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的不幸,該不該原生家庭背鍋

最近網路上流行一個詞,「原生家庭」。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新聞傳播的越來越順暢,80後的我們比起前輩們接受了更多來自四面八方各色各樣的信息,也看到了社會萬象,人生百態。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這些現象開始反思,反思自我,也反思這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原生家庭這個詞的誕生突然間好像讓所有人都找到了問題的出口,一言不合就是原生家庭的錯。那麼,我們所看到的這些不幸,到底該不該原生家庭背鍋?這鍋,原生家庭要怎麼背?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潛意識。百度百科上對其專業的解釋是:人類心理活動中,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翻譯成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話就是,你不知道你自己是怎麼想的。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在做出某些舉動後說,我也不知道我當時是怎麼想的。這就是典型的潛意識,被某些特殊情況激發出來的潛意識會讓人做出很多平時完全不會做出的舉動。那潛意識又是怎麼形成的?

一個人從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到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中間的十幾年時間大多數都是和家人度過的。在逐漸形成自己意識的過程中,我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學習和模仿,通過學習模仿周圍的人,來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處事原則。這種學習和模仿就像是吃飯和喝水一樣自然,以至於大多數人並沒有感知到自己的這些行為。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點積累,直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長大到可以開始獨立思考了。這時候你所形成的三觀在大多數情況下就是之前學習和模仿的結果,所不同的是因為某些外因的干預比如受到的教育 ,有一部分意識塊可能會被隱藏起來,成為所謂的潛意識。在之後的人生中,如果一生無風無浪,這些潛意識甚至一輩子都不會被暴露出來,但一旦遭遇了危機,需要本能反應的時候,他們就會衝出重重阻撓,張牙舞爪的將你原本被教化的思維徹底打破。這也就是為什麼家暴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暴力傾向,而夫妻關係不和的家庭的孩子也很難獲得婚姻幸福。即便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了成功的事業,甚至於美滿的家庭,但是在他們內心深處,一直存在著暴力和缺愛的基因。一旦生活出現了裂痕,平靜被打破,這種暴力事件和信任危機就很容易產生。畢竟在他們的成長環境下,已經習慣看到爸爸打媽媽,習慣了爸媽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看慣了暴力的孩子長大了會習慣性的認為拳頭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於是這種方式被繼續延續,而見識過爸媽吵架甚至出軌的孩子所擁有的信任危機會讓他們很難去相信他人,打開他們心扉很難。而一旦打開了,他們所爆發出的控制欲也有可能會嚇跑身邊的人。你可能會看到一個想要把妻子時時捆綁在身邊的丈夫或者一個天天偷翻丈夫手機,丈夫一出門就連環call的妻子。這些長大後的行為,全部可以在他們的原生家庭中找到相應的影子。他們的不幸,顯而易見原生家庭要買單。

說完這些明顯的,想說說一些不一樣的。前段時間一篇「北大學生拉黑父母」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看過他的文章,我真的一點都不同情他的父母,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作者一吐為快的舒坦。我甚至覺得當作者把這些都寫出來的時候,他也算真的釋懷和解放了,從過去十幾年的陰影中走出來了。我不敢保證他之後的人生不會被這些過往影響,但至少他寫出來已經證明他完全知道這些成長背景對自己的影響。因為了解,所以才會去解決。環看我們周圍的人,有多少還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原生家庭影響的有多深。有多少人在過著被他人安排好的生活而不自知。

我們太習慣聽到爸媽耳邊的嘮叨,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有錢,才能有權,才能過上好生活,才能不用像爸媽這樣沒出息被人看不起,受人欺負。這種嘮叨在底層階級的家庭中尤其普遍,沒有什麼文化的父母完全自我放棄,把家庭所有的期望都壓在了一個孩子身上,拼了命要孩子往上爬,期望他可以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他們不斷輸出的思想只有錢,權,成功,但沒有幸福。陳奕迅有首歌叫月黑風高,講的是開計程車的老爸月黑風高下和乘車客嘮嘮叨叨說自己兒子的事情。歌詞中老爸的殷殷期盼和自我犧牲安慰與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下一代人形成鮮明對比。父母省吃儉用,把省下的物質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孩子身上,期望這些輸送可以產出他們想要的結果,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有問過他們的孩子想要什麼。部分的家庭或許算是短暫的成功了,但更多的家庭收穫的是一事無成,並且自私自利的啃老族。過去十幾年寒門中真的出過貴子,他們曾經也隻手遮天,飛黃騰達過,可當時間的寬度被拉長,更多的人是在牢獄中度過餘生。為什麼?因為他們太急於要成功,太追求名利,又太沉浸其中。他們的原生家庭強調了太多功名利祿卻少了急流勇退。還有些寒門出來的人或許還未能到貴子的地步,但至少也脫離了原有的階級。那他們生活幸福嗎?

或許在別人眼中是幸福的。讀了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幾年靠自己的奮鬥有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在寸土寸金的北上廣深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找了一個不算差的老公,在適當的年齡結了婚,生了孩子,衣食無憂。可是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靈魂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逐漸枯萎。薪水不錯的工作意味著高強度的工作量,自己的房子意味著月月固定的房貸,要為銀行打工,不算差的老公其實是個沒長大的巨嬰,還沒有徹底擺脫中國傳統男人的固有思維,而嗷嗷待哺的孩子現在的看護,未來的教育更是逃不掉的魔咒。快奔三的時候,仔細想想過去的二十幾年,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父母的期望,為了延續左鄰右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傳說,為了滿足父母僅剩的一點虛榮感,為了活成世俗中對成功孩子的定義。可是活成這樣的我們真的是我們嗎?這樣的人生,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幸福嗎?因為哪個專業有前途就學哪個專業, 因為哪個職業穩定錢多所以就做哪個工作,因為怕做剩女,所以遇到差不多的男生就早早嫁了,因為怕太老生不出孩子,所以急著當了父母。在每個階段,我們都做了世俗認為最正確的事情,卻並不一定是最適合我們的事情。還沒搞懂什麼是愛的時候,還不知道誰最適合自己的時候把自己嫁給了不算差的人;還沒學會承擔責任,沒看夠世界的時候,讓孩子拴住了手腳。在人生的每個路口,沒有人逼迫我們去做這些選擇,可是潛意識裡我們卻做了這些違背自己心性的事情。為什麼?因為我們太想成為別人口中的榜樣了,我們太想讓我的爸媽以我為傲了,我們也太習慣這些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時候曾聽到父母說「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這一句話飽含了為人父母多少辛酸,帶著多少的怨氣和委曲求全。為了這樣的一句話,懂事的我們背負了沉重的枷鎖,這些犧牲因我們而起,那我們能給的回報也只有活成世俗中成功的樣子了。而至於這成功背後的幸與不幸,真的只能碰運氣了。因為幸福,在這種原生家庭出來的我們的潛意識中從來就不是首選。

伴隨對於原生家庭影響的認知而來的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如果過去的二十幾年,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這種影響,那之後的歲月里,只希望能夠逐漸抹掉這些影響,找到自己。問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我想做什麼,我想去哪裡?如果可以,為自己活。人生這麼短,已經浪費了二十幾年去活成一個樣板,剩下的歲月里,還是活成自己吧。只希望過去和今後的各種選擇能把對身邊的人的傷害降到最小,畢竟他們是無辜的。

推薦閱讀:

想看心理醫生,告訴了家人,但是母親卻反說她已經很痛苦希望我能懂事,心胸狹隘才是我的問題,該怎麼辦?
專欄 | 長不大的孤獨「巨嬰」,你是其中之一嗎?
親情債
父母打算自己建房,女兒是否應該出錢?

TAG: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