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年味
《論年味》
一個和我很熟悉的學弟問我,他想聊一個看起來像是辯題的話題,題目是【年味不是越來越淡,而是越來越濃】,問我應該怎麼談這個問題。
我沉吟半晌,說,你應該知道,年味確鑿地說,是越來越淡了吧,這個淡不是壞事,因為我們一則物質條件已經越來越豐富,想要獲得以往過年時節才能吃到的菜肴已經越發容易了;二則處於資本主義晚期的商家在不斷利用消費社會的製造更多的新節日,要是論年味,怕是這些雙十一十二這些一二三節的年味兒更重了吧。
他說,沒錯,可我想知道,如果討論【年味越來越濃】應該怎麼討論呢?
我說,不是沒有辦法,只是這個視角會讓人增添許多悲傷。
而且這個視角,才是年味真正的視角。
(1)
所謂年味,指的是什麼?
是豐富的物質嗎?如果是,年味早已被分包到餐館,形形色色滿漢全席。細細琢磨一下,雖過年期間【每逢佳節胖三斤】,但重點並不是胖的三五斤。
是家人的團圓嗎?如果是,那隻要團圓,便是過年,何必去拘泥具體某一段日子呢?這個日子,便如同林黛玉所說的【不拘哪裡的水,總歸是同源,若是有著祭奠的心,又何必去往某處尋那井】?
是闔家的喜慶嗎?如果是,商家創立的各色商業節日,在當下,已然有著不亞於春節過年的喜慶程度,不是嗎。
那年味到底是什麼?
(2)
誰更在意【年味】呢?
年味越發淡了,淡到我們根本不在乎年味,那我們為何談年味呢?我們想要抓住什麼東西嗎?年味是古時的節慶延綿至今,那就是確鑿的需要保護的嗎?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更加在意這個年味呢?
幼年的你們。
老去的他們。
不是嗎。
幼年的自己,總能多些許自由,能夠遊玩些許娛樂,在素日的【對比】下。等成長之後,還可以拿出來反芻,並美化著記憶,稱之為年味。
這是一種充溢著粉紅氣息的,歡愉世界的年味。
老去的自己,若有子嗣,便希冀著,能夠歸家,一日日靠近過年,一日日期盼著,當然他們並非孤家,也有日復一日強壯的死神相陪。
這是另一種年味,是最在意的人,最在意的事。
(3)
你問我年味是不是越來越淡,當然。人當年少時,總日甚一日的風華正茂,愈加濃郁的,是青春年紀,對【長大】的嚮往。這樣的嚮往,便沖淡了過往的記憶,以及記憶中的點點滴滴,年長之後,再看日記,會生髮出面紅耳赤,或賣掉,或燒掉,總想著付之一炬。
但總有個時間,會讓你後悔。
每個人都有不同,但當他真心意識到,自己在【衰老】之時,所剩無他的時間。
他能理解,子女的種種不想歸家,因為此番心路,自己也曾年少,如何不知。但他們知道,子女不知父母知其心,子女亦不知父母心。
日漸衰朽的,翻起褶皺,若人時有定數,還尚且安穩度日,但人時無定數,不知何時年月便歸西野鶴。
年味此番,早已在內心翻滾過千度沸水。
說人在將死之時,會有走馬燈,播放著他從出生到死亡的千萬畫面,逐相浮生,播至將死,便再來一個走馬燈,如此下去,循環往複。
生於10年的少年們。你們可知何物為走馬燈嗎?待到你們將要面臨,或是平板代行?
你問我年味是不是越來越濃呢?
推薦閱讀:
※比較型辯題如何實然化
※辯論隨想:如何用好「切三刀」
※歷史辯論的詭辯者應對事例
※人懂得堅持/退讓更偉大
※評價性辯論的追溯型思考