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躁鬱的靈魂?——性格問題和雙相障礙的界限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躁鬱的靈魂?》正文:

如果我有病,是不是每個人都有病?

?也許,你能在百度百科上找到很多跟自己對應的病症表現,

跟人相處、自己的生活也總是不那麼愉快,

甚至跟大v來個付費諮詢也被一口咬定就是「有病」,

跑去心裡諮詢也被收了n多費用,並被說成「需要分療程治療」。

?你無法接受這種「論斷」,並被這種「論斷」所折磨:

自己頂多算是性格不好,怎麼就變成有病了呢?

我要是有病,那豈不是人人都有病?

是啊,

?誰還沒有一個事事挑剔自己的婆婆,大到帶孩子的方式、小到擦桌子的方法;

?誰還沒有一個喜歡抱怨的閨蜜,走過的路、吃過的菜沒有一個不抱怨的,哪怕是漲了工資、老公給她帶了禮物,只要是跟她的預期不符都會一頓抱怨;

?誰還沒有一個喜歡跟人「爭論」的爹,總能把任何事都歸結成別人瞧不起他,哪怕是別人堅持請客不允許他付賬,他都會想到這是對方瞧不起他……

?如果自己叫「有病」,那身邊的這些人,豈不是人人都有病?

難道說,每個人真的都有一個躁鬱的靈魂?

性格問題和雙相障礙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該怎樣區分自己到底是「性格問題」還是「有病」呢?

總不能所有的欣快、易怒都是躁狂?所有的難過、哭泣都是抑鬱吧?

?要是按照「網上說的」、「大v說的」或不靠譜的「心理診所」的說辭,

豈不是,

只要跟朋友說個不停、超強度地完成工作、容易跟人起爭執就是躁狂?

只要一犯懶、哭點低、感覺生活無望就是抑鬱?

如果真的能靠幾個問題、一張表格就能界定清楚,

那專科醫院裡的那些醫生何苦還要上學呢?

?那些隨處可查的「自測表格」真的合理嗎?

所有的測試,不出意料:

自認為有病的人肯定會選出有病的結論,

而自認為沒病的人肯定會選出沒病的結論。

怎麼能指望一張類似星座解密的表格來幫自己做客觀判斷呢?

?如果你非要「自測」,

就讓它作為你就診前的一個參考吧,

不要給它過多的意義,而且最好是身邊人協同你一起來「自測」為好。

?根據我自己的個人雙相情感障礙經歷,

我願意試著給出一個「分界」標準,希望幫你進行更客觀的「自測」:

?1、任何關係(親情、友情、愛情)都讓你難以應付,

自己很容易讓關係陷入僵局,

不僅自己感受不到各種關係的溫暖,還常常搞得別人疲憊不堪。

?2、有不止一個跟你深交(接觸、交往多)的人,

對你表達過跟你在一起很累。

?3、很容易跟人產生衝突,

非常容易生氣,也非常容易憤怒,多數是毫無緣由的。

?4、總是容易感到失望,對生活失望、對自己失望、對他人失望。

會放大一切負面感受,以及放大這些負面感受造成的影響。

?5、長期、習慣性選擇接收負面信號,

在跟人的溝通、相處,只會記得別人不好的地方,而選擇性忽略別人的好。

?6、有時會出現異常的興奮,出現滔滔不絕說話、甚至夸夸其談的情況。

而且,通常事後都會對自己的這種表現感到後悔和焦慮。

?7、總是會有自責、內疚的情緒出現。

常常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8、情緒常常處在兩極狀態。

常常開心時會對身邊人說盡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溢美之詞,

而不開心時也會對身邊人說盡這世界上的惡毒之語。

開心和不開心會呈周期性更替,往複循環。

?9、被自己的情緒折磨,有非常強烈的痛苦感受。

很多痛苦甚至是找不到緣由的。

?10、只關注自己,但是對自己的認知又不夠準確;

很難有共情能力,大部分時候對別人的「好」不是出於換位思考,而是出於「討好」。

?11、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喪失本該擁有的活力。

?12、有時會出現「生理反應」,

有時是身上某處發癢、奇癢難忍;有時是手腳冰涼、喘不過氣來……

?13、會出現其他合併癥狀,比如焦慮症、強迫症等。

如果以上大部分你都符合,我建議你去專科醫院掛個號。

為什麼一定要去醫院?就沒有別的途徑了嗎?

?首先,我想告訴你,

我所說的一切不是為了證明——「你有病,

而是為了告訴你——你不要再自己「抗」了,你需要幫助。

?當你感到不適、痛苦時,最好的「求助對象」只有一個——醫生,

而且必須是去找三甲、專科、經驗豐富的醫生來幫你,

只有他們才能讓你最大程度避免誤診,只有他們才能最大程度幫你解決問題。

?要知道,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才是最好的選擇。

?我知道,說到這裡你肯定又開始顧慮重重了,

所有困擾過你的那些問題,也都曾深深困擾過我。

相信我,

我已經替你「試錯」過了,我耽誤過的時間、走過的彎路,

都讓我能在此刻給出你唯一的正確建議:

?找專業醫生來幫你!

這是唯一正確的途徑!

也是唯一的捷徑!

?這世上,唯一可以確診你有病,

不是那些網上的答案或者某個小心理診所里的診斷結果,

而是專業醫院的專業醫生!

?唯一有資格給你確診的,

只有專業醫院的專業醫生!

文章之外,寫給大家的話:

這段時間,很多朋友提出想要加我的個人微信的想法(在知乎上,在微信公眾號上)。

首先,非常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但就我目前狀況來說,我可能還沒有做好在微信上跟大家「一對對」進行「隨時、隨機」交流的心理準備;

其次,我個人也覺得微信這種「有一搭沒一搭」的溝通方式,有時並不利於表述清楚問題;

現階段,大家可以在知乎或者微信公眾號平台跟我提問,我都會盡量給大家回復。

對你來說,敲擊文字提問的過程可能也是一個思考、梳理的過程;而對於我來說,我也能比較清晰地接收到你的問題,這也將便於我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以文章的形式整理出來,對大家進行一個比較客觀、詳盡的回復。

當然,如果以後時機成熟,我很願意跟大家進行更多、更寬緯度的交流和分享。

推薦閱讀:

到處尋找煩惱的原因,原來心才是自己「骯髒」的源頭!
王菲?狂躁型抑鬱症?桃樂絲主唱?
失意人生
【英語閱讀題】有9個高功能抑鬱者。這些是他們想讓你知道的事。
寫在周末的深夜

TAG:雙相障礙 | 抑鬱症 | 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