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性辯論的追溯型思考
一個辯問:昨日學弟問起我一個辯題,叫做【家族觀念的衰微是社會之福/痛】,他帶的小朋友在秉持痛的一方失敗了,我要了他的一辯稿,基本都是參考這種句式【XXXX會給社會帶來XX影響,這個影響會導致XX問題】,故而符合辯題的某種【評價性】論斷,我以為這種思維方式似有不妥。
一個腦洞:在辯題中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題目,看起來是一個【實然性】辯題,其實並非如此。這類題目和【艾滋病是醫學問題/社會問題】這種題目是不同的,他並不是一個是非判斷的題目,而是一個對某個確定的事實做價值判斷的題目,它最經常出現的格式是【XXX是悲/喜】【XXX是福/禍/痛】。這個XXX的現象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容置疑的,比如【孫悟空跟隨唐僧去西天取經是失卻自我/找回自我】整個題目中,需要糾纏的部分其實是「自我」,而並不需要懷疑前置命題的真偽性。
當然也有一種情況,可以懷疑前面的命題真偽,譬如這個學弟問的【家族觀念的衰微】部分,或許並非真實,但我們假定它是真實的,會發生什麼情況。
當然這個假定則需要參考【腦洞題】的思考邏輯(腦洞題目前暫且可以參考我寫的一系列臨潮杯的隨想,其中的操作邏輯基本都是把不確定性當做實然性來處理,並且通過類似【寫小說】的方式,不斷完善出一個可自洽的內部邏輯,但這個內部邏輯是基於事實層面而不是基於情感層面),這裡暫且不表。
但還有一種情況是反向假定題,比如【如果XXX,會不會對人更好】系列,我們大可將這種如果反向解釋為【現在業已發生】,這就需要從受眾的社會經驗入手進行分析和解釋了。
但不管怎樣,我認為最重要的,都不是做【影響力假設】,而是做【追溯型】假設。什麼是追溯型假設,就是構建出為何會發生【題目】中給定的情況的緣由,譬如學弟問我,【家族衰微】題應該怎麼打時,我都會給他說,我們應該優先問的問題是:到底什麼造成了【家族觀念的衰微】?我當時給的思路是:你要論證B是某種評價C,並非是要論證B的各方面都符合C的定義,而是要論證,由於A、D聯合導致了B,A和D都屬於C的一部分,所以B是某種評價C。
這種追溯性的邏輯推演,更符合人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比較順暢的三段論思維。黃執中在《奇葩說》第四季表演賽【我們終將變成自己所討厭的人,是不是一件壞事】中就呈現了這個思路的闡釋。他的表述是:因為我們在變成自己討厭的人之前,對那些討厭的人有過惡意攻擊的言辭,這個言辭本身對別人造成了傷害(因為自己的情緒偏好給別人造成傷害的事情是一件壞事,而【每個人終將成為討厭的自己】是一種情緒偏好,所以每個人終將成為討厭的自己是一件壞事)。
奇葩說第4季之曉明握李宇春睡照?導師PK奇葩王 (大約在1小時42分左右)
簡而言之,這種題目更加適合的,不是【歸納】,而是【演繹】。
回到辯題本身,我反覆追問的也是這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家庭觀念的衰微】?是政策原因嗎?是文化原因嗎?是經濟原因嗎?這些原因本身是不是社會發展中的陣痛呢?這些原因本身又是不是社會發展中的「福」(紅利)呢?
下次辯論類文章,講何種為悲喜,何種為禍福。
推薦閱讀:
※30天寒假辯論訓練:一個自我的覺醒與意義的找尋
※裁判準則(張子龍/2017二稿)
※人懂得堅持/退讓更偉大
※歷史辯論的詭辯者應對事例
TAG: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