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努力何者更重要

看到辯題的幾個隨想心得:

1.你可以選擇不努力,本身也是一種選擇。你的選擇權的多寡的擁有,本身是靠努力得來的。這是一種雞生蛋的難題,但並不難解決。只要明白,當我們在討論問題時,會有意無意選擇多層感知進行壓縮維度討論,才誕生了所謂的【語言哲學式困境】。所謂多層感知,就是現象-意識現象-評價意識-意識評價-評價意識評價。一旦沒有清晰地梳理何者為【現象】【意識】【評價】與【更高維度評價】,就會出現這種所謂的難題。譬如【你總說自己不能堅持,但你為何總能堅持「半途而廢」】,這種描述是一致的。

2.選擇具有他人影響的可能,而努力本身並沒有。所謂選擇的重要程度,天然地不具備【排他性】。當某個時代被擬人化之後,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會時代的選擇所裹挾著走,我們也很有可能被附近的人或環境裹挾著走,如果一個人無論多努力都很難比之上(無意識)選擇帶來的結果,努力也就失卻了其比較性,我們將不得不認為選擇更重要,重點不是給出了一個量化的標準,而是【不得不】那三個字,徹底打破了選擇與努力足夠平衡均勢的可能。

3.到底是什麼群體的人會問出這個問題?如果他的選擇是充盈的,則只會糾結應該選擇何者的問題,而不會去思考努力作為一種困境;如果他是足夠努力,並且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改變現狀】(《神秘巨星》這作品就告訴了我們這點),他也是不會提出這類問題的。我深度懷疑,如果一個人在夜裡輾轉反側,以自己的人生經歷而不是打辯論或思考哲學問題時想到這個問題,對於他來說,則應該是:曾經努力過,但努力不得見其足夠的成效;儘管努力了,依然分辨不得其何為【關鍵選擇】與【一般選擇】,或懷疑時代給予的所謂【關鍵選擇】的定義。而後者,我以為,更有可能。一般而言,這類人會得到一種解釋:努力當然更重要(公正世界幻覺),但你要相信我給你的定義,到底什麼是【關鍵選擇】。聽起來有一種收智商稅的可能。

4.如果一個辯題有充足的背景解釋,我以為會得出某種帶有決策性的最優解,但其實大部分的辯題並沒有【背景解釋】,最多擁有的,只是所謂的【題解】。這種題解其實是提出了某種【討論的可能性】,依然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化的描述問題,卻沒有實際上以解決問題,只是多在用邏輯推導。在青創賽制中,則不一樣,會給出提問者極為詳細的背景,他本人擁有的資源、他所處的困境,以及他可能面臨的壓力,而在關聯問題的回答下,就有答主針對馬伯庸的回答給出了他認為的答案。

親王的回答,是在回答標題。符合正確的價值觀。但親王沒有注意到題干中的一句話:【其實中國這一代人的很多選擇都是這樣的場景。選對了就飛奔,選錯了就只能慢慢走。人生的成敗和努力往往無關,只和關鍵時刻的關鍵選擇有關。】我覺得,這句話說出了一個近似於正確的,殘酷的現實。它在中國整整一代人身上真實發生著。在一個畸形的社會裡,普通人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和時代的大潮對抗。

【鏈接:劉念:「人生的成敗和努力往往無關,只和關鍵時刻的關鍵選擇有關」怎麼看待這句話?】

5.如果問我,我希望對那些可以依靠自己的【隨意選擇】改變很多人一生的相關人士說,選擇真的非常重要,所以請在選擇之前,努力地做好這個選擇給出之後帶來的各種後果的調研,請慎重再慎重,如此而已。

推薦閱讀:

選擇與代價
選擇適合自己的
都是第一次買建水紫陶,憑什麼別人能挑到性價比高的?
檢驗感情的標準:巧克力送對了嗎?怎麼選?
決策力-優秀的人必備這四大能力之三

TAG:選擇 | 努力 | 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