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限時隔離「教育了,揭:對孩子有危害
你曾經用在孩子身上嗎?
春節的一天,有朋友給我分享了一張相片。相片里,她4歲的兒子在「面壁思過」,也叫「限時隔離」(Time Out),即當孩子犯錯後,父母讓孩子在一個小房間或面對牆壁自我反省。這是常見的行為,但這位媽媽提出了她的困惑:「限時隔離」似乎沒有別人說的那麼好用,孩子反省完照犯不誤……
?PK「限時隔離」的傳統看法
傳統看法認為,當孩子犯錯誤後,通過切斷孩子與外界的接觸,讓孩子靜靜地在房間里反省,能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一般來說,孩子幾歲就接受幾分鐘的限時隔離。值得一提的是,「限時隔離」的假設前提是所有孩子都懂得自我反省,但事實上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孩子越小越不懂「反省」的正確含義,更不理解反省如何做,即使有大人解釋,也很難做到真正實現反省的結果。
女兒果果未夠2歲,有一次因為不允許玩花瓶,當我把花瓶收起來之後,她便把身邊的書全部丟地上。本著對「限時隔離」的懷疑,我嘗試著讓女兒站在牆角,讓她想想自己犯的錯誤。轉身後我就發現果果開始在牆上塗鴉而不是在自我反省,畫了一會,她便開始躺地上玩玩具,對我的提醒表示不屑……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玩耍中,已經把媽媽的「懲罰」忘記得一乾二淨。
?「限時隔離」對孩子有危害?
美國精神科醫生丹尼爾?席格極力反對隔離法,他認為,當孩子被隔離時,不管是被關在自己的房間裡,或是必須獨自坐在某個角落,孩子感受到的是孤立與父母的拒絕。
我們假想一下,當小男孩A搶了另外一個小男孩B的玩具,媽媽認為小男孩A做出不正確的行為,然後小男孩A被帶進房間,要求「限時隔離」5分鐘。小男孩A被一邊帶離時,一邊承受著來自其他小朋友的目光,他是否有羞辱感?因為被限時隔離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當他不願被隔離時,或許還會被爸媽指責不守規矩。小男孩A一邊在隔離著,或許還想著「小男孩B剛剛也搶我玩具呢?怎麼媽媽沒懲罰他呢……」我想,給小男孩A帶來的怨恨和沮喪情緒想必會比反省多得多。
?孩子被「限時隔離」時的大腦反應
其實「限時隔離」相當於被排斥和孤立。即當孩子被「限時隔離」時,大腦中的背側前扣帶回區域產生劇烈的波動,該區域其實與孩子身體受到傷害時的反應是一樣的,即孩子被孤立時會感到難受、沮喪和痛苦。
我想起了小時候跟我一起長大的那些經常被老師罰站的孩子。其實跟「限時隔離」是差不多的,但我沒感覺那是好教育,至少從我那些同學身上,我感覺不到正面的效果。隨便舉個例子,你都能看到「限時隔離」的影子。
小時候某天上課時,坐在課室第二排的大丫突然站起來告訴老師說:「老師,小胖子用紙團扔我!」老師神色凝重地對坐在教室最後的小胖子說:「知道怎麼做了吧?到後門罰站去,給我反省反省!下課也不準動,一直站到放學……」全班小朋友扭轉頭看著小胖子,只見他嬉皮笑臉地站起來,走到了教室後門開始罰站。下課鈴響起,很多孩子和老師從教室門口經過都要瞅一瞅他,他的眼睛幾乎貼到了牆角,不敢看別人。當時班裡幾個經常被罰站的孩子,都不喜歡老師,我感覺到他們的自尊受到了傷害。
?保全孩子的自尊和安全感的教育,才是合適的教育
如何才是保全孩子的自尊和安全感的教育?孩子沒感覺到被孤立和被排斥,也沒被粗魯或冷酷地跟他人隔離開來。孩子感覺到自己只是做了錯事,父母給予他機會自我糾正和改正,更沒有把孩子的自尊踐踏於腳下供人嘲諷。
舉個例子。幾個孩子在吃蛋糕,有個小男孩調皮地把一個小女孩從座位上擠到了地上,惹得小女孩「哇哇」大哭。這時爸爸安撫了一下小女孩,把小男孩叫進了房間。
爸爸:妹妹掉到了地上,可以跟爸爸說說怎麼回事嗎?爸爸不會批評你,但希望能知道你的真實想法。
小男孩(臉紅):妹妹吃了我蛋糕上的櫻桃,我一生氣就把她擠掉了。
爸爸:你覺得你把妹妹擠掉的行為對嗎?
小男孩搖頭,爸爸問:為什麼不對?
小男孩:因為掉到地上很疼。
爸爸問:那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呢?
小男孩說跟妹妹道歉。
當小男孩道歉時,爸爸也問小女孩:哥哥說你吃掉了他的櫻桃,是這樣嗎?
小女孩也不好意思地說:是。
爸爸:吃掉了哥哥的櫻桃,這種行為對不對呢?
小女孩搖頭,接著挑了一顆櫻桃給哥哥。兩個孩子「咯咯咯」地又開始玩起來了。
任何孤立孩子的行為,不會因為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而改變性質。用愛教育孩子,別再用「限時隔離」了!
本文關鍵字:限時隔離、行為糾正、親子育兒、早期教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學習國外心理學家們知識,分享科學、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推薦閱讀:
※專註力培養的第一個階段——探索與專註力:2歲
※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寶寶,爸爸媽媽們應該這麼做
※愛,需要剋制
※我家孩子太黏人了,怎麼破?
※專註力培養第五個階段:意志與專註力,17歲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