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乾貨|中國核電:從「國之光榮」到「國家名片」

眾所周知,創建於1955年的中國核工業,在第一次創業期間成就了世人矚目的「兩彈一艇」偉業。而在中國核工業第二次創業期間,通過走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道路,取得了我國大陸核電建設「零的突破」和「國產化的重大跨越」等一系列重大成就,帶動著核工業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和我國裝備產業更新換代,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核工業發展道路。

作為我國核電領域的先行者和主力軍,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肩負著核工業第二次創業的歷史使命。從「國之光榮」到「國之重器」再到「國家名片」,從30萬到60萬再到100萬,從大陸首座核電站到「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歷經三十年的不斷建設,中國核電的種子已成長為碩果累累的參天大樹,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視點

「國之光榮」——起步

20世紀80年代,中國核工業的第二次創業中,以核電為代表的新型核科技工業,開始續寫中國核工業新的輝煌。秦山,這座杭州灣畔並不偉岸的山巒,見證了民族核電的誕生。

秦山核電站(一期)是中國大陸首座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原型示範堆核電廠。1970年2月8日,第二機械工業部(簡稱二機部)組建七二八工程籌建處籌備小組,為方便工作,對外命名為「七二八工程」;1982年12月27日,「七二八工程」命名為核工業部秦山核電站。

1985年3月20日,中國大陸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並運行管理的秦山核電站開工建設,掀開了中國和平利用核能新的一頁。1991年12月15日,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營、自主管理的秦山核電站成功實現併網發電,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鑄就了中國核工業從軍工到和平利用、二次創業的歷史豐碑,被譽為「國之光榮」,截至目前,我國首座核電站已安全運行了27年。

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首次併網

秦山核電站的建設成功,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填補了中國能源領域裡的空白,標誌著中國已掌握核電技術,成為繼美、英、法、前蘇聯、加拿大、瑞典之後第七個能自行設計、建造和運行管理本國首座核電站的國家。這一輝煌成就,是中國核工業「軍轉民」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是高科技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突出範例,是堅持「以我為主,中外合作」方針,探索有中國特色核電發展道路的一次成功實踐,是核工業第二次創業的里程碑。

秦山核電站是一座歷史的豐碑,是民族核電的一面旗幟,是「國之光榮」。它見證了中國核工業人自力更生和改革開放的歷史足跡;見證了核電建設者們為國爭光和科學求實的精神;見證了中國核電人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崇高境界;見證了中國大陸核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原型堆到商用堆、從30萬千瓦到100萬千瓦的歷史跨越。

2002年4月,秦山二期核電站建成並投入商業運行,這是我國第一座「自主設計、自主建設、自主管理、自主運營」的商用核電站。秦山二期核電工程不僅實現了由原型堆向大型商用核電站的跨越,也由此「走出了一條核電國產化的路子」,積累了一套核電自主化建設的經驗,為我國核電建設的標準化、系列化奠定了基礎,為自主設計建造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創造了條件,成為我國核電自主化建設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我國唯一的重水堆核電站——秦山三期核電站1號機組、2號機組先後於2002年12月和2003年7月投入商業運行。被人們傳為佳話的「8兆瓦」,就是秦山三期自主創新的生動體現。8兆瓦,如果按85%的負荷因子計算,在幾乎不需任何投入、不增加運行成本的情況下,每年可增加發電量6000萬千瓦時,增加效益2700萬元人民幣。

2014年11月5日,秦山核電廠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工程)1號機組成功併網發電,實現了我國核電從30萬千瓦到100萬千瓦自主發展的歷史跨越。目前,秦山核電基地運行機組已達到9台,總裝機容量達到654.6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成為了國內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最豐富、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

秦山,不僅是我國大陸核電的發源地,同時也是我國推行核電「走出去」發展戰略的發源地,實現了周恩來總理當年對核電站建設提出的「掌握技術,積累經驗、鍛煉隊伍,培養人才,為後續核電發展打下基礎」的夙願。

視點

「國之重器」——孵化

以秦山為「引擎」,田灣、福清、三門、海南等核電站相繼發展,中國核電的核電站可謂星羅棋布。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中國核電潮猶如「蝴蝶效應」,在東南沿海強勁地顯現出來。「花」落江蘇連雲港的田灣核電站於1999年10月20日正式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建設2台單機容量為106萬千瓦的俄羅斯AES-91型壓水堆核電機組,採用了一系列重要先進設計和安全措施。2007年5月17日和8月16日,田灣核電站1、2號相繼投入商業運行。2012年12月27日,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3號機組澆築第一罐混凝土,成為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國務院核准開工的第一個新建核電項目。2013年9月27日,4號機組比計劃提前一個月順利實現第一罐混凝土澆築。

2008年11月21日,福清核電1號機組開工建設。2008年12月26日,方家山核電工程1號機組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4月19日,三門核電一期工程全球首台三代核電AP1000機組開工建設。2010年4月25日和2010年11月21日,海南核電一期工程1號機組和2號機組分別開工建設。2015年5月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在福建福清開工建設。2017年12月30日,霞浦示範快堆土建工程開工建設。

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在核能發展與和平利用的征程中,中國核電一路長歌,光榮綻放。

秦山裂變,不僅由一期引發了二、三期的成功建設,實現了由原型堆到商業堆、由自主建設30萬千瓦到自主建設60萬千瓦、100萬千瓦核電站的重大跨越,還將核電種子播到了國外。

早在秦山核電站首次成功併網發電僅僅15天後,中國就收到了國外的一個大訂單——出口巴基斯坦30萬千瓦核電機組。2000年6月,由中核集團負責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瑪核電站併網發電。恰希瑪核電站被譽為「南南合作的典範,中巴友誼的豐碑」,使我國成為世界第8個具備成套出口核電機組能力的國家。在成功出口第一座核電站的基礎上,中國建造的恰希瑪核電站2號機組於2011年3月15日實現併網發電。

視點

「國家名片」——亮劍

今天,在推動中國核電「自主化」的同時,中國核電「走出去」正東風勁吹。

核電發展的水平,已成為當今一個國家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標誌。只有掌握核心能力,才能真正「亮劍」,贏得尊敬和未來。目前中國核電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為開拓國際核電市場創造了基本條件。

如果說,福島核事故為我們核電發展敲響了警鐘,那麼成功保持世界領先的長期安全運行紀錄的我國核電,如今更需要將核電的質量控制、全壽命周期核安全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時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營造發展環境,構建起一整套更加安全合理、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和人才體系,夯實核電安全基礎。

2015年5月7日,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首堆示範工程在福清核電站開工建設,標誌著中國核工業在自主創新發展新階段攀上了新的發展高峰。當「華龍一號」拉開核電發展的大幕,中國核電,將在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發展海洋中,尋找一片更為開闊的水域,「走出去」戰略將從「借船出海」邁向「造船出海」。

中國核電,一路長歌。無論是實現中國核電「零的突破」、被譽為「國之光榮」的秦山核電站;還是被譽為「核電國產化重大跨越」的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電站;無論是實現核電工程管理與國際接軌的重水堆秦山三期核電站;還是我國第一座採用全數字化儀控系統的核電站——江蘇田灣核電站;以及在建的全球首台三代核電AP1000——浙江三門核電站;還有福建福清核電站、浙江方家山核電站、海南昌江核電站……這一座座核電站,像一個個在東南沿海跳動的音符,和大海揚波,共吟著中國核工業克難奮進的頌歌;這一座座核電站,更像矗立在海灣的一座座巍峨的豐碑,鐫刻著中國核電人的豐功偉績,成為我國華東乃至更廣大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勁助推器。

中國核電,光榮綻放。這一座座巍峨的豐碑,既是物質的豐碑,更是精神的豐碑。30多年的探索實踐,無數科技工作者、工程參建者所凝聚的「國家使命、企業擔當的胸襟,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意志,攻堅克難、敢於攀登的勇氣,大力協同、科技創新的合力,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的謀略,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的追求」,無不集中體現了中國核電人「興核強國、服務社會」的企業宗旨,「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企業價值觀和「事業高於一切、責任重於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的核工業精神。

當今,中國的核電之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讓天更藍、水至清,空氣更清新,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嚮往,中國核電人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在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創新的發展海洋中,中國核電這艘能源巨輪正劈波逐風、踏浪前行。

來源:中國核電


推薦閱讀:

TAG:核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