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涵:原生家庭你逃不了!
莫思多:兩娃爸,業餘創作者、心理學愛好者、職場上班族。用寫作見證成長。微信號mosiduo2010
原文鏈接: 張韶涵:原生家庭你逃不了!
最近有篇文章《張韶涵:不要在我面前說原生家庭》寫了張韶涵從小便遭受原生家庭的種種迫害,經歷各種坎坷,依舊自強不息,最終華麗復出。
這篇文章讓人產生一種感覺:憑著自己的努力,我們就可以完全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然而真相是否真的如此雞湯呢?
1
張韶涵:愛恨交織的原生家庭
《張韶涵:不要在我面前說原生家庭》那篇文章,把張描述成「中學時,爹媽全部撂挑子。」「15歲開始負責養全家」,「親生爹媽不屈不撓無休止的想毀掉她」。然而事實上,在張的起步階段,張的家人給了她極大的支持!
張韶涵從小生在台灣,媽媽開了一家餐館,她經常在周末的時候到餐館幫忙。她12歲的時候,媽媽因為遭人陷害而破產,全家人不得不移民加拿大。
張韶涵生從小喜歡唱歌,一有時間就唱。她所在的初中學校有一個「歌詩班」,張韶涵很想加入,但老師不讓,還說她是「破鑼嗓子」,張韶涵很傷心,找了好多老師,說了好多好話,才得以加入。這時候,家裡人站在了她的一邊,給她購買了專門的設備,並且請了老師。
15歲時,她參加一個同學的生日聚會,在班上她信心十足地說:「我要當一個唱歌比賽的冠軍!」可她萬沒想到遭來了所有同學的嘲笑:「就你那嗓子還冠軍呢?」
不服輸的張韶涵為了證明自己,開始參加各種唱歌比賽。然而,第一次她一句都沒有唱,哭著下了台;第二次因為高跟鞋不合腳在舞台上摔倒;第三次還未進半決賽就被淘汰了。她的同學一次又一次嘲笑她。
張韶涵的家境並不充裕。但是她的父母還是一如既往地鼓勵張發展自己的興趣,為她買專業的音樂設備,支持她參加加拿大各種大大小小的唱歌比賽。終於,在兩年之後,也就是她17歲的時候,她獲得了加拿大中廣流行之星華人組的冠軍。
再後來,張韶涵在媽媽的陪伴下,回到台灣追尋音樂理想。經歷了各種坎坷,最終才一舉成名。在這之後,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她和媽媽之間才發生了路人皆知的撕逼大戰。(以上報道均有據可查。)
從這些報道我們可以看出:
1. 張韶涵的家庭經濟基礎並非那麼不堪,即使破產,依舊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舉家移民加拿大。
2. 張韶涵的家庭在遭遇破產以後並不屈服於命運,反而轉戰加拿大經營餐廳。其堅強和決心不得不令人佩服。
3. 在張韶涵15歲-17歲的兩年里,家人在家境不充裕的情況下,依舊鼓勵先天條件並不特別突出的張韶涵發展自己的興趣,為她買專業的音樂設備,支持她參加各種歌唱比賽。
4. 張韶涵的堅強樂觀,一方面來自家庭的傳承,一方面也和早年父母對她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5. 張韶涵和母親之間發生撕逼大戰發生在張韶涵成名以後。張韶涵成長曆程中有可能受到來自原生家庭的心理創傷,不過目前缺少明確的證據。
張韶涵從原生家庭中得到了許多關愛和支持,這是她成功的基礎。同時她也遭受了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她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發生這麼多事,說心裡不痛那肯定是假的」。
無論是愛還是恨,原生家庭都給她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的一切,不管是成功還是受傷,都和原生家庭有著絲絲縷縷的關係。正是,扯不斷理還亂。任你跑到天涯海角,原生家庭還是逃不了。
2
喬布斯:至死都不願與生父見面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是私生子,出生的那一刻就沒見過父親。他的父親由於血統的緣故,遭到了他母親家族的強烈反對。他的母親不得不放棄對他的撫養權。
他的母親選擇過繼家庭的條件之一就是,對方是一個受到過良好教育的家庭。但是事與願違,第一次選擇的律師家庭沒有接受。最後一個藍領階級家庭伸出橄欖枝,向他生母保證將來一定讓他上大學,他的母親才勉強同意。
喬布斯的養父母雖然沒有什麼經濟實力,但是卻給了孩子無窮的關愛、支持、接納和寬容。在經濟上,他們為了孩子傾盡所有。喬布斯5歲時,為了送他學游泳,還專門請了保姆。他的養父母極其重視孩子的教育,為了他而搬家、換學校,還供他上昂貴的私立學校。而極有家庭感的養父更是對喬布斯影響深刻。喬布斯說:「父親有一雙巧手,後來花了很多時間,教我如何製作一些東西,把他們拆解,然後重新組裝起來。」
喬布斯在每個階段都從養父母那裡得到了堅定而溫暖的支持。這為他後來的成功打下了最為堅固的基礎。功成名就的喬布斯只要談到他的養父母,就會流露出難得的柔情。在他的心裡,他的養父母就是他真正的父母。
喬布斯的養父母雖然缺少雄厚的經濟實力,但是他們擁有完善的人格,給了喬布斯足夠多的愛,在他成長的每個階段,為他提供了健康的成長環境,這些為他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即便如此,被親生父母拋棄的事實依舊對喬布斯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他的一生始終難以完全擺脫低安全感,總是在恐懼和逃避那種強烈的被拋棄感。而在他23歲時,他也同樣拋棄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被拋棄的傷痛令喬布斯難以面對。他幾乎從來不親口談論親生父母的事情。後來他終於可以和生母保持來往,「時常請她來家做客」,但直到去世仍不願與生父見面。
喬布斯曾這樣描述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人們無法預見到未來事件可能引起的偶然,只有在事後才能發現其中千絲萬縷的關係。人們只能希望這些事情在自己的生命中扮演某種角色,重要的是去相信某些東西—你的宿命,你的生活。這種態度對我來說非常有用,它主宰了我的生活。」
3
馬斯洛:母親死了都不原諒她
需求金字塔的理論開創者,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
他父母的婚姻名存實亡。馬斯洛的父親整天忙於工作,和兒子關係冷淡。在一次大型的家庭聚會上,他當眾挖苦自己的孩子:「難道馬斯洛不是你們見過的最丑的孩子嗎?」父親的話深深地傷害了他的自尊,以至於在很長時間內,他乘地鐵時總是盡量找空車廂入座,僅僅為了躲避他人的目光。
馬斯洛在日記中這樣記載道:「我的童年和少年是非常不幸的。在我的記憶中,找不到一絲歡樂的光芒……我的父親誤解我,認為我是一個白痴和傻瓜。也許,他對我很失望。」
馬斯洛和母親的關係則更加惡劣。他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母親:她對這個世上的人缺乏愛心一一哪怕是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任何人如果與她看法不同,她都認為對方是錯誤的。她對其父母和兄弟姐妹都缺乏親人的關懷,她只有動物一樣的自私的只顧自己的本能。
在後來的歲月里,馬斯洛和父親的關係變得緩和了,後來又變得親近,甚至重新生活在一起。他們達到了真正的和解。
但是,馬斯洛卻從未原諒過母親,直到成年,他都對她抱有一種難以釋懷的恨意。他們之間從來沒有取得過和解。在母親去世時,他甚至拒絕出席她的葬禮。
馬斯洛是一位心理學家,他從母親對待自己的方式中得到反思,性格變得溫和與仁慈。他曾這樣說:「我常常感到困惑,我的理想主義傾向,我對倫理的關注,我對人道主義、善良、愛、友誼和所有其他美好事物的珍視是從哪裡來的。我確知它們並不是我所得到的母愛的直接結果。但是,我的生活哲學、創立理論的整個取向以及所有的研究,卻都可以從憎惡和反感她所喜歡的每件事情中找到根源。」
4
沒有人能夠完全逃避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對我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即使是喬布斯和馬斯洛這樣了不起的人都無法逃脫。我們身上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都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即使你的普通話說的再標準,在某個時刻總還會或多或少保留著家鄉的口音。我們的胃更是從來都不隱瞞自己的出身。無論在外多少年,總是渴望吃到真正地道的家鄉菜。而我們所接觸的朋友,不管來自何方,你總能在他身上找到他那個地方的人的某些特徵。這些特徵就是我們成長的烙印。
原生家庭是我們人生的起點,是我們人生最初十幾年生活的所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知不覺地就滲入了我們的血液,和我們融為了一體。
沒錯,「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的選擇」。然而別忘了,我們的選擇其實也是受著原生家庭的影響。
「認真做事業的人,從不知道什麼是原生家庭」。真的如此嗎?喬布斯和馬斯洛都是事業成功的典範。馬斯洛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研究自己的原生家庭。喬布斯則用了一生去修復自己的低安全感。而最終,他們都只和親生父母中的一方達成了和解。
了解甚至研究自己的原生家庭,是認識自己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功課。原生家庭給了我們生命。生命本身並不盡善盡美,原生家庭也不可能完美無缺。了解了原生家庭,就可以重新創造一種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
如果你沒有受到原生家庭強烈的傷害,那麼恭喜你。如果傷害較深,不要著急強迫自己原諒。有些受到原生家庭傷害較深的人,如果一味地強調原諒,他們就會認為自己不夠好,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對不起父母的養育之恩。而強烈的自我譴責會導致他們要麼選擇自我了斷,要麼一生痛苦不堪。
而選擇不原諒也未必就是終點。也許在不遠的將來,經過積極的療愈,我們解決了自己的一些問題,擁有更加強大自我的那一天,就是我們選擇原諒的時候。
對沒有受到太多傷害的人來說,關注原生家庭同樣有益。充分研究原生家庭,不等於挑剔埋怨,而是要了解我們的成長曆程。過去的呈現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現在,從而有一個不一樣的將來。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理解了自己,我們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將來。
原生家庭對每個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問題。只有直面原生家庭的問題,我們才能真正地認識和改變自己,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
往期分享:
接下來的人生,我只有兩條路可選
在家裡給孩子布置一個「幼兒園」
小小儀式,幫助孩子找到勇氣
關注愛之旅家庭教育,後台回復「入群」
和哈佛博後一起尋找家庭教育的金鑰匙
愛華ps:
認識莫思多,是在我們愛之旅家庭教育群里。我們的群以媽媽居多。爸爸們多是被自己的賢內助拉進群接受教育的。莫思多作為爸爸們的代表,一來就出手一篇自己的文章,亮閃了大家的眼。
莫爸爸對原生家庭的思考很深入。這篇文章如實還原了張韶涵的成長經歷,讓我們看到了原生家庭對孩子深入骨髓的複雜多面影響。引人深思。
強烈推薦給所有曾經受過家庭傷害,或者正在傷害下一代的朋友們。
推薦閱讀:
※「奇蹟男孩」治癒效果媲美「尋夢環遊記」,飽受欺凌卻教會你愛和善良
※《無問西東》:從許伯常和劉淑芬的相互折磨看「真實」在關係里的意義
※課程 | 李松蔚:你知道嗎?每個家庭都有一個「替罪羊」
※標題啊?我也不知道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