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盤點——十大醫學突破

正值辭舊迎新之際,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過去一年全世界的醫學健康領域有哪些舉世矚目的大事呢?

1.人工智慧——多維度接入醫療健康

人工智慧在多維度接入醫療行為,人工智慧患者篩查,人工智慧讀片,人工智慧的病理檢查。 各大互聯網企業爭相和醫療機構談起了「戀愛」。百度發布了百度醫療大腦,從智能問診開始;阿里發布由阿里健康研發的醫療AI「Doctor You」,涉足科研診斷平台、醫療輔助檢測引擎、醫師能力培訓系統;騰訊也發布了在醫療AI領域的第一款產品——騰訊覓影,從輔助實現早期食管癌篩查切入。科大訊飛 不僅著力打造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還摻和起來醫學考試,其「智醫助理」機器人以456分的成績通過了臨床執業醫師考試。

2.人造子宮——女性懷孕歷史可能被打破

針對早產兒生出來存活率低也放不回去的問題,人造子宮也成為科學家們探索的焦點。4月,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通過體外模擬子宮的環境,成功使相當於23-24周人類胎兒大小的羔羊寶寶在母體外生存了670小時,並實現了胎兒在母體環境中一樣的正常發育。對人體氣管環境的精確模擬已經逐漸成熟,從羊到人,僅有一步之遙。未來不僅可能應用在早產兒治療上,甚至可能取代女性懷孕。

3.高血壓指南變化——一夜成為高血壓患者

11月,高血壓的定義從曾經的140/90mmHg下調到了130/80mmHg。可別小瞧這10mmHg,全球幾億人都瞬間成為了高血壓患者。曾經認為自己只是正常偏高一點,或者是處在臨界狀態的人,從今天開始正式步入「高血壓患者群體」。兩年前,美國科學家把政府資助的2009-2017年的大規模多中心實驗結果提前結束,因為他們發現120毫米汞柱組的中風率比140毫米汞柱組低了30%,而死亡率低了25%。2年後《指南》就果斷下調了高血壓控制的建議。指南認為更早和更嚴格的高血壓控制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可以讓人群受益。

4.晝夜節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今年10月,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三位科學家:傑弗理·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邁克爾·楊。他們用果蠅作為研究對象,在基因層面上找到了晝夜節律的調控機制,即發現了控制生物睡眠與清醒的基因。

晝夜節律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生物鐘」,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的體內都有生物鐘,幫助我們調節每天的節奏。晝夜節律負責調節生物的睡眠、荷爾蒙分泌、血壓、體溫和行為等,晝夜節律的研究在短時間看可能在失眠、時差、激素分泌紊亂、腦電活動等許多方面取得突破,節律生物學發展成為一個廣闊而有活力的研究領域,為人類造福。

5.韓春雨撤稿——NgAgo技術存疑

今年8月《自然-生物技術》發布聲明: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去年5月,韓春雨發表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一時轟動學界。但他的實驗一直無法復現,引起科學界的質疑。這起學術事件,不僅讓韓春雨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更讓基因編輯技術走向公眾的視野,作為未來醫學的重要領域,一旦實現突破,人類對疾病的治療能力將會極大提升。

多說一句,2017生物學預印本也開始興起,許多生物學家在預印本網站上發表了他們未經審閱的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引進印前評議,可以大幅提高專業可信度,避免「韓春雨」事件再次發生。

6.基因檢測——數據規模不斷擴大

2013年,朱莉曾在《紐約時報》發表《我的醫療決定》一文。文中提到,通過基因檢測,她發現自己從母親那裡遺傳了突變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把基金檢測帶入了普通人的視野里。

2017國外的23andme,國內的wegene等公司甚至開始出現對普通個人的基因檢測業務。 資料庫越大,得出的分析報告就越准。隨著技術的發展,檢測價格只需幾百塊,完全可以做一次人口普查式的基因檢測。中國新生兒基因組計劃將在未來的5年內開展10萬例樣本的新生兒基因檢測,旨在構建中國新生兒基因組資料庫。可以預測,未來通過基因的診斷一定會越來越准。根據基因診療疾病,甚至預測天賦不再是天方夜譚,可能就在我們能見到的十年內!

7.降糖葯可降顱壓——大腦生理新機制

今年8月伯明翰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影響因子20+的《Sci Transl Med》雜誌上發表了研究結果,降糖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Exendin-4,能夠迅速降低顱內壓,用藥10分鐘內可降低44%的顱內壓,且效果能持續至少24小時。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因為發現了降低腦壓的另外一種截然不同解決方方法。這一研究,加上此前的許多數據支持,可能刷新大腦生理學和於腦脊液分泌吸收持續100年的傳統觀念,為腦外傷、腦出血、腦積水的患者帶來福音。

8.幹細胞治療引起失明——安全性再遭質疑

《新英格蘭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記錄了三名女性接受幹細胞療法後失明的病例。這3名患者均患有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這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眼部疾病。然而這3名患者正是接受了來源於脂肪細胞的幹細胞的眼部注射後,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導致了失明。讓幹細胞治療的安全性再次浮出水面。據調查,目前全世界有上百家診所在提供未經證實的幹細胞治療,另有數百家企業參與直接面向患者的幹細胞治療項目。就像曾經轟動全國「魏則西事件」對中國免疫治療發展的影響一樣,幹細胞治療的安全性質疑的聲音短時間內不會平息。

9.數字感測器藥物——吃沒吃藥可監控

精神疾病患者服藥的依從性一直是個棘手的問題,由於患者中斷服藥常常導致病情加重,從而需要接受原本不必要的強化治療和住院治療。這不僅給患者自己造成傷害,更造成家庭經濟和醫療資源的損失巨大。11月,FDA批准了一款名為Abilify MyCite的數字化藥片上市,也就是在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上嵌入感測器,用於追蹤記錄患者是否服用以及何時服用藥物,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第一款通過批准的數字藥物。數字感測器藥物的上市,可能給相對沉悶的藥物學發展帶來新的方向。

10.冷凍電鏡——微觀生物學的大門

冷凍電鏡不是最新的技術,但是近些年來一直不斷突破。2017年,他的發明者雅克·杜波切特、喬基姆·弗蘭克和理查德·亨德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簡單來說,傳統電子顯微鏡電子束代替光線去成像,但是生物分子無法承受巨大的電子束衝擊,然而冷凍電鏡的原理就是先冷凍分子樣品,然後在進行電鏡二維成像和軟體三維重構。有了這項技術,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研究組用冷凍電鏡首次得到膜蛋白TRPV1 的3.4 埃接近原子級別高解析度三維結構,這一結果被視為具有里程碑意義,曾經的顯微鏡為人類打開了微觀世界的大門,冷凍電鏡彷彿讓人步入其中,一探究竟。

醫學,是通過科學或技術的手段處理人體的各種疾病或病變的學科,醫學的發展有賴於技術的發展。2017年,這些技術或取得突破,或開始應用於醫學。

在你的心中哪一個又是最有意義的醫學突破呢?或者我遺漏了什麼呢?歡迎留言和分享!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你的關注和分享!

最後祝大家新春愉快!身體健康!

school.17vsell.com/Tol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醫學院申請-如何在英國踏上醫學路
談談現代藥物研發 (一)從臨床實驗說起
四大穿刺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澳洲漫漫學醫之路!學什麼?去哪學?什麼樣?
中醫在談論陰陽五行時,到底在談什麼

TAG:醫學 | 大事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