」「是自費的嗎」「出了幾本」「有沒有人買」「賣得好不好」 「是什麼類型的小說」「是不是還在寫」「寫的是什麼故事」「哈哈哈,你們是不是不忙,有沒有好好工作」「我也寫小說,你幫我介紹個出版社」「要不你寫個玄幻的,我們看看」……這類問題,有時候我實在是心煩意亂,只能苦笑著說:這跟咱們要談的話題沒關係,換下一話題吧。

介紹我的人,可能和男導演的想法也差不多,而我有時候也想讓別人記住我的同事們,為此費勁腦汁,常常能想出的個性化、特別的答案都會把她們個人生活的某一面突然拎出來,這不是好事,於是,大多數情況我都用工作上的事介紹她們,可往往效果不突出。如果目的是被人記住,在一個混亂、複雜的場景里,只有當你把一個人描述成特異功能人的時候,這目標才能達成……

我常常想,到底怎麼破解在飯桌上喝不喝酒、會不會講話、能不能親切互吹的各種壓力,按說那麼多人都爛熟於心的事,應該不是沒有技巧可掌握,應該不是不能圓滑以對。可我還沒學會這種學問,所以被人說笨,無法享受那種遊刃有餘、只手掌握的從容。想到那些橋段我都頭疼不已。

就我這毫無創造性的硬扛方式,還被人說喜歡應酬、善於社交……這種評價也讓我焦躁,更多地是作為別人不去這種場合的理由。

我能勸解自己的只能是,在酒桌上大家會講一些平日開會聽不到的事,有一些是最新信息,有一些是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有一些是他們個人的人生經歷,確實讓我的視野擴大了(有沒有用不太好評價)。

多數人也沒有惡意,雖然他們很想顯示自己掌控局面的能力,配合和順從有助於他們覺得自己重要,共同的經歷感也會讓人覺得更親密。而就像在《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里教授寫的,每一次描寫吃飯都是一場聖餐儀式。生活中的每一個飯局也是一個地位確認與分享並存的儀式。

雖然前面說了那麼多……可我不覺得個人經驗經歷拿到這件事上來說有什麼意義。只希望中年的自己如果有朝一日掌握了應付的技巧,也不要忘了曾經的各種尷尬,不要投入到製造壓力和尷尬的遊戲中去找樂子和存在感。如果真心是想幫誰就用成本更大也會更有效的方式去做。


推薦閱讀:

你看了那麼多的乾貨,怎麼還做不好運營

TAG:社交恐懼症 | 工作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